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位面武侠神话 >

第5部分

位面武侠神话-第5部分

小说: 位面武侠神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章 习九阴,练神剑() 
转眼间距离凌牧云通过水下密道潜入古墓偷学九阴真经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在这期间,凌牧云并没有因为九阴真经到手而就此离开,而是搬出原来居住的客栈,在终南山下结庐而居,潜心修练九阴真经上的武功。

    凌牧云很清醒的知道,以他原来的那点功夫,在江湖上根本就不值一提,还远不够闯荡江湖的水平。之前本事不济就长途跋涉前来终南山也是没有办法,如今九阴真经已然到手,还不静下心来努力修练岂不是蠢到家了么?加之终南山地界的治安不错,凌牧云索性哪里也没去,就留在这里习武练功了,距离郭靖杨康这对宿命中的对手相会于金国中都还有两年的时间,到了那时,才是该他一显身手的时候。

    随着修练的逐步加深,凌牧云对于九阴真经的了解也越发的深刻。九阴真经不愧是射雕世界的最高武学秘笈,想当年一部九阴真经现世,立时在江湖上掀起了无数的腥风血雨,更是令得当时天下武功最高的五人于华山绝顶比武论剑,决定九阴真经的归宿,同时也让天下五绝美名流传于天下,九阴真经的意义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九阴真经真可称得上是博大精深。一部真经堪称包罗万象,既有内功心法,又有轻功身法,以及武功招式一类的剑法、掌法、爪法、拳法、鞭法,除此之外还有闭气秘诀,点穴解穴秘诀,移魂大法,收筋缩骨法,音攻之法等多种实用性极高的辅助类功法。

    而且九阴真经所载武学不禁包罗万象,还玄妙精深,随便拿出一种都是武林中一等一的高深武功,而这么多奇功妙诀却载在同一部武学真经之中,当真令人不得不为之惊叹。

    就拿凌牧云从重阳遗刻中所得的小半部九阴真经来说,闭气秘诀、点穴解穴秘诀、移魂大法、收筋缩骨法、无相音罡等玄功秘法的奇异奥妙自不必说,螺旋九影、横空挪移、蛇行狸翻术等轻功身法无一不是当世最顶级的轻功秘诀,就算是大伏魔拳、天罡伏魔剑等武功也都是可以与天下五绝看家绝技相差仿佛的技击武功,而易筋锻骨篇更是绝顶的筑基内功心法。

    而在这些从重阳遗刻中得来的九阴真经所载武学之中,又尤以易筋锻骨篇和天罡伏魔剑这两门功法最让凌牧云惊喜不已。

    易筋锻骨篇乃是九阴真经内功心法的筑基篇章,是九阴真经中所有内功心法的基础和根本。若是单以内力的修练效果而论,易筋锻骨篇虽然比当世绝大部分的内功心法都要高明,可比起全本九阴真经中所载的后续内功心法来却要逊色几分,但它的最奇妙之处却在于拥有洗筋伐髓之效,能够后天提升武者的修练资质。

    一般来说武者的修练资质都是先天生成的,后天的修练虽然能够令人获得实力上的提升,但潜力却是由先天决定的。若是天生资质差,潜力不足,就算后天再努力修练,其成就一般也不会太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高手都是择徒授业,在收徒之前往往都要先用摸骨考问等方法来检查弟子资质的原因。可九阴真经的易筋锻骨篇却违背了修练资质先天而定这一武学常识,竟然能够通过后天的修练来改善自身资质,打破先天资质对习武之人的桎梏。

    原著中郭靖最后能够与黄药师等当世武学宗师级人物比肩,绝少不了九阴真经中这易筋锻骨篇之助。否则以郭靖的资质,能达到江南七怪的程度就算不错了,绝不可能达到后来那种高度,易筋锻骨篇之重要可想而知。

    因此在凌牧云的眼中,整个九阴真经里最珍贵的莫过于这浅显易懂,作为筑基内功心法的易筋锻骨篇了,就算是那篇记述了九阴真经武学真谛的梵文总纲比起易筋锻骨篇来也要稍显逊色。

    毕竟就算没有梵文总纲,也不过是让人对九阴真经中的武学玄妙领悟不够,难以将所载武功融会贯通而已。凭凌牧云可以穿入各武侠世界的手段,大可以去找其他威力不逊色甚至比九阴真经更强的武功秘籍来修练,但若没有易筋锻骨篇,他就不能在尚处于成长阶段的少年时期尽可能的改善资质提升潜力,势必会影响他最终所能达到的武道高度。

    如果说易筋锻骨篇给了凌牧云一个美好的未来,那天罡伏魔剑就是增强了他的现在。

    天罡伏魔剑虽然是一门极为高妙的剑法,但与九阴真经下篇中所载的九阴神爪、摧心掌等武功比起来,威力还是要逊色一筹的,在九阴真经所载的诸般武功当中并无什么格外出彩之处。

    可令凌牧云惊喜的是,这门剑法竟然与他家传的七十二路辟邪剑法隐隐有契合之处,他在一次习练这门剑法时竟陷入了一种寻常武者可遇而不可求的顿悟状态之中,在这种顿悟的状态下,他竟在某种意志的作用下将天罡伏魔剑融入到了他家传的辟邪剑法之中,形成了一门崭新的精妙剑法。

    辟邪剑法本是一门极为厉害的剑法,剑法一共有七十二路,每一路都有数十种变化,招式凌厉狠辣邪异无比。只是这套剑法的招式多是诡异凌厉的杀招,几乎没有什么环转护身的招式,所以对速度方面的要求十分苛刻,只有速度达到一种近乎非人的境界,这套剑法才能连贯自如,剑法的厉害之处才能真正展现出来,否则便会连接不顺破绽百出,甚至连寻常的二流剑法都不如。

    因此想要真正施展出辟邪剑法的威力,须得修练与之相配的独门内功,获得鬼魅般的速度才行,但若是想修练此内功,首先就须得挥剑自宫,不然一经修练便走火入魔,可谓是邪门无比,所以凌牧云虽然清楚其中缘由,也不敢去找辟邪剑谱中的内功心法加以修练。

    而天罡伏魔剑则是九阴真经的著作者黄裳从道藏古经之中领悟而得的一门高深剑法,正如其名字一般,剑法中暗含道家天罡伏魔之真意,每一招每一式都刚猛炽烈,气势凛然,共有三十六路,每一路又有数十种变化,乃是一门至阳至正的道家降魔卫道之剑。

    天罡伏魔剑与辟邪剑法两者一正一邪,正如阴阳两极,虽处两个极端,却又有彼此契合和相互吸引之处。

    天罡伏魔剑虽然威力比起真正的辟邪剑法来要逊色一筹,但其中的阳刚正气却正好可以用来中和辟邪剑法中的诡异阴邪,三十六路天罡剑招也恰好可以拿来衔接辟邪剑法的种种诡异凌厉招式,弥补其中疏漏和破绽,再配以九阴真经中所载的绝顶轻功和身法,正是相得益彰。

    将天罡伏魔剑融入到辟邪剑法之后得来的新辟邪剑法共有九九八十一路,每一路又有九九八十一种变化,合伏魔之刚正与辟邪之邪诡,成就了一门全新的顶级剑法。这八十一路新辟邪剑法与原本的七十二路辟邪剑法比起来要多了一些招式上的变化,祛除了一些难与新招相融的邪诡剑招,其威力就算是比起完整版的七十二路辟邪剑法来也不逊色多少,还不用受自宫之苦,高下之别一眼可辨。

    凌牧云将新得的八十一路辟邪剑法命名为辟邪神剑,以此来与原本的七十二路辟邪剑法相区分。八十一路辟邪神剑乃是将天罡伏魔剑融入到辟邪剑法而得,在剑法的名称上加一个神字倒也正合剑意。

    其实凌牧云也有些困惑,因为这件事实在有些诡异。他自己有多大本事自己还不清楚么?在武道修行方面就是个刚入门的菜鸟而已,在剑道方面也根本没有多高的造诣,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剑法学徒,怎么可能就轻而易举的综合两门顶级剑法之长创出一门新剑法出来?就算顿悟也说不通,毕竟连基础都不够,又能够悟出什么高深的花样来?

    可事实上他又真真切切的在对两门剑法只是粗通,根本谈不上什么深刻领悟的情况下就综合两家之长创出了一门新的顶级剑法出来,做到了许多剑道宗师都不一定做到事。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凌牧云也只有将原因归结到了自己所身负的游戏系统之上,除此之外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可能了。

    想不明白凌牧云也就不再去深究,只是安下心来习武练剑不提。有神功在手,加之悟性又不差,凌牧云的武功进境可谓是一日千里,几个月下来,凌牧云的实力突飞猛进,比起刚来终南山时已是判若云泥。只是凌牧云自习得九阴真经之后就一直不曾与人动手,没有比较,难以准确判断出武功到底提升到了什么水平。

第八章 偶遇二道,怨念冲霄() 
这一日,凌牧云练功练得倦了,静极思动,于是便离开草庐,准备下山到山脚下的那个小镇上的酒馆祭一祭五脏庙,好好的解解馋。

    在终南山下居住的这几个月中,凌牧云出于节省时间考虑,平日里都是采买米面油盐在草庐中开伙,但他在厨艺方面实在没什么天赋,做出的饭菜也只是不难吃的水平,绝对与美味两字无缘,所以隔三差五的凌牧云就会去山下镇上的酒馆好好改善一番。

    一路来到山脚下那个小镇,凌牧云径直向镇中的一家生意兴隆的酒馆走去,经常前来的凌牧云早就将镇上的几家酒馆都吃了个遍,知道位于镇中的这家酒馆乃是一家几十年的老店,掌勺大厨的手艺相当不赖,所以凌牧云除了头一个月不明情况之外,后来每次下山改善都是来这家酒馆。

    由于经常前来光顾,酒馆的掌柜和伙计也早就认识了出手阔绰的凌牧云,一见是他前来,伙计连忙笑脸迎出门来,轻车熟路的将凌牧云让到二楼一个靠窗的雅座,因为凌牧云最喜欢一边吃喝一边临窗观景,每次来基本上都是选临场的座位,店伙计都已经熟知他的习惯了。当然,这也是凌牧云不缺金银出手大方的缘故,换做是一般的食客,就算是熟客店伙计也未必会这么热情。

    凌牧云要了一桌上好的酒菜,便一边观看街景一边自顾自的吃喝起来。这也是因为古代的环境好,要是换成凌牧云穿越前所生活的现代都市,空气中充满了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倒有一小半是阴霾天气,凌牧云躲还来不及呢,才不会临窗观什么景。

    正在凌牧云吃喝之际,忽然间街上走来两个头挽发髻身穿道袍的年轻道士,腰间皆佩着一口连鞘长剑,步伐轻灵矫健,俨然是习武之人。看着两人的穿着打扮,应该是全真教的门下,他所在的这个镇子是出入终南山的交通要冲,时常有全真弟子过往,凌牧云在这几个月里早已见得多了,所以也没放在心上,依旧自顾自的吃喝。

    这时候就听酒馆伙计那热情的招呼之声在楼下响起,紧接着楼梯处传来一阵“噔噔”的脚步声,凌牧云循声扭头一看,正是那两个年轻道士,原来这两人也到这间酒馆吃饭来了。

    这次离得近了,凌牧云将两人看个清楚,这两个年轻道士一个身材较高,看起来大约十八九岁的年纪,浓眉大眼,颧骨凸起,颇有几分英气。另外一个身材适中,看起来年龄要稍小一些,约莫十七八岁的样子,长眉俊目,面如冠玉,竟是颇为俊秀。两个人年纪虽然不大,却都是双目有神,太阳穴微微鼓起,显然武功已是小有根基。

    凌牧云眼睛不禁微微一亮,他在终南山下落脚的这几个月来,全真教的弟子也看过不少,但像这两人这样年轻出色的还是第一次见。不过转念一想凌牧云也就释然了,全真教毕竟是当今武林正道第一大派,如今执掌门户的全真七子虽然远不如他们的师父王重阳,却也都是江湖上的一流高手,又是打开山门广收门徒,出几个出色的弟子也不稀奇。于是将目光收回,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面前的酒菜之上。

    这两个年轻道士上得楼来,向着四周扫视了一遍,当目光掠过凌牧云时,两人的目光忽然一顿,在他腰间所佩的宝剑上停留了一下,又细看了凌牧云一眼,似是见凌牧云并没表现出什么不妥之处,将目光收回,依着伙计的引导,在距离凌牧云几米外的一张桌子旁坐了下来。

    两个人坐下之后,就听那个年纪稍大的道士对酒馆伙计说道:“伙计,我这师弟刚出远门回来,道爷我今天来就是要为他接风洗尘的,所以有什么好酒好菜尽管上,用不着为道爷我省钱!”

    那个年纪稍小的道士连忙出声劝阻道:“赵师兄,咱们随便吃一点就行了,怎么好让你如此破费。”

    那姓赵的道士把手一挥道:“尹师弟,这话你就见外了不是?咱们两个虽然不是一师之徒,却情同手足,与亲兄弟也没什么分别。你这次奉丘师伯之命前往大漠,来回跋涉上万里,好不容易回来,我这个当师兄的为你接接风洗洗尘又算得了什么?你要是再推辞,就是看不起师兄我了。”

    在一旁吃喝的凌牧云由于近半年来休息九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