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天启风云 >

第229部分

天启风云-第229部分

小说: 天启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说:“一个新生事物有利就有弊,如果只看到其好处而没有看到其弊端,说不准哪一天遭到祸害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大明的制度随宋制是以文制武,武将再能干也必须在文官的监督下实施权力,因为武将没有像文官那样从小到大数十年如一日地接受忠君爱国的教育,所以他们没有文官那么忠诚必须接受监督。手雷这东西威力太大足以改变一场战役的胜负,如果这东西落在心怀叵测之人手里,难保其不会产生异心。”

    袁可立听了缓缓点头说:“皇上的顾虑有道理,看历代以来数汉、唐两朝为最盛,其中终结汉室之曹操和终结唐室之朱温,两者可都是以军队起家的。这些武人掌握了没人制约的权力野心就会膨胀,不像饱受君臣大防教育的文官那么忠心,像汉之霍光三国之诸葛亮还有本朝之张居正,手中握有废立天子的大权还是一直忠心不二。”

    倪元璐问道:“不是还有监军吗?最早时皇上废除了太监监军制度改用御史监军,臣记得我们那一批当监军的有两百多人,后来又增加了好多人去军队里做监军。现在各地方的卫所军不算只算现在的七大军区,按每支野战军最后步骑一共十万人算一共是七十万人,现在的监军人数已经可以达到每人负责两千人左右,如此规模就算有人心怀不轨也应该可以制约了吧?”

    天启摇了摇头说:“监军的监督只不过是起个预警作用,真有人要造反这些监军不是被拉拢就是造反时被砍了祭旗,所以朕一再强调每支部队的监军要沉下心去关心了解每个士兵的疾苦,要以他们支持者和娘家人的身份出现,对那些随意打骂士兵和随意奖励士兵的军官要严肃纠正立即制止。军队里军官对士兵的随意责骂和奖励会形成他们的个人威望,当他们的威望已经超出朝廷在士兵心目中的地位时,他们的野心就会不受制约地膨胀。”

    倪元璐又问道:“现在皇上还规定了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逐步要分开,目的就是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有了人的监督和军队之间的监督还不够吗?”

    天启说:“对一般的军队够了但对特殊的军队就不够,比如说某支军队有了充足的手雷,而这支部队的大总兵暗中控制了绝大多数人且心怀异心,到他发难的时候就算其他六十万人一起来打他恐怕都打不过,如果他再暗中勾结一二手握重兵之人,朕的龙椅上会不会马上换人先不说,至少大明的大地上会遭遇好多年的战火,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那是在所难免的。”

    倪元璐想了想低声说:“臣没有想到这些后果,那臣的那些新型装备还做不做呢?比如说什么大炮小型化,还有用大炮发射大威力手雷等。”

    天启说:“当然要做,东西没有错它没有立场,主要是人的控制方面要做好。朕听你说过制造手雷的工匠只有几十个人还是分在各隐蔽处分工序做,真正掌握全部制造流程的人算上你现在活着的也只有两个人,这些人都要严格控制和严密保护。你妻子王氏在宁德公主府做女官,朕把你家安在皇城边保护应该放心,另外一个掌握手雷制造流程的技师朕也把他全家安排在一个安全地方,并派锦衣卫严密保护,这些都是为了机密不外泄。”

    倪元璐说:“看来得降低车炮营的规模,有人说要将车炮营和神机营结合在一起扩充到十万人,那样就可以绝杀女真人和蒙古人,现在看来这想法有些疯狂了。车炮营和神机营真有十万的话肯定能踏平草原无敌手,但也能踏平关内无敌手,而且大炮攻起城来守都守不住,到时候说不准臣真要成为大明的罪人了。”

    天启说:“车炮营和神机营的装备都换了后其战斗力不可小视,加起来最多一万人足够,多了就防不胜防成为心腹之患。为了防备这一万人作乱他们的弹药平时不能给足,真要打仗时才能按量拨发事后收回,而且主官要每三年一换并多派锦衣卫监视,车炮营的监军数量要增加达到每百人一个监军。朕这么做并不是信不过左良玉而是信不过这个位置的人,真让车炮营成了某人的私兵他就算不造反也会挟兵自重不听指挥,到时候其麻烦不下于女真人。”

    孙承宗这时候说:“皇上说得有道理,想唐朝安禄山当时只是一镇之节度使,后来有大臣说要提防安禄山叛乱,唐明皇不听忠言反而负气让安禄山再掌管两镇,最后促成了安使之乱使大唐的国力急速下降并最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的衰落也从此开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大明可不能重蹈覆辙了,想当初唐明皇如果能及时听信忠言并像皇上这样按时换将多派监军,安史之乱说不准不会发生,安禄山在历史上说不准也跟汉之柳亚夫本朝之徐达齐名吧?”

    天启摇头说:“世上没有假设,但可以说安禄山的野心是唐明皇一步一步给其积累起来的,朕一直在想当年宋高宗如果不杀岳飞,而是如其所愿把全**队都交给岳飞掌管,最后会是一个什么局面呢?”

    孙承宗想了想说:“岳飞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他的军队人称岳家军相当于私兵,他在风波亭遇害时应该说没有反心,但是当他掌握了全国的军队并彻底消灭了女真人后,他会怎么做只要天知道。反正臣信不过凭他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字能制约住他随着权力的增加而不断膨胀的野心,就算岳飞的忠诚不容怀疑但他的部下的忠诚就值得怀疑,他手下像牛皋那样只认大哥不认朝廷的人也多,岳飞最后会不会像宋太祖一样被迫黄袍加身都难说。”

    倪元璐这时候说:“既然不扩充车炮营那怎么消灭掉女真人和蒙古人呢?我们的骑兵可都不是对手而步兵上去相当于是送死。”

    天启说:“你开始说要派人去专门杀女真人的老弱妇孺朕就在考虑,朕的最后想法是无论女真人还是蒙古人,朕最后都给他们机会像喀喇沁人一样归附过来,只要归附大明就是大明的百姓朕的子民,所以你的那个主意还是不要去想,朕不想对自己的子民下死手。”

    倪元璐问:“如果他们死硬到底坚决不归附呢?”

    天启想了想说:“那也不要赶尽杀绝,大家都是人都是为了生活也都活得不容易,先把他们赶到漠北去啃几年冰雪吃几年沙子再说,告诉他们当他们想回来归附了大明的城门随时给他们打开,但是要来捣乱那就是有来无回!”

359 铁锁连环(下)

    四人商议到最后决定让倪元璐去催促一下大炮小型化的进展,孙承宗去协调宁远的袁崇焕和皮岛的毛文龙,让他们及时组织人听朝廷命令,一旦接到命令就出兵去骚扰金州和锦州,方便会宁这边快速修城。袁可立带几百人去宁远做抗砸试验,看改装后的连环战船装上多厚的铁板可以抗住红夷大炮的炮弹砸,同时看多大的连环战船可以装多重的铁甲,最后能上多重的大炮发射时状态如何,什么事情都得经过试验才能推行,纸上谈兵没有立即推行的价值。

    袁可立没有意见反正他也不急着去福州,而且宁远是他的老地盘人头熟容易得到帮助,不过天启告诉他不要有万船齐发万炮齐发的想法。一来是朝廷没有那么多银子要有‘有多少面做多大馍’的态度,二来也是为了大明的安全考虑,真有那么多炮船就没有人能克制得了,别赶走红毛洋人后台湾又成为一个叛乱之地。真要有叛军依托台湾作乱,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恐怕都会成为被劫的地方,到时候要平叛但叛军有上万炮船,那样的平叛就难如登天了。

    忙了一整天,天启回到宫里时休息了一下就听有人禀报,说张春英张美人又生下一个公主,问天启是否要去探望。天启一听立即去张春英的住处看她,刚进张春英住处的大门就看见有很多宫女太监在两边等候,天启知道已经有很多人来看望张春英了。面对大家的行礼天启挥了挥手就进了屋,只见张春英脸色苍白有些虚脱的样子躺在床上,皇后还有冯思琴她们都在一旁陪她说话,见天启进来又都是一片问好声。

    天启走近床边看了看张春英被汗水打湿的头发,拉住她的手说道:“你辛苦了,现在不要说话要多养精神,等你大好了朕再来看你。”

    张春英轻轻点了点头,旁边的宫女抱过婴儿过来给天启看,只见一个长包裹上面露出一张又小又丑的脸,红中带着粉色的皮肤加上一对眯缝眼看不出将来会有多美,嘴巴微瘪还在微微抽泣显然刚刚哭过,看样子她好像还不愿意来到这世上。

    天启挥手让人抱走然后对管事宫女说:“多派人照看她们母女两个,一切用度但有所需都尽管去取,有什么状况及时禀报给朕不得延误。”说完就离开回乾清宫休息去了。天启原来在乾清宫住,后来乾清宫失火就搬离开到养心殿住过一段时间,再后来生了病需要靠近压在塔底的黄玉静心安神,于是又回到乾清宫住。

    这人都有个适合自己的时间和地点,比如说时间上的差异对一个人就很重要,有的人喜欢在晚上写字记文章,因为他觉得那时候记忆力最好一晚上能记下半本书。有的人又喜欢在大早上抑扬顿错地晨读,因为他觉得晨读会给他带来全身心的愉悦,一早上不晨读就一天都不舒服,可以说是有早上读书的瘾。有的人喜欢下午时的慵懒也有人喜欢傍晚时短暂的宁静时光,也有人喜欢半夜起来看月亮,享受没有白天喧嚣声打扰的孤寂清静。

    人对地点的适应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喜欢住在书房里,甚至他的床上都堆了半床的书,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随时在书中获得某种感悟。还有**多数时间都呆在他的帐房里,看着一天的银钱货物出入他会在未来谋划和过去总结中感到充实,还有人喜欢身边有一群围绕着自己转的人,指点江山褒贬人物也是他的一大乐事。当然也有喜欢清静的人,每天一个人捧一壶清茶坐在葡萄架下,什么都不做只在黄昏时的夕阳照耀下回忆往事。

    黄玉被人从川西带去一趟又回来后就安放在乾清宫,乾清宫就成里天启静心安神带琢磨事情的地方,一有什么难解的事他就会一个人躺在榻上思考,想得出来办法就叫人记下来,一直想不出办法估计也就睡着了第二天再说。

    天启从张春英住处回到乾清宫后又躺在榻上想问题,让两个宫女在旁边轻轻摇扇子扇风,他想着政务方面有信王和一帮老臣帮忙,自己不用去多考虑什么,何况现在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去关心的事,最多就是还有点救灾收尾事务,反正人和物资还有银钱都准备得很充分,等辽西的事务一安定立即就可以移一些陕西和山西的人过去。都察院的事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中最大的事务就是把四级辅政制度做扎实,要完善四级辅政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招揽。

    为了招揽尽量多的有用人才,今年的大比对读书人来说是最幸福的一次大比,那些通过道德文章选拔出来的进士全部拉到圣学院听老臣的教诲,完了后直接外派去各省各州府的辅政机构做事,天启说了今后的州县两级主要官员都在当地选拔,让大家的积极性大涨。没有考上的也给其机会第二次用数学、机械、医学等新知识选拔,所有人都有事做只是根据成绩让各人做的位置不同,全部都赐同进士出身充任全国,有兴趣的还经过培训去军队里做监军。

    现在最让天启费心的是军务,军务方面的事务没有小事,就算孙承宗值得信任自己也得搞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免得真到自己决断时出错,行军打仗的事关系都国家的安危,稍微一点错误就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灾难。现在北方跟蒙古人和女真人的事暂时可以不去多想,这两方经过一年多的争斗后女真人占了上风,以蒙古人西退且陷入内斗而暂时告一段落,明军这边稍微前移稳扎稳打的同时也不贪心多占地方,给女真人和蒙古人的争斗再留一些空间。

    现在东南军区有想法要逐步驱逐占据台湾的红毛洋人,以现在明军的实力和装备这想法属于明显的眼高手低,没实力没手段再有信心和想法都是一场空。但是万事都要深层次地想,台湾孤悬海外陆路不相接,假如不想办法短时间内去解决,而是一味地拖延或者说不负责任地想下一代去解决,那样很可能回出现异常变化。红毛洋人现在只是暂时占领,如果有一天他们开始筑城殖民,甚至开始从他们本国移民过来就能形成气候,到时候要连根拔起就难上加难。

    其实红毛洋人移民过来还不是最坏结果,毕竟他们离家万里要在大明边上扎根立国还不显示,就像在沙滩上修的高楼一推也就会垮,真要让他们得到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