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

第27部分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27部分

小说: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危⒆慈炕航狻
  刘xx,男,60岁。1987年12月2日就诊。诊断:呃逆。患者系脑血栓形成急性期,出现呃逆,其势甚剧,不能自控,影响进食、睡眠。曾用镇静类药物无效。检查:呃逆频频,烦躁不安,脉弦滑,苔黄厚。辨证:气机失调,胃气上逆。以单手刺入进针,直刺0。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以泻为主)5分钟后,呃逆次数明显减少,行针30分钟,呃逆停止发作。连续针刺3日,未见复发。
  张xx,女,30岁。1988年5月28日就诊。诊断:神经性呕吐。患者阵发性呕吐7天,饮食后即吐出原物,曾服镇静止吐药无效。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未见器质性病变,神志清楚,精神萎靡,脉细数,苔薄白。以单手刺入进针,直刺0。7寸,得气后,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一日2次,每次行针30分钟,共治疗3天痊愈。
  钱xx,女,36岁。1988年3月9日就诊。诊断:胁痛。患者因两天前精神受刺激后突然自觉右侧胁肋部剧痛难忍,咳嗽及躯体活动时,疼痛加重,服用止痛镇静药物未效。检查:胸透未见异常,脉沉紧,苔薄黄。针右侧内关穴,得气后,针尖向肩部方向呈45度斜刺1寸,针感传至右侧胸肋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约2分钟,即疼痛缓解,连续针刺2次痊愈。
  刘xx,男,26岁。1989年5月4日就诊。诊断:胁痛。患者因被撞后左侧胁痛3天。胸透证实左侧肋软骨骨折。用胶布固定,呼吸、咳嗽及活动时疼痛难忍,经常服用止痛药物。检查:痛苦表情,烦躁不安,局部拒按。脉弦紧,舌尖红苔黄厚。以单手刺入进针,斜刺左侧内关穴,得气同时,针尖向左侧肩部方向呈45度斜刺1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使针感传至左侧胸肋部,约5分钟后患者便可大声咳嗽,活动时痛减,行针30分钟,疼痛基本消失,连续针刺7天,即告痊愈。
  王xx,男,64岁。1989年8月2日就诊。诊断:室性早搏。患者时有胸痛、胸闷、头晕、寐差、乏力。检查:心电图证实二联律频繁出现,脉结代,苔薄白。针刺内关穴双侧,得气后,捻转行针1分钟,留针。每隔10分钟捻转行针1次,30分钟后起针。当针刺5分钟后,在心电图下二联律消除。
  ◎张玉春:治疗呃逆针刺内关穴,效果较好。
  操作:采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用压进法进针1寸左右,得气后强刺激5分钟,留针10分钟。
  典型病例:张xx,男,30岁。因扁桃体化脓而高烧40℃,静滴红霉素3天,烧退后发现呃逆。经内科诊断为膈肌痉挛,经服药治疗3天未见好转,转来我科行针刺治疗。见症呃逆连声,当即用双内关穴行强刺激,10分钟后呃逆停止,起针后待10分钟没有再犯,治愈。
  ◎沈华莉
  操作:病人取仰卧位或者坐位,常规消毒,用2寸28号毫针直刺双侧内关穴,直刺0。5…l寸,有针感时局部酸胀麻感可扩散至指端,采用手法“实者泻之,虑者补之”,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吴xx,男,60岁。诊断: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便秘,精神欠佳。7天前突然呃逆,阵发性发作,呃声响亮,影响说话和饮食,服中西药无效,急请我科会诊。取双侧内关穴,用泻法,针刺之后,呃逆顿止,留针20分钟。复诊未见发作,进食及精神状态均恢复如常。
  ◎高立根:一般针下得气呃逆即止。
  操作:取双侧内关,用30号或32号不锈钢毫针;在两肌健之间直刺,针尖稍向上,快速进针,轻度捻转,待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赖xx,男,40岁。1979年10月2日初诊。诊断:呃逆。呃逆频作已3天,经服中药未验,遂来院治疗。取内关,先针刺右侧,尔后针刺左侧,中等度刺激,待左侧内关进针后其呃逆即止,留针15分钟取出。3个月后又呃逆发作来就诊,因忌怕扎针,要求中药治疗,经服药3剂后不验,又改针刺治疗,当针完双侧内关后,其呃逆又停止,且数年未发。
  ◎杨楣良:笔者治疗呃逆均以内关穴为主,多数患者仅此l穴而愈。
  典型病例:申xx,女,28岁。于1980年7月5日就诊。主诉:呃逆1周。系因与人口角,心情欠佳,终日闷闷,并觉胸胁胀满、懊憹,膈间及胃脘部尤感不适,不时有气上冲喉间,随之呃呃作声,短促而频繁,每念及不悦之事,则症情加剧,难以自制。连日来由于呃逆不已,心情烦躁,不能平卧,平卧则憋闷难忍。夜寐不宁,由于膈间抽搐而影响正常语言,纳食欠佳。曾治未能控制,今日又有加剧趋势。检查:烦躁,痛苦面容,脉象弦滑,舌质淡,苔白腻。辨证:证系肝气逆乘肺胃。治则:平肝解郁,理气降逆。内关穴取伸肘仰掌位,腕部稍加衬垫,使前臂肌群松弛。左手行切指压手并将掌长肌键和桡侧腕屈肌健轻轻拨开,刺手持针行刺入捻进法进针,在得气的基础上施泻法操作,针尖朝向心性方向行守气法,使针感缓缓向上放散,嘱患者配合深呼吸,随着针感的延伸,患者即觉胸膈舒快,冲逆之气渐趋平息,并告之出现睡意,在留针期间安然入睡。30分钟后呃逆停止,诸症悉除。
  按语:针灸治疗本病,取穴正确、注重手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但掌握适当的留针时间,亦不可忽视。若留针时间不足,常有反复出现呃逆的实例。故《灵枢》“邪气入深,深而久留”之义,实有指导意义。
  ◎高镇五:用内关穴治疗胃痛、心绞痛疗效良好,当疼痛发作时针刺本穴后,患者疼痛趋向缓解。平时针刺本穴,可预防胃痛、心绞痛再发,或减少发作次数。
  操作:用30…32号l…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后,缓缓进针,有“得气”感应后(避免麻电感),以90…180度来回捻转,3…6秒1次,运针2…5分钟,保持有中等偏强的针感,间隔3…5分钟捻转1次,共针治10…20分钟起针。
  典型病例:王xx,女,23岁。1988年10月16日就诊。诊断:胃痛。胃痛发作6小时,渐渐加重,虽服药仍不止,痛得难以忍受,不思饮食,面色少华,脉沉弦。即针刺双侧内关,二穴同时运针,使有持续的中等“得气”感应,患者诉痠胀感向上臂、前胸侧部扩散,2分钟后,诉胃已不痛。
  张xx,男,52岁。1987年12月20日就诊。诊断: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心前区压缩感,疼痛,胸闷,气短,头晕冒汗,肢端清冷,神情焦虑,脉沉细。为针双侧内关穴,照上述方法操作,运针1分钟许,患者叹气一口,诉胸部已不闷痛,呼吸顺畅,汗亦收起,头亦不晕,自觉舒服,15分钟出针。
  ◎张惠贤:用内关治急性胃痛效果较为满意。另外笔者对内关穴的取法是:在掌后去腕2寸,两筋间稍偏外侧处。
  操作:男性患者取左侧内关穴,女性患者取右侧内关穴,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医者左手拇指压在内关穴的下端,稍使压力,其余四指均抵在对侧外关穴外,右手持针,针进皮肤后,针尖略向上缓慢捻转进针,深度约1寸多,捻转时间1…2分钟,针感逐渐向臂上移动或达病所。同时医者左手亦感针进与捻转接近外关处,继可用大幅度的平补平泻手法。直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30…40分钟。一般均1次治愈。
  典型病例:牟xx,女,42岁。1974年12月19日下午突然胃脘疼痛难忍,内科给予注射“6…542”等治疗,症状不减,仍在床上辗转。持续到晚7时多。病人口干,舌燥,头部出微汗,脉数舌红,苔腻,不能进饮食。笔者征得病人同意后行针灸治疗。当取右内关穴,进针后,捻转1…2分钟时,针感上移至上臂内侧,病人即感胸腹舒坦,疼痛消失。为巩固疗效留针40分钟。
  ◎陈仓子:笔者采用针刺内关治疗神经性呕吐、心绞痛,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典型病例:李xx,女,27岁。1989年4月15日来诊。自述饭后呕吐已1个月余。因争吵而致。经肌注灭吐灵未能止吐。曾到通县x医院多次就诊,给予内服镇静剂、针灸、封闭等各种治疗,虽有所好转,但饭后总得呕吐2…3口饭才感舒适。最后确诊为神经性呕吐。检查: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各种病理反射未引出。观其舌淡,苔薄白,脉弦滑。辨证:证属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治宜平肝和胃降逆。患者吃完饭后,在未出现呕吐之前,立即行仰卧位,按常规消毒取内关穴(双)快速进针,约0。8…1寸深。待得气后,两侧穴位同时施雀啄术提插手法10…20次。在反复提插过程中,嘱患者做深吸气和深呼气2…3次,此时患者上腹部比较舒适,并无恶心呕吐之感,随后分别在5、15、30分钟各重复雀啄术1次,30分钟后出针。经上述方法治疗3次(每日1次),症状消失而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内关有开胸舒隔、和胃降逆宁心之功效,在饭后吐前进行针刺,同时配合深吸气和深呼气,除可有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外,更能调节植物神经所支配的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因此抓住呕吐前这一时机,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吴XX,男,48岁。1989年10月28日就诊。主诉:今晚突感胸痛彻背伴绞痛,胸骨后及心前区呈剧烈绞痛或压迫感而就医。患冠心病2年余,曾多次发作住院治疗。1989年10月28日晚因突感胸痛彻背伴绞痛,胸骨后及心前区呈剧烈绞痛或压迫感,面色苍白,汗出,并伴有头晕、乏力等。检查:做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结代而涩。辨证:证属胸阳不振,血瘀胸痹痛。治宜益气通阳,活血化瘀,宽胸安神。急取内关穴(双),呈75°向心性刺入,行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胸部扩散。针刺5分钟后心绞痛轻度缓解,10分钟后心绞痛明显缓解,15分钟后心绞痛已控制。复查心电图示明显好转。护送病人去住院医治。
  ◎黄爱华:运用内关穴治疗胸部闪挫伤,收到很好的止痛效果。每日针1次,胸痛3天内就诊者2次治愈,胸痛3天以上就诊者3…4次治愈。
  操作:用30号2寸毫针,针略向上斜刺进针1。5寸。得气后,拇指向前作均速捻转,病人感到针感向上传导至肘部。继续之捻转,针感到腋下至胸中。捻针约5分钟,至患者感到胸痛减轻,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李xx,女,40岁。1988年12月8日就诊。诊断:右胸闪挫伤。患者3天前被他人推撞后引起右胸疼痛,在内科就诊过,口服三七片后,疼痛反而加重,呼吸、卧床均感疼痛,右上肢不能负重。检查:右胸第3、4肋疼痛,有压痛,无红肿。胸部透视无异常。即行针刺内关穴。5分钟后,自感呼吸时疼痛明显减轻。留针30分钟,其间又捻针3次。起针后,病人起床即感胸痛消除。嘱其第二天再针刺l次。2次治愈。
  ◎杨海霞:电冲击内关穴治疗肋间神经痛效果颇佳。
  操作:用中国经络诊疗器探头,在患侧内关穴及压痛点附近或痛区探测变阻点,分别将诊疗器正、负极固定其上。打开治疗开关,施以电冲击治疗,渐次加大电冲击强度至患者最大耐受为度,嘱患者作深呼吸及适量转侧体运动。治疗波形一般选用疏密波,亦可用密波。治疗时间可因人而异,一般为10…20分钟。治疗后,患者一般感觉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若能感觉针感由内关沿手臂向上传导则效果尤佳。
  典型病例:金xx,男,37岁。1988年11月25日初诊。右侧胸肋掣痛1天。昨日始无明显诱因右侧胸肋掣痛,咳嗽、深息、大声说话均见疼痛加剧,肢体转动活动受限。今日来诊,其弯腰扪胸,小心挪步,语息轻微。舌胖苔白,脉弦滑。自述无外伤史。查体局部亦无红肿等明显异常,压痛不明显。西医诊断为肋间神经痛,嘱休息,遂来我科诊治。治疗方法同上述。治疗20分钟后,胸肋掣痛大减,说话已无妨,咳嗽亦无大妨。挺胸自如,轻松而去。二日复诊,自述疗效基本巩固,只晚上似不若刚治疗结束时。复如前治毕,言大有效果。
  ◎鲍治发:运用内关穴降压效果良好。一般每日治疗l次,12次1疗程。近年加用氦氖激光照射本穴同样取得疗效。
  操作:用毫针略向上刺,捻转得气,捻转角度180度,频率120次/分,持续2分钟,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林x,女,55岁。1987年4月10日就诊。主诉:经常头晕10多年。病史:10多年来经常头晕、头痛,甚至恶心,并且少眠、饮食和精神欠佳,易生气,有时头颈部震颤,时轻时重。经常血压偏高(常在26…24/l6…13kPa),在内科服过各种降压药、谷维素等,疗效不满意。检查:血压26/14。5kPa,心肺听诊正常,心电图无异常,颈椎拍片无骨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