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天启风云 >

第218部分

天启风云-第218部分

小说: 天启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承宗点了点头说:“我们也是这样想的,而且我们想林丹汗现在正缺人,就算知道这些人是杀害我明军的凶手也难保不好意思抓他们起来。速不的说了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就是让那些有罪的喀喇沁人去攻击有罪的插汉部的人,无论谁生谁死都可以算是报了仇,这也是我们允许他们进边墙躲避的条件。”

    土巴亥说:“原来如此,这么说他们是专门替明军报仇的而不是专门攻击我们插汉本部的是吗?”

    孙承宗说:“正如台吉所眼草原上的蒙古人何止百万,他们杀红了眼误伤到林丹汗的人也有可能。”

    孙承宗这么一说就相当于把朵颜、喀喇沁、土默特、鄂尔多斯几部联军的行为定为报仇,由非正义的围攻行为变成正义的惩罚行为。土巴亥心中知道这是明朝方面的胡说,但也没有证据去反驳,他想了想说:“大明的天威不容冒犯,隔了两年多的仇恨都还要报复,但我兄长乃蒙古大汗,他的威严也是不容冒犯。我们准备对在召城攻击我部的叛贼进行报复,不知道大明方面准备怎么办?”

    孙承宗说:“这样吧,边墙外的人你们想怎么样我们不管,只要不进攻大明的边墙明军就两不相帮如何?不过我有一句话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你们同样是蒙古人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人,团结在一起忘记争斗不好吗?”

    土巴亥说:“多谢孙大人好言相劝,不过有些人是必须用刀子给他说话他才肯听,你们两不相帮最好反正也跟你们关系不大。不过我有个疑问,就是我不明白你开始说要保护他们,怎么现在又两不相帮了呢?难道这就是你们大明之人常说的利用完了就翻脸不认人?”

    天启这时候说:“我们放他们出去前就给他们定了两个条件,一是还可以进来,但是进来后就要放下刀枪当我大明的顺民,没有允许不得骑马出去否则就是反叛。第二个条件是出去后也可以不进来,可以投靠任何一方也可以自己自立,可以做我大明的朋友也可以做敌人悉听尊便。如果他们不进边墙就是敌友未明,既然如此我们何必要保护他们?大明自己的百姓还没有保护周全。”

    见土巴亥还在想孙承宗说:“林丹汗可以在边墙外就地清剿,只要不进攻边墙我们都没有意见。”

    土巴亥笑了笑说:“多谢好意,既如此我就告辞了。”

    天启这时候说:“且慢,台吉远来一趟不容易,朕有几句话让你带给林丹汗。”

    土巴亥说:“请讲。”

    天启说:“原来朕准备在两河口与林丹汗见面,后来因为有事就耽搁了,台吉先看我大明对归附来的蒙古人如何?当年成祖起兵时多得蒙古诸部帮助,所以后来册封了福余、泰宁、朵颜三卫。其他人暂时先不说,只说朵颜卫中真心归附我大明的人,他们想种田朕给他良田良种,想放牧朕允许他开辟牧场,想做生意朕给他大明百姓一样待遇,想带兵打仗朕给他机会成为武官,你看这样做可满意?”

    土巴亥说:“好是好,不过有一个问题在下不认同。”

    天启说:“请讲。”

    土巴亥说:“狼是吃肉的羊是吃草的,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皇帝陛下为什么要把所有人都关在笼子里呢?笼中鸟虽然衣食无忧但时间久了能力就会退化,哪像雄鹰可以在风雨中展翅翱翔呢?”

    天启点头说:“朕对你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要你带给林丹汗,就是只要他愿意也可以像朵颜部一样归附我大明,到时候所有蒙古人都不再互相争战,都可以平等快乐地生活着。就像现在我们一样平等地坐在一起商议国家大事,不存在谁把谁关成笼中鸟水中鱼。”

    土巴亥问:“是不是像俺答汗一样封个顺义王之类的爵位将来掌管蒙古诸部?”

    天启想了想摇头说:“如果只是为了暂时笼络住人,朕当然可以说成这样,而且还可以封林丹汗一个比顺义王还尊贵还显赫的名号,但是朕希望的是长久的和平还有长久的友谊,所以爵位可以封但不能让林丹汗掌管蒙古所有事务。”

    土巴亥问:“这是为什么?”

    天启说:“以前我大明在四边也封了好多土司,他们就是代朝廷管理当地一切军民事务,可是后来这些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土司都反叛了我大明,引起了连年的征战自今没有平息。究其原因就是土司管理的地方太封闭也太完善,就是说他们不用朝廷的帮助也能生活得下去,这样一来这些土司管辖的地方就不是大明身上的肉,而是长在大明身上的疮,保不定某一天就会化脓流血,因此不能让土司管辖的地盘有独立的条件。”

    土巴亥说:“皇帝陛下说得有道理,太独立了土司就成了土皇帝,只有什么都欠缺才会依靠朝廷。我想问一下假如我兄长归附大明,皇帝陛下准备让他掌管什么?”

    天启说:“这要看他的意愿,他如果想管理国家大事可以来北京,政务院、圣学院、博学院都可以,他如果喜欢管理军队可以划一片军区给他,让他带领千军万马在草原上东征西讨,为大明开僵拓土。到时候就没有蒙古和大明之分,每个人都是大明朝的一份子。”

    土巴亥摇了摇头说:“我回去把皇帝陛下的话带给我兄长听,愿意不愿意看他的意思,不过说实话我都不是很愿意,我兄长心高气傲同意的可能性很小。”

    孙承宗说:“我们也知道可能性很小,正如台吉开始说的人都想成为在风雨中翱翔的雄鹰,而不想成为被关在笼子里的鸟。不过这事情要看你怎么看,草原上的狼虽然勇猛自由但生活没有保障,我们人为什么不像狼和鹰一样在天地里择食生存呢?因为我们知道人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住在坚固的城堡里不受风雨总比在荒野里受风雨之苦强。你们蒙古人也有个帐篷居住,没听谁说蒙古人像狼一样什么都不遮挡着生存。”

    天启这时候说:“朕并没有要林丹汗现在一定作个选择,只要你把话传给他,让他知道朕曾经有这么个提议,让他知道这个提议是为了他好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好。”

    土巴亥走后孙承宗问:“皇上,你猜林丹汗会同意吗?”

    天启想了想说:“他同意不同意朕不知道,但如果是你我肯定不会同意,大家都知道‘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道理,历史上任何分裂的朝代都是通过战争才统一的。我们现在要找个好办法和平统一,就算现在找不到将来也应该会找到,当然战争手段还是要具备,这是我们和平统一的底气。”

    孙承宗问:“林丹汗做事往往出人意料,假如他真的同意了皇上准备怎么办?是否要替他们挡住女真人的进攻?”

    天启想了想说:“如果他真心愿意归附,那就是大明的一份子,就不存在谁替谁挡刀子的说法,大家同仇敌忾共同对敌就是。”

    却说土巴亥回去后给林丹汗一说经过,林丹汗顿时明白了明朝这边的用意。朵颜部和喀喇沁部出了边墙后就一直没有回去,但也没有说不回去,假如林丹汗派人顺着边墙扫荡过去,就相当于替明朝方面逼这两部表明态度,没有人喜欢久等。

    土巴亥问:“兄长,明朝方面说让我们归附,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林丹汗想了想说:“还是学习喀喇沁部吧。”

    土巴亥说:“你有归附明朝的想法?”

    林丹汗说:“没有,但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我们不喜欢固定的生活方式不表示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喜欢,这么多年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再勇猛的人也抵挡不住先进凶猛的武器。明军的坚城大炮已经让我们感到很无力,据说女真人也已经开始制造大炮了,而这些东西都必须在城堡里兴建,草原上出产不了那些东西。喀喇沁人让明朝方面等,我们也可以让明朝方面等,等到哪一天过不下去了再说,但现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不能有归附的想法。”

    土巴亥说:“那我们该先搞那一部?”

    林丹汗说:“先帮明朝方面一个忙,逼迫朵颜人和喀喇沁人要么进边墙去要么死,反正这两者区别都不大都不会再对我们有威胁,而且这两部是结下了死仇再也解不开了。

    天启八年六月,林丹汗的人开始向联军反攻,召城之战失利是因为他的精锐部队没有在,现在他调兵遣将将联军分割开后,西边将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被赶过了黄河,东边就像梳子梳头一样在两河口至召城间反复扫荡。见到有武器的人就砍,见到牛羊马匹还有老弱妇孺就夺,将朵颜部和喀喇沁部在边墙外游荡观望的人折磨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天启八年七月末,朵颜部的首领速不的陪同喀喇沁部的首领拉斯喀布汗向明朝方面请求进边墙归附。

    林丹汗见自己的宿敌放下屠刀不再跟自己作对,调转人马一部西渡黄河进了河套地区,鄂尔多斯部宣布向林丹汗效忠,土默特也暂时同意接受林丹汗的管制,插汗部的另一部份在阴山下修养生息等待东山再起。明朝这边采取的是轮流放牧制,就是在军队的警戒下出外放牧,牛马牲畜在草原上只是放养点而不再是存储点,假如有人来抢夺可以回边墙躲避。在这种情况下,修建新的城堡和在新的险要处修建边墙连通城堡就成了明军优先考虑的问题。

345 融合交流

    突然多了好多人来归附。这本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不过明朝方面知道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给这些人强势保护,自己的特长还是躲在城墙后面凭借地利杀人。明军的这点特长只能保护人种地不能保护人放牧,因为养活同样多人的前提下放牧需要的牧场比种粮食的田地要宽广得多,因此必须得想个新办法。喀喇沁部自己说愿意将边墙内当做固定的家,而边墙外的草原山地当做牧场,这个提议让明朝方面有些担心。

    明朝方面对喀喇沁人归附的条件就是进边墙后不得私自外出,否则视同叛乱将被剿灭,这是出于彻底改变以往状态的想法。以往的朵颜三卫就是给予他们自由太多,所以这些人跟明朝方面搅不到一起总有隔阂,总觉得自己是蒙古人在大明朝中属于二等人。现在大明朝廷要求进来就不得私自外出,就是要归附过来的蒙古人跟大明百姓同耕同作,让他们知道朝廷是一视同仁没有歧视,谁知道还是没有考虑到放牧的问题。

    按最先的想法是先从朵颜和喀喇沁两部蒙古人中抽调青壮组成一支军队,然后跟明军一起北上向西守卫,从两河口开始直到大宁,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再向北穿过西拉木伦河直到大兴安岭之下。这种安排是固守山地向东防御的态势,因为东边的大草原是归附了女真人的内喀尔喀人和科尔沁人的游牧地域,保不定某一天女真人会带着他们向西进攻,以努鲁儿虎山和原来敖汉部和奈曼部的领地为界方便守御。

    这想法看起来很好但不具备操作性,因为草原上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这就必须要有一支敢跟女真人冲杀的骑兵。喀喇沁人也有骑兵,不过他们是来接受保护而不是来打仗的,再说他们的实力也有限抵抗不住女真人,真要有那实力何必来接受保护呢?

    也有人建议把大宁城加固了顺便从两河口修一道边墙过去,算起来就三百多里地多请点人咬咬牙鼓把劲也修得起,问题是大宁并不是什么险要地方,就算你费尽心血修起来了女真人完全可以从大宁北边绕过来,挡不住人边墙修了也白修。再说西边还有个林丹汗,他说不准某一天想通了会回家探亲,见有边墙阻挡他肯定会推倒开路,如此东西两面都不好挡的边墙真没有修的必要。

    在这种情况下,蓟州巡抚王化贞先是在边墙内空置处安排这些人放牧,总得先给别人找个能生活下去的营生,毕竟生活习惯摆在那里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种地。为了避免新进来的喀喇沁人跟原来的人起冲突,卢象升还派出军队保护警戒,王化贞稍做安抚后立即进京求助。

    王化贞回到北京后先是到政务院中说了情况请求支持,此时朱延禧和叶向高已经因为年纪到了七十岁到圣学院中写书养老去了,只有韩爌和刘一燝跟两个新进的老臣在处理政务。韩爌告诉王化贞蓟州属于军事管制区不归政务院管,修边墙也好加固大宁城也好必须要军务院商议好了行文过来他们才好协助,不过也仅仅是银钱方面的拨款而不会派人,最多在边墙的规格上给予一定的建议。

    王化贞将自己的特殊情况跟军务院里的孙承宗一说,孙承宗倒也爽快立即叫他去找高第,因为高第是北京军区督军这事该他分管,等高第拿出个主意后军务院再商议是否可行。王化贞心想这政务院的人推三推四还可以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