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67部分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67部分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迎。 病非颅囟而不愈,脐风须然谷而易醒。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后溪 
环跳,腿疼刺而即轻。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惊悸 
怔仲,取阳交、解溪勿误;反张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癫疾必身柱、本神之令,发热 
仗少冲、曲池之津。岁热时行,陶道复求中俞理;风痫常发,神道须还心俞宁。湿寒湿 
热下 定,厥寒厥热涌泉清。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 暗;烦心呕吐,幽门闭彻玉堂明。 
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 
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黄,谐后溪、营宫而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 
明。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小便亦涩,兑端浊泻太阳经。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 
新下血;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且如盲前、横骨,泻五淋之久积,阴 后溪, 
治盗汗之多出。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鼻痔 
必取龈交,瘦气须求浮白。大敦、照海,患寒证而善蠲;五里、臂 ,生 疮而能愈。至 
阴、屋翳,治遍身痒疾之疼多;肩 、阳溪,消瘾风之热极。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 
机、血海;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带下产崩,冲门、气冲宜审;月潮违限,天 
枢、水泉细详。肩井乳痈而极效,商丘痔漏而最良。脱肛趋百会、尾 之所;无子收 
阴交、石关之乡。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收乎大肠。寒疟兮,商阳、太溪验; 癖兮, 
冲门、血海强。夫医乃人之司命,非志士而莫为;针又理之渊微,须至人之指教。先究 
其病源,后攻其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卷之七针灸直指
诸证针灸经穴
属性:【中风证】大卒气血、虚火与痰,凡中风必口眼 斜。中腑则四肢不收,中脏则 
九窍不利,昏危不语。虽有续命汤之类,须灸刺可获全功。 
x风中五内,气塞涎上,不语昏危∶x百会 风池 大椎 肩井 曲池 足三里 间使 
凡觉心中昏乱,神思不定,手足麻木,此中风之候也。不问是风与气,可速灸此 
七穴,谓之凿窍疏风,可保无虞也。 
x中风口眼 斜∶x听会 颊车 百会 地仓 
左则灸右, 右则灸左。艾炷如麦大,频频灸之,口眼正为止。 
x中风手足不遂等证∶x百会 发际 肩 曲池 风市 足三里 绝骨(一名悬钟) 
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x偏风半身不遂∶x肩 曲池 合谷 列缺 阳陵泉 环跳 足三里 绝骨 风市 丘 
墟委中 
x瘫痪∶x曲池 阳谷 合谷 中渚 三里 阳辅 
x风痹∶x天井 尺泽 阳辅 少海 委中 
x风痫∶x神庭 百会 前顶 丝竹空 神阙 鸠尾 风池(并宜灸) 
x痛风∶x临位 百会 肩 肩井 曲池 内关 
x厉风∶x此疾因受天地肃杀之风,以其酷烈暴悍之可畏。 
承浆(任脉,宜灸三次) 委中(膀胱脉,刺出血) 
刺其肿处血出如墨,刺三次血色变红,方愈。云刺到二十余日,间日一刺之。 
【中寒】 
阴寒厥冷,脉绝欲死者,宜灸之∶气海 神阙 丹田 关元(俱任脉) 宜灸百 
壮,阳气自回。 
【伤寒证】 
x自热恶寒∶x后溪(小肠经) 
x身热汗出足冷∶x大都 
x汗不出,凄凄恶寒∶x玉枕 大杼 肝俞 膈俞 陶道 
x身热汗不出∶x曲池 合谷 厉兑 解溪 
x身热而喘∶x三间 
x烦心好呕∶x巨阙 商丘 
x六脉沉细∶x一息三至,宜灸下穴。气海 关元 
x少阴发热∶x宜灸下穴。太溪 
x恶寒∶x关元(灸) 
x恶风∶x风池 风府(宜剌) 
x胸胁满∶x期门(宜刺) 
x结胸∶x期门 肺俞(宜刺) 
x咳逆∶x胸中气不交,水火相搏,而声逆上也。期门 乳根(刺灸任行) 
x小腹满∶x委中 夺命穴 关元(灸) 
x烦躁∶x厥阴俞(灸) 
x蓄血热入血室∶x期门(刺) 
x呕吐∶x厥阴(灸五十壮) 
x战栗x(宜灸) x四逆x(宜灸)∶气海 肾俞 肝俞 
x郁冒x宜刺∶大杼(第一门) 肺俞 肝俞 
x自利∶x太溪(宜灸) 
x腹痛∶x委中(刺) 关元(灸) 太冲 大渊(俱刺之,以泻实) 
x阴证阴毒∶x关元 气海(宜灸) 
x头痛x(有风、有热、有痰)∶腕骨 京骨(刺) 风池(灸) 
x腰痛x(有风寒、湿热,血虚,皆宜灸)∶肾俞 命门 
x心痛x(宜刺宜灸)犯寒者多灸∶太溪 然谷 尺泽 行间 建里 大都 大白 
中脘 神门 阴都 通谷 
x胁痛∶x木气实,肝火盛,有死血痰。丘墟 中渎(宜刺) 
【牙齿痛】有风寒湿热,可灸刺。颊车 合谷 内庭 浮白 三间 阳白 肩 
阳溪 
【眼目】风热者多,次血虚,肾水不足∶丝竹空 上星 百会宣泄。痛者∶风池 合 
谷(灸) 
【风寒外搏】连脑痛者∶二门 合谷(灸) 
【小儿疳眼】合谷(灸) 
【泻痢】脾气下陷者∶脾俞(灸) 关元 肾俞 复溜 腹哀 太溪 长强 中脘 
气舍 大肠俞 小肠俞 
【疟疾】合谷 曲池 公孙(并刺) 大陵 内关(并宜灸) 大椎第一节(灸) 
第三节 小指尖(男左女右灸) 
【咳嗽】肺俞(灸) 少商 行间 廉泉(宜灸) 脾俞 肝俞 上腕 隐白(宜刺) 
【下血】隐白(宜刺) 三里(灸) 肾俞(灸) 三十 椎下(随年灸) 
【淋证】三阴交(灸) 
【小便不禁】阴陵泉 气海(并宜灸) 
【 瘕】气海 内踝腕腕中(俱可灸) 女人灸天枢二穴。积聚灸胃脘(百壮。) 
【霍乱】脐中(纳盐灸) 气海 
【翻胃】乳根 中脘 下脘 建里 三里(俱可灸) 内踝下三指斜向前,宜灸七壮。 
【卒厥尸厥】百会 气海 丹田(并宜灸) 水沟(针) 
【五痔】脊中 穷骨上(并宜灸) 
【鼻衄】上星 百会 百劳(并宜灸) 
【诸气逆上】腹中雷鸣,呕逆烦满,忧思结气,心痛。太冲 太仓 胃脘(并宜灸) 
【脐下痛】关元(灸) 
【短气而喘】大椎 肺俞 脐中(并宜灸) 
【诸气不足】虚弱∶灸气海。柳公度曰∶人之生,惟元气为主。气海者,元气之所 
生也,故宜灸。 
【喉痹】天突 合谷 丰隆 涌泉(并宜针) 
【头肿】针曲池。 
【瘰 诸疮】肩井 曲池 大迎 肘骨尖(并宜灸) 
【诸疝】大敦 三阴交(灸) 小腹上横纹斜尖(灸) 太冲(针) 外陵 归来(灸) 
【香港脚】足三里(灸) 绝骨(灸) 公孙 冲阳(并宜针) 
【痿证】足三里 肺俞(并宜灸) 中渎 环跳(并宜针) 
【喘证】中府 膻中 云门 天府 华盖 肺俞 天突 脊中七节下(灸一壮) 
【恶心】胃俞 中府 膈俞 石门 商丘 阳关(并宜灸) 
【嗝噎】石关 三里 胃俞 胃脘 胃仓 膈俞 水分(并宜灸) 
【水肿】胃仓 石门 水沟 三里 复溜 四满(并宜剌) 
【鼓胀】上脘 三里 章门 期门 阴谷 关元 脾俞 承满(宜刺) 
【头眩】上星 风池 天柱(并宜刺) 
【肩臂痛】肩 曲池(并宜针宜灸) 
【梦遗】中极 曲骨 膏肓 肾俞(并宜灸) 
【妇人诸病】 
x漏下月水不调∶x气海(灸) 血海(灸) 
x带下小腹急痛∶x阴谷(灸) 
x月水不通∶x会阴(灸) 
x疝气脐下冷痛∶x中庭(灸) 
【小儿诸病】 
x急惊∶x小溪(针) 
x慢惊∶x尺泽(灸) 印堂(灸) 
x撮口脐风∶x然谷(灸) 
x惊痫啼叫∶x百会(灸) 
x癖气∶x章门 脊中(并宜灸) 
x积聚、泻泄、 癖∶x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灸七壮)。 
x吐乳食∶x中庭(灸) 
脱肛∶百会 龟尾(并宜灸) 

卷之七针灸直指
秦承祖灸鬼法
属性:鬼哭穴,以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柱骑缝灸之,令两甲角后肉四处着火,一处无火 
则不效。 

卷之七针灸直指
崔氏四花六穴并辨
属性: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气血虚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五心烦热,四肢困 
倦,形容憔悴,并宜治之。 
先二穴,令患人平分,正直立定,取一线绳蜡之,勿令展缩,于男左女右,脚底贴 
肉坚踏之。其绳前与大拇指端齐,后头循当脚根中心向后引绳,从脚端肚贴肉直上, 
至膂曲中大横纹(即委中穴)截断,次令患人解发分两边,令见头缝,自囟门平分至脑后 
脚,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绳一头,令与鼻端齐,引绳向上,正循头缝至脑后,贴肉垂下, 
循脊内引绳向下,至绳尽处当脊骨中,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处。)又取一绳子,令 
患人合口,将绳子按于口上,上两头至吻,却钧起绳子中心至鼻柱根下,如 三角样, 
下二角齐两吻截断,将此绳令尽处是穴,以白圈记之。(若妇人缠脚短小,非自然也。 
若以量脚,索子加之于首,必不及也。今移下于肩 穴点定,引绳向下,至中指尽处截断, 
以代量足之用。)以上是第一次点二穴。 
次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绷绕项向前,双垂头与鸠尾齐。(胸前及 
骨间之尽处是也。双头齐截断,却翻双绳头向后,以绳子中心按于喉咙结骨上,其绳两头 
相垂,循脊骨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穴。)又取一绳,令患人合口,横量,齐两吻截 
断,远于脊骨上墨点,横量如法,绳子两头以白圈记之,此是灸穴。以上是第二次 
点二穴。 
前四穴同时灸之,各三七壮,累灸至百壮,候灸疮将瘥,又根据后法灸二穴。 
又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绳,于第二次双绳头尽处墨点上,当脊骨直下起点,其 
绳子中心放在墨点上,于上下绳头尽处以白圈记之,此是灸处。以上是第三次点二穴。 
通前共六穴,择取离日、火日灸之,百日内宜忌房室劳思,将息调养,饮食 
应时,寒热得中。未愈者,如前再灸一翻,无有不愈。 
按∶《资生经》灸骨蒸劳瘵,取上二穴,合五椎两旁开三寸,乃心俞二穴是也。 
心主血,劳为血病,故灸之。崔知悌取四花穴灸劳,按其量法《节要》中备载之,先比 
口吻阔狭样式,度裁纸四方,中煎一孔,取脊中墨点以纸中孔按上,其纸四角平取四 
花,是其膈俞、胆俞之四穴也。经曰∶血会膈俞。疏曰∶血病,治此。盖骨 
蒸劳热,血虚火盛,故取此以补之。胆为肝之腑脏血,故亦取之。崔氏止言四花,不言 
膈、胆俞四穴,为粗工告也。今世以四花科取其误也,故多不效。根据平取之,然要合三 
俞穴,方准有效。今以传讹,春甫一旦厘正,恐人不信,故载斜穴于前,而辨其误于 
后。知者审而用之,幸毋踵其误焉可也。 

卷之七针灸直指
骑竹马灸
属性:治一切痈疽,恶疮、发背。量法以男左女右,臂腕中横纹起,用薄篾一条,量至大指 
齐肉尽处,不量爪甲,截断;次用薄篾取前同身一寸,令患人脱去上下衣服,以大竹竿一条 
跨定,两人随余扛起,足要离地五寸许,两旁更以两人扶定,毋令摇动不稳,却以前长篾贴定 
竹扛,竖起,从尾 骨贴脊量至篾尽处,以墨点记之,此不是灸穴。却用后取同身寸篾, 
取两寸平折,中合墨点,横量两头各一寸,方是灸穴(可灸三壮。) 
按∶在督脉脊中至阳,筋束二穴中外,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肝俞之内,非正当穴 
也。疑必后人传讹,以三寸为二寸耳,岂有不按经络穴道而用针灸者乎?故不能无疑 
也。用者审之。 

卷之七
附录
属性:或闷∶《内经》治病,汤液醪醴为甚少,所载服饵之法才一二,而灸者四五,其他则 
明针法,无虑十八九。 
厥后方药之说肆行,而针灸之法仅而获存者,何也?曰∶《内经》,上古书也。上古之 
人,其知道乎,劳而不至倦,逸而不至流。食不肥鲜,以戕其内;衣不蕴热,以伤其 
外。起居有常,寒暑知避,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生?虽有贼风虚邪,莫能深入, 
不过凑于皮肤,经滞气郁而已。以针行滞散郁则病随已,何待于汤液醪醴耶?当今之世, 
道德以衰,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纵欲以竭其精,多虑以散其真,不知持满,不解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寒暑不避,故病多从内生,外邪亦易中也。经曰∶针刺 
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病既属内,非藉汤液之荡涤,其能济乎?此和缓以后,方药 
盛行,而针灸罕用者,实由世不古若,人非昔比,病有深浅,治有内外,非针灸宜于古而 
不宜于今,非汤液宜于令而不宜于古也。经曰∶上古作汤液,为而弗服;中古之时, 
服之万全;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针灸治其外。虽形弊血尽而功不立,此之谓也。 
或问∶经病络病,治有异乎?经曰∶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 
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入舍于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