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624部分

一世富贵-第624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入夏,天气热起来了,路边的柳树如同碧玉一般苍翠欲滴,间或几株红花从树丛里冒出来。太阳将要下山,路上的行人摩肩擦踵,不紧不慢地看着路边的风景,各色小贩或挎着篮子,或挑着担子,在人群里穿梭,高声叫卖。

    京城还是比西京热闹得多,徐平在洛阳折腾了一年,几个商业区还是到生意繁忙的季节繁华一阵,生意一冷清下来便就没有什么人了。东京城里寸土寸金,洛阳城里却空地到处都是,跟京城一比还是乡下。两城的面积基本一样,人口却差了近十倍,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赶上来的。

    到了五丈河边,地方还是那个地方,格局也变化不大,徐平依稀认识。不过当年的大棚子已经变成了三层小楼,前面河边一大片空地,摆着各式竹桌竹凳。天近傍晚,已经人头攒动,从各个场务出来的工人还在向这里涌来。

    王拱辰对徐平道:“省主有两年没到过这里来了,有些不认识了吧?”

    徐平点了点头:“依稀认得。”

    又摇了摇头:“只是不是当年的样子了,地方看起来大了,座位却逼仄了许多。”

    王拱辰笑道:“逼仄只是外面,没有办法,场务里的工人可不是两年前可比,现在多了许多。要做他们的生意,只好把位子改得小一些,不然怎么坐得下?河边的座位,都是要花大价钱的客人才能做的,那里还是跟以前一样宽敞。”

    由王拱辰领着,顺着一条修竹掩映的小路绕过外面的喧嚣,到了里面。靠河的这边被一排竹丛和花木隔开,与外面是两个世界,却是徐平记忆中的格局,甚至更加宽敞。

    见到主人来了,小厮急忙跑过来殷勤伺候,先上了茶水来。

    王拱辰对徐平道:“这是我们自家的铺子,想吃什么便就吃什么。省主,想不想尝尝我们这里新的菜色?在那边一色排开,想吃什么便就取什么,一个盘子就算一份的钱。”

    徐平早就看到了,旁边一排长桌,放了各样菜色。不过不是跟他前一样自己取的,而站了几个芒鞋净袜干净利落的小厮给客人盛菜。外卖快餐这个年代不稀奇,开封城里叫“立卖”,已经不知道流行多少了,繁华街道处都有。但这种自助餐的形式还真是第一次见,徐平都觉得新奇。对王拱辰道:“先不着急,把想出这法子的主管叫出来,我有话问他。”(未完待续。。)

第227章 超市

    不多时候,小厮领了一个中年人到了徐平面前,躬身行礼:“小的程本章,见过官人。”

    徐平见这程本章四十多岁年纪,额下一络黑髯,颇有些文质彬彬的气质。记忆里有一点点印象,应该是当年徐昌的手下,这两年提起来做了这里的主管。

    徐平指着不远处桌子上的那一大排菜肴,问程本章:“你是怎样想起来这个样子卖菜的?总不能是异想天开,有来由吧?”

    程本章道:“回官人,小的一是听说现在好多衙门这样卖饭菜给官员,再加上受前几个月张大尉家开的铺子启发,才想了这个法子出来。”

    徐平不明所以,问身边的王拱辰:“张太尉就是前枢密使张元弼?他不是还在襄州任官吗?他家里又开了什么铺子?”

    王拱辰道:“京城里还能有哪位张太尉?正是他。他是在襄州任官,但家业还是在京城里面。他家里子孙无数,虽然俸禄优厚,这两年没了其他进项,不少子孙还是觉得手头不便。自从三司铺子开起来,京城里面卖各色杂货的商铺开了不少,生意最好的就是张太尉家里半年多前开的那一家了。要不是三司铺子货色最全,生意还真比不过他家。”

    新场务出来的商品并不是只卖给三司铺子,其他商铺也是可以去批发贩卖的。三司铺子就只有那么几家,对偌大的京城来说显然不够,随着里面的商品被京城百姓熟悉,跟着做起来的商铺也有不少。但若说能跟三司铺子比生意好,徐平还是觉得有些惊奇。

    看了看周围坐着的同伴,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徐平不由问王拱辰:“君贶,张大尉家的铺子有什么手段?竟然能够有这么好生意?”

    说起此事王拱辰就笑:“别家的铺子,都是学着三司铺子的格局,货物在柜台后面,客人想买要让铺子里的人拿过来看。而且是买一件付一件的钱,人多了相当不便。张太尉家里的铺子,把柜台拆掉了,多雇了几个小厮看着店里。货物随便挑拣,看中了什么就只管收起来,到时一起算钱。如此一来,可不就比别的铺子方便许多,生意怎能不好?”

    徐平张了张嘴,最终没有把要说的话说出来。这是超市?张耆的儿子,怎么正经本事没有,在这方面倒是有天分。在现在宰执这一层次的人物中,张耆和陈尧佐两家是子孙繁衍最多的,陈家儿子十几个,张耆的儿子则是二十多个,孙子就没法数了。这样一大家子,张耆虽然俸禄优厚,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锦衣玉食,子孙难免要动其他脑筋。特别是赵祯亲政之后,张耆失宠,少了大笔的外快,大家更是花样百出。

    愣了一会,徐平才问王拱辰:“不知是张太尉家里哪位衙内,想出这种古怪法子?”

    “张家的子孙,哪里有这么出色的人物?这法子是张太尉自己想出来的!”

    徐平越发惊奇,问了同来的几人才清楚了缘由。

    张耆在刘太后当政的时候,做到使相兼枢密使,讲收入到了官员的顶峰了。可这个人贪财到了一种极致,不说别的,家里雇佣的奴仆女使他要发工钱,发了之后就千方百计的从这些人手里把钱赚回来。想一想,堂堂枢密使,掌全**政,为了家里的奴仆女使手里的钱不花到外面去,有病他亲自给这些人看,家里开着药铺,连医带药他跟外面的医生一样收费。这还不算,为了赚这些人买日用品的钱,他在自己家里做生意。每到固家日子便在家里的走廊里,摆开各种货物,让家里的奴仆女使姬妾购买,他好赚钱。

    自己家里做生意,自然不用跟外面铺子那样防得严,这就是超市的雏形了。京城里的商业由三司铺子带动了起来,他的子孙便就把张耆的这个方法拿到外面来,竟然就真地一炮打响,生意红火了起来。

    徐平只觉得自己的思路都快跟不上了,这个世界实在变化太快,或许再过几十年,会有许多自己想也想不到会在这个年代出现的新事物冒出来。

    说来张耆也是个怪人,他从记事起便就跟在当时还是太子的真宗皇帝身边,等到真宗登基,他作为藩邸旧人青云直上。未登基前宋真宗被太宗逼着把刘太后送出来,张耆恭恭敬敬在自己家里帮着真宗养了十几年,刘太后当政的时候地位无人可比。这位一辈子跟在皇帝身边的人,偏偏爱财如命,什么样的赚钱方法都能想得出来。

    徐平只能啧啧称叹,感叹人的智慧真是无穷。不要以为什么新事物都要去教他们,只要自己打开了一扇门,这个时代的人们就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让主管回去忙自己的,徐平感叹良久。由此心中也明白过来,其实只要自己把握住大方向,指出了路在哪里,并不需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每个时代都不乏才杰之士,他们只是阴差阳错没有走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这段日子一直沉闷的心情豁然开朗,把整个时代的责任都扛在自己的肩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如果少了那一千年的见识,自己还真未必比得这个年代的多少人强。路已经指明,现在自己只要找出探路的人就好。

    取了酒菜来,徐平领着喝了三巡,放下酒杯,对王尧臣和韩琦道:“刚好你们两人正在一起,有一件事情我正要与你们商量。自从范希文离了国子监去知开封府,国子监便就由谏院兼领,没有主持的人,长此下去不是办法。我这里有一个人选,欲要举荐他去勾当国子监公事,不知你们觉得如何?”

    韩琦道:“不知云行要举荐哪位?近几年饱学之士倒也不少。”

    “这人年纪不大,是景元年的进士,方城知县李觏。”

    李觏跟在徐平身边的时候,韩琦也见过几次,不过只是泛泛之交,了解不深。听了徐平的话便转头对王尧臣道:“伯庸在西京的时候跟他接触得多,你意下如何?”

    王尧臣点头:“京西路编《富国安民策》,能够有理有据,自成一家之论,李觏当居首功。他虽然年未满三旬,但经学精深,既满肚诗书,又有独到见解,倒是个合适人选。”

    大的改革方向已经定下来,徐平也要开始自己的人事布局了。第一个要占住的,就是国子监这个意识形态阵地。实际上银行制度一定下来,整个政治结构已经大变,为了使改革能够顺利推行下去,意识形态的建立一定要跟上。(未完待续。。)

第228章 人事变动

    国子监是个弹性很大的衙门,重视起来了就用重臣判国子监,不重视了随便找个小官就去管了。在这个时候,没有多少人真想到那里学些什么,挂籍国子监,为的还是那里比较宽松的发解资格。跟后来的太学,地位是完全没法比的。徐平荐李觏到那里,为的也不是培养学生,而是管理书籍的出版。

    听了王尧臣的话,韩琦自然无异议。本来以徐平的身份,荐这么一个人也并不需要两人的同意,只是同年之间,交待一下日后好相处罢了。

    借着这个话头,徐平对一直不怎么说话的文彦博道:“宽夫自回到京城,一直在馆阁里读书,日子过得可还如意?”

    文彦博拱手:“除了做些杂事,还能与同僚学习,精进学问,自然是极好。云行回京之后一直忙碌,自我进馆阁,还没有谢过你举存呢。”

    “好,合你心意就好。”徐平点了点头,话题一转,“不过说到底,馆阁里的日子终究是清闲了些,若是合适,不如在京里兼些差事?”

    文彦博一愣,看了看身边的人,才小心翼翼地问道:“有合适的差事吗?”

    徐平道:“也难说合适不合适,只是最近日子三司衙门大改,很多事情都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我们这些人到底还年轻,这些新事物,接受起来快一些。”

    见几个人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徐平也不故弄玄虚,对他道:“此次三司变革,衙门会有大动。除了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其他小衙门有的要合并,有的要裁撤,当然免不了还要设一些新衙门。我已经报过中书,三司各勾院与都磨勘院全部合起来,别立一司,暂定名为审计司,勾籍天下钱粮。原判盐铁勾院的郑戬,会权管审计司。郑戬这几年肯下苦功学习,论起查账之精密,罕有人比。只是他的性格严峻,不善周旋,需有性子宽厚一些的官员帮扶。我的心里有两个人选,一个就是宽夫,正好在馆阁任清闲职事,还有一个赵叔平,在外地任职,也到了换任的时候。不过总要先问过你们,愿意不愿意到三司来。”

    文彦博忙起身拱身道:“云行看重,某自当欣然从命。”

    郑戬是天圣八年一甲进士第三名,说起来比文彦博和赵概要低一届,但这种事情不光看入仕的时间,还要看个人的机遇。徐平执掌盐铁司,刚好是他判盐铁勾院,而且做得非常出色。现在徐平掌管三司,他自然也就跟着升了上来,换别人徐平也不放心。

    好在审计司是合了好几个衙门在一起的,编制自然也有几人。郑戬做事没有问题,但性格太过嫉恶如仇,在这样一个职位上,只怕会把朝廷的官员全部得罪个遍,必须要有做事圆滑性格宽厚的人做副手。文彦博其实算不上性格宽厚,他跟韩琦一样,其实是做事圆滑,轻易不会得罪人,但又能把事情做了。赵概就真的是忠厚君子,从不与人为恶,但又不是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刚好能够与郑戬的性格弥补。

    到了徐平这个地位,也不用介意提拔自己的进士同年惹人闲话了,地位相差太远,没有引为自己助力的可能。实际上现在三司的事务跟以前大有不同,老人难免思想僵化,也只有大量使用年轻人。徐平能用的,也只有天圣年间的几届进士。

    既然已经开了头,徐平便就干脆把话说完,对几个人道:“接下来的这些日子,三司必然会有不少职位要新人来做事。目前我心里的人选,在座的几人中,我便说一说。当然到最后到底用谁,做什么事情,还要看你们自己愿不愿意,朝廷里有没有异议。”

    “左藏库和内藏库要开银行你们都是知道的了。银行一共要开三间,京城一间,西京一间,还有一间也在京城,不过是为三司和其他衙门做事的,称为三司银行。西京银行由原京西路转运副使杨告提举,此事已经定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