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53部分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53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重视,嘴上挂起了显而易见的幸福笑容,温柔地笑道:“谢王爷恩宠,臣妾一定不辜负王爷的期望。”

    西北的冬天是很冷的,来自江南的孙云琦还不能完全适应,因此,为了御寒她穿了很厚的棉衣,将她完美的身材和光滑的肌肤全都严实地包裹了起来,十分影响朱的手感,朱二话不说开始解她的衣服。

    孙云琦猛地握住朱的大手,略有一丝小恐惧地对朱说道:“王、王爷,臣妾怕冷。”

    朱的手已经伸到了她的内衣里,感受到了她身体的温度以及明显加快的心跳,自然不肯退缩出来,给旁边的听薇使了一个眼色。

    听薇心细如发,自然明白朱的眼神代表这什么意思,立即弓着身退到不远处将火盆端了过来,床边的温度陡然上升。吟荷也是个很有眼力的丫鬟,跑到柜子里将一张老虎皮拿了出来。

    这张老虎皮是朱前段时间狩猎时得到的,盖到身上别提有多暖和了。朱考虑到孙云琦怕冷的情况,就将它送给了自己的王后。

    这样一来,就万事俱备了,朱边揉着孙云琦的身体,边坏坏地笑道:“王后,这个样子就不冷了吧。”

    孙云琦的脸颊早已一片绯红,躺在床上娇羞地说道:“有王爷在,一切都好。”

    可能是因为有虎皮的原因,朱这次大发虎威,完事之后,两人都是大汗淋漓,不得不让听薇和吟荷为他们扇风解暑。

    孙云琦拿起床头的一只手帕,十分温柔地给朱擦汗,她的心思很细,擦汗擦得十分仔细,一滴都没落下,让朱大为舒坦。

    孙云琦边擦汗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有期望也有一丝担忧地说道:“希望臣妾这次可以怀上王爷的骨肉。”王爷对她如此恩宠,她若是不能替王爷生下个嫡子来继承江山,心里总是感觉十分有愧。

    朱不想让自己的爱妻有太大的压力,侧过身去搂着她的娇躯,温柔地说道:“王后不必如此,我们还太小,现在要是生孩子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晚一些也不是坏事。”

    孙云琦突然怔了一下,随即侧着脸,一脸正色地看着朱说道:“王爷怎么能这么说呢?为肃国诞下继承人是臣妾的本分,也是头等大事,自然是越早越好,怎么能晚呢?至于王爷说的伤害身体,臣妾倒是不曾听说,不过就算是有这样的事,臣妾也在所不惜。”

第一百零二章 家宴

    朱这才想起来,以古代人的知识水平似乎还认识不到最佳生育年龄这个命题,他们一直鼓励多子多孙,能多生就多生,能早生就早生,至于女方的身体问题,他们并不是特别关注,抚摸着爱妻的秀发,笑道:“好,好,好,那我们就尽量早些诞下王子,不过王后可一定要将身体养好啊。”

    可惜的是古代没有有效的避孕措施,朱也不可能忍受到孙云琦二十四岁之后再动她,那样他得憋将近十年,还不如杀了他痛快,只能嘱咐王后好好保养身体,孩子的事,就随缘而定了。

    朱喜欢热闹,晚饭时愿意叫上一大家子聚到一起吃饭。后世的朱也是一个资深的吃货,讲究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只可惜那时候的他收入低微,囊中羞涩,许多美味佳肴只能看看,无法享受。

    现在的朱贵为王爷,本来以为可以借此机会弥补自己上一世的遗憾,尽情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了,但是来到明朝之后才发现,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因为明朝初年的饮食文化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后世的水平,很多菜系根本做不出来,就连后世最常吃的宫保鸡丁,也是在清朝末期才被发扬光大的。

    朱在京城时,也曾经陪着朱元璋吃过饭,朱元璋虽然是穷苦人家出身,一直以来都崇尚节俭,但毕竟是做了皇帝的人,再怎么节俭也不可能委屈了自己的肚子,他用的膳还是比较讲究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朱元璋的日常菜单。先是早膳:炒羊肉、猪肉炒黄菜、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香米饭、豆汤、泡茶。

    可见其早膳吃的还是比较丰富的,非常符合后世的早要吃好的养生诀窍。

    至于老朱的午膳,那就更加丰富了,分别为:胡椒醋鲜虾、烧鹅、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原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羊肉水晶角儿、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三鲜汤、豆汤、泡茶。

    需要说明的是,在明朝给皇帝做饭的不是御膳房,御膳房是清朝才有的机构。明朝负责皇帝饮食的是光禄寺。

    所以光禄寺卿虽然只是个管伙食的官,但级别可不低,从三品,被称为“小九卿”。

    只不过到了明朝后期,皇帝们就渐渐不喜欢吃光禄寺的饭了,原因很简单,就是两个字:难吃。

    明朝人谢肇曾经说过,如今光禄寺给皇上做的“御膳”,其实也没什么山珍海味等等新奇的东西,不过是大鱼大肉放到一起猛烧猛煮猛炖再猛加调料罢了,这完全就是后世的食堂菜,谁吃多了都会腻。

    根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当时北京城流行的谚语“京城四大不靠谱”:翰林院的文章、武库司的刀枪、光禄寺的茶汤、太医院的药方。

    民间都如此吐槽,皇帝就更不吃了,事实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明朝后期皇权旁落,文官集团强势崛起,所以他们对皇帝也就比较敷衍了。相信在朱元璋的年代,光禄寺是不敢随便做些难吃的菜来混弄老朱的。

    可怜的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费劲了心思,可是他的后代们最后还是因为皇权被削弱,不能掌握帝国的全部资源对付内忧外患而亡了国,这大概就是一种宿命吧。

    话题继续回到明朝皇帝的饮食上,由于明朝后期光禄寺做的饭实在是难以接受,皇帝们只好另辟蹊径,找其他人做饭。

    这群人就是太监。

    根据《酌中志》记载,凡是皇帝大人每天所吃的东西,都是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以及东厂提督太监这两三个人轮流操办。

    当然,具体做饭的不是这些伟大的公公们,他们混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位极人臣了,怎么可能跑到厨房里抡大勺子,就算再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也不会做出这么掉价的事,让人看笑话。

    具体负责做饭的是那些太监家养的厨子,太监是断了根的人,这辈子也不想着为后代留家产,他们一旦混大就只想着尽情享受,而由于他们某些方面的缺陷,有的娱乐活动他们不能参与,因此也只能尽情的满足口腹之欲。

    基于上述原因,太监们的口味都很叼,为了享受美食极尽能事,一般的厨子还真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因此凡是能被这些大太监看上的厨子,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皇帝自然知道这一点,因此就吃他们的厨子做的菜,沾手下人的光。

    朱从京城就藩时,虽然也带了厨子,但那个厨子的手艺只能说是勉勉强强,远不足以满足朱对极致美味的追求。

    来到甘肃后,朱不是忙着搞建设就是忙着打仗,没有时间去找一个新的厨师,所以吃的方面就这样一直讲究着。

    现在又要和家人聚餐,朱一想起那个厨子做的那几样菜就感觉倒胃口,但问题是让他做他也做不出来,那该怎么办呢?

    朱突然猛地一拍脑门:怎么不吃火锅呢?这不正好是冬天吗?火锅这东西怕是谁也会弄吧,当然底料要费些心思,不过还是可以研究的嘛。

    拿定注意之后,朱搂着孙云琦说道:“王后,本王今天请你们吃火锅怎么样?”

    火锅这个料理在宋代就有了,孙云琦自然也吃过,坐在朱的怀里,轻轻地靠在他的肩头,微笑道:“好啊,臣妾也很喜欢吃呢。”

    听薇和吟荷伺候了十几年人,早就将眼力劲练出来了。听薇听到朱和孙云琦的决定后,立即向他们二人行了一个屈膝礼,道:“臣妾去准备材料。”

    吟荷也和她一起行了一个礼,道:“臣妾去通知其他两位娘娘。”随后二人一齐退出,分头忙自己的事去了。

    过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原本有一些空旷的坤和殿瞬间热闹起来,蓝幼澄和黛昱竹分别带着自己的贴身丫鬟,笑盈盈地赶了过来,见到朱和孙云琦后立即急走两步,跪到二人的跟前,满脸开心地说道:“臣妾叩见王爷、王后,谢王爷、王后赐宴。”

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实边

    朱和老朱一样,最喜欢的是一家人和和气气,见到两位爱妃如此开心恭顺的样子,心中也是大为开怀,连忙虚扶了二人一把,笑道:“二位爱妃快快请起。奉贤夫人也来了。”

    蓝幼澄缓缓站起来,向前走了两步,体态甚为轻盈,对着朱笑道:“启禀王爷,吟荷妹妹去臣妾宫里的时候,臣妾的母亲刚好也在,臣妾就将她带来了。还望王爷、王后不要见怪。”

    朱一把抓住蓝幼澄柔若无骨的小手,笑呵呵地说道:“爱妃说的哪里话?本王请大家吃火锅图的就是一个热闹,怎么会嫌人多呢?再说了,奉贤夫人又不是外人。”

    李安谊没有说话,冲着朱甜甜一笑,微微的点了一下头。

    接下来就是大忙碌时间了,由于朱想吃一顿完完全全的家宴,因此这顿饭没有用任何下人,完全是他们自己张罗的。

    朱将一个火炉放到桌子上,然后将盛满水的专用涮锅放了上去,虽然他不知道火锅为什么要设计成中间高高隆起的样子,但也懒得研究,只要能吃好就行了。

    黛昱竹以及听薇、吟荷三个人都是丫鬟出身,多少都懂一些料理,黛昱竹毕竟已经贵为王妃,不好再做一些低级的事情,只是负责调理沾酱。

    火锅沾酱的主要材料就是麻酱,所谓的麻酱其实是芝麻酱,是用芝麻研磨而成的。黛昱竹先将稠稠的芝麻酱盛到一个大碗里,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加水,每加一点水,就立即用筷子搅拌均匀,然后再继续加水。直到将芝麻酱搅拌成粘度适中的糊状,然后再放适当的盐。

    听薇负责切肉,她的刀工不错,不管是羊肉还是猪肉,切得都恰到好处,就算是放到后世的大饭店里也不会比别人逊色。

    其实朱还喜欢是涮牛肉,只是明朝严禁宰杀耕牛,家里的牛生病了,要先到官府报备才可以杀,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朱身为王爷,在某些方面悄悄地搞搞特殊不是不行,只不过现在肃国才刚刚成立,底子还不是特别强大,朱不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奢侈的印象,他要爱惜自己的民力。

    至于剩下的一个粗活洗菜自然是由吟荷去做了,她做这样的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打理起来也是十分的得心应手,用不着别人多费心。

    就连最麻烦的调料问题都有人解决了,这一点朱应该感谢蓝幼澄。虽然蓝幼澄自己不会弄,但是她带来了一个大师,这个人就是她的母亲。

    李安谊从小就喜欢摆弄些酒菜茶水,嫁给蓝玉之后由于备受冷落,便将自己的主要心思都放在了如何让女儿吃的更好一些上面去了。

    之前的羊杂汤已经让朱领教了她的手艺,此刻她又主动承担起做火锅底料的重任,更是让朱兴奋不已,看来自己的吃货大业也有着落了。

    由于材料限制,李安谊做的火锅底料也比较简单,主要材料有大豆油、食盐、八角、花椒、葱、姜、蒜、山楂、丁香、枸杞、甘草等。但是这些材料在她的调理分配之下还是爆发出了魔幻般的味道,让朱等人大饱口福,吃得很嗨皮。

    在大冬天的夜里,在众位美女的环绕之下,吃着火锅唱着歌,喝着美女亲手烫好的小酒儿,什么是生活,这才是生活。

    明朝的官员也是有休假的,一般情况下正月是不开工的,但问题是朱元璋是个很不一般的皇帝,他自己是个劳模,所以也就要求所有人都变成劳模,仿佛那些当官的多歇一天,他朱老板就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因此,在洪武年间,官员们过得是很苦逼的,不仅工资待遇低,危险系数大,连节假日都少得可怜,具体来说一年只能休息三天,分别是春节、冬至和他朱元璋本人的生日。

    也就是说,你如果有幸穿越到朱元璋手下做了个尚书侍郎,先别忙着高兴,春节的时候,过完年初二就得上班,连走亲戚的时间都没有。

    曾经也有人就官员的待遇问题向朱元璋提出过建议,说你老人家将当官的待遇弄的这么低,以后就没人来当官了,谁给你干活啊?

    然而老朱不为所动,用了一句十分睿智的话便让对方哑口无言:“这世上还会缺想当官的人吗?”

    凭这句话就完全可以断定朱元璋能得天下绝非偶然,精明啊,精明到脑袋上都快冒烟儿了,谁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