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20部分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20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播种方式在效率上可以算是手工播种的十倍以上,如果换算城收成量的话,则在其三十倍以上。

    不过这种耕种方式也是有限制的,首先这一套装备下来很值钱,不管是用马还是用牛至少需要十几两银子,这绝对不是小门小户能承受的起的。

    第二,采用这种方式劳作,必须有辽阔平整的土地。

    这两个条件,朱都满足,并且是得天独厚。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已经命工匠制作了很多三脚耧车,并且制作轭挽和凸钉式马蹄铁。轭挽可以解放马的脖子,使之可以拖拉重物。凸钉式马蹄铁可以提高马的抓地力。

    没错,朱就是想主要靠马来拉动耧车。虽然现在山丹军马场还没有开始建设,但老朱也给了朱一些马匹。根据《明会典》记载,朱所镇守的甘肃镇的马匹数量满额应该是两万九千余匹,明朝九边重镇的战马总数有三十六万多匹。但实际上,朱并没有那么多的战马。因为《明会典》成书于弘治十五年,经过明朝历代君王一百多年的治理和积累,明朝的战马数量要远多于建国初期。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曾告诫晋王朱:我朝自辽东至甘肃,东西六千余里,可战之马仅得十万,京师、河南、山东三处马虽有之,若欲赴战,猝难收集。苟势有警,北平口外马悉数不过二万,若逢十万之骑,虽古名将,亦难于野战。所以必欲知己,(算)我马数如是。纵有步军,但可夹马以助声势,若欲追北擒贼,则不能矣。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代雄主朱元璋的日子,过得也是相当紧张。

    明初马匹的匮乏由此可见一般。根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三年,明朝清点全国的兵马数,计官兵一百二十万四千九百二十三人,马仅四万五千零八十匹,可见洪武五年的岭北之败,对明朝马匹数量的严重影响。由于“与虏战失利”,明军只能“敛兵守塞”,用步兵加堡垒的方式防守长城一线,自是“希出塞矣”。

    ps:是收藏破三百,不是三千,一时激动写错了。

第三十九章 被人崇拜

    朱元璋对此也是“数悔之”,最后只能转攻为守,在漠南设置诸多卫所,借着地利来屯田,防御蒙古。但老朱又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他不放心自己手下的大将领兵,所以就在北部边疆设置了九个塞王,派他的儿子们守边,肃王就是其中之一。

    写到这里,问题又来了,朱元璋为什么非要继承元朝的岭北行省呢?九大塞王手下的兵力又有多少呢?

    先说第一个问题,元朝的岭北行省地域广大,大概从长城一线一直延伸到北冰洋,东接辽阳行省,西到新疆东北部,哈密一带的也儿的石河,首府设在和林。在一般人看来,岭北行省是不适于人类居住的苦寒之地,其实这种说法大错特错。岭北是蒙古的发祥地,历代蒙古大汗都建都于此。后来,忽必烈与于占据和林的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成功后,考虑自己的势力主要在漠南,故而迁都大都。

    但蒙古仍然视岭北为“根本之地”,有元一带,朝廷对岭北的建设力度从来没有减轻。从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建设岭北。使岭北之地,出现了很多名城,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十分繁荣,经济很发达,人口达到数百万,可养几十万骑兵。所以刘福通在起义时才会说元朝“贫极江南、富夸塞北”。

    徐达攻破元大都后,标致着元朝灭亡。但元顺帝是主动逃跑的,元朝的军事力量并没有被彻底消灭,在北部广褒的草原上,依旧有至少二十万蒙古铁骑,时刻准备南下进攻明朝。

    为此,朱元璋才想要攻占岭北行省,彻底肃清大漠,让自己的子孙安享太平。但岭北之战的失利,使朱元璋的计划严重受挫,从此明军转攻为守,开始设置塞王来防御蒙古。

    直到洪武二十年,控制辽阳行省的纳哈出投降后,朱元璋才精神大振,派蓝玉于捕鱼儿海大破北元。

    我们注意到,北元朝廷一直在东北晃悠,为什么不去找西边的蒙古汗国求援呢?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依照蒙古人分家产的习俗,将东部地区分给了他的弟弟和大将,是为“东道诸王”,将西部地区分给了他的儿子,是为“西道诸王”。我们都知道,忽必烈的大汗之位是自己抢来的,他的对手就是他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是被蒙古本土贵族拥戴为大汗的,他们都一致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对忽必烈一系十分不满,他们的地盘就是在西部,有元一代,朝廷和西道诸王的关系都不太好。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后,将其囚禁,后来阿里不哥死了,这就说不清楚了。阿里不哥的后裔一致认为是忽必烈下的毒手,所以对忽必烈一系十分痛恨。

    北元最后一位君主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之战后无处可去,只能向西逃,最后被阿里不哥的后裔杀死。

    而朱元璋为了防止盘踞岭北的元军反攻,又在北边布置了多少兵力呢?据史料记载,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征调近一百万大军守边,而在北方最重要的城市北平附近布置的兵马最多。

    所以说,你要是朱允你也睡不着觉。其实老朱不是没想到他死后,朱允压不住他的这些叔叔们,只是事情不能两全其美,他不放心别人带兵只能交给他的儿子们带,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宁愿让他的哪个儿子得了江山,也不愿意让外人染指。

    现在保卫肃藩的陕西行都司的兵力马匹还没有达到满额,老朱给朱的马只有几千匹,但好在朱这里有一个“茶马互市”,可以用内地运来的茶叶换西藩的马匹,所以朱所能掌握的马匹也就一万匹左右。

    这已经够了。

    朱打算用双马拉耧车的方式耕作。用牛拉耧车一天尚可播种一百亩,若用上双马,那效率简直不敢直视。

    一天不播个几百亩地简直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肃藩一万多匹军马全都出动,在辽阔的河西之地上玩命的狂奔,那场面何其壮观!军士们都在欢呼,奴隶们也不敢寂寞,大声贺起彩来,因为他们知道,照着这个效率进行下去,明年的大丰收指日可待。好日子就要到来了。

    蓝幼澄也是生平第一次见这样的场景,拉着黛奴的胳膊,兴奋地叫道:“姐姐,姐姐,你看那些马跑得好快啊。这五百万亩地应该几天就能种完吧。王爷真是太厉害了,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奴婢白白替他担心了。”

    黛奴心里也是说不出的开心,她是王爷的人,王爷好了她才好,笑道:“你呀,还是跟王爷的时间短。王爷脑子里的奇思妙想比天上的星星都多,以后你惊讶的时候多了去了。”

    蓝幼澄精致的小脸都笑开了花,满眼崇拜的看着朱,道:“看这样子,咱们肃藩明年的大丰收应该不在话下吧。王爷真是有雄才大略之人,一年就解决了粮食问题。”自己的男人出身高贵,还这么有本事,蓝幼澄顿时感觉自己的心都要化了。

    黛奴像是看破了她的心思一样,敲了一下她的脑袋,说道:“那还用说。好好感谢老天爷吧,让你跟了王爷这个人好又能干的主子。”

    蓝幼澄甜在心里,但嘴上还是要奉承一下黛奴,道:“以后还要请姐姐多多指点。”心里想起朱说的肃藩的发展有她的一份的话,蓝幼澄就感觉无比的幸福。

    在蓝幼澄身旁站着的李安谊也是微笑着看着这红火红火的场景,但没有说一句话。

    不远处的一个山坡上,耿炳文边看马拉耧车劳作,边缕着胡须,道:“肃王果然不简单。这么大的动作事先居然没有露出一点风声,其心思之深沉,令人恐怖啊。”

    南京紫禁城文华殿,朱允看着耿炳文传来的密报,心中的担忧大大加深。现在的藩王已经显现出尾大不掉之势,若是朱在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那朝廷还如何控制他?

第四十章 仪卫司

    朱允揉了揉太阳穴,暗恨老朱太偏袒这些藩王了,制定的限制措施全都不疼不痒,不仅没有使藩王收敛行迹,反而使他们仗着老朱的宠幸更加骄横。

    本来他是不担心被发配到蛮荒之地的朱的,但随着朱干出了一件又一件震惊世人的事,他也逐渐将朱列为自己的重点防备对象。

    朱允猛地一抬头,突然想起来老朱之前跟他说过的一句话,立即展开信纸,给耿炳文写了一封密信。

    农历九月二十七日是朱的生日。大播种已经结束,剩下的疏苗补种等工作也比较轻松。

    虽然朱很想过一个简单的生日,毕竟肃藩目前是百废待兴。但肃藩的文武官员不愿意放弃这个向领导表现的就会,坚持大办了一场。

    将他们打发走后,朱回到了自己的寝殿。黛奴和蓝幼澄二人早已在那里恭候,一见到朱,立即齐刷刷地跪下,叩头道:“妾身,奴婢恭贺王爷生辰,愿王爷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这段时间诸事顺利,朱的心情很不错,将二女扶起来,笑道:“起来吧。你们等本王很久了吧。”

    黛奴道:“今天是王爷的大日子,我们等多久都值得。”说罢,将朱扶到床上,和蓝幼澄一起给朱宽衣解带。

    古人和今人一样,回到家后都想穿的简单宽松一点,毕竟捂着那么多衣服,任谁也不舒服。

    朱拉着黛奴的小手,问道:“你们吃过了吗?”

    黛奴边给朱解衣服边撒娇道:“哪有啊,妾身和妹妹等着敬王爷一杯水酒呢。”

    朱呵呵一笑,道:“你们也真是实心眼儿,本王在外面应酬能不吃饭吗?多少先吃点啊。”

    蓝幼澄娇躯一扭,一屁股坐在朱的怀里,用娇软的声音说道:“看王爷说的,今天是王爷的生辰,我和姐姐的这一杯酒,怎么着也得先敬王爷,怎么能自己先吃呢?”

    朱开怀一笑,搂着她的娇躯,道:“好好好。本王这就跟你们喝这杯酒,给你们表现的机会。”

    黛奴立即向身边的宫女摆手示意,那名宫女随即行了一半跪礼,然后转身端上来三杯水酒。

    黛奴将其中的一杯双手递给王爷,另一杯递给蓝幼澄,然后又自己拿了一杯。蓝幼澄和黛奴端着酒杯,重新跪到朱跟前,举杯齐眉,道:“妾身,奴婢再次恭贺王爷生辰,祝王爷贵体康健,大展宏图!”

    有地盘、有军队、有钱有酒有女人,这种日子真是爽到极点啊。朱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好,我们就干了这杯酒。”

    三人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黛奴和蓝幼澄之所以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朱,不仅是因为他是王爷,更是因为这个王爷对她们推心置腹,拿她们当自己人。二女可以感受到,她们是已经是肃藩王室的一份子,命运与肃王是一致的,因此格外团结。

    黛奴将朱手中的酒杯拿下来,和自己的酒杯一起放好,道:“王爷,妾身和妹妹伺候王爷就寝吧。”她还没有和别人一起服侍过王爷,也不知道王爷是什么意思,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一直喜欢欺负她们姐妹二人的朱此时却成了柳下惠,摆了摆手,道:“不急,本王还要等一个人。”

    黛奴和蓝幼澄面面相觑,等人?难道王爷又收了一个?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这地方还要其他的美女吗?我们怎么不知道?

    就在这时,门外的一个小太监前来通报,道:“启禀王爷,仪卫正车岗车大人求见。”

    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似乎是做成了一件大事一样,道:“本王要等的人来了。请他去前殿等候。”

    那名太监躬身道:“是,奴婢遵旨。”随即恭敬地退了出去。

    黛奴和蓝幼澄更加懵了,三更半夜的召见车岗干什么?朱看着她们两个呆萌的样子,不觉好笑,在她们每人脸上捏了一下,道:“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本王高兴。你们两个都不许走。等本王回来再好好收拾你们两个。”

    黛奴和蓝幼澄虽说早已被朱收入囊中,但像今天这样共同服侍王爷还是头一次,不觉脸颊绯红,但也不敢违背朱的意愿,低着头,娇羞道:“妾身,奴婢恭候王爷。”

    朱哈哈一笑,仰着头,负着手,出了屋门,去找车岗。

    车岗在前殿坐着,一见朱前来,立即站起来行礼道:“属下参见王爷。”

    朱一抬手,道:“免礼,人抓到了?”

    车岗十分自豪的说道:“抓到了,一个都没跑。”

    朱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点了点头,道:“好,这次你立了功,本王会赏赐你的。”

    车岗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道:“这都是王爷指挥得力。”

    这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