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

第12部分

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脸上浮现出赞许的之色,负手而立,缓缓道:“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无不可超越的差距,先天的身体资质固然很重要,但后期的勤修苦练与对武道的领悟,同样不可获缺。你所说的气势,只是修习武道三字要诀之一罢了。”

赵云的话,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让思绪漂泊不定的刘封寻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他立刻肃然道:“请云叔明示。”

“武道的三字要诀,分别是‘力’、‘技’,还有‘势’。所谓力,即是一个人所能使出的力量,如我方才的那一刀,虽然气势如虹,但若所赋的力道软绵无力,碰上力量强于己的敌人,一刀下去非但伤不到对方,还有可能被反震之力反伤。这力,正是武道的根基。似许褚那种人,天生雄武有力固然可喜,但若能长期磨练身体,通过后期的努力增强身体的力量,同样可以达到力的巅峰。”

赵云这一番对力的解释,刘封并不难懂,这就像拳击一样,轻量级选手对阵重量级选手,连中十拳,却因力量不够撼不动对手,而重量级选手只需一击,便可轻易的将轻量级选手击倒在地。

“假若一人空有一身的神力,一刀下去重若千斤,但如果只是凭着蛮力乱砍乱劈,毫无章法招式。如此一来,对手只需避而不战,任你耗尽力气,轻松一击便能致命。所以,有了力量之后,就必须要有正确运用这力量的技巧,这就是所谓的‘技’字诀。然而真正的技,并非是纯粹的花巧,而是速度与眼力的完美结合。以眼力发现敌人的破绽,以速度抢在敌人回防之前攻破破绽。当然,这同样需要长久的苦练。”

刘封细细咀嚼着赵云所说的每一个字,再与他前些天战场上的实战相互印证,渐渐有种受益匪浅的感觉。

在阐述过力与技的理念之后,赵云接着道:“最后的一字诀,就是你方才所说的‘势’了。那是一种由内而发的必胜的信念,藐视一切的决心。如果力与技是对敌人**的打击,那么强大的势,就是一种对敌人精神上的攻击。十数年前官渡之战时,袁绍手下曾有一名叫做颜良的当世名将,但却在一招之间,被你二叔云长在万军之中取了首级,云长他一击毙敌的关键,靠的就是令天地为之肃然的神威之势。”

赵云的话深深的震撼刘封的同时,也为他解开了一直困惑于心的疑团。

刘封闭上眼仔细回想当日与许褚的交战,在那个人出手之前,自己完全的就被对方的肃杀之势所震慑,眼中所见,只有许褚那杀意弥漫的眼神,一颗心尽被那种畏惧与紧张所笼罩。

这也就是说,自己的精神力已被许褚所扰动,根本无暇过多的去留意许褚那强大的杀势下面隐藏的本质:譬如出刀的方式,攻击的方向。甚至许褚的刀砍来时,自己握着兵器的手都在不自觉的打抖。

刘封深吸了一口气:“云叔,我明白了,所谓的‘势’,其实就是兵法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吧。”

赵云眼眸一亮:“大公子果然聪慧,你这个兵法的比喻很贴切。其实‘力’就像是一支军队中士兵的数量、战斗力以及军纪等等,一支强大的军队,力是其根本。而‘技’,则像是为将者的用兵之道,若为将者无谋无略,再强大的军队也必败无疑。至于势,则更像是一个国家的实力,当你的国力足够强大之时,根本无需用兵,只需一纸的威吓之书,就足以令敌人降服。”

刘封只是将自己对势的理解跟兵法稍稍挂钩,却没想到赵云顺势而为,更形象的做了一番比喻,此时,刘封的心中忽然间一片开朗,原先对武道的那种茫然无头绪,如今顷刻间迎刃而解。

看着眼前的赵云,刘封既是感激又是钦佩,感激的是他不吝唇舌对自己的这番点拨,钦佩的则是他对武道与兵法的那番剖析,能将战争的本质认识到国家层面,赵子龙果然不愧一代名将。

“多谢云叔的指点。”刘封抱拳答谢,却又叹道:“只是以我的资质,不知要用多久才能把武道那三字诀练到云叔这样的巅峰水平。”

赵云淡淡笑道:“以大公子的质资,只要肯吃苦,肯用心,超越赵云只是早晚的事。不过要说把三字诀练都练至巅峰水平,只怕连我也尚未达到。”

“云叔自谦了,你的实力可是天下人共知,连你都不能将三字诀练至巅峰,恐怕当世再无一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了。”

赵云抬头仰望浩瀚星空,轻叹道:“人毕竟只是血肉之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和反应都会不可逆转的衰退,绝大多数人,穷尽一生,或许也只能将三字诀中的一二练至巅峰境界,能在有生之年将三诀都修至巅峰者,可谓之战神,这种人,我一生只到过一个。”

“是何人?”刘封眉宇间涌动着好奇。

赵云来至兵器架前,信手拿起一柄长戟,道出了那个人的名字:“吕布。”

‘我倒把他给忘了,这个时代的名将们都有几分谁都不服谁的傲气,但却没人敢自称当世第一,人中吕布,果然没错。’

短暂的沉默中,刘封在贪婪的消化着赵云的指点,而赵云则在回忆着当年的风起云涌。

二人正各自神思时,忽然一名刘备的亲兵走入院中,拱手道:“大公子,子龙将军,主公有要事,请两位速去商议。”

“这么晚了,主公还没有休息吗?”赵云回望刘封,目光流露出些许疑惑。

正时月上眉梢,已经快到睡觉休息的时候了,刘备选择在这个时候召见他们,显然是不想太过声张,刘封隐隐觉得,刘备那所谓的要事,很有可能跟针对刘琦有关。

念及此,刘封的心情顿时又警觉起来:“既是父亲有要事相商,那我们就赶快去见他吧。”

第二十三章你又要溜吗?

刘封和赵云一齐赶至了刘备的房中。

一进门,刘备的装束就让他们吃了一惊。此时的刘备正渡步于大堂中,青色的衣袍外紧紧包裹着沉重的铁甲,他右手扶着腰间佩剑,左手抄着豹纹铁盔,两撇胡须微微上翘,眉心凝成了一结,看起来似乎心怀着焦虑。

徐庶已先行他二人一步抵达,正刻正坐在下座,闲清逸志的品着杯中之茶,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倒与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父亲。”

“主公。”

二人先后上前行礼,刘封盯着刘备这副带甲装束,不解道:“父亲,这么晚了你还身披盔甲,莫非是有紧急军情不成?”

刘备见他二人到了,回到了主位上,将铁盔放案上一放,目光转向徐庶:“元直,你来解释吧。”

徐庶站了起来,溢着茶香的嘴巴简洁明了的说了六个字:“主公要去樊口。”

刘封和赵云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转向了大堂左侧,在那面墙上悬挂着一张巨幅的荆州地图。

樊口是樊水进入长江的水口,此地位于长江以北,夏口以东,原本是隶属于江夏郡。但前几年孙氏吴军大举进攻荆州,破沙羡,杀黄祖之后,顺势侵占了江夏东部数县。后来刘琦就任江夏太守,只能自保,不敢向东用兵收还失地,故而此时的樊口,实际上一直处于孙权的势力范围之内。

“父亲,孔明先生尚在去柴桑的路上,与江东联手之事尚未尘埃落定,理论上我们跟孙氏还处于敌对状态,父亲这个时候退往樊口,会不会有点冒险了。”刘封也不清楚刘备这个决定的真正用意,但这并不影响他及时的表现对父亲安危的关心。

“为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刘备的口气有些无奈。

徐庶接着道:“是这样的,刚刚接到斥候情报,曹操所委任的伪江夏太守文聘已率五千兵马抵达安陆,大有南下进攻夏口之势,所以主公才临时决定星夜起程率一部分兵马退往樊口,构建第二道防线,以备不时之需。”

刘封未曾见过文聘其中,但也听说过他的声名,此人久居荆州,是刘表手下的一员宿将。当年刘表在时,一直利用刘备所部来抵御北面的入侵,这个文聘则长年未受重用。此次曹操收降荆州之后,果断的起用此人,并令其参与了长坂坡一役,现在又令其担任江夏太守,还委以重兵,摆明了是想利用他在对江夏的了解和人望,来打击刘备。

只是,文聘虽然是员宿将,但手下兵马不过五千,又无水军支援,以夏口目前的兵力配置,完全没有必要畏惧。看来,刘备退往樊口的原因,绝非畏惧那么简单。

“主公,夏口有兵一万,战舰数百余艘,区区一个文聘,何必忌惮?”赵云替刘封道出了心中所惑。

徐庶叹道:“先前主公与子德公子几次相商,子德公子虽然答应跟江东联手,允许吴军进入江夏,但却只允许吴军在江南活动,而且坚决不许吴军入驻夏口。而曹操下一步的用兵,必然是襄阳和江陵两路大军齐发,会攻夏口,如果不让吴军进驻夏口,光凭我们手中现有的兵力,能否抵达得住顺汉水而来的北路敌兵,实在是个未知之数。”

徐庶这么一解释,刘封二人恍然而悟,但刘封却疑心又起: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来发展,孙刘联军应该在赤壁跟曹操交手,但听徐元直这么一分析,似乎交战的地点极有可能发生改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战争的结果莫不是也有改变的可能了吗?

刘封并不希望历史发生太大的变动,至少在赤壁之战发生之前,只有那样他才能躲过曹军南侵的这场眼前劫难,否则一切对将来的设想和努力,都将是空谈。

“主公,云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赵云的表情忽然变得沉重起来。

“子龙但说无妨。”

赵云走到大堂的中央,昏黄的烛火在他眼中闪烁,刚毅的目光正视着刘备:“主公在樊口设下第二道防线,那是否意味着,如果夏口之战不幸兵败,主公是否准备率我等托往孙氏篱下避难。”

两条瞄成一线的眼眸中,流露出几分无奈的之色,刘备走下座来,负手驻立在墙壁的大地图前。诺大的地图上,黑色的星星点点代表着曹操占领的地域,放眼扫去,整个天下几乎已被黑色所占据。

“万不得已时,只好再走从前的老路了。”

从那一句“从前的老路”中,刘封隐约听出了几分发自内心的辛酸。青州附公孙瓒,徐州附陶谦,冀州附袁绍,荆州附刘表,这就是他的父亲刘备十数年来走过的老路。多少年过去了,那些曾经他所依附过的一方之雄均已陨命,只有他却仍然顽强的活着。

赵云的嘴角微微抽动,刀锋似的目光中涌动着几分决毅,沉默了片刻,忽然厉声道:“主公放心,夏口之战,云必死战以报主公。”

赵云突如其来的表态,看似是在向刘备表决心,但在刘封看来,却更像是压抑已久的愤怒在爆发。看来这一回他是报了必死的决心,打算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宁愿在这一场大战中战死,也不愿流落江东,再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了。

赵云这个外人一表态,刘封这当儿子当然不能没反应,他立刻也换上一副慷慨决然的表情,正色道:“儿与云叔一样,此战必赴汤蹈火,以报父亲的恩情。”

看着两个亲信的人大表慷慨忠心,刘备紧凝的眉头微微舒展,嘴角斜扬,流露出几分欣慰的笑意,他走上前来,双手轻抚着二人的肩头,欣然道:“有子龙和封儿坐镇夏口,这一战我就放心了。”

一听刘备这话,刘封的心头不由一震。

他嘴上虽然慷慨,一副为父赴死的激昂,其实哪里会甘心为刘备卖命。他原以为刘备此番撤往樊口,会带着他这个儿子一同上路,到时候就算夏口之战失利,自己保住性命依然不成问题。

可是眼下听刘备这话,竟然是打算独自撤往樊口,别说是赵云,就算是他这个关系更亲密的儿子都不打算带走。

第二十四章未来的钥匙

三更第一更奉上,冲榜求票,拜谢。



“父亲打算何时起程去樊口?”看着刘备的这身装束,刘封觉得这句话问得有点多余。

“事不宜迟,为父打算今夜就和你三叔起程东行。”刘备的回答果然如刘封所料,没想到他这么心急,连一晚都等不了就要急着撤到安全地带。

刘备拿起了豹纹盔,环视在场的三人,压低声音道:“你三叔已经在码头待候,我这就走了。夏口之事,暂由云长与元直商量着作主,遇有大事千万要记得派人来樊口向我请示。还有,先前密议之事,你们就听凭元直的分派行事。”

刘备又叮嘱了几句就匆匆起程,当天夜里随他一同前往樊口的,除了张飞和一千兵马外,还有甘氏阿斗等高层的家眷。

送别过刘备之后,已经是深夜,在回城的路上,眼见周围全是自己人,刘封忍不住问道:“听父亲先前所言,似乎尚有密令交待给元直先生,不知方不方便透露一下。”

徐庶斜眼瞄了一眼左右,确定身边无耳目时,才低声道:“主公的密令,其实是叫我们借着入驻夏口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