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伪妆记 >

第163部分

伪妆记-第163部分

小说: 伪妆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便是狂烈而绝望的笑声,凄厉可怖。

    苏容意从梦中惊醒,感觉自己一头的冷汗。

    故事里的少女并没有她梦中那般可怕,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却相信,如果真有那个女人存在过,她应该是像梦中那样吧。

    天快亮了。

    苏容意索性起身,把藏起来的几页纸又拿出来看了一遍。

    这个故事是关于太祖的故事,并没有谢家什么事。

    所以谢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能力呢,谢家嫡系的血能够延缓皇室子孙的死亡。

    这是一种怎样奇怪的方式。

    会不会谢家和这个女人有关呢?

    她揉了揉眉心,还是想不明白。

    距离太祖活着的时间,毕竟已经几百年了啊。

    若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她有信心,即便一点点的蛛丝马迹,都能推断出可能的结果。

    但是这是几百年前的人的故事,只能碰运气了。

    天亮之后,苏容意去见了许嬷嬷。

    许嬷嬷已经向皇后请了旨,等到替杨妃守过七七后,她就要出宫还乡了,毕竟她也这么大年纪了,能回故乡去颐养天年,也算落叶归根。

    “小姐想问常老先生?”

    许嬷嬷很奇怪,仔细想了想,原本她就不太清楚那么个人。

    “皇上相信丹药之术,这常老先生,听说是个还俗的道士,皇上为什么信重他,这我们也不知道了。寻常他也就帮皇上配些丹药,算半个太医院的人,但是你也知道,正经的马太医他们,可看不上这些旁门左道。”

    苏容意当然清楚,这人也就是从前用谢微和薛姣的血帮四皇子制药的。

    “那他现在呢?”

    许嬷嬷压低了声音,“小姐,您也是知道的,从前皇上是很相信渭王的,而渭王比较精通长生问仙之道,这人多半是他找来的,现在他被砍了头,这人,当然皇上也不会留在宫里了。”

    苏容意倒是不这么认为,皇帝和渭王的兄弟之情本就满是猜疑,皇帝用的人,还是给自己最重要的儿子配药,肯定是他自己信任的人。

    不过如今许清昀身上的蛊已经解开了,想必这人留在宫里也只会留下把柄,因此被送出宫的可能性大些。

    苏容意叹了口气,又断一条线索。

    “嬷嬷,您知道不知道,有哪些老人是在宫里待了很久,比较了解宫里的?”

    许嬷嬷想了想,“小姐,宫里的老人,那就只得是先帝时候留下来的人了……恐怕只有太后娘娘宫中的何老公公算一个,还有一个,就是尚衣局里的陈嬷嬷,叫得上名字的我也只知道这两个了。”

    许嬷嬷毕竟是跟着杨妃才到了今日的地位,她和那两位比起来,也算年轻。

    苏容意谢过许嬷嬷。

    太后那里的何老公公,她总归能趁着去给刘太后请安的时候问几句,她听了许嬷嬷的话,便先去了尚衣局。

    尚衣局里的女官对她也都还算客气,毕竟杨妃这一回故去,皇帝给了她很大的体面,用贵妃之礼下葬,而皇后也亲自嘉奖了苏容意。

    知道这位小姐还算得主子们青眼,下人们自然也不敢怠慢。

    苏容意也算是有准备,鉴秋手里提着食盒。

    “披霞殿中的许嬷嬷,让我们送些糕点来给陈嬷嬷尝尝。”鉴秋嘴甜,又姐姐长姐姐短的把那些宫女哄得很开心。

    本来这些老嬷嬷们的交情,年轻一辈的也不甚清楚,一个年轻的女官自然领了她们主仆二人去见陈嬷嬷。

    陈嬷嬷在尚衣局里住着独门独户的一间小院子,苏容意很奇怪,这身份应该是相当高了,可是她为什么这把年纪都不回乡去?

    (未完待续。)

第314章 听听过去的故事

    年轻的女官向她们解释:“嬷嬷为三朝皇帝陛下都做过龙袍,她做的龙袍是顶顶好的,当今皇上也是最喜欢不过,从前的时候,从寝衣到朝服,都是嬷嬷做的,如今她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但是本事还在,那针头线脑的叫她一摸,就能说出哪里哪里不合皇上心意,就是如今的李尚宫也是嬷嬷一手带出来的徒弟。”

    “嬷嬷无儿无女,家乡如今在哪儿怕是都找不到了,因此她也不想着出宫,住在宫中教教咱们,平时也有我们这群小的给她热闹热闹,皇后娘娘仁善,曾经亲自发过话的,宫里自然会给嬷嬷养老送终,绝不会赶嬷嬷出去的。”

    鉴秋赞叹:“好厉害啊。”

    素来做奴才的,他们这些做内务的肯定不如贴身伺候的风光体面,地位也高,甚至如黄全贵这样的大太监在宫外都是有气派的府邸的,而像陈嬷嬷这样受皇帝皇后器重,却几十年如一日窝在尚衣局里做自己的事,确实让人敬佩。

    苏容意两人见到了陈嬷嬷,不大的屋里整整齐齐的,陈嬷嬷正在桌前举着两块布料细看,几乎凑到了眼睛跟前。

    “嬷嬷,是披霞殿的许嬷嬷请人来问候您。”

    陈嬷嬷眯了眯不好的眼睛,大概有些记不得许嬷嬷是谁,只是“哦”了一声。

    “坐吧。”她苍老的声音响起。

    苏容意见她眼睛不方便,亲自帮她倒了一杯茶。

    “嬷嬷辛劳,在自己屋里也惦记着替前头选料子。”

    陈嬷嬷笑道:“宫里的小丫头片子是越来越会说话了。”

    旁边的女官捂嘴笑道:“嬷嬷,这是苏太师家的小姐,可不是小宫娥。苏小姐,您慢慢坐吧。”

    说着就出去了。

    陈嬷嬷也没表现出多大的变化来,她确实对外界的事情不太关心,苏小姐不苏小姐的,和她也没什么关系。

    苏容意递上了糕点请陈嬷嬷享用。

    陈嬷嬷尝了一口就放下了,“小姐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苏容意笑道:“嬷嬷想说,这糕点太好,您受不起吗?”

    陈嬷嬷点点头,“毕竟也在宫里混了几十年了,宫里的人做事我还不清楚吗,这糕点是小姐精心准备过的,却拿来给我这个老婆子吃,一定是特意有话要同我说,你的主子是谁?”

    苏容意笑道:“疑神疑鬼也是宫里人做事的特点?我没有主子,披霞殿杨妃娘娘已经过了头七,马上我就要出宫了,嬷嬷不用担心,今天来见您,只是因为您可以算作如今宫里最有资历的老人了,我只是喜欢听故事,这次来,只是想听您讲讲过去的故事。”

    “过去的故事……”

    陈嬷嬷楞了一楞。

    苏容意给自己也沏了一杯茶,“是啊,听听宫里的传说……”

    真是个奇怪的女孩子!

    陈嬷嬷想,“你想知道什么?”

    “关于太祖皇帝……”

    陈嬷嬷道:“太祖皇帝时期的传说?这也太久远了……”

    苏容意在心中叹了口气,难道真的找不到别的线索了吗?

    陈嬷嬷却没送客,她继续说,“倒是有一桩传闻。我小时候进宫的时候,倒是曾听姑姑们说过,宫里有怨灵,还是太祖时期的怨灵,我不明白,问她们为何说太祖时期的怨灵,她们说……”

    说什么呢?苏容意的心顿了一下。

    “因为太祖年轻时用巫术杀了这座宫殿里的前朝余孽……”

    这座宫殿是在前朝旧址上翻盖的,许多屋宇还保留着前朝的设计。

    “巫术,余孽……”

    苏容意喃喃道。

    陈嬷嬷不知她对这个感不感兴趣,又道:“近些年这种话也没有人再提了,太祖皇帝厌恶巫蛊之术是人尽皆知的,想来也不过是姑姑们空穴来风……”

    “她们有没有说太祖皇帝为什么厌恶巫蛊?”

    苏容意追问。

    陈嬷嬷道:“这便不得而知了。”

    苏容意沉吟,又问陈嬷嬷,“关于太祖皇帝的故事,您还知道多少?”

    陈嬷嬷不由笑道:“我都是小时候听来的,自己又能知道什么呢?”

    陈嬷嬷以为这小姑娘崇拜太祖,便千方百计地打听太祖的事来听。

    “再有旁的事情……也是说些太祖与昭仁皇后的情深意重,或者对待初代镇国公的体恤了。”

    “请您都说说吧。”

    陈嬷嬷知道她想听一些书上看不到的,就说起另一桩传闻:“传说太祖和昭仁皇后夫妻情深,只有太宗皇帝一个儿子,而太祖皇帝的兄弟们却子嗣兴旺,我听姑姑们说,是因为得罪了上天,遭了嫉妒……”

    这听起来也是没根据的。

    陈嬷嬷感慨:“大概这深情也是有遗传的,太宗皇帝也是情种,只得了一个儿子,就算到了豫宗皇帝,与太后娘娘之间也是难容下半个人,只是这子嗣上确实也艰难,上天大概早有安排……”

    苏容意打断她,“帝后情深遭天妒,嬷嬷信吗?”

    陈嬷嬷的笑容中有几分欣赏,“我这年纪,自然是不信的,但是你这年纪,应该信。”

    虽然她看不清眼前这小姑娘的相貌,却感觉到她整个人的气度十分不同,落落大方,自然随和。

    苏容意笑笑,她也不信。

    低下头的眼中闪过阴霾。

    陈嬷嬷倒是提醒了她很重要的一个细节。

    一直以来,她没有细想过一个问题。

    当今的皇帝被接回宫前,出生在一个已经落魄地要去卖草帽的家庭了,堂堂皇室子弟,为何越来越不济?像他一样的人在这天下还有很多,只是混于市井,再也不是贵族。

    这是因为,大周朝的祖制,王室难以授封,第一代的亲王们自然好些,可是他们的王位不能传给儿子,儿子们必须同样建功立业,入朝为仕,为将为帅各凭本事,他们比贫寒子弟多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

    所以大周的贵族外戚家族不多,而世家更多。

    如此几代下来,皇帝嫡系几乎秉持着一脉单传,从前就疏远的亲戚越来越疏远,到最后,这些祖先都封王的宗室们,彻底沦为普通人。

    太祖为什么要定这样的规矩?大周难道养不起宗室吗?

    原因很简单。

    苏容意冷笑。

    看来他果真没有史书上写的这么光风霁月,磊落光华啊!(未完待续。)

第315章 太祖的意图

    太祖避宗室如蛇蝎的原因是什么呢?

    只有一个。

    他很可能知道自己的后代在子嗣上非常艰难。

    如果一代皇帝只有一个儿子,或者儿子们都身体羸弱甚至短命的话,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一旦宗室中有权者想谋夺帝位,他要做的事就很简单了,断绝皇室嫡系血脉,必然继承人就只能从宗室过继。

    从此江山易主,对百姓来说,一样都是许家天下。

    这是再顺理成章的事,连谋逆都算不上。

    最好的例子,如今就摆在眼前,渭王和皇帝就是如此。

    所以,太祖很可能是因为预见到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便逐步压缩宗室的权力,最后让他们脱离皇室,再无可能和自己的子孙争位。

    真是深谋远虑啊。

    但是这也更说明了苏容意先前的猜测没有错,太祖的病根本不是遗传而来,他的弟兄们也都是正常人,只有他一个人,会生出短命有疾的后代,而且他自己,更是非常清楚明白地知道这一点。

    “小姐?”

    鉴秋在后头看不过眼,点点她的肩膀。

    苏容意才回神过来。

    “嬷嬷,对不住,我一时走神了。”

    陈嬷嬷也不介意,喝了口茶。

    “嬷嬷还提到太祖皇帝对先代镇国公的体恤,这里头又有什么故事吗?”

    陈嬷嬷道:“这就不是什么鬼怪传说了,第一代镇国公原先是奴隶出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只是后来跟了太祖起事,就翻身做了一品国公……”

    “我年轻的时候,倒是有好几次遇到先代镇国公进宫,极瘦弱清俊的一个人,倒是不像能做大事的。”

    陈嬷嬷叹了口气,“听说祖祖辈辈就是这样,也是根子上就不强健,初代镇国公奴隶出身,真能有大勇大谋恐怕也难,因此我小时候听姑姑们说,太祖皇帝是因为感念于镇国公府的恩情,才封了这么个爵位给他。”

    镇国,镇国,这两个字何其重啊!

    苏容意听说陈嬷嬷遇到过先代镇国公,心绪一时有些乱。

    她曾经以为的,那个短命的舅舅吧……

    “嬷嬷,您见过先代镇国公,他是什么样子?”

    陈嬷嬷说:“什么样子,病怏怏的,倒是经常能出入先帝寝宫,人也和气,见到那些小宫女也会笑,温声细语的,我听说他的遗腹子如今倒很出息,也算是给祖宗扬眉吐气了……”

    陈嬷嬷感慨,大约这天下位高权重之人都是命中带煞的,皇室这般,镇国公府也是这般,子嗣凋敝。

    苏容意悄悄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