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股市基本分析知识 >

第46部分

股市基本分析知识-第46部分

小说: 股市基本分析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平均线能显示“出入货”的讯号,将风险水平降低。无论平均线变化怎样,但反映买或卖信号的途径则一样。即是,若股价(一定要用收市价)向下穿破移动平均线,便是沽货讯号:反之,若股价向上冲移动平均线,便是入货讯号。利用移动平均线,作为入货或沽货讯号。通常获得颇可观的投资回报率,尤其是当股价刚开始上升或下降时。

(3)平均线分析比较简单,使投资者能清楚了解当前价格动向。

缺点:

(1)移动平均线变动缓慢,不易把握股价趋势的高峰与低谷。

(2)在价格波幅不大的牛皮期间,平均线折中于价格之中,出现上下交错型的出入货讯号。使分析者无法定论。

(3)平均线的日数没有一定标准和规定,常根据股市的特性不同发展阶段,分析者思维定性而各有不同,投资者在拟定计算移动平均线的日子前,必须先清楚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若是短线投资者,一般应选用10天移动平均线,中线投资者应选用90天移动平均线,长期投资者则应选用250天移动平均线。很多投资者选用250天移动平均线,判断现时市场是牛市或熊市,即是,若股价在250天移动平均线之下,则是熊市;相反,若股价在250天移动平均线之上,则是牛市。

为了避免平均线的局限性,更有效掌握买卖的时机,充分轨挥移动平均线的功能,一般将不同期间的平均线予以组合运用,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平均线组合有“6、12、24、72、220日平均线”组合;“10、25、73、146、292日平均线”组合等,组内移动平均线的相交与同时上升排列或下跌排列均为趋势确认的讯号。



第三章 其他的技术分析图表

第三节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

MACD是根据移动平均线较易掌握趋势变动的方向之优点所发展出来的,它是利用二条不同速度(一条变动的速率快──短期的移动平均线,另一条较慢──长期的移动平均线)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来计算二者之间的差离状况(DIF)作为研判行情的基础,然后再求取其DIF之9日平滑移动平均线,即MACD线。MACD实际就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来研判买进与卖进的时机和讯号。

1.MACD的基本运用方法

MACD在应用上,是以12日为快速移动平均线(12日EMA),而以26日为慢速移动平均线(26日EMA),首先计算出此两条移动平均线数值,再计算出两者数值间的差离值,即差离值(DIF)=12日EMA-26日EMA。然后根据此差离值,计算9日EMA值(即为MACD值);将DIF与MACD值分别绘出线条,然后依“交错分析法”分析,当DIF线向上突破MACD平滑线即为涨势确认之点, 也就是买入讯号。反之,当DIF线向下跌破MACD平滑线时,即为跌势确认之点,也就是卖出讯号。

MACD理论除了用以确认中期涨势或跌势之外,同时也可用来判别短期反转点。在图形中,可观察DIF与MACD两条线之间长间垂直距离的直线柱状体(其直线棒的算法很简单,只要将DIF线减去MACD线即得)。当直线棒由大开始变小,即为卖出讯号,当直线棒由最小(负数的最大)开始变大,即为买进讯号。因此我们可依据直线棒研判短期的反转点。

一般而言,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间的正差离值(+DIF)会愈来愈大。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DIF),负差离值也愈来愈大,所以当行情开始反转时,正或负差离值将会缩小。MACD理论,即利用正负差离值将会缩小。MACD理论,即利用正负差离值与其9日平滑均线的相交点,作为判断买卖讯号的依据。

2.计算方法

(1)计算平滑系数

MACD一个最大的长处,即在于其指标的平滑移动,特别是对一某些剧烈波动的市场,这种平滑移动的特性能够对价格波动作较和缓的描绘,从而大为提高资料的实用性。不过,在计算EMA前,首先必须求得平滑系数。所谓的系数,则是移动平均周期之单位数,如几天,几周等等。其公式如下:

                       2
     平滑系数=─────────
                 周期单位数+1
                                 2     2
     如12日EMA的平滑系数为───=──=0.1538;
                              12+1  13
                           2
    26日EMA平滑系数为──=0.0741
                          27

(2)计算指数平均值(EMA)

一旦求得平滑系数后,即可用于EMA之运算,公式如下:

今天的指数平均值=平滑系数×(今天收盘指数-昨天的指数平均值)+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依公式可计算出12日EMA

                  2
    12日EMA=─×今天收盘指数一昨天的指数平均值)+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13
                  2               11
                =─×今天收盘指数+─×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13              13
    同理,26日EMA亦可计算出:
                  2                             25
    26日EMA=─×今天收盘指数+昨天收盘指数+─×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27                            27

由于每日行情震荡波动之大小不同,并不适合以每日之收盘价来计算移动平均值,于是有需求指数(Demand Index)之产生,乃轻需求指数代表每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时,都分别加重最近一日的份量权数(两倍),即对较近的资料赋予较大的权值,其计算方法如下:

           C×2+H+L
    DI=────────
                 4

其中,C为收盘价,H为最高价,L为最低价。

所以,上列公式中之今天收盘指数,可以需求指数来替代。

(3)计算指数平均的初值

当开始要对指数平均值,作持续性的记录时,可以将第一天的收盘价或需求指数当作指数平均的初值。若要更精确一些,则可把最近几天的收盘价或需求指数平均,以其平均价位作为初值。此外。亦可依其所选定的周期单位数,来做为计算平均值的基期数据。

3.研 判

(1)DIF与MACD在0以上,大势属多头市场。DIF向上突破MACD可作点交叉向下,只能看作行情的回档,不能看成空头市场的开始。

(2)反之,DIF与MACD在0以下,大势属空头市场。DIF向下跌破MACD,可作卖,若DIF向上突破MACD,是高价位抛售股东的股档的回补现象,也可看作少数投资者在低价位试探着去接手,只适合买入走短线。

(3)牛差离:股价出现二或三个近期低点,而MACD并不配合出现新低点,可作买;

(4)熊差高:股价出现二或三个近期高点而MACD并不配合新高点,可作卖;

(5)MACD可配合RSI(相对强弱指数)与KD(随机指数),互相弥补各自的缺点;

(6)高档二次向下交叉要大跌,低档二次向上交叉要大涨。

4.评 价

MACD技术分析,运用DIF线与MACD线之相交型态及直线棒高低点与背离现象,作为买卖讯号,尤其当市场股价走势呈一较为明确波段趋势时,MACD则可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但当市场呈牛皮盘整格局,股价不上不下时,MACD买卖讯号较不明显。当用MACD作分析时,亦可运用其他的技术分析指标如短期K,D图形作为辅助工具,而且也可对买卖讯号作双重的确认。



第三章 其他的技术分析图表

第四节 相对强弱指数(RSI)

相对强弱指数是通过比较一段时期内的平均收盘涨数和平均收盘跌数来分析市场买沽盘的意向和实力,从而作出未来市场的走势。

1.计算公式和方法

RSI='上升平均数÷(上升平均数+下跌平均数)'×100

具体方法:

上升平均数是在某一段日子里升幅数的平均而下跌平均数则是在同一段日子里跌幅数的平均。例如我们要计算九日RSI,首先就要找出前九日内的上升平均数及下跌平均数,举例子如下:

             日数收市价              升                  跌
        第一天  23.70
        第二天  27.90      4.20
        第三天  26.50                          1.40
        第四天  29.60      3.10
        第五天  31.10      1.50
        第六天  29.40                          1.70
        第七天  25.50                          3.90
        第八天  28.90      3.40
        第九天  20.50                          8.40
        第十天  23.20      2.80

        (1-10天之和)   +15.00        +15.40
                      ─────────  ──────────
                      15÷9=1.67 15.40÷9=1.71

第一天RSI='1。67÷(1。67+1。71)'×100=49。41

第十天上升平均数=4。20+3。10+1。50+3。40+2。80/9=1。67

第十天下降平均数=1。40+1。70+3。90+8。40/9=1。71

第十天RSI='1。67÷(1。67+1。71)'×100=49。41

如果第十一天收市价为25。30;则

第十一天上升平均数=(1。67×+2。10)÷9=1。72

第十一天下跌平均数=1。71×8÷9=1。52

第十一天RSI='1。72÷(1。72+1。52)'×100=53。09

据此可计算以后几天的RSI。同样,按此方法可计算其他任何日数的RSI。至一用多少日的RSI才合适。最初RSI指标提出来时是用14天,14天作为参数则成为默定值。但在实际操作中,分析者常觉得14天太长了一点,才有5天和9天之方法。

2.运用原则:

(1)受计算公式的限制,不论价位如何变动,强弱指标的值均在0与100之间。

(2)强弱指标保持高于50表示为强势市场,反之低于50表示为弱势市场。

(3)强弱指标多在70与30之间波动。当六日指标上升到达80时,表示股市已有超买现象,如果一旦继续上升,超过90以上时,则表示已到严重超买的警戒区,股价已形成头部,极可能在短期内反转回转。

(4)当六日强弱指标下降至20时,表示股市有超卖现象,如果一旦继续下降至10以下时则表示已到严重超卖区域,股价极可能有止跌回升的机会。

(5)每种类型股票的超卖超买值是不同的。

在牛市时,通常蓝筹股的强弱指数若是80,便属超买,若是30便属超卖,至于二三线股,强弱指数若是85至90,便属超买,若是20至25,便属超卖。但我们不能硬性地以上述数值,拟定蓝筹股或二三线股是否属于超买或超卖,主要是由于某些股票有自己的一套超买/卖水平,即是,股价反覆的股票, 通常超买的数值较高(90至95),而视作超卖的数值亦较低(10至15)。至于那些表现较稳定的股票,超买的数值则较低(65至70),超卖的数值较高(35至40)。因此我们对一只股票采取买/ 卖行动前,一定要先找出该只股票的超买/超卖水平。至于衡量一只股票的超买/超卖水平,我们可以参考该股票过去12个月之强弱指标记录。

(6)超买及超卖范围的确定还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市场的特性,起伏不大的稳定的市场一般可以规定70以上超买,30 以下为超卖。变化比较剧烈的市场可以规定80以上超买,20以下为超卖。第二是计算RSI时所取的时间参数。例如,对于9日RSI,可以规定80以上为超买,20以下为超卖。对于24日RSI,可以规定70以上为超买,30以下为超卖。应当注意的是,超买或超卖本身并不构成入市的讯号。有时行情变化得过于迅速,RSI会很快地超出正常范围,这时RSI的超买或超卖往往就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