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

第14部分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14部分

小说: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以留针和补的作用。治疗过程中忌食鱼腥生发食物。局部溃疡面换药,隔天1次,若肉芽生长良好,可隔3天换药1次。换药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碰伤新肉芽。忌下水作业,但应适当活动,以利于疮口愈合。
  典型病例:赵xx,男,60岁。1969年12月19日就诊。诊断:左小腿陈旧性溃疡。自诉:左小腿溃疡10年,曾先后行隐静脉结扎2次,但仍未愈。检查:一般情况佳,体温36。9℃,舌苔薄白,脉细,左小腿胫骨内侧有3×3cm及1×l。5cm溃疡各一处,创面肉芽呈灰暗色,渗黄色液体。按上法治疗2次后溃疡面缩小,肉芽生长良好,8次后疮面愈合,随访1年未复发。
  6.血海
  【取法】屈膝,髌骨上方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⑴月经期头痛 ⑵老年性皮肤瘙痒
  【机理】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功可调经血和营血。
  【刺灸法】斜刺,艾灸
  【治疗经验】
  ◎欧阳群:10多年来运用此穴治疗妇女月经期头痛,多数病例可当时见效。
  操作:用30号或28号2寸毫针,略向上斜刺进针1。5寸左右,拇指向后轻微慢慢捻转1…2分钟,留针15…20分钟。
  典型病例:罗XX,女,30岁。1981年6月7日就诊。诊断:月经期头痛。患者近10年来,每次月经来潮时即头痛4…5天,呈胀痛,有时伴有呕吐,内服镇痛药物有所减轻。此次月经来潮,头痛2天,针刺血海穴,行针1分钟,头痛立即消失,留针15分钟。1年后随访,未复发。
  ◎李连生:采用艾灸血海穴,治疗老年性皮肤搔痒。
  操作:首先将艾条点燃,待火烧匀后,距皮肤1cm处施灸,以病人自觉皮肤热烫为1壮,每次灸3…5壮,每日1次或隔日工次。
  典型病例:周xx,男,56岁。1988年12月24日就诊。诊断:老年皮肤搔痒。现症:双上肢及背部、下肢及腰部搔痒、脱屑,遇寒冷及穿脱衣服时加剧,皮肤粗糙,舌淡,脉沉迟。曾到皮肤专科医院诊治,服中西药物、外涂止痒剂效不佳。采用灸双侧血海穴法,每日1次,每次5壮,10次后皮肤搔痒减轻,平时已不痒,仅穿衣服时微痒,20次后痊愈。
  按语:我们采用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取血海穴以活血祛风。针对老年人皮肤搔痒多属“气血亏虚,不能充肤泽毛”的病理特点,采用艾灸血海法,以强壮气血,活血祛风止痒,收到较好的效果。
  7.大包
  【取法】在腋中线上,腋窝下6寸,当腋窝与十一肋端之中点处。
  【主治】急性腰、颈、胸、背扭伤
  【机理】根据《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因脾主统血,又主肌肉四肢,针大包可行全身之气血,以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疾病。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徐静霞:用大包穴治疗急性腰、颈、胸、背扭伤,绝大部分1…2次取效。
  操作:患者取卧位,使用30号1寸不锈钢毫针,从第六肋间隙针尖向病所斜刺入5分深。如颈项部扭伤,进针时针尖即向颈项部斜刺;腰部扭伤则针尖向腰方向斜刺。逆时针捻针,一侧扭伤针患侧,双侧扭伤针两侧,每次留针15分钟,每天针1次。
  典型病例:洪xx,男,58岁。1987年4月2日初诊。诊断:急性腰扭伤。患者于昨日上午搬重物,不慎右侧腰部扭伤,活动受限,由家人搀伏而来。检查:不能弯腰与起坐,腰5…骶1右侧压痛,肌如板状。即以大包穴针刺,针后疼痛消失,弯腰、活动自如。
  余XX,女,38岁。1987年2月26日初诊。诊断:右颈部扭伤。患者于3天前提物不慎致左侧颈项部扭伤,活动受限,疼痛难忍。检查:左侧斜方肌压痛明显,颈项部活动严重受限,不能左右侧转及俯仰。先针阿是穴,症状未减。后针大包穴,针后疼痛消失,活动自由。
  注意事项:大包穴不宜深刺,以免发生气胸。针大包穴时不需活动患部,应采取卧位为佳。
  
  手少阴心经穴
  1.极泉
  【取法】张臂开腋,于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处取之。
  【主治】中风所致上肢不能抬举
  【机理】极泉在腋窝,动脉入胸,故功可理气宽胸,益心气,通血脉。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孙丽琴:多年来运用该穴治疗上肢不遂,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臂不能抬举,疗效显著,一般治疗在3次左右治愈或显效。
  操作:用28号1寸半毫针,先用手摸到腋动脉搏动处,沿腋动脉内缘进针,提插手法,针感呈闪电样传至手及五指,此乃得气,即可出针,不留针,进针深度1寸。
  典型病例:刘xx,女,44岁。1955年8月12日就诊。患者于1955年5月患脑血栓形成,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以左上肢尤甚。经住院治疗后,左下肢恢复正常,但左上肢留有后遗症,上肢不能抬举,手指活动不灵活。来我院治疗时,予以针刺极泉穴,当时针感闪电样传到手五指,提插3次,患者当时即可将左臂上举至头。为巩固疗效,又为病人做了3次,每日1次,治愈。
  按语:祖国医学认为:心主神志。所以取极泉者,尽处为极,水之高而有源者为泉,心主血脉,似水之急流,穴当心经最高极点之处。由于中风患者多有肾阴不足,使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偏盛,血宛于上,中风乃作。极泉疏通上肢经络气血,故对上肢病效果甚好。
  2.通里
  【取法】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键的桡侧缘取之。
  【主治】⑴少阳经的坐骨神经痛 ⑵暴瘖(癔病性失语)
  【机理】通里是心经络穴,因手少阴络脉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络脉虚则不能言,故通里可治暴瘖,取其可益心气、通舌窍之功。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肖继芳:用此穴治疗少阳经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即时止痛或减轻疼痛的作用。在针治得气后令患者活动患肢,疗效更好。
  操作:左侧疼痛取右侧通里,右侧疼痛取左侧通里,进针找到针感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单方向捻针至针身不能转动时,努针3…5分钟,留针2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l次,同时令患者配合活动患肢,每日针1次。
  典型病例:陈XX,女,46岁。患者因左侧腰腿疼痛不能行走9天,于1985年6月17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入院前曾服消炎痛、维生素B1等未效。入院后检查其疼痛部位,正在足少阳胆经循行线处,遂取右侧通里穴,依上法操作,得气后令患者活动患肢,疼痛立即缓解,并可行走。连针5次,基本控制病情。
  ◎吴家淑:多年来用通里穴治疗暴瘖,其效甚佳,一般针后即可发音,3…5次痊愈。
  操作:选28号1。5寸毫针,迎经斜刺1寸许,得气后,留针5分钟,再施提插捻转泻法,使针感向肘窝放散为佳,留针10分钟,每日针治1次。暴瘖多实,宜用泻法,但罹病日久,正气虚衰,需先补后泻,不可一味施泻,免伤正气。临证时,必须先审虚实,再行施术。
  典型病例:毛x,女,12岁。1982年11月16日初诊。患儿1个月前因患感冒,加之考试成绩不佳,上火着急,心情抑郁,突发失语。某医院诊为“癔病性失语”,服用中西药物治疗不效。现症:欲言无声,睡眠欠佳,饮食减少,二便如常。诊查:体弱神呆,面色晦暗,咽红,呼吸匀。五官科检查无异常所见。舌质红,尖边赤,舌体活动不灵,苔薄黄,脉弦数。诊断:暴瘖。取通里穴,常规消毒,迎经刺入1寸许,得气,留针5分钟,再施提插捻转之泻法。患者示意针感传至肘窝,令其发音,能发出疼、麻、爸、奶单音,留针10分钟。翌日复诊,已能言语,但不甚流畅,宗上法再施术1次。三诊:面色转润,发音较前清晰流畅,如法施术,共治疗6次,患者发音清晰,语言流畅。随访1年,未见复发。
  3.神门
  【取法】在腕横纹上尺侧屈腕肌健的尺侧凹陷处。
  【主治】⑴失眠 ⑵受惊后嗜眠 ⑶神志疾病(失语、癫痫、癔病)
  【机理】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心主神志,既可补益心气、镇静安神,又可泻心之火,开窍益智。
  【刺法】斜刺
  【治疗经验】
  ◎程隆光:针灸神门穴治疗单纯性失眠(失眠1周以上,不伴有其他疾病,主要表现入睡难、睡眠短、多梦、早醒)。
  操作:用l寸毫针刺入6…7分,行捻转兼提插,产生痠、麻或触电感传至肘或小指为宜。刺入皮下后,治虚证针尖偏向掌,治实证针尖偏向肘。留针30分钟。亦可用艾条睡前作温灸。
  典型病例:李x,男,29岁。1981年5月24日就诊。半月前工作紧张且精神创伤而突发失眠,日渐加重,服安眠镇静类药物仅能浅睡2…3小时,醒后头晕胁胀,自觉紧张,口咽干,近夜通宵不寐。查:面目赤,倦容,唇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弦数。诊断:单纯性失眠症。治疗经过:取卧位,如法针神门,留针时有睡意,30分钟后起针。当夜未服药自然入睡,7小时醒后解乏,头晕消失。共针2次治愈,月后随访,睡眠正常。
  按语:本病例系情志不畅心神不安,故睡卧不宁。针刺神门穴,清心宁神而获愈。
  孙明一:用神门穴治疗受惊后嗜眠。
  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刺入神门穴,捻动得气,稍退即按针柄平透腕骨穴,提插捻转,得气,留针15…20分钟,中间行针1…2次,缓缓出针,揉闭针孔。
  典型病例:李xx,男,47岁。1967年7月10日初诊。多寐已半年,因受惊而致。此后除在劳动、行走外,稍息即睡,不喊不拉不醒。诊察:形体消瘦,神气呆滞,色晦无华,舌淡红,无苔,呼吸无异,脉沉微。针神
  门,得气,捻动7下,卧针透向腕骨,捻动得气,留针20分钟,其间行针l次,起针。如法共治5次愈。
  按语:突然受惊,则心神无所依,故嗜睡、取神门透腕骨,一针二穴,表里相通,使心气通畅,神有所归,嗜眠乃愈。
  ◎张振晖:笔者运用神门穴治疗各种神志疾病,取得良好效果。针刺方向为自己所创。与诸书记载不同。
  操作:用28号1。5寸针向大陵方向刺入1寸~1。3寸,以透刺至大陵穴为度。
  典型病例:张xx,男,62岁。1959年4月16日就诊。他人代诉:该患者于8岁时因受惊吓后即再没有说话,且连音都发不出,至诊时已54年。现症:意识清楚,听觉略差,喑不能言。当即取双侧神门穴,如上法针刺,留针40分钟。退针后患者恶寒发热,形同疟疾,须臾、豁然说出话来,发音清晰与常人同。
  耿xx,男,38岁。1982年2月28日就诊。诊为癫症。代诉:患者数月前因与邻人发生争执,甚受委屈,发为是症。诊见患者神志痴呆,目不转睛,喃喃独语,语无伦次,脉弦滑。治以神门透大陵,平补平泻,留针片刻,患者即喜笑颜开,神志如故。患者唯恐日后再犯,请求再针2次,从此未犯。
  按语:笔者遵《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之明训,多年来每遇到心神失常之疾病,必以神门为主穴,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手太阳小肠经穴
  1.少泽
  【取法】于小指尺侧,距指甲角约0。1寸处取穴。
  【主治】尺神经痛
  【机理】少泽穴放血可以活血止痛。
  【刺灸法】放血
  【治疗经验】
  ◎喻喜春:近40年来用该穴放血治疗尺神经痛、尺神经麻痹有良效。尺神经痛多为颈椎疾病压迫所致,而麻痹多由外伤引起,在小指未挛缩前皆收效较快。每隔1…3天放血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治2…4个疗程,多能改善症状。
  操作:先揉搓小指数10次,使之充血,消毒后即以细三棱针点刺,挤出血约0。5…lml。
  典型病例:何xx,女,39岁。1989年8月11日就诊。诊断:右尺神经痛。患者有颈椎增生病史已2年,颈部有时疼痛,活动不便,近6天来右手从肘部以上开始沿尺侧到小指尖疼痛,有时肩部亦疼,夜不能睡,触痛明显。即按上法操作,出血约lml,每天1次,连续5次,疼痛明显减轻。又隔2…3天1次,疼痛消失,观察4个月无复发。
  2.后溪
  【取法】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握拳时穴在掌指关节后的横纹头处。
  【主治】⑴头、项、肩背、肘臂疼痛及手指挛急 ⑵急性腰扭伤、闪腰岔气 ⑶落枕 ⑷麦粒肿 ⑸癔病性双下肢不全瘫痪 ⑹小儿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