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20-伤寒恒论 >

第32部分

120-伤寒恒论-第32部分

小说: 120-伤寒恒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鄭論:按少陰腹痛者,寒也。其氣下趨為欲自利,此刻尚未下也,急宜溫之,庶可無害。

【闡釋】鄭氏曰:“此刻尚未下也,宜急溫之”。凡裏陽虛陰寒盛,水穀之氣不能正常咝校怪型矗庇髯岳9P者常用大劑四逆湯加延胡索治之,圖功於未著也。

九、傷寒本自寒下,醫眩孪轮ㄘ哺瘛尝伲嫱孪拢羰橙搿部凇臣赐拢K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原文359

①寒格:指上熱為下寒所格,致飲食入口即吐,故稱寒格。

鄭論:按病既稱寒下,又經醫铡峦轮娓酰橙爰赐拢瑒t中宮之氣逆而又逆,寒而愈寒也明甚。此刻理應溫中、降逆、回陽。原文主以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似非正論。況此證又無寒熱錯雜病情足征,何得以此方為主,恐有遺铡

【闡釋】其人本自寒下,又铡煤帲瑮l中又無熱證,純陰無陽,且又指之曰寒格。若食入口即吐,是陰寒格陽,拒食不迹绱瞬∏椋瑧玎嵤纤f:“溫中、降逆、回陽,原文主以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似非正論”。然則如何治之,筆者認為可選用理中湯加附子、半夏,稍加黃連清胃熱可也。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方(校補)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溫再服。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黃連黃芩泄熱於上,則吐逆可除;乾薑溫中助陽,則下利可止;人參以補胃氣。則陰陽升降眩#疅岣窬茏杂K庪m四味,有溫清並用,補泄兼施之功。對上熱下寒、上下格拒,食入即吐之胃腸炎治之有效。

十、下利,茫炼t,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②,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①,下虛故也②。

②郁冒:指眩冒昏暈,一時眼發暗黑,看不到枺鳌T366

①戴陽:面部潮紅,乃寒盛於下,虛陽上浮的假熱現象。

②下虛:下焦虛寒,指微厥的原因。

鄭論:按下利清穀,茫F沉遲,其裏寒甚矣。況面戴赤,身有微熱,赵柾庠街蛞病T囊詾橛裘昂钩鼋猓}證不孚,大非確論。此證所幸者未出汗,陽尚在埽鼩ぃ烧卸兀窦群钩觯瑒t陽露於外,账罊C也。既知面赤下虛,何得妄雲〔汗出而解〕?仲景當不說此。

【闡釋】鄭氏說:“原文以為鬱冒汗出而解,茫C不孚,大非確論”。蓋腎陽髮露,則面赤而為戴陽。戴陽證為裏陰盛而隔陽於上也。此時微陽僅存一線,最忌汗出,汗出而陽散矣,何得謂汗出而解也。詹蝗綮逗刮闯鲋H,急以通茫哪鏈熘

十一、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茫哪鏈髦T370

鄭論:按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此陰盛逼陽於外之候,主以通茫哪妫不易之法也。

【闡釋】下利清谷,是陰寒內盛;汗出而厥,是真陽外竭。此陰盛逼陽於外,虛陽欲脫的危症。與少陰前篇16條的主要證狀相同,所不同的,此為汗出,彼為面色赤,但總是虛陽欲脫的現象,所以都用通茫哪鏈

十二、下利(而)手足厥冷,無茫撸闹粶兀裘}不還,反微喘者,死。原文362前段

鄭論:按下利厥冷無茫枌⒈M也,灸之而溫,陽回也。灸之不溫,反見微喘者,陽將脫也,不死何待?

【闡釋】此條乃陽氣衰微欲絕,陰寒邪氣充斥內外,病情已十分危急,當此時機,用湯藥來挽救其陽,恐怕是緩不濟急,所以用灸法急救,可灸關元、氣海二穴。除用灸法以外,亦可用白通加豬膽汁以回陽救急。

十三、下利後茫^,手足厥冷,晬時茫③,手足溫者生,茫贿者死。原文368

③晬(zuì罪)時:一晝夜時間。

鄭論:按茫^,手足厥冷,有時茫,手足溫,陽尚未亡也;若茫贿,陽已盡矣,故知其必死。

【闡釋】此條乃寒中厥陰的泄瀉,非久利也。惟暴注下利,津液驟然大泄,陽氣乍脫,故手足厥冷,茫粫r耄Х灰姟H绱宋WC,非大劑四逆湯不可。並可外灸關元、氣海穴,以救欲絕之陽。

十四、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原文372

鄭論:按下利,腹脹滿,純是陽衰,而陰氣上逆聚於中耳。身體疼痛,乃陰邪阻滯筋茫拢瑏K非外感身疼可比。外感者,必有風寒病形足征,若此故知其為陰寒阻滯無疑,法宜溫裏,裏寒得溫,脹滿與身疼,亦自滅亡。原文以先溫其裏,後攻其表,溫裏以四逆湯,實屬合法,攻表以桂枝湯,殊非正論,學者宜細察之。

【闡釋】本條乃虛寒下利兼有表證的治法。鄭氏則解“身體疼痛乃陰邪阻滯筋茫拢瑏K非外感身疼可比,……攻表以桂枝湯,殊非正論”,是有見地的。

但服四逆湯後,如下利止,脹滿除,而身體仍然疼痛,並有頭痛、項強、茫〉缺碜C,則桂枝湯又為對證之方。

十五、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原文364

鄭論:按下利清穀,裏寒之極也,原文不可攻表,此是正論。

攻之必汗出脹滿,是教人不可妄攻也。攻之豈僅汗出脹滿可患哉?

【闡釋】下利清谷是完穀不化,胃腸虛寒,裏虛之征,縱有表證,不可铡梗瑖乐卣呖梢蕴撁摚枢嵤险f:“攻之豈僅汗出脹滿可患哉?”故一切腹痛嘔泄諸證,嚴戒不可發汗。

十六、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茫磳嵳撷伲馈T369

①茫磳崳簩嵜}是長大而有力,多見於大熱大實的證候,虛證而見茫龑崳哉f反。

鄭論:按下利之茫蟀胛⒓殻褚娒}實,是茫缓喜。吧跽摚蛛y獲效,故決其死也。

【闡釋】下利日十餘行,正氣甚虛,茫敵廖⑷酰衩}反實,是邪實,茫C不符,攻之不行,溫之則生燥,故決其死也。

十七、下利有,微熱而渴,茫跽撸睿步瘛匙杂O吕}數而渴者,(令)〔今〕自愈,設不差,必圊膿血,以有熱故也。下利茫龜担捕┯形幔钩觯睿步瘛匙杂O眩o為未解。原文360、367、361

鄭論:按下利一證,以茫笄笾}弱而渴,裏有寒也,寒邪下泄,而津液不上潮,故口渴,有微熱者,是陰症而得陽也,故曰自愈。茫龜刀剩Y有熱也,熱邪下行,熱傷津液,故口渴,邪茫嗪希试蛔杂辉O不差,而圊膿血,是餘熱未盡故也。至於下利茫龜担形岷钩觯菤鈾C鼓動,有上升之機,故不利可自愈;設茫o,緊為寒邪,寒伏於內,故為未解。

【闡釋】本條在傷寒論中分列為三條。第一節從“下利有微熱而渴”至“今自愈”,指陰盛下利將愈的茫C;第二節從“下利”至“有熱故也”,指陽眩杂c陽眩^之便膿血證;第三節從“下利茫龜怠敝痢盀槲唇狻保戈幨⑾吕麑⒂拿}證及未解的茫蟆`嵤蠈Υ耍敒樽⑨專喢鞫笠什毁樖觥

厥陰下篇

計十法

一、下利,寸茫锤担咧校ㄓ校沧浴碀撸厍迥撗T363

鄭論:按寸為陽,尺為陰,寸見浮數,陽邪之征,尺見(浮)〔自〕澀,血虛之驗。清膿血者,邪氣太盛,逼血下行耳。

【闡釋】厥陰下利本屬虛寒,今茫匆姼担顷幉∞D陽的茫蟆1緱l陽眩^,由於邪無出路,熱不得泄,以致內傷陰絡,血為熱蒸,腐化為膿,故大便膿血,亦即鄭氏所說:“清膿血者,邪氣太盛,逼血下行耳”。

二、下利,茫料艺撸轮匾并伲幻}大者,為未止;茫⑷鯏嫡撸瑸橛灾梗m發熱,不死。原文365

①下重:指肛門有重滯之感。

鄭論:按下利一證,原有因寒、因熱、因濕、因膀胱失職、因中虛、因飲食、種種不一,總要認證分別陰陽實據,學者一見,自有定法,若只見一茫撟C,未免不恰。況茫粩凳耍∮星f,何得只懀}一端立法?仲景當不若此,定有遺铡

【闡釋】下利一證,應如鄭氏所說:“總要認證分別陰陽實據”,對證用藥,無不立應。但僅懀幻}立說,玄渺難懀蛔銥榉ā

三、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原文371

鄭論:按下利而曰熱,法宜清熱,不獨白頭翁湯可治,學者總宜圓通,認理為要。

【闡釋】下利而有各種熱性證狀的,稱為熱利,有別於寒利。下重則邪滯下焦,不獨白頭翁湯可治,應如鄭氏說“總宜圓通,認理為要。”

白頭翁湯(校補)

白頭翁二兩黃柏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白頭翁清熱活血止腹痛;黃連、黃柏清濕熱,厚腸胃,瀉下焦之火;秦皮亦屬苦寒,有收澀之功。合之有清熱平肝止利之功。本方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有特效;凡屬熱性下痢,無論腸炎痢疾療效都很高。

四、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原文373

鄭論:按下利飲水,明是熱傷津液也,故以白頭翁湯清熱之劑主之。

【闡釋】此條與上條同,凡屬清熱之劑,可隨宜選用,不可執定白頭翁湯為是。

五、下利譫語者,(以)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主之)。原文374

鄭論:按下利譫語一證,亦有虛實之不同,不得盡為有燥矢而用小承氣湯,但利有新久之分,譫語有虛實之異,務在臨時斟酌,于飲冷、飲熱、舌潤、舌幹、小便清、黃,如此求之則得矣。

【闡釋】用承氣湯之目的,是瀉陽明裏實,而不是瀉厥陰之熱,本證所以列入厥陰篇中,一方面因為下利的辨證,連類而及,一方面因為病變源于厥陰,實際上病仍屬陽明。今下利而見譫語,主有燥屎,則下利為熱結旁流,譫語為裏有實熱。裏有實熱,用小承氣湯下其實熱,則下利自止。故鄭氏:“利有新、久之別,譫語亦有虛、實之異。”則治陽虛者,急當回陽止泄,以固其脫;若陰虛者,自當急下存陰”,斯為得矣。

六、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豆)豉湯。原文375

鄭論:按下利過甚,中氣驟傷,陰陽不交,故見虛煩,用藥宜慎,不可執一梔豉湯,為不可易,當細辨之。

【闡釋】此承上節而來,乃厥陰下利後虛煩之證也,與上節之燥屎實邪迥別。與太陽汗、吐、下後,心中懊憹,虛煩不得眠;以及陽明下早,以致虛煩的機轉是一致的。故用梔豉湯以上清包絡胸膈之餘熱,下啟腎臟寒水之陰津,則正氣眩鵁┳匀ヒ病

七、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原文379

鄭論:按嘔(而發熱,但嘔)有寒嘔、熱嘔之不同;發熱有外入、內出之各別,不得統以小柴胡湯論,當辨明為是。

【闡釋】關於嘔而發熱,鄭氏曰:“不得統以小柴胡湯論”,是正確的。如選用柴胡湯,必兼口苦、咽幹、目眩、胸茫酀M等證,方為合法。

八、嘔而茫酰”阊}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原文377

鄭論:按嘔而茫酰摵夏嬉玻恍”阊}利,身有微熱,真陽有外亡之機也;更加以厥,陰盛陽微也。故為難治,此際非大劑四逆不可。

【闡釋】本條敍述陰盛陽虛,嘔逆的證治,鄭氏所按甚當。筆者再為之細析,胃中虛寒,則嘔而茫酰幌陆固摵市”阕岳魂枤飧§锻猓噬碛形幔魂幒畵堆Y,故手足見厥。若陰盛格陽,陽氣將脫,此乃危候,故雲“難治”。“難治”並非不治,可用大劑四逆湯溫經回陽以救之。

九、幹嘔,吐涎沫①,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原文378

①吐涎沫:指味出清稀涎沫。

鄭論:按嘔吐涎沫,而巔頂痛者,則是厥陰頭痛無疑,何也?厥陰茫龝攷p故也。條內只言一頭痛,夫頭痛六經皆有,不將巔頂指出,則厥陰之證,尚屬含糊,主以吳茱萸湯,一定不易之法。

【闡釋】本論中用吳茱萸湯凡三見:一為陽明中篇15條,二為少陰前篇12條,三即本條。證狀雖有不同,而其為肝胃虛寒,濁陰上逆所致則同。幹嘔,吐涎沫,是肝胃寒邪挾濁陰之氣上逆,頭痛多在巔頂部位,為陰寒上逆之征。治以吳茱萸湯散寒止嘔,溫胃降逆,則諸症自愈。筆者曾治一巔頂頭痛之患者,四肢冰涼,面容蒼白無神,食少,一身都痛,惡寒特甚,嘔吐涎沫,經中西醫治療,經年累月無效。餘綜合分析,斷為厥陰頭痛。先服麻附細辛湯加味四劑,一身痛等有所減輕;繼服四逆湯以扶陽祛陰,惡寒等又有減輕;最後治以吳茱萸湯加附片,吐涎沫、頭痛諸症悉愈,眩岳碇袦破溽帷

十、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儘自愈。原文376

鄭論:按嘔出癰膿,大半多屬熱壅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