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

第39部分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39部分

小说: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典型病例:闻xx,女,35岁。1988年6月1日初诊。结婚3年余未孕。月经先期,色红量少,经前乳胀,下肢冷,舌尖红,苔薄白,脉细缓。妇科经输卵管造影和B超检查为输卵管过长扭曲积水,黄体功能不全。经治未效。经关元穴埋羊肠线1次,月经停止未潮,尿检早孕。
  ◎王庆:关元穴针上加灸治疗痛经效果好,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针灸后即可止痛,在月经来之前针灸效果更佳。
  操作:用28号3寸毫针,针尖略向下捻转进针,务使针感从下腹部传至会阴部或腰骶部。施以温针灸,每次5壮。
  典型病例:赵xx,女,37岁。主诉月经来时腰腹剧痛3个月,加重2个月。于每次月经将至小腹冷胀、月经量少,色紫黑,继之疼痛难忍。曾服用中西药及止痛药均无效,求治于针灸。查:一般状态好,脉沉紧,舌质淡苔白,证属气滞血瘀夹寒,气滞血瘀月事当下而不得下。寒则血脉凝涩,故而疼痛难忍。治疗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经用上法治疗1次后其痛渐缓。第2次月经量稍多,第3次疼痛能忍受。经治疗2个疗程(每次月经前后针灸5次为1疗程)而愈。为巩固疗效,患者要求治疗3个疗程,至今未发。
  ◎万桂华
  操作:以单手速刺进针,针后艾灸7壮。
  典型病例:赵XX,男,32岁。1964年2月6日就诊。主诉:阴茎不能勃起半年余。常头昏目眩,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经服中西药未效。查:脉沉细无力。用上法治疗。三诊(2月10日)精神较前似有恢复,阴茎已能勃起,但不能持久,仍时有头昏。治疗同前,加灸7…9壮。六诊(2月16日)患者诸证痊愈,隔姜灸9壮,以作调理善后。
  ◎林凡:不仅腹部而且胸部某些疾病都可引起腹痛,临床甚为常见。倘非急腹症,针刺治疗其效很佳。
  操作:用3寸长毫针,直刺快速进针2寸,中强刺激,向上下放射者佳。
  典型病例:魏XX,男,50岁。1950年1月16日饮酒后引发十二指肠溃疡病发作,上腹部疼痛,无急腹症,遂施以针刺,当即痛止,未再疼痛。
  ◎张功成:针刺关元治疗小儿癫痫取得满意效果。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患儿仰卧,左手舒张按压穴周,快速进针,直刺0。5…0。8寸,然后顺时针捻转得气,滞针,约1…2分钟,提插3次,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张XX,男,10岁。1978年4月5日就诊。主诉:自幼患病,近年加重,1…2月发作1次。就诊前曾间断服用抗痫药及熄风化痰药予以控制。发作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口吐涎沫,小便失禁,苔白腻,脉弦滑无力。诊断:癫痫。取穴关元,按上法针刺10分钟,患儿渐渐苏醒,少腹部发热,自觉症状减轻,30分钟起针。以后连针5次,每日1次,未见复发。1987年7月4日随访,一切如常。至今无复发。
  注意事项:勿直刺过深。2岁以下患儿可不留针。
  按语:针刺或灸关元可调整诸阴经气,起到根除治疗本病的目的。此外本病发作前或发作时针刺疗效最好。治疗期间不用任何辅助疗法。但仅限于先天性小儿癫痫。
  5。石门
  【取法】腹正中线上、脐下2寸。
  【主治】急性尿路感染
  【机理】石门穴为任脉穴,又为三焦之募穴。三焦为水道,为决渎之官,主气化,故针刺该穴可治疗泌尿系统疾患。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李国安:笔者在治疗急性尿路感染都采用本法,疗效甚好。针刺后,患者大都感到尿痛、尿急的现象减少。每日针1次,一般在4…5次即能控制病情。然后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以巩固疗效。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以舒张进针法,迅速刺入穴位,针尖略为向下,使针感如触电般的向前阴部放射,留针20分钟。
  6.气海
  【取法】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下肢肿胀
  【机理】气海穴位于下焦,为生气之海,有调气机、益元气、补肾气、固精血等作用。灸可健脾益肾,故该穴温灸可治疗水肿等疾患。
  【刺灸法】温灸
  【治疗经验】
  ◎李凤萍:艾灸气海穴治疗气虚诸疾特别是对年老肾虚体弱,小便失控以及久病脾虚肢肿力弱、脐下冷痛、妇女痛经有明显的疗效。但应较长时间的治疗,包括每次艾灸时间不能少于半小时,每个疗程不能少于1个月,可连续几个疗程。
  操作:用艾条温和灸法。将艾条点燃后,手持艾条或将其放在熏灸器内,在气海穴上方适当高度进行艾灸,使病人感觉温度适宜。每次艾灸30…40分钟,至患者自觉局部温热感,外观局部皮肤微红为度。每日灸l次。可连续灸l…2个月。休息1…2星期后可再开始第2疗程。
  典型病例:玛xx,女,51岁。1988年7月来诊。主诉双下肢肿胀反复发作20余年,伴有食后腹胀及左手食、中指关节肿胀疼痛。睡眠、二便正常,舌体胖,舌质淡。脉象细滑。类风湿因子(…)。辨证为脾气不足,健运失司。治疗以艾条温和灸每日1次,经5次治疗无腹胀及下肢肿胀出现。随访3个月均正常。
  7.阴交
  【取法】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寸。
  【主治】⑴腰疼 ⑵痢疾
  【机理】阴交穴为任、冲、足少阴之交会穴。腰为肾之腑,中医认为病在阳取之阴,“从阴引阳”,阴交治疗腰痛为对应取穴,温灸阴交温补脾肾,可治痢疾及婴幼儿腹泻。
  【刺灸法】温灸
  【治疗经验】
  ◎李尊桂
  操作:取清艾条1支,点燃插入固定式艾条熏灸器内,火力以患者耐受为准,每次60分…120分钟。
  典型病例:石xx,男,31岁。1989年4月8日就诊。诊断为急性腰痛。患者于1月前因受凉而致腰膝拘挛疼痛、经针刺肾俞、大椎等穴疗效不佳,近3天来腰痛加重。来诊给予艾条阴交穴灸2小时,2次而愈。
  谭xx,男,40岁。1987年8月2。日就诊。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于2天前食饮不洁而致腹痛腹泄、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白细胞13800/mm3。大便查:大量脓细胞。给予艾条熏灸器灸2小时,3次而愈。
  注意事项:每次灸量要在1…2小时,否则无效。
  8.神阙
  【取法】脐窝正中。
  【主治】⑴腹泻 ⑵胃下垂 ⑶盗汗、自汗 ⑷荨麻疹 ⑸过敏性鼻炎 ⑹哮喘
  【机理】神阙位于脐中,该处在胎儿时以脐带供给胎儿之营养,为生命的根蒂。故温灸神阙可大补元气、健脾胃、益肾气,对全身都有调节作用。
  【刺灸法】灸法,穴位敷药;拔火罐
  【治疗经验】
  ◎刘之栋
  操作:艾条灸15…20分钟。
  典型病例:胡XX,女,55岁。1987年10月10日就诊。诊断:虚寒腹泻。患者饮食不节,发生腹痛、腹泄、肠鸣。服药后腹痛减轻,大便仍然每日5…10余次,便色黄稀,腹痛肠鸣,喜热喜按,四肢不温,腰酸怕冷。灸神阙6次腹泄症状消失。
  ◎仝祺龄
  操作:艾条直接灸15…30分钟。
  ◎文成泰:神阙隔盐化脓灸治疗慢性腹泻,取得良好疗效。
  操作:先做普鲁卡因皮内敏感试验。后在脐及周围作常规消毒,脐周皮下注入2%盐酸普鲁卡因lml,继则将食盐放脐中,凸出脐上0。5…1cm,穴位上放置枣核大的圆锥体艾炷,以燃尽火灭为l壮,一般5…15壮,对病情轻、病程短的灸5…10壮,灸疮有少许水液即可。若病情重、病程长的灸10…15壮,使其化脓,灸后以消毒敷料贴敷,隔日更换,直至灸疮愈合。1次施灸未愈者,可在灸疮愈合后再进行施灸。
  典型病例:雷xx,男,40岁。1986年9月12日就诊。主诉:腹泄20余年。大便溏薄,日行2…5次,面色萎黄,神疲肢软,不思饮食,喜暖畏寒,脉濡缓,舌胖嫩苔白,每因食生冷或油腻之品而便次增多,最多可达1日10余次,反复发作,缠绵不已。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治以温中健脾。采用神阙隔盐化脓灸,1次后患者即感腹部舒畅,胃纳增加,大便转为每日1次,质地成形,症状全部消失,1年后随访未曾复发。按语:神阙穴其位正当脐中,属任脉。神阙隔盐灸者,是引其入肾。采用化脓灸者是起到持续刺激,以激发经气,达到温补脾肾的目的。
  ◎林凌:神阙穴隔盐灸治疗慢性腹泄,每每获效。
  操作:患者仰卧,将纯白干燥食盐研细,填平脐孔,上置大艾炷点燃灸之,每次10壮。
  典型病例:陈XX,女,30岁。1980年4月10日就诊。主诉:腹泻年余。自述因过食肥甘而发泄泻,初时每日水样便10多次,臭如败卵,腹痛肠鸣。经医治3天,大便转溏薄,日4…5次。每当进食油腻之物,腹泻次数增多,完谷不化,如此迁延年余,医治无效前来就诊。查: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濡缓。脉证合参,证属脾胃虚衰。用上法共灸治10天而愈,一直至今,未见复发。
  注意事项:注意勿烫伤皮肤。治疗时间忌食过于肥甘及不易消化食物。
  按语:本法乃笔者家传,经余临床几十例验证无不显效。说明神阙穴艾灸有健运脾阳、和胃理肠、化寒湿积滞的功能。
  ◎周静玉:我取神阙穴应用灸法治疗腹泻,每多获效。
  操作:取精盐适量敷于神阙穴上,以填满脐窝为度。上置0。3cm厚鲜姜1片,以针穿数孔,置大艾炷1枚,点燃施灸,燃尽则换新艾炷。每日灸治1次,每次灸10壮。
  典型病例:女,36岁。1989年5月29日就诊。主诉:腹泻3年。3年前始,经常腹泻,每日稀便4…5次,伴腹胀腹痛,喜温喜按,恶寒,神疲乏力,每因进食稍多或含蛋白、脂肪稍多时,腹泻加重。在某医院X线拍片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曾用多种药物无效。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滑。证属脾阳虚衰,运化无权。治以温运中阳。按上法治疗3次后,病人腹痛腹胀均好转,大便日行1次,但仍不成形,复灸2次,大便正常。
  注意事项:灸治过程中如感觉过热,可加厚姜片或填加食盐,谨防烫伤。灼伤要及时处理以防感染。施灸时姜片焦干,更换新鲜姜片。
  ◎卢之分: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效果卓著,每日灸1次,轻者2…3次治愈,重者4…5次即愈。
  操作:薄姜片贴在脐中,用艾条悬灸10分钟,温度适度,每次以皮肤潮红为度。
  典型病例:熊xx,男,7个月。1983年2月10日就诊。诊断:小儿慢性腹泻。患儿3月来,腹泻青菜绿色便,1日3…5次,质稀、带粘液。晚上啼哭。予隔姜灸上穴5次,大便转黄稠,日便1次,晚上能安睡,且食欲较前好。
  ◎赵荫生: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病,我们试制蓖倍膏敷神阙穴治本病疗效较好。治疗前先经超声波检查证实,确定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线下的位置,再行治疗。
  操作:蓖麻子仁3g,五倍子粉1。5g,混均捣成糊状,制成形似荸荠,上尖下圆,大小根据患者脐孔而定。将药团塞脐,外覆以关节镇痛膏6…8张,以固定之。贴后每日早、中、晚各l次,以搪瓷杯盛半杯开水,将杯底置于脐膏药上热熨,每次5…10分钟,也可用热水袋热敷,以感觉温热不烫痛皮肤为度,一般第4天末取掉。贴药1次,连续3昼夜。如第1次治疗期间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则除去药团,用超声波复查,胃的位置如已正常,可停治。如1次治疗后未见好转,休息半天或l天后,进行2次治疗,一般以6次为度。
  典型病例:钱xx,女,40岁。主诉:头昏、胃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饭后吞酸,小腹胀,失眠,乏力。腹型呈葫芦状,消瘦。检查:钡餐X线透视和超声波确定: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线下3cm。经用药敷法3次后,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线上1。5cm,自觉症状消失,睡佳,纳增,体重增加7…5公斤,重回生产岗位。
  注意事项:治疗时天气温度最高以不超过20℃为宜。治疗期间适当卧床休息,或减轻工作,适当减少汤、茶饮量,宜采用少量多次饮食的办法。汤面、馄饨、稀粥等含水量多的食物暂时不吃或少吃,禁忌房事。如吐血、怀孕者忌用。热熨时腹部如有较强牵引感,为有效反应,不必疑虑。此法除个别人皮肤过敏外,一般无副作用。
  ◎翟兴明、翟润民:余在临床上治自汗或盗汗均用此法,一般1…3次可愈。
  操作:取五倍子炒焦研粉,醋调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日换l次。
  典型病例:王xx,男,60岁。1953年9月21日诊。诊断:盗汗。患者自入冬以来,每夜入睡后即通身出汗,醒后汗止,夜夜如斯,经服中西药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