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老残遗恨 作者:寒波 >

第37部分

老残遗恨 作者:寒波-第37部分

小说: 老残遗恨 作者:寒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从夹板中挣脱出来吧,爽爽气气依了县里的话,为我办了正名的事,就没有烦恼了。”

  铁云一再长吁短叹,连连摇头道:“难啊,难啊,我办不到啊。你就体谅我,收回了状子吧,总不见得睁着眼瞅我上吊吧?”

  “状子决不收回,你上吊,我陪你。”若英斩钉截铁地说道,那辛酸的泪水却再也遏止不住地浮上来了。

  过了几天,铁云见若英这边丝毫不肯松口,大哥又催得紧,只得硬硬头皮去县衙找蔡二太爷设法。去了好长时间,才回到务本堂北房向大哥道:“刚才去见过蔡慰祖了,他见我不肯照姚知县的意思做,很把我埋怨了一顿,说是‘堂翁已经催问过了,打算早日开庭断案,是兄弟在这里顶着,时间长了,不好交代。’我再三请他挽回,只是不肯,他说:‘你休想在堂翁身上打主意,他清廉得少见,一无嗜好,你若是送这送那,反惹得他一顿臭骂,更没法挽回了。’”

  “难道这位老父台连古玩碑帖也不喜爱吗?”

  “蔡兄说不曾见堂翁收藏过古董碑帖,大概是家中一向寒素的缘故吧。”

  “这倒费事了,我不信世上竟有毫无嗜好的县官。”

  “还好,蔡兄总算想起了一件事,他说‘去年鲜鱼市口郑恒茂笔庄掌柜携了南唐李廷珪墨和龙尾砚来兜销,堂翁鉴定果是真品,欢喜非凡,便想买了下来,谁知掌柜索价一千两银子,没有谈成。掌柜走了之后,堂翁十分惋惜,说这副砚墨是世上罕见的珍品,可惜太贵了。’我说‘那末我去买了来孝敬老父台吧。’蔡兄忽然喜道:‘巧得很,堂翁去年得了一位公子,再过几天就满周岁了,平常无缘无故送礼,恐怕不好办,最好令兄和你联名用庆贺小公子周岁的名义送一份文房四宝,不至于惹人注目,很可能会收下,你差人送过礼后,堂翁如果和我谈起这件事,我会助你一臂之力。’大哥,我看就照蔡二太爷的意思办吧。”

  孟熊喜道:“再好没有了,你就在鲜鱼市口看看那锭李廷珪墨和龙尾砚还在吗?要认真鉴定,如果是真品,还个价就买下来。”

  过了两天,李贵小心翼翼地捧了一只锦匣,外用粉红缎子包裹了,上面插了孟熊、孟鹏的名帖,来到县衙门房,笑呵呵地说道:“大爷大哥们,刘道台家送礼来了。”说着,放下锦匣,掏出一封红包,塞到门房头儿手中,说道:“难为大爷,给我送到县大老爷内衙。”

  头儿将红包还给李贵,说道:“兄弟,不是不给府上帮忙,委实大老爷上任以来从不受礼,谁敢擅自收下讨打?”

  李贵笑着又把红包塞到头儿手中,叫道:“哎呀,大爷,这是送给小少爷抓周的小玩意儿,两支笔,一段墨,一只砚台,值不了一两半两。青天大老爷不受人礼,难道还不能给小少爷过生日凑个热闹吗?这几样不值钱的玩意算不了礼,大爷尽管送了进去,先给太太看过,就没你的事了。”

  “真的没有银子吗?”

  “大爷别见笑,咱李贵是出名的老实人,从不撒谎,人家说水浒上的李逵也没咱老实,你若不信咱,普天下就没人可信了。”

  头儿捧起锦匣掂了一掂,果然轻飘飘没份量,便收下红包说道:“好吧,我给你送进去试试,若是里边不收,别怪我。”

  头儿捧进内衙,站在太太上房帘外禀道:“回太太,刘道台家两位老爷给小少爷送抓周的小玩意儿来了。”

  “什么小玩意?值钱的东西可不能收。”

  “说是砚台笔墨哩。”

  “这倒好,丫头拿进来看看,正要去买一副新的给小少爷抓周哩。”

  丫头掀帘将锦匣捧了进去,解了开来果是砚墨和一对湖笔,太太不识货,只当是普通笔墨,估摸值几百个钱,便道:

  “收下吧,拿一份回帖去,再赏来人一百大钱!”

  头儿出来,说道:“管家,算你造化,太太赏收了,回帖和赏钱带回去吧。”

  李贵嘻嘻笑道:“咱是说从不撒谎嘛!”

  姚知县傍晚退公回到内院,太太笑吟吟地说道:“今天刘道台家送来孩子抓周礼,不值几个钱,我收了,还有两份礼,我也收了。”

  姚知县道:“值钱的不能收啊!”

  “我知道,你看这墨,这砚台,还能值几个钱?”

  姚知县捧起刘府送来的砚墨看了,大惊道:“坏了,坏了,你不懂,这都是珍品!”再看似乎眼熟,那墨坚硬如铁,光滑如玉,明亮如漆,正面刻了双脊蛟龙,背面有“宣府李廷珪”五字,不觉叫道:“啊,李廷珪墨!”又捧起了砚台来看,天生的金晕罗纹,浅雕成远山近水,平沙落雁,砚身凝滑坚硬,轻轻叩弹,发出噹噹如铜器的声响,“呀,龙尾砚!是谁送的?”

  太太说不清楚,知县一把抓过名柬,念道:“刘孟熊、孟鹏!”记得孟熊是刘道台的长子,曾在酒宴上见过两面,那孟鹏却不认识,为什么要送这份重礼?欲想退了回去,即又舍不得这两件稀世珍品,一晚上反复把玩,竟不能释手。次日,命丫环捧了锦匣来到签押房,差人邀县丞过来,说道:“刘孟熊给孩子抓周送了这份重礼,恐怕就是笔庄掌柜去年来兜销的那两样,要值上千两银子,怎么能受?内人当是普通砚墨,竟收了下来。老哥,我想只能把他退了回去。”

  蔡县丞细细看了一会,说道:“堂翁,这不是郑恒茂笔庄送来的原物,你看,砚台上金晕雕成的远山,要比笔庄那块更见光采,你看那水,那雁,那沙滩,浑如天成,更在笔庄原物之上,这墨也是如此,虽同是李廷珪墨,究是手工打造,总有上下,这锭墨,坚滑如玉,金龙盘舞也灿烂异常,更见出色。”

  姚知县诧异道:“难道笔庄还有第二副砚墨?”

  “不可能。”县丞断然道:“晚生与孟熊昆仲较为熟悉,他家老太爷在世时收藏过不少出色的碑帖古董,这块龙泉砚和李廷珪墨必定也是他家藏品,不曾花费半两银子,堂翁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姚知县正在思想矛盾,既舍不得退,又不好意思受,听了县丞的话,不禁欢然于怀,笑道:“既然他们不曾破费钱财,却之不恭,只好领受了。不过这位刘孟鹏我却不认得。”

  “他就是刘鹗,刘铁云,孟鹏是他的本名,刘府衡氏所告的夫君就是他。不过这回馈送公子抓周礼物,却是刘府大先生孟熊的交情,孟鹏不过附个名罢了,全与诉案无关。”

  “本县公事公办,不管他府上送了什么东西,衡氏讼夫一案还是早日审理结案吧。”

  “是,晚生一定尽快去办。不过听得刘铁云申述,替衡氏扶正,原是他的本意,只是有一重顾虑,所以耽搁下来。”

  “什么顾虑?”

  “只为衡氏虽则精明能干,可惜过于泼辣,善于妒忌,若是她当了正室夫人,今后的姨太太都没有好日子过了,家中一定不得太平。”

  “这可不行!”姚知县断然道:“本县只是为受欺压无告的姨太太撑腰,却不许她扶正了欺压别的姨太太,如此说来,此案如何才能判得恰到好处?”

  “晚生的意思,不妨判令刘铁云今后若娶继室,应在外地居住,不得带到淮安家中,那末衡氏虽无继室之名,却有继室之实,没有大太太欺侮她,她也不能欺侮别的姨太太,庶可两全其美。”

  姚知县点点头道:“很好,就照这个判吧。”

  又过几天,蔡县丞传谕原被告两造衡氏和刘鹗到庭听审,为了顾全刘府面子,审判改在后堂举行,当中一案,案旁小桌一张,供书吏记录,案前两张椅子,给原被告坐了说话,堂上不用一名差人。铁云事先已送了一份厚礼给蔡二太爷,大致知道了县里的意思。这天差人来通知出庭之后,铁云笑嘻嘻地来和若英说道:“明天上午九点县里开庭,请原告您和被告小可一同出庭,我们手挽手去县衙吧。”

  若英啐道:“打官司,又不是开玩笑,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你猜猜这场官司是你赢还是我赢?”

  “当然是我赢,你等着认输吧。”

  “没什么,输了也是恩爱夫妻,若英,你说是吗?”

  “我不跟你耍嘴皮子,明天老老实实去听审吧。”

  铁云走后,若英告诉耿莲明天开审,嘱她陪了去。耿莲道:“这些日子二老爷好像没事人一般,听到开审并不着急,不像刚起诉时那样急着求你撤回诉状,会不会他走了蔡二太爷的门路,事情有了变卦了?”

  若英凝思道:“不会吧,这回是知县大老爷给我们作主,蔡二太爷改变不了。”

  次日早晨,若英和耿莲坐了小轿来到县衙,铁云随即步行到衙,由书吏先后引入后堂坐了,铁云轻松地若无其事,若英虽则泼辣,到了此时也觉心头扑通扑通跳得厉害,暗暗哀怨铁云不良,害得她抛头露面上公堂来。少顷,蔡二太爷官服严整,缓步踱到案后坐了,三分客气透着七分严肃,书吏捧了笔砚稿纸,也坐到案旁。

  蔡县丞清了一下嗓子,说道:“刘衡氏控告刘铁云,请求明正妻室身份一案,现在开庭,请原告先行陈述。”

  若英竭力遏住悲愤的情绪,滔滔不绝地说了她在刘府二房目前已是妻室的身份,丈夫是如何曾经许诺过的,要求堂上明确公断她的正室身份,着令刘铁云为她办理上族谱宴宾客等等手续。若英谈完了,蔡县丞命被告申诉,铁云不愿太伤若英的心,讲了若英许多有功刘氏的好话,表白夫妇感情至今仍然十分恩爱,对于明确妻室身份,他很愿意,可是力不从心,阻力甚多,拟请堂上准许以后可能时再办。若英愤怒地驳斥了铁云推托的话,辩论了几个来回,没有结果。蔡县丞打断了双方话头,说道:“我看原被告两造感情甚好,不要为了确定身份的事伤了和气。本县同情原告的诉讼要求,但也谅解被告目前处境的困难,故宣判如下:‘刘衡氏主持刘府二房中馈多年,虽无正室之名,实有正室之实,本可即予扶正为继室,惟被告申诉尚有苦衷。为维护原告权益,着令被告不得在淮安刘宅另行安置正室夫人,至原告所请明正妻室身份一事,碍难实行,应予驳回。’原被告如无意见,请在判词后具结。”

  铁云立即离坐打躬道:“二太爷明断,被告愿具结。”

  若英被出乎意料的判决惊怒得一跃而起,喊道:“蔡二太爷,我不服,我不具结,我要求公堂重判,明确我的妻室身份,维护我做女人的尊严和权利,我决不具结!”

  蔡县丞被若英发狂般的激昂态度所惊骇,从没有看到如此勇敢大胆的女子,他觉得心中有愧,对不起这个刚强的妇人,缓和了口气说道:“刘太太,你的诉讼,我与县尊再三商议,只能这样判决,你还是具结了吧。今后淮安家中不会有别人来当继室夫人,你就是二房实际的主妇,所差不过是仅仅名义罢了,何必太认真了,今后日子还长,切莫伤了一家的和睦。”

  若英含泪叫道:“我要的不仅仅是名义,我要的是一个女人的尊严地位,女人就不是人,可以任凭男人欺凌蹂躏的吗?大清法律只维护男人的尊严,蔑视妇人的尊严,这公平吗?”

  铁云道:“若英,别太激动了,合家上下谁不敬重你,谁敢轻视你?谁若这样做,我也不答应啊!”

  若英怒道:“别假惺惺,哄了我二十年,我都看穿你了!”

  蔡县丞道:“铁云且扶了太太回府吧,具结的事改日再办也可以。”

  县丞与书吏都走了,铁云来扶若英,若英掉头不理,怒道:“这场官司还没打完哩,别高兴得太早了。”

  铁云无可奈何地回去告诉了大哥,又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弟被控之事,业已对质一堂,已经堂断是妾非妻。惟原告尚未肯具结,恐非一二日所能了也。弟被控之事,深蒙蔡二太爷关心,见时祈代道谢感谢已极之意。

  弟刘鹗顿首 六月初四日





老残遗恨三十一 刘鹗初会罗振玉



三十一 刘鹗初会罗振玉

  惜阴堂一场风波过去,铁云想尽办法弥合与若英的感情,虽然依旧生活在一起,面子上还能过得过去,终不免有了伤痕,再不能如往日的亲密无间了。

  铁云守丧期间,少有应酬,也不便公然出入妓院,家中订了一份上海申报,经扬州运抵淮安,惟以读书阅报品赏碑帖古玩消遣。闲来无事,忽然想到要为书房取了斋名,因为喜爱收藏古代陶瓦、泥封、碑帖、青铜器,往往残头缺脑,因此将书房取名“抱残守缺斋”。

  是年四月的申报上曾登载甲午恩科会试的消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