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教育心理学题库 >

第2部分

教育心理学题库-第2部分

小说: 教育心理学题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
72。    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73。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B'
74。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A'
75。    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A'
76。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A'
77。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A'
78。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B'
79。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A'
80。    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A'
81。    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C'
82。    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B'
83。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B'
84。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85。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A'
86。    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A'
87。    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A'
88。    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C'
89。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B'
90。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B'
91。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B'
92。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D'
93。    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D'
94。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A'
95。    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96。    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D'
97。    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 D.疲劳和厌烦 'D'
98。    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D'
99。    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100。    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B'
101。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14。1)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D'
102。    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103。    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D'
104。    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D'
105。    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B'
106。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A'
107。    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C'
108。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C'
二、填空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
2、    教育心理学是 应用心理学 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心理变化 。 (2。1)
4、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 与差异性。
5、    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
6、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7、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 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
8、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 情感体验 ,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9、    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自我追求等。
10、    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
11、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 行为规范 学习三类。(3。1)
12、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 增加反应 发生的概率。
13、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 (撤消惩罚) 之分。
14、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 认知结构 。
15、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 同化新知识 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16、    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 处理和转换 。
17、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 引起和维持  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
18、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 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9、    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成败经验  。
20、    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6。1)。
21、    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2、    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 痕迹衰退说  、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23、    所谓 变式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4、    短时记忆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25、    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 先快后慢  的负加速趋势。
26、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活动方式 。(7。1)
27、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 心智动作 (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8、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方案 。(8。1)
29、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 等环节构成。
30、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31、    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32、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9。1)
33、    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 无结构问题。
34、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 目标状态 的过程。
35、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 类似的创造 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6、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和验证假设。
37、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 准备状态 或反应倾向性。(10。1)
38、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 通过个体与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39、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 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0、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 认识与体验 ,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41、    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 大多数人 一致的行为。
42、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 模仿 ,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3、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 心理状态 与过程。(11。1)
4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
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 分类诊断 的过程。
45、    习惯上,人们用 心理困扰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46、    焦虑症是一种与 客观威胁 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47、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 心境低落 为特征的神经症。
48、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 压力应对 或问题解决 方式所构成。
49、    教学目标是 预期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2。1)
50、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51、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