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655部分

一世富贵-第655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厉中坛冷哼一声,低头喝茶,再不理张源。

    吴克侠喝了茶,对张源小声道:“兄弟,那厮看起来不是善类,何必与他搭话?”

    张源道:“正是因为他不是善类,才是可交之人。夷狄之地不是我大宋礼仪之邦,满口之乎者也换不来身上朱紫。既然你我抛弃一切,来到这异国他乡,便就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我们已经弃国而去,不可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未尝不可。既然选了这一条路,那又何必在乎身边的人是不是善类呢!”吴克侠摇了摇头,也不接话,只是喝茶。

    张源又道:“自从天圣二年落第,你我二人游遍西北边境,熟知地理人情,受了多少辛苦!一介书生,有此志气,换不来一官半职吗?可恨边地统兵的都是酒囊饭袋,无人慧眼识英雄,蹉跎至今!此去兴庆府,正是党项元昊广揽人才,欲举大事的时候,切不可错过了。我看边上那厮虽然是书生打扮,但这一路走来,不见丝毫疲惫,不比寻常人。我们这一次去是要做大事的,但凡是有真本事的,都应该结交一番。”

    吴克侠小声道:“前途未卜,兄弟,多事不如少一事。就是到了党项,我们也未必一定能够大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不能把路走绝。”

    张源冷哼一声:“不走绝又如何?在宋境我们能想到的办法都用过了,却只落得惶惶如丧之犬的下场。这一次到党项,没有后路可想了!”

    厉中坛走得乏了,喝了一会茶,觉得肚中饥饿,便要了一壶酒,一盘肉,慢慢吃了填饱肚子。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出宋境,就再难吃到一口青菜,肉食倒是便宜了一些,只是天天这样吃让人心里发慌,只盼着到兴庆府结束这难过的日子。

    见厉中坛一个人在那里喝酒吃肉,张源看了一会,终于忍不住,长身而起,到他桌子坐了下来。把铁笛横在桌子上,张源口中道:“兄台一个人吃得快话,请我饮碗酒如何?”

    厉中坛冷冷地看了张源一眼,才缓缓说道:“在我的桌子上你尽管要,我付账就是!”

    “好,兄台果然是豪爽之人!”张源一拍桌子,转过头去,“小二,来两碗好酒!”

    一大口酒下肚,张源只觉得身心舒泰,长呼了一口气,对厉中坛说道:“看来兄台不是西北边地的人,远走他乡,必然是有难言之隐了。”

    厉中坛神情冷淡,淡淡地道:“连我是哪里人你都能看出来,那还问什么,想知道我什么事情,只管算一算不就好了。”

    “哈哈,兄台这话说得有趣!”张源仰天打了个哈哈,又喝了一大口酒。“之所以看出兄台不是西北边地人,是因为对我们兄弟太过冷淡了。不瞒兄台,这几年我们兄弟在边地几州有些名声,本地人岂能不认识张某手中这一枝铁笛!”

    厉中坛眼皮都不抬:“我是个寡淡性子,最喜欢听人讲些事非。”

    张源不以为意,口中道:“在下华州进士,天圣二年发解,可恨在殿试被黜落。从那之后便就绝了科举入仕的心思,一心只想在边地立些军功,搏个封妻荫子。可恨边地统军的都是蠢笨无能之人,一直不得意。此去兴庆府,是因为听说党项之主最近广揽人才,兴礼乐,设蕃汉二学院,制朝仪,有臣之心。此正是我等有志之士,大展鸿图的机会!”

    厉中坛一声不吭,只管自己喝酒。他之所以最后还是逃到党项来,是被逼得急了。一般案子,几个月没有消息,也就那么过去了,谁想到这次不知朝廷发了什么疯,到处发下海捕文书,一心要拿到他。在心里,厉中坛自然知道那海捕文书无非是个样子,真靠着那个东西能破几件案子。不过所谓做贼心虚,不管走到哪里都有要抓自己的消息,怎么能够安心过日子。好不容易得了一大注钱财,正是享受生活的时候,哪里受得了这些,干脆逃到异国他乡来。元昊从去年开始,便就按捺不住了,虽然没有正式称帝自立,但实际行动紧锣密鼓,一切都朝着反宋自立准备着。这种时候他最需要人心,从宋境逃过来的人,哪怕不跟着他造反,也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厉中坛干脆来了这里。

    张源和吴克侠两个,一看就是落拓无着的穷鬼,到党项来碰运气的。厉中坛虽然没能把当时抢到的所有的钱都换成金银,身家依然丰厚,怎么会看上他们两个。不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跟这两人闹翻罢了。

    见厉中坛态度冷淡,张源吃饱喝足,也不好再纠缠,起身拱手:“今日一饭之恩,容某日后再报,英雄终有出人头地的地天!”说完,抬头高歌:“太公年登八十余,文王一见便同车。如今若向江边钓,也被官中配看鱼。”大踏步去了。

第282章 桑怿归来

    世间的很多事情便就是这样,别人求爷爷告奶奶求上门来的时候不知道珍惜,一旦离去了,又追悔莫及。自天圣二年与徐平在中牟分别,张源和吴久侠在陕西路沿边各州折腾了许多年,闹出了不小的名声,但沿边将领却没一个肯用他们。当他们进入党项之后,故技重施,改名张元、吴昊,有意犯赵元昊的名讳。又在闹市作惊人之语,顺利得到了一心反宋的元昊的接见,并授予官职,大肆宣扬。

    这是宋和党项争夺人心的战争,边将不敢负这个责任,一边把另一个经常与张、吴二人游历的姚嗣宗招为幕僚,一边上书朝廷。为了争夺人心,有大臣建议厚待张源和吴久侠的家人,把家属送往京师为质,同时派他的兄弟子侄到边境,诱招张源。

    徐平在朝报上看到这建议,愣了很久,搞不清楚这中间的道理。两个落第进士,边境地区还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人,如此大张旗鼓,图的什么?若说是争取人心,这不是鼓励其他跟张、吴二人境遇相似的人到党项去吗?不去党项,连谋个一官半职都做不到,到了党项之后,官也许给他们,给钱给粮,全家人都跟着沾光。这是争夺人心还是鼓励人叛国?

    徐平上章,直说若是有大国气度,那就不用理会,任张源两人去折腾就好,万事操之在我,何必在意党项怎么对待两个落第的读书人。要是对这两人真地重视,那就明发布告说清这两个人的罪过,把他的家人迁往内地,同时严查边境,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就好。

    由徐平等人的激烈反对,此事最终无后而终。张源和吴久侠的族人一百余口被徒往房州居住,命地方官监视。两人做出了这种事,家族再在边地的华州有隐患,迁走情理之中。

    永宁侯府后园池边,徐平拉着桑怿的手道:“岭南一别,不知不觉竟然就有四五年时间了。见你一切如常,风采依旧,我也就放心了!”

    寒喧之后,让桑怿坐到客位,徐平对庞籍和石延年道:“我离开邕州的时候,庞御史刚到岭南,石曼卿还在京城,说起来并没有在岭南共事过。倒是桑钤辖一直跟你们共事,相互之间都不陌生了。我们这些在岭南的文武官员,在京城还是第一次聚在一起。”

    庞籍道:“我到邕州是谏议恩泽,蔗糖务一切完善,只是守成而已。”

    徐平大笑:“那个地方,哪里还得守成?现在去接你的人,一样还是开拓!”

    几个人说了一会闲话,徐平才对桑怿道:“秀才,还记不记得当年在中牟,我们曾经拿过两个做药银的落第进士?虽然拿住了他们,还是让他们走了。”

    桑怿点头:“记得,好像他们两人一个姓张,一个姓吴,是陕西路人。”

    “不错,正是他们!没想到十几年之后,这两个人倒是闹出了大事。前几个月,他们出了宋境,投奔了党项赵元昊,听说还颇受重用呢!”

    桑怿愣了一下,看看庞籍和石延年,才道:“那两个人有些胆识,在陕西路那种地方求个一官半职不能,怎么落到了这步田地?”

    徐平摇了摇头:“心比天高,说起来就指天画地,做起来就一无是处。我打听过了,这两个人从天圣二年落第之后,便就在西北边地几州游荡,拜会过不少边将。他们好做惊人之语,就在离开宋境之前,还跟一个叫姚嗣宗的人一起,雇了几个壮汉,拖了一块巨石大道上行走。石上写些耸人听闻的诗句,三人跟在一边哭,意思是天下无人识英雄。守边的将军倒是真被他们唬住,招了三人问话,只他们说得云里雾里,也不敢用他们。张源和吴久侠两人心中不愤,就此出了宋境,投奔党项去了。倒是那个姚嗣宗,还记得自己是个汉人,没有跟着去,现在被招入了边地的幕府里。”

    桑怿听了就笑:“当年在中牟,这两个虽然人落魄不堪,倒也是语出惊人。”

    听两个人说得热闹,石延年道:“当年云行在中牟的时候,我也时常到你庄上,怎么没听说过此事?原来你们那个时候就见过这两个人了。”

    不好让坐在一起的石延年和庞籍两人尴尬,徐平便就把当年的事情说了一遍,当然略掉了对付马季良家里的情节。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真按法律算起来也过了追溯期,而且对徐平和桑怿这种地位的人来说,只是年轻时的趣事,不会有人再去追究当年合不合法。

    宋朝前中期的进士,还是有不少人年少游侠,曾经提刀杀人也颇有几个。徐平和桑怿当年做的这点事,跟张咏几个人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对他们的边功还有加成作用。

    由于从海路而来,桑怿带军到京城用的时间比当年徐平少了许多,前几天就到了。从邕谅路的数万厢军和乡兵中一共拣选了两千八百人,分为两军,各一指挥骑兵和两指挥步兵,为厢的编制,桑怿为统兵官,隶殿前司之下。赵祯亲自赐了军号,用前两年被取消的宣威,彰显当年破交趾之功。另从交趾象征性地拣选了一指挥,基本是交趾的王公贵族子弟,赐军号为归明交趾,同样隶在殿前司之下,单独成军,表明对交趾的征服。

    这样一支边军到京城,各种仪式非常多。枢密使张士逊代表朝廷赐军号,赵祯亲自检阅,忙忙碌碌近半个月的时间。一直到今天,才有空闲,徐平把在邕州的旧人招来相聚。

    听徐平说起当年旧事,庞籍才知道原来石延年和桑怿与徐平三人早就相识,而且竟然跟新近投到党项的张元、吴昊两人打过交道,不由道:“近来张元、吴昊投奔元昊,朝中众臣议论纷纷。元昊对这两人宠以高位,招诱宋臣,都认为将来为祸不小。谏议看来,这两个人到底如何?将来会不会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

    徐平道:“言过其实,不堪大用,对于党项来说,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不少。真正可虑的不是这两个人,而是元昊在这个时候大肆宣扬,是存了什么心思。自赵德明以来,从宋出走投奔党项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是人之常情,以中国之大,总有为了功名利禄不顾廉耻的人。以前党项都是让这些人隐姓埋名,生怕引起与朝廷的争端。这次赵元昊却一反以前的做法,不但不藏着掖着,还大肆宣扬,岂不正说明他不臣之心已经按捺不住了吗?”

    庞籍一怔:“谏议是说,党项要反?”

    “这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用种种借口,不用大宋年号,无端更张制度,大肆封赏,党项只差没有明着造反了。现在又有张、吴之事,只怕反就在一两年间。”

    (备注:张元和吴昊投奔党项的时间,一般有庆历二年和景四年五六月之间两个说法。前一个说法明显是为了附会他们曾经见过韩琦和范仲淹,不足为信,书中采用了后一种说法。他们对党项造反的作用不能高估,各种故事多是小说家言,元昊造反的主要臣僚中并没有这两个人的名字,更可能是被当成吉祥物,用来争取人心而已。)

第283章 管事还是管人?

    延和殿里,赵祯看着正襟危坐的徐平和桑怿两个人,微笑着对徐平问道:“自你任满回京,与桑将军已经多年未见了吧?听说你们两个自布衣时就认识?“

    徐平捧笏道:“回陛下,当年我在中牟庄里的时候,便与桑钤辖相识。那时我的庄里闹贼,而桑钤辖在附近几州捕贼颇有名声,请他到庄里捉贼。天圣五年,我们两个还一起科举呢,可惜桑钤辖未过省试,因为捕贼做了郏城尉。”

    “哦,那当年你庄里的贼捕到了没有?”

    “捕到了,是因为有人造药银骗钱。说起来有趣,最后我们找到做药银的人,竟然就是前些日子投党项的张元、吴昊两人。昨天我在家里设宴,请从邕州回来的几位官员,还说起此事。大家都说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时的两个小贼,竟闹出如此动静。”

    既然说起,徐平便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