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南宋不咳嗽 >

第130部分

南宋不咳嗽-第130部分

小说: 南宋不咳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椋奂以谌鹌胍灿胁簧俟叵担嬉窍肜棺∷牵匦肴揭黄鹣率植盼韧祝 然厝ヌ教狡鸭胰说目诜缭偎担切┤艘膊皇呛孟嘤氲模故焙蚰隳米盼业拿倘デ胨歉把纾缺鹚嫡饧露退凳俏私衲甑幕跷镄星椤!蔽庾魍繁欢铀刀耍飧霭旆ㄗ罡删焕洌梢砸焕陀酪荩皇撬吮冉铣廖龋彩露枷胨慵魄宄

    洪涛并不知道身后跟着的是只恶狼,如果知道,他绝对会降速航行的。他此时正在宽大的舰长室里和一大群南宋海商开茶话会呢,一边吃喝一边聊,话题什么都有。从南宋的官制到生活琐事,只要是他不知道的,都会很耐心的听,一个话题一群人聊,热闹非常。

    “哈哈哈哈,老黄啊,在我们家乡有句话,离婚就是破产!破产就是家财败光了的意思,你这个也差不多啊!哈哈哈哈哈……让你瞎算计!”忽然洪涛大声笑了起来,笑得前仰后合的,手里端着的酒都撒了一腿,依旧是狂笑不止。

    洪涛为啥这么高兴,因为他听到别人倒霉了,凡是别人倒霉的事情,他都发自内心的高兴,控制都控制不住。倒霉的这位海商也姓黄,他讲的故事就是他发生在他自身上的。前几年死了原配的他又娶了一个年轻女子,老夫少妻,他又是个每年都要跑出去几个月的海商,刚开始这个日子还能过,但是过了几年之后,两个人就没啥话可聊了。最终这个女子提出要和他离婚,结果不光带走了她嫁过来时的嫁妆,还把原本属于他的家产也卷走了一部分。这让他心疼不已,反正这个事情在广州城里很多人都知道了,他本人脸皮也厚,聊高兴了就拿出这个事儿来自嘲一下。(。)

第九十三章 宋朝还有女权!() 
中国古代的女子,有这么自由吗还主动离婚、还分男人的家产洪涛知道宋朝的女人地位并不不算想像中的那么低,但也没想到她们的社会地位如此之高。,原本以为允许女孩子读书、做生意、科考、抛头露面当促销员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承想自己还是预估错了,宋朝的女子地位之高,很多地方甚至比后世还过。尤其是在商业发达的江浙地区,很多人家更愿意要女孩子不愿意要男孩子,因为男孩子赔钱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鱼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谱牒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事,婚姻不问阀阅。”这是来自郑樵通志里的一段话。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宋朝之前,社会结构是界限分明的,士族就是士族,庶民就是庶民,不光当官要从士人里选,连结婚也得门当户对,不能乱娶乱嫁。但是过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到了宋朝,士人和庶民之间的严格界限已经被打破了,庶民可以通过科举晋身为官员,士庶不通婚的原则也废了。

    是什么原因让原本维持了上千年的阶级固化松动了呢答案就是商业因为宋代商业发达,从而改变了宋人对阶级的漠视。宋朝人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现象的根源,蔡襄在端明集里就曾经说过: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其财,随其贫富。

    据这些南宋商人说,不光是民间这样,首先这样做的是上流社会,正式因为有了榜样,所以民间才有样学样。而且他们还举出了实例,言词凿凿的说在北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两位当朝宰相,向敏忠和张齐贤,就为了了争娶一位姓柴的寡妇而互相敌视,最终闹上了公堂打官司。

    这位姓柴的寡妇是长得美如天仙吗不是;是家世显赫吗也不是程颐说了一句话。道出了柴寡妇的优点,他在二程外书中记录了这件事,是这么评价的:为其有十万囊槖故也

    看到了吧,这个柴寡妇有钱两位当朝宰相为了娶个富婆打起来了,这种事儿会发生在其它朝代吗国家总理娶寡妇就已经很惊人了。还是因为求财而娶,按照古话说很不成体统啊。这就说明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宋人不以求财为耻,反以为荣,是个非常非常纯粹的商业社会,从上到下,每个人都非常纯粹

    要问这位柴寡妇最终嫁给谁了谁也没嫁这两位宰相闹得太出格,让皇帝很没面子,于是就把他们俩降了职,一个去户部当郎中。一个当了太常卿。

    还有一件事是宋朝特有的,可能有的书也写过,但它只存在于宋代,如果别的朝代有了,就是误传。什么事儿呢就是“榜下捉婿”的风气。北宋朱彧yu在萍州可谈里写过: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诱士,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迷n。

    每到科考放榜之日,大宋的土豪们就去放榜的地方抢学生。用啥办法抢呢用钱砸呗。抓到一个大学生就掏出一千贯钱来,求着大学生娶自己家的闺女。洪涛很羡慕,后世里想娶媳妇,光大学生这个身份管吊用你就算是博士生。没车没房没存款,照样完蛋艹只听说过土豪开着车去各大艺术院校门口给自己找小蜜,没听说有土豪去学校门口找女婿的。

    这种情况也只能出现在一个纯粹的商业社会里,如果到了明朝,老朱家纷纷钟灭了你,清朝更别提了。敢这样干,你家这个女儿一辈子嫁不出去,女戒都没学好,在家学成老姑娘吧。同时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宋朝,士庶之间的隔膜已经不存在了,有学问也可以娶个商人家的女子,有钱了也能抓个穷大学生回来当女婿。

    除了士庶阶级隔膜被打破之外,宋代女人的地位也非常高,这个高还不是民间的风气,而是法律规定。名公书判清明集里就有记载: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意思就不多解释了,一句话,女儿有法定继承权,继承份额是儿子的一半儿。

    可能有较真儿的人会问,这个法律有,但宋朝执行了吗来看看刘清之在戒子通录中的记载:处女亦蒙首执牒,自讦于府庭,与齐兄以争嫁资。这里记载了一位还未出嫁的女子跑到官府去告状了,告谁呢告她哥哥告啥呢告她哥哥不给她嫁妆钱。

    由女儿继承的这部分财产通常叫做奁lian产,如果父母活着,女儿出嫁,这部分财产会跟着女儿一起走,当做嫁妆。当女子结亲的时候,会给男方送一个叫做“定帖”的文牒,里面除了要详细说明女方的身份、生辰八字之外,还要写明陪嫁的首饰、金银、物品以及随嫁的田产、房屋,这就是奁产。按照海商的说法,广州、泉州附近普通家庭给女儿的奁产一般价值十亩田普通水田,临安那边还要高,内地穷一些的地方可能会低点。

    按照大宋律,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就是说妻子带过来的奁产,男方家里分家的时候不能分,要归女方自己掌管。假如夫妻离婚或者妻子改嫁,这部分财产还是要由女方带走的。当然了,她也可以选择不带走,但是支配权在女方。而具体带走多少,两个人结婚之前下的那份“定帖”里都注明了,合算这份“定帖”就是宋朝的婚前财产公证书,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

    那这位黄老板离婚的时候怎么连自己的财产也赔进去了呢难道说是他有过错,法官判他多赔偿女方还真不是,宋朝还没这么细致的法律条纹,而且在宋朝养情人不犯法,是公开的。黄老板之所以赔了夫人又赔钱,主要是他太奸了。为了怕以后被家族里的兄弟姐妹分家产,就把他的好多产业都放到了妻子名下,算作是妻子带过来的奁产。结果他妻子和他离婚的时候,假装不知道这回事儿,把他的财产也给拿走了。黄老板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这种行为是犯法的,说了不光官府不会帮他要回来,估计还得挨板子,只能是破财免灾了。

    只有宋朝的女人有和男人一样的财产继承权吗回答是肯定的。元代通制条格中有一条法令:今后应嫁妇人

    人,不问生前离异,夫死寡居,但欲再适他人,其元随嫁妆奁财产,并听前夫之家为主。大明会典和大清律例也是同样的规定,寡妇才能改嫁,但只能净身出户,夫家财产和自己的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

    至于离婚这个事情,在大宋也是习以为常了,宋人应俊在琴堂谕俗编中写道:为妇人者,视夫家如过传舍,偶然而合,忽尓而离。

    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详细描述了宋代关于女子离婚的规定,是这么说的:不逞之民娶妻,给取其财而亡,妻不能自给者,自今即许改适;夫出外三年不归,听妻改适;被夫同居亲强健,虽未成,而妻愿意离这,听。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丈夫若没有能力养家,妻子有权主动离婚;丈夫离家三年未归,妻子也有权主动离婚;妻子被丈夫家人,不管成功没成功,妻子都有权主动离婚;对于这三种情况,官府是支持女方的,其它情况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程颐,朱程理学发起者,按说他应该反对给妇女这么多权利吧其实并不是这样,后人曲解了他的意思。在河南程氏遗书中,就详细记录了他的一段话:夫死而嫁,故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

    范仲淹曾经给自己家的庄园定了一个义庄规矩,里面明确规定: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看到没,改嫁比娶媳妇给的钱还多呢。

    民间如此,文人如此,皇族也一样。宋代有个刘娥,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位堪比武则天和吕后的皇后,年轻的时候先是嫁给了一位银匠,然后家道中落,刘娥又是天生丽质,结果改嫁给了当时的襄王赵元侃。后来赵元侃当了皇帝,就是宋真宗,刘娥直接就被封为皇后了,老赵家一点没嫌弃她是个二婚。

    宋仁宗的曹皇后同样也是改嫁的女人,据说曹氏许配给了一家姓李的,结果新婚之夜新郎就跑了,一直没回来,后来这位曹氏就选进宫里,居然还当了皇后。洪涛一直就纳闷,大宋皇宫选秀女之类的,合算不光要处子,连结过婚的都要啊,老赵家这个口味可真是与众不同啊,太有性格了。

    。。。

    。。。

第九十四章 男子汉() 
有了这些海商在金河号上陪着洪涛整日闲聊淡侃,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船队就穿过了新加坡海峡,进入了马六甲海峡,算一算时间,只用了不到十一天就跑完了3000公里的航程,有了快船和合适的风向,远航也不是那么漫长。,

    此时的马六甲港和去年又不一样了,就在港口旁边,一座十多米高的石头堡垒拔地而起,上面还像船桅杆一样弄了一根大木头柱子,柱子上面不仅有瞭望台,还高高的飘扬着一面老鼠旗。如果天气好的话,从这里能看清楚多半个海峡的船只来往情况,所以还没等洪涛的舰队靠港,马六甲港的国王就已经在码头上亲自率队迎接了。

    现在他这个小港口已经是整个海峡里最热闹的一处贸易港,除了每年一次的大船队到来之外,时不时的还有大宋海商驾着船顺着原来的海岸线摸到这里进行一些零散的小宗贸易。更主要的是金河湾的补给船每隔两三个月就会途径这里,顺路也会带来一些鲸油、蜡烛、肥皂、白糖、铁器之类的金河湾特产。这些东西尤其是铁器最受附近海商的欢迎,运来多少卖多少,于是马六甲这个小港口也成了附近几个国家商人的采购重点。商人一多、货物流通一多,捎带着这座小港口也就繁荣了起来。

    要是赶上金河湾的大舰队从这里过,消息很快就会传出去,用不了两天时间,就会有大批小帆船云集于此。如果舰队还没走,那就太好了,可以死缠烂打的去和那些南宋商人换一些东西。如果舰队走了也没事儿,总会留下一些商品的,这也是洪涛的规定,他的目的就是让这里越来越繁荣。等附近的商人养成了习惯,对这里有了依赖性,那他们所在的那些小国家就不用武力。光用货物,就能控制住,不战而屈人之兵嘛。

    照例,洪涛还是不上岸的。他就住在金河湾号上,不光他不上岸,护航的舰队人员都不能上岸,随时保持战备状态。尤其是夜间,整个舰队的锚地都会远离港口。具体停在哪里除了各位舰长知道之外,连水手们都不太清楚。不过这种状态只在护航舰队里执行,那两艘鲑鱼级的商船不在规定之列,上面的商人和水手乐意上岸就上岸,乐意干嘛就干嘛,只要别耽误预定的出发时间就可以。

    船已经卖了,洪涛就不去操心它们到底是沉了还是被别人抢走了,谁拿到这种船,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