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436部分

一世富贵-第436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这次到河阴,重中之重是查徐平在这里日常的生活,因为王沿说的是徐平荼毒地方。结果查来查去,连像王沿那样吃只鸡的事情都没有,还在偶然间破获了一桩聚赌的大案。

    最重要的,被叫来问话的普通百姓都说徐平的好话,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且不说那些蒋家的佃户,从此以后有了长久安身立命的本钱,烧窖的那些人更是得了天大的好处。虽然童七郎被查了漏税,补交的税款摊在了现在这些人身上,但是从此之后窖里的利润是他们自己分,减去每月扣的税款之后收入还是多了很多。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官员最大的功绩了。徐平在这里一个月,却给这个偏僻小县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什么好让人指摘的呢?

    正在这时,司马光从房里出来,向范仲淹行过了礼,转身对司马池道:“父亲大人,孩儿已经完成了今日的课业,还请过目。”

    范仲淹站起身来,口中说道:“小小年纪,出门远行也不忘功课,和中你有子如此,将来必成大器!好了,天时不早,我们准备一下去县衙赴宴吧。河阴县里的县令主簿都顶不得事,京西路转运使司报了上去,却还没人来接任,李通判事务繁忙。”

    司马池答应,拉着司马光的手,进了房里,也不知道检查他什么课业。

    太阳恹恹地落到广武山的顶上,洒下万丈金光,涂抹着天地万物。黄河上吹来的风终于有了凉意,吹在身上,轻轻拂去一天令人烦躁不安的炎热。

    范仲淹和司马池带着司马光出了三皇庙的门,随从牵了马来。

    官员出京一向带的人不多,需要人手都是从地方抽调。河阴县这里人口稀少,县衙那里本来就缺人手,两人也就没有麻烦李参。

    到了上马石前,范仲淹和司马池翻身上马,司马光在一边服侍。

    一抖马缰,范仲淹转身看了一眼旁边不远处立着的白壁,上面有徐平离开的时候题的一首诗,三皇庙里的老道特意用纱罩盖了起来。

    “城外草庐闲卖酒,传胪忽报大明宫。一婢一骑八千里,横渡江湖似转蓬。治下山林多虎豹,闲时弹剑夜引弓。无言夜对黄河水,走马当年为谁雄?”

    徐平离开的时候,正是李用和出任群牧副使到原武监来,接着便发生了在汜水县与王沿的诸多纷争。当时王沿上奏指责徐平的奏章是被封锁的,结合这首诗看,当时李用和跟徐平说了什么非常明显。

    但李用和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说,还是转述赵祯的意思,范仲淹和司马池两人都不敢乱猜。徐平最大的把柄,其实是在知道了王沿说自己的坏话之后,采取了跟他不合作的态度,最终把王沿一步一步逼到了绝路。

    但是司马池把徐平在河阴县的一举一动都查遍,却只能当作不知道这一点。有的事情,在朝廷当官的,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碰的。(未完待续。)

第117章 门外来了青罗伞

    徐平看看满脸尴尬的吕公弼,对王素道:“吕相公怎么会得罪我?我说的都是实话而已。现在我用的药,都是御药院调好了送来,自然是什么都不缺。”

    见徐平装傻,王素对吕公弼微微摇了摇头。吕夷简本来以为自己表示一下态度变行了,儿子来走一趟,徐平就该把这一页揭过去,却没想到徐平还真记恨上了。

    在徐平来说,如果真是为了公事,没有私心,那怎样都好。这一次吕夷简显然不是这样,明显是存了敲打的心思。这种事情吕夷简或许是以前做习惯了,只是顺手而为,徐平要是没个态度,以后会没完没了。现在朝里多少人跟吕夷简对着干,自己这还惹他呢,他就用出这种手段。

    吕公弼还要再说,一个下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对徐平道:“郡侯,外面不知道来了哪位宰执,不带仪仗,远远看见过来了。”

    徐平一愣,怎么还会有宰执来?自己跟枢密院和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一向都没有私下的交情,不应该给这么大面子啊。

    王素在一边小声提醒:“云行,还不快快出迎!”

    徐平忙让下人带路,整了整公服,向外赶去。没走几步,就听到前边有人道:“薛侍郎和王侍郎到,主人家在哪里?”

    赶上前去,才发现来的并不是现任的宰执,而是致仕的王曙和养病的薛奎两人。

    他们两人都曾经做过宰执,现在退下来,都是资政殿学士,带注角。即有“恩数视宰执”这几个字,享受着宰执待遇。两人轻车简从,不但没有仪仗,就连随从也只带了几个人,不过那一柄表示身份的青罗伞,还是被徐平家里看门的远远看见。

    徐平上前,见过了礼,口中道:“不想两位相公联袂而来,实是惶恐!”

    王曙看了看不远处的众人,淡淡地道:“今日天气晴好,我和薛侍郎本想到城外寻个山水好的地方闲走一走。正好听说你这里招待同僚,便过来看看。”

    “近日我家里种的西瓜正熟,请同僚来品尝一番。两位相公这边请。”

    两人随着徐平,向池塘边缓缓走去。薛奎道:“你家里的西瓜确是好物。前两天宫里送到我那里几只,说是能治喘疾,吃了果然有点用。”

    徐平听了,忙道:“若是有用,以后隔几天便给相公府上送上一些。”

    薛奎点点头:“有心了。自年后我这喘疾愈发厉害,倒不是贪嘴。”

    徐平连道明白,西瓜倒确实是有这个作用,前世不还有什么西瓜霜吗,只是自己以前怎么没想到呢?让个宰执级的人物到自己家里来要,多不好意思。

    王素和吕公弼两人最早得到消息,迎上来拜见。薛奎和王曙跟吕夷简都不是一路的,矛盾不少,不过对吕公弼倒是没有成见。

    吕家是从吕蒙正中状元光大门楣,但学术上自成一派还是从吕公弼起。两宋学派众多,吕氏之学也是其中一支,虽然比不上新学洛学,地位也不算低了。吕公弼作为宰相之子,潜心学术而有所成,士大夫中的口碑还是相当不错。

    这个时候池塘边茅草亭下的众人也都看见来了大人物,纷纷迎上来。

    一般的百姓可能不注意,但在官场上,那顶不起眼的青罗伞代表的意义可是人人皆知。很多官员的心中,一辈子能混上这样一把伞,那就是无上的荣耀了。

    晏殊政绩平平,官场上安身立命的本钱,一是文章,再一个就是人缘。不管是哪一派,他都不得罪,说得上话。当然走得也不近,自己置身在派系之外。

    见过了礼,众人落座。

    欧阳修默默地离得柳三变几个远人了一点,不着痕迹。来的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丈人,一个是他从地方进京的举主,偏偏这两个人都是方正严肃,出了名的难缠。

    薛奎在益州的时候喜欢春游,写了不少春游诗,自号“薛春游”。后来任知开封府,因为治下严厉,被改成“薛出油”,眼里不揉沙子。王曙是寇准的女婿,有鉴于寇准纵情声色,不拘小节,数次得祸,最终身死岭南,为官为人都非常严肃。钱惟演在河南府对属下相当纵容,欧阳修等人只是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养出了影响深远的钱幕文人。王曙接钱惟演,严格管束属下,结束了那些人的幸福时光。

    刚才只有一个晏殊在这里,歌妓们演唱的曲目就受到了限制,现在这么两个人一坐,丝竹声干脆就停了。两人都是元老重臣,在朝里说话相当有分量,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自己的前途可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吕公弼看着王素,无奈地摇头苦笑。没想到徐平的面子这么大,竟然能把这两个人请来,今天自己要完成任务看来不是一件简单事。却不想徐平根本没请,他也不觉得自己够分量去请这等级的人物,人家是闻着瓜味自己来的。

    满了酒,薛奎领着饮过几巡。他最近咳嗽不断,而且痰多,这种清凉的果酒正合口味,不觉就多饮了两杯。

    王曙见场面有些沉闷,对众人道:“今日天气晴好,也还不算太热,我看永宁侯府里有山有水,颇有些景致,诸位不妨去游览一番。我和薛侍郎都已经年迈,走不动了,在这里与郡侯说两句闲话。”

    那些年轻官员早就憋得难受,听了这话,纷纷起身,簇拥着晏殊出了凉棚,一起去看徐平府里的景色了。至于薛奎所说的天气不算热,那是相对于他们两位老人家而言,其他人可不这么觉得。不过流两滴汗,也比拘束在那里好。

    见众人离开,薛奎又问起了喝的果酒如何酿造。徐平忙让下人准备了两桶,又告诉了薛奎向井水里加冰的方法,最后把刚刚晏殊抄完的方子又录了一份给薛奎。

    这些闲话说过,王曙才说出了自己来的真正用意:“徐平,我听说你最近上了什么用人取马精,繁衍马匹的法子,李刺史在原武监试着颇为有效,可是真的?”

    “回相公,确有此事。我家里在中牟乡下也养马,用了几年,好马还是不少。”

    王曙点头:“若是真的有效,你是否可以把法子录给我?壮年时我曾经辑过古今马政,编为《群牧故事》。如今老了,想再整理一下印出来。”(未完待续。)

第118章 老臣的劝告

    听了这话,徐平有点尴尬。要说人工授精真是好技术,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可以大大加快人工选择的速度,就是说起来,嗯,不好细说。

    想了一会,徐平对王曙道:“相公,这法子一时难说详细,不如等过两天,我用笔详细录了,亲自送到府上去。如何?”

    王曙也略的耳闻,这种场合委实不适合这个话题,点头道:“如此甚好。”

    这是王曙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当然这种小事,他派个家人来也一样。他也是闲来无事,听说徐平这里收拾得不错,便邀上薛奎一起来看看。薛奎则主要是为了一口西瓜,他被气喘折磨得实在难受,就想吃口清嗓的食物。结果一打听,徐平家里的西瓜并不向外卖,送的也只有皇宫和八大王家里,只好自己上门来要了。王曙一提,他没有任何犹豫,便就相伴一起来到徐平这里。

    当然在潜意识里,两人也想过来看看徐平这位新近崛起的少年官员是个什么样子。虽然不理朝政了,当了一辈子的官,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聊了几句闲话,王曙问徐平:“听说最近你到京西路巡查引洛水入汴的河道,着实是辛苦,因此得暴疾,上朝路上晕了过去,是也不是?”

    “上朝时晕倒在路上是有的,但若说是辛苦,倒也说不上。还是因为我一直有颗牙肿胀,又不放在心上,才引出病来,外面传得有些过了。”

    薛奎点头:“唉,人一旦被病缠上,着实是辛苦。你还正当少年,千万不要不在意亏空了身子,不然到老来可是无穷烦恼。”

    “相公说的是。”

    薛奎自己就是疾病缠身,好不容易熬到皇帝亲政,来了自己的好时候,结果自己的身子先垮了,只能在家里养病。不过徐平可不是这样,他一向对自己的身体挺在意的,既不暴饮暴食,时常还锻炼,但牙上出问题的什么办法?

    年轻人最难得的就是不居功,见徐平并不承认自己是累病的,薛奎和王曙的心里对他的印象就好了几分。这种时候,一般人都不会否认这种传言,哪怕真的不是累病的,了不起不分说就是了,毕竟对自己只有好处。

    徐平是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谁说他身子虚得这样都能病,心里就感到反感。所以不管任何人问起来,徐平都是回答自己只是偶然病了,绝不是身体不好。至于因此为自己邀名,徐平是觉得没有必要。自己两世为人,满肚子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还要用这种小手段,实在丢不起这人。

    却不想徐平越是这样做,别人就更加高看他一眼。他出去巡查辛苦不假,跟王沿怄气不假,一回来就病倒了也确有其事,怎么可能不是因为差事病的呢?

    感叹几句,薛奎又道:“我听传言,你这次差事办得非常不错。朝廷里已经定了下来,引洛入汴必要修,不知道真也不真?”

    徐平道:“不错。相公,修这道水渠,只有诸般好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嗯,是啊,你做事仔细,当时听了的人都如此说。”薛奎看了看王曙,扶着桌子点头,面色有些沉重起来。“若只是论修河的利弊,你已经说得非常清楚,这河渠是非修不可的。但我们在朝廷里为官,有的时候不能只考虑事情的利弊,还要多想想其他的事情。定陵在时,丁谓为相,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怂恿定陵东封西祀,在全国大兴土木。祖宗数十年来的积蓄,就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