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南宋不咳嗽 >

第400部分

南宋不咳嗽-第400部分

小说: 南宋不咳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醇了。

    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拿着雪茄、眼睛看着窗外、嘴里哼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曲调,洪涛全身上下就没一个闲地方,连脚都打着拍子。看到皇帝这幅德行,两名卫兵就轻松多了,用幅度很小的手势背着洪涛向楼下打着手势,估计是在向慈器汇报楼上的情况,让他放心。

    “来来来……翁总管,您先请、您请……”金河湾就这么大点地方,想不碰见熟人都难,就在洪涛全身心放松,沉浸在自己的状态里时,唯一闲着的耳朵突然支楞了起来。身后的雅间门口新来了一拨客人,正在互相寒暄着,其中一个人的称呼有点耳熟。

    “金老板,咱们这边不兴叫总管,直呼名号即可,或者按照帝国的习惯叫我经理吧。”果然是熟人,不是太熟,但洪涛大概知道是谁。说话这位是化工集团里的一个经理,翁家人,具体是啥亲戚自己也搞不清楚,他们圈套圈的关系太复杂,没兴趣打听。

    “对对对,翁经理、翁经理,我听海峡公司里的同行也是这么称呼的,这么叫体面、大气、有身份!”其他两个人的声音洪涛听不出来是谁,但是可以确定,他们应该是南宋海商,不像金河国人,因为口音不对。除非是刚从大6上移民过来的人,可是以商人身份移民的名额几乎没有。

    翁家人基本都在化工集团里任职,这倒不是她们故意要垄断一个行业,而是历史遗留问题。金河湾初建时,劳动力严重不足,男人们都出海捕鲸、砍伐树木建房子去了,留下来熬制鲸油的大多都是妇人,而且以翁家妇人最多,因为她们家的男丁非常少,成年的几乎全死光了,出头露面的全是妇女。后来洪涛搞来了石油,需要分馏,干脆也交给了翁家这些熬鲸油的妇女,不为别的,就因为她们把这行做熟了。

    慢慢随着金河湾化工产业越来越大,翁家就实际上控制了这个行业,手艺好的老师傅全是她们家的人,再加上这个行业危险性、毒害性很大,一般人想插进去也不现实。那些经验、窍门、数据都是翁家两三代人拼死拼活换来的,传授不传授给外人,得人家自己说了算,洪涛去了都得好好商量,命令是没用的。

    当然了,翁家并没因为自己实际掌握了化工集团而自我膨胀,其实在金河湾这些元老大家族里,翁家是最低调、最不显山露水的一家人,同时她们对洪涛也最感恩戴德的一家人。每次洪涛主张什么,她们都不带过多询问的,更不用等皇帝上门来打招呼,只要家里的老太太一点头,立马全体同意,让投票投票、让举手举手,绝无二话。

    翁家现存的几位老太太都拿洪涛当干儿子加恩人看待,如果没有洪涛的出现,她们家族这一支很可能就断了香火,就算她们和泊家、黄家、布家、欧家都沾亲带故也一样。当时的疍家人全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活,家里没了男人,就等于没了劳动力,谁家都吃了这顿没下顿,全指望别人接济是不可能的。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古人云的很有道理,自打翁家成了化工集团的管理层,家里很多女人都成了政府官员,至少也是个国企管理人员,前来投奔她们的远亲就越来越多了。吃尽了家族人丁凋落的苦,翁家有点饥不择食,只要是姓瓮,愿意认祖归宗的,她们全接纳。不光当保人,还帮着安排工作,别的部门没法塞,就往化工集团里塞。

    对于翁家这种举动,洪涛以前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和这些孤儿寡母太较真儿,只要不影响正常生产、不违反帝国法律、不在集团里明目张胆的搞家族那一套就成。

    这个翁小乙就是被荣翁翁从海上招来的疍家人,来的时候就哥俩和一个瞎眼老妈,全是光棍儿。不过他命好、嘴甜又姓瓮,没多久就娶了翁家一位寡妇,算是翁家男人里比较核心的人员之一,在化工集团里专门管理后勤运输,负责把石油从文莱港运回来,再把化工集团产生的废料用船运出去。

    由于工作原因,洪涛和他接触过几次,人还可以,踏实肯干,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的,在后勤原料供应上从来没耽误过生产。让洪涛最满意的就是他严格遵守帝国的法律,从来不因为偷懒而把那些有毒有害的化工废料随便乱扔,都是装进木桶之后,用船送到民都洛岛附近的废料堆集场去。

    他和大宋海商有交往,洪涛一开始并不在意,很正常嘛,常年在大海上跑来跑去运货,难免在什么地方碰上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更何况他本身就是管后勤工作的,交往的人员复杂一些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不管是海商请客还是翁小乙做东,生意人互相吃吃喝喝,洪涛并不禁止。

    可是洪涛的好奇心很重,戒心更强,很难完全相信别人。现在自己的座位正好靠着雅间,于是这位帝国皇帝就干起了听墙角的活儿,把身体尽量向后靠,贴着雅间的雕花隔断,从木板缝里努力分辨着里面断断续续穿出来的说话声。听着听着,洪涛的耳朵就越支楞越长了,连雪茄烟都忘了往嘴里塞,就拿在手中任它慢慢熄灭。

    “陛下!陛下!您干嘛呢?”洪涛这种姿势和神态,很快就引起了两名卫兵的注意。

    他们真是服了这位皇帝了,听墙根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儿都亲自去做,真是和人民打成了一片。如果要是放在金河城里,皇帝爱听谁家就听谁家,哪怕人家家里正在牵手,卫兵也不会去招这个讨厌。可是这里不一样啊,这是商业区,对外开放的地方,到处都是外国人,这要是被别人看见,引起什么误会,再把皇帝身份露了,得多没面子啊!不光是洪涛没面子,他们这些国人也跟着没面子。这种事要传出去不成了笑话了嘛!一个国家的皇帝喜欢听墙根!传着传着保不齐就变成洪皇帝喜欢拔寡妇墙头了。但这种事还不能明着批评皇帝,只能是侧面提醒一下。

    “你们俩先下去等我,下楼的时候把刚才那个小二叫过来……别忘了结账啊!”洪涛正听得认真,让两个卫兵一打岔,好几个关键词儿没听见,很是气恼。不过卫兵说得也在理,自己这身打扮本来就招眼,再贴在隔断墙上歪着脑袋偷听,显然不合适。不过他还不想放弃,这件事儿必须听明白,否则后患无穷。

    “那您自己……”两名卫兵有点不想下楼,按照规定,他们是不能离开皇帝身边的。

    “我随后就下去,我保证!”洪涛知道他们的难处,也不想为难他们。

    “客官,您还要点什么?嘿嘿……陛下,不是在下故意调笑您,是我们有纪律……”两名卫兵一步三回头的走了,小二钻了过来,嘴里还吆喝着他们的工作用语,直到贴近了桌边,才小声的向洪涛解释。

    “我知道,你执行得很好,我记下了。现在我问你一件事儿,这座酒楼是内务局的产业吧?”洪涛简单的夸了小二一句,止住了他的废话,然后以同样低的声调向他提问。

    “……是……”小二有点慌,他不明白这位皇帝又抓到什么把柄了。

    “内务局的产业,应该有偷听设备吧?”洪涛接着问。

    “……陛下是要检查检查?”小二有点明白了,皇帝不是要找自己麻烦,而是在检查工作。

    “带我去,马上!如果你没有权利,就下楼去请示你们局长,他就在马路对面的茶馆里坐着呢。”洪涛没解释,直接下了命令。

    “那您跟我来……”小二挺痛快,没用什么规则不规则的搪塞,他估计也知道慈器在对面坐着,都坐了快一个时辰了。至于说请示上级的事儿,还是先执行皇帝的命令然后再去请示吧,从洪涛的表情和说话语气中,他听出来了,皇帝有点着急。

    (。)8

033章 是法律错了吗() 
这座酒楼的雅间二楼三楼都有,每间雅间里都布置有铜管收音器,而且不止一个。 ()为了能更有效的偷听别人谈话,这种简易的拾音设备会布置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尽量做到无死角。内务局的情报人员只需要坐在一间特殊的屋子里,按照编号在铜管另一头仔细听,大致上就能听到雅间里的谈话声。

    当然了,如果你要是咬耳朵,那还是听不见,毕竟条件太原始,能做到这一步慈器已经很努力了。这玩意并不违反帝国法律,因为这里是开放区域,这种设备主要是针对外国人设置的。至于说还有帝国居民和官员来这里用餐,按照帝国法律,想要监听帝国官员,必须有监察部的特殊文件批准,如果没有这么做就是违法的,至少在明面上是。帝国政府也没授权过监察部干这种事儿,反正洪涛不记得批示过这种法案。

    这间特殊的房间并不在酒楼内部,小二带着洪涛从厨房穿到了酒楼后面,进入了院子里的一间房子。这里有三个杂役打扮的人,也都是内务局的工作人员,他们见到洪涛时有点迷惑,但是听了小二的耳语,立马就带着皇帝进了里屋,然后打开一扇门。原来这里是酒楼一楼的后墙,只不过是夹壁墙,外人不通过仔细的计算是看不出来的。

    夹壁墙里空间不大,靠墙是一溜很窄的桌子,每张桌子上面的墙上都伸出来一个包裹着棉布的铜管,终端是个椭圆形的小口。有几个人正在把这个小口套在耳朵上,一边听,一边在桌面的纸上记着什么。

    “嘘……告诉我三楼东南角雅间的听筒在哪儿,其余的事情就不用管了。”进门的时候,洪涛已经把头巾摘掉了,看到皇帝那张狰狞的脸,几名监听人员都被惊到了,马上都站了起来准备行礼。洪涛赶紧把手指举在嘴边,这种管子能听见对方谈话,同样,如果这边声音大了,那边也有可能觉察出来。

    “陛下,这个雅间里是帝国官员,按照规定,我们是不能监听的,除非有局长和部长的授权。”带洪涛进来的那个杂役指了指靠里面的一个铜管,它前面的桌上并没有人,管子口也用布塞上了。

    “我一会儿就给你补手续,你们都先出去吧。”慈器来了,一进门就清了场。

    “陛下,您这是要检查工作还是……”当所有监听人员都出了夹壁墙,慈器关上房门,提了一个和店小二一样的问题。

    “我怀疑翁小乙勾搭我媳妇,能不能听听?你就不用打听是哪位媳妇了吧!”洪涛给出一个很不要脸的答案。

    “啊!……好好好!您听吧,我不记录,也不上报……”慈器觉得皇帝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又高大了许多,能不要脸到这个份儿上,值得自己认真总结和学习。

    “慈禧走的时候和我说了,但愿你能不让他失望,也别让我失望。这种事我就不听了,听了生气,你帮我听,重要的地方记录下来。不过这份东西不许有备份,我看过之后,如果有必要,会直接拿给总理看。如果没必要,就地销毁,这样做不为难你吧?”洪涛并不确定翁小乙和那两个大宋海商在聊什么事情,也不想把这件事儿搞大,更不想由自己决断结果,能按照规矩走还是按照规矩的好。

    “不为难,我后补一份监听许可,让伊部长签字就成……那我先记录!”慈器一边说,一边坐到了小桌前,把铜管上的塞子拔掉,套在耳朵上,歪着头一边听一边在纸上写。

    雅间里这顿饭吃的时候可真不短,慈器足足写了六张纸,而且越写脸越黑,鼻子尖上直出汗。他不是写累了,也不是听烦了,而是意识到皇帝看到这份东西之后会是个什么结果,搞不好就得弄出帝国第一大案来。

    按照洪涛六亲不认的劲头儿,翁家这次恐怕是要倒霉了,政府官员、尤其是负责保密工作的单位搞不好也得跟着倒霉。如果此时洪涛不在身边,他都有心把这份监听记录秘密销毁掉。他既不想帝国政局因此而产生什么大震动,也不想洪涛因此而大开杀戒得罪太多人。虽然洪皇帝在帝国里是半神一般的存在,但如果老这么干,档着别人的财路和官路,很快他这个半神也得变成人见人烦的衰神。

    “陛下……能不能让翁小乙直接消失,我来想办法……大宋海商我也顺着挖出来,有多少挖多少,一个都不留!”看着皇帝把监听记录翻到了最后一页,慈器终于忍不住要进言了。慈禧走的时候吩咐他要保护好皇帝一家,他觉得让皇帝少得罪点人也应该算是一种保护。

    “哦?你觉得这件事儿就到此为止比较好?”洪涛把手中的记录合上,脸上既没有愤怒也没有为难的神色,对慈器的建议不置可否,把问题重新扔还给了慈器。

    “帝国目前很稳定,属下觉得没必要为此牵扯太多人。翁家陛下也应该清楚,并不是见钱眼开、不知轻重的人,翁小乙这厮没准只是自己被猪油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