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2部分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2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最后整理了一下帽子,对怀恩道:“你在这里等我。”随后跟着太子的太监进了文华殿的文渊阁那里正是朱标休息的地方。

    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朱原本以为朱标只是召见了自己一个人,没想到屋子里挤了一堆人,好在这里面的人朱都认识,分别是朱标的儿子:朱允、朱允等。还有他的老婆吕氏、李氏,以及女儿。除此之外,自己那几个没有就藩的弟弟老十六朱(庆王封地在宁夏,与朱是邻居)、老十七朱权(宁王)、老十九朱(谷王)、老二十朱松(韩王、本人未就藩,他的儿子建藩平凉,离朱也不远)。

    每个人脸上都带有一丝哀戚之意,似乎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太子的结局。朱标见朱进来,强撑着身体说道:“十四弟,我听说你也病的不轻,你应该在府里好好休息啊。”

    朱内心一阵感动,看来朱标的仁厚不是史学家刻意编出来的,又想起朱标对自己的照顾,不由得鼻子一酸,道:“多谢太子关心,臣弟已经没事了。心中实在是挂念着太子,所以就赶过来了,希望没有打扰太子休息。”废话,这么多人围在这儿,没打扰病人休息才怪!

    朱标虚弱地说道:“无妨。十四弟刚好就来看我,我心里是很高兴的。”说完,又重重地咳嗽了几声。引得众人一片手忙脚乱。

    这时,外面传来了一声清脆的通传老朱来了。所有人都闪到了两边,跪了下去,但不敢大声说话,只是努力地表现着自己的悲伤。

    老朱没有理会这一群人,径直走到朱标床前,问太医道:“太子的病情如何了?”

    太医心道:你丫不是刚问过吗?这么短的时间能有什么变化,但还是十分惶恐地说道:“臣无能,请皇上恕罪。”

    老朱脸色铁青,猛吸了一口凉气,吓得太医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朱标见状忙道:“父皇,他们已经尽力了,请父皇不要责罚他们,也算是给儿臣积点阴德。”

    朱元璋安慰了朱标几句,对跪在地上的一片人说道:“你们先出去吧,我跟标儿单独说几句话。”说完,眼睛扫到了肃王朱,脸上微微露出了一丝诧异的神色。

    所有人齐声告退,按部就班地徐徐退出,但不敢离开,全都守在门外。

    朱元璋看着气虚体弱的朱标,一向严肃的脸庞上的肌肉开始抽搐,眼圈不自觉地红了起来,泛起了泪花,这是他的长子啊,虽然他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没有哪一个儿子的出生能比朱标的降临更让他激动。第一次当父亲的喜悦总是让人难忘。

    朱标出生在攻占太平府的军旅之中,长子的出世,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得报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此后,朱元璋就把朱标当成自己的接班人悉心培养,他在朱标身上下的心血丝毫不比在国家大事上少。

    同时,朱标的生母马皇后(本文是小说,而且朱标不是主角,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作纠缠,认为朱标的生母就是马皇后)跟朱元璋是患难夫妻,跟着朱元璋风里来,火里去,吃了不少苦,也给朱元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爱妻早逝,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自然地就转移到了朱标身上。

    历史上的很多开创之主都有类似的经历,比如汉宣帝刘洵,因为发妻的缘故不愿意废除他并不看好的太子;再比如张作霖,出于对发妻赵春桂的愧疚,对长子张学良十分地宠溺。

    据说,有一次朱标犯了错,朱元璋伸手就要打他,朱标慌忙地拿出一副马皇后在马背上哺乳的图来,朱元璋一看心就软了,饶过了朱标。

    以上种种故事,都可以看出朱标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他不仅寄托了老朱为数不多的感情,更是吸收了老朱几乎全部的心血。眼下这一切即将化为乌有,老朱又怎么能不动容?

    朱标看着自己苍老的父亲,心中十分难过,喃喃道:“父皇,孩儿不孝,不能侍奉父皇终老了。”

    朱元璋再也控制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道:“标儿啊,苍天为什么要这么对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啊?”

    门外跪着的一群人一听老朱撕心裂肺般的大哭,还以为朱标就此薨了,但谁也不敢进去问,只是一动不动地跪在地上等着老朱的指示。

    朱标安慰父亲道:“父亲,孩儿已经三十七岁了,算不上夭折,父亲也别太难过了。孩儿临死之前有几件事想要拜托父亲。”

    朱元璋已经注意到朱标已经将对他的称呼由父皇改成了父亲,这不仅让他想起朱标小时候用粉嫩地声音叫他父亲的场景,心头又是一通,说不出话来。

    朱标道:“第一件事,请父亲赦免服侍我的太监宫女还有御医,他们都已经尽力了。”

    “第二件事,孩儿还是想劝谏父亲宽省刑罚,虽然父亲说过,元朝之政失之以宽,父亲要继之以猛,父亲所杀之人也是罪有应得,但孩儿还是要劝父亲不要杀过多的人,以免有损阴德。”

    “第三件事,允、允年纪还小,若是他们不成器,请父皇立二弟为太子,好保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第三章 各人心思

    朱标说完这几句话,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累的他不住的咳嗽。朱元璋急的大喊道:“太医,外面的人,赶快进来。”

    太医随着朱等人鱼贯而入,抢先一步跑到朱标床前给他诊脉,越诊脸色越难看。朱元璋虽然已经知道了结局,但还是抱有最后一丝侥幸心理问道:“怎么样?太子的病情如何?”

    太医慌忙地跪下请罪道:“请陛下恕臣无能,太子的病已经回天乏术了。”然后“呜呜”地哭了起来,只不过他将头埋的很低,看不见他到底有没有掉眼泪。

    老朱长叹一口气,道:“起来吧。你先退到一边去吧。”

    朱标看着父亲如此伤心的样子,十分心疼,道:“父皇千万要保重身体,儿臣已经三十七岁了,这一辈子大都是养在深宫,锦衣玉食,父母慈爱,兄弟和睦,有子有女,夫复何求?”说完又重重地“咳嗽”了几声。

    知子莫若父,朱元璋岂能不知道朱标心中的遗憾,那就是做了二十五年太子,却没有做过一天皇帝,摸着朱标的头道:“放心去吧。以后的事情为父会安排好。”

    听到这句话,朱标两眼一闭,两腿一蹬,再也没有任何生机。

    “标儿啊!标儿!”虽然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老朱还是控制不住地痛哭起来。白头人送黑头人的刺痛,哪怕是一向杀伐果断地布衣天子也一时难以承受。

    其他人见状,纷纷放声大哭,朱标的寝宫顿时一片鬼哭狼嚎。

    朱也想像其他人一样嚎啕大哭,但无奈来自后世的他对朱标实在是缺乏感情,哭不出来。朱标虽然对兄弟们都很关心,但他的那些关心分摊到肃王身上也没多少了,所以即便朱努力搜寻肃王的记忆,也实在是找不出让他嚎啕大哭的理由。在几次努力失败后,朱终于放弃了愣挤出几滴眼泪的想法,不出声,不流泪,只是把头扎地低低的,希望老朱不要看见。

    这年头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朱悄悄地用余光扫了一下老朱,却发现他也在看自己,那种眼神洞若观火,自己心里的那点小九九仿佛一下子被他全部看了去。朱一时紧张,差点跳出来说我不是你儿子,我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青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跑到了这里成了你的儿子。

    真不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自身的威严和观察力,让人不寒而栗。

    但朱毕竟是经历过世面的,随即镇定了下来,悄悄观察四周的环境,希望能找到解围之法,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妈蛋,原来在这里跪着的一堆人就自己一个人穿了一身华服,其他的人穿的都是素服,好像就是为朱标的死做准备似得。自己穿着这一身华丽的正装跪在一群穿素服的人中间,实在是显得太鹤立鸡群了,怪不得老朱会看自己。

    没想到朱标就在今天挂了,看来这群人每天都在打听消息,所以对朱标的病情了若指掌,自己没有在宫里安排耳目,所以才会这么被动。教训十分深刻,以后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了,朱只能努力做出一副悲哀的样子,然后将头扎的低低的,希望自己不要在老朱的心目中大大地减分。

    老朱哭了一会儿,收住了哭声,站起来道:“太子仁孝友,天下归心。朕本欲让他承继大统,只可惜太子英年早逝,命也!太子的丧事要隆重举行,你们也都回去吧。”说罢,缓缓走出了屋子,临走时又看了朱一眼,吓得朱又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心痛归心痛,但老朱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太子死后,大明的政治格局必将发生剧震,他现在还不能倒下,他还要继续战斗下去,要为自己的子孙营造一个太平盛世。

    给太子治丧的事自然轮不到朱插手,他和几个弟弟一同退了出来,彼此之间都没有说多少话,互相叹了几口气,就各自回府了。

    朱回到了自己的府邸,拜见了母亲之后就回到屋里休息去了。他的身体本来不算弱,只不过是大病初愈,又被老朱吓了个够呛,现在实在是有点虚了,顾不得别的,就上床睡觉了。

    郜氏心疼儿子,专门派了两个宫女在旁边伺候。两名宫女都是伺候人的老手,一个捏头,一个揉腿,让朱一身的疲乏渐渐地散去。

    媳妇家娃的,还是当王爷好啊,后世的自己哪有让人伺候的命?

    第二天,依照礼仪,该是他们几个没有就藩的王爷去给朱标大哥吊孝的日子了。朱在怀恩和几个宫女的服侍下吃了早饭后,穿上孝服,去文华殿送自己的大哥最后一程。

    这一天前来吊孝的人有很多,除了宗室诸王外,还有外戚和大臣。代表人物有:凉国公蓝玉、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等。

    由于熟读明朝历史,朱对他们的结局十分地清楚他们马上就要追随太子朱标而去了。

    前来吊孝的人脸色都不好看,尤其是蓝玉,始终沮丧着脸,跟死了老爹一样。这也可以理解,他可是朱标的原配常氏的舅舅,朱元璋留给朱标的接班班底的头号人物。

    蓝玉跟太子的关系很好,再加上很能打仗,所以后期朱元璋基本上都是靠他征战四方,顺便为自己的儿子培养班底。

    蓝玉这个人有能力不假,但是脾气也大,经常犯朱元璋的忌讳。老朱看在他以前的战功的份上,再加上有太子的回护,基本上都是轻描淡写地处理一下了事。可现在不一样了,蓝玉最大的靠山死了,连一天的皇帝都没当过,这时候朱元璋心里会怎么看他,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这段时期无疑是最敏感的时候。

    跟蓝玉一起来的几个元勋心中所想大抵相同,他们都是老朱留给儿子的班子成员,本来想着等着老朱挂了跟着新皇帝继续作威作福,但是没想到新皇帝还没登基就挂了,这个时候他们的处境就变得很微妙。祸福荣辱都处在老朱的一念之间了。

    接下来就看老朱立谁为储君了,如果是立秦王,那他们这些前太子的旧人就都会被清洗;如果立太子朱标的儿子,那也两说。

    因为朱标现在够资格成为储君的有两个儿子,第一个就是朱允,是朱标的侧妃吕氏所生,跟蓝玉等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立他为储君,蓝玉等蓝常旧部是铁定要被打包带走的,因为他们跟太子的关系维系靠的是太子的原配常氏,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常遇春是蓝玉的姐夫,那算起来朱标就是蓝玉的外甥女婿。

    事实上蓝玉也很珍惜他很朱标的这层关系,只要一有空就去朱标府上坐坐增进感情。这也是人之常情,太子就是明天的皇上,一般人想攀关系还攀不上,你有这层关系还不珍惜,那不叫清高,那叫脑子抽风。

    而且蓝玉还曾经警告过朱标燕王朱棣有不臣之心,只是朱标没有听从,而他本人也和觊觎皇位的燕王势如水火。如果朱标不死,蓝玉等人肯定也会成为新王朝的支柱,这时候依照蓝玉的立场和能力,朱老四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可惜啊,天命难违!

    如果朱元璋立朱允的话,蓝玉等人又有了生机,因为朱允是朱标的原配常氏生的第二个儿子(第一个已经死了),按照辈分也应该叫蓝玉一声舅老爷,这样蓝玉和皇家的关系还能维系下去。

第四章 谋划靖边

    可问题是朱元璋能放心他们这么一群功高盖主,盘根错节的外戚围在一个毛都没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