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天启风云 >

第286部分

天启风云-第286部分

小说: 天启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攀龙对天启说:“皇上,看来这办报纸的利润非常大,朝廷这么多年发的邸报没有赚到钱,算起来真是很可惜!”

    天启这几天正在调养身体,自从把黄玉又挂在胸前后,他练习假道士教他的调息方法感到进展很快,以前练习时老静不下心还经常头涨头晕,现在一坐下就好像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各部的状态。练习这方法能让身体各部伸展收缩很自如,感觉像是跑过一场那样周身舒泰,不但如此连心情到感觉到非常平静。

    见高攀龙说起赚钱就两眼发光,天启笑道:“高大人恐怕没有明白其中原因,以往朝廷的邸报是传送公开消息的,那东西没有人会买来看。现在之所以有人买是因为你们不小心抓住了商人和普通百姓的心理,商人看商讯可以发现各地的商机,因为商人的天性是逐利,报纸上的讯息能对他们赚钱有帮助。百姓如果每天只知道为了生活不停劳作,那他们也不会买你们的报纸,因为他们一没时间看二没钱买,现在会买是因为有闲有钱看报可以满足听书的**。”

    高攀龙说:“皇上,我们一个月就赚了这么多,是不是也属于暴利呢?那边在叫人不得寻求暴利,这边我们自己却在赚取巨大利润,百姓会不会骂我们啊?臣的意思是能不能少定点价格,少赚点不亏本就行。”

    这天下当官的见了钱一般地说都像苍蝇见了血一样,“嗡”的一声就会扑上来,如今高攀龙居然觉得钱多了,难道此人有些傻了?天启一时没有明白高攀龙哪根筋搭错了,据内卫说这高大人的家里虽不说多富有但绝对不清贫,跟视金钱如粪土的海瑞肯定不是一类人,怎么会突然嫌钱多呢?

    天启想了想问:“高大人是不是听说什么了?”

    高攀龙点头说:“昨天刚刚分到这些钱,今天就接到政务院黄尊素的上书,说朝廷不应该太在乎钱,所以臣才有此问。”

438 银钱价值(中)

    黄尊素,东林党人,现在同周延儒、钱谦益等人一同在政务院襄助政务,主要管预政处的事,也就是从各地上报的奏折中挑选出有价值的奏报,进而提出预见性规划。黄尊素有四兄弟,他本人也生了五个儿子而且个个不凡,说明他和他爹对自己的儿子都是一个态度,就是精心栽培绝不放任自流。养点花草要养好都必须花费很多银钱,要把四五个儿子养好那需要的钱就多了去了,搞不好就算是地主也会变成贫农。

    黄尊素没有变成贫农,可见他家还是很殷实的,不是祖传福荫就是自己生财有道,这样的人会嫌钱多确实也有些不可思议。除非是比较奇怪的一类人,这类人平时不怎么受重视,心里难免有些失落,碰到一些看不顺眼的事于是出来发出一些声音证明自己的存在。黄尊素是信王的三个师傅之一,按说也不会因为政务院的事产生什么不满,从而在其它事上找点岔子显示自己的存在。

    天启听了高攀龙的话后问道:“开始是你高大人觉得赚钱多了,现在又听你说黄尊素也嫌办报赚的钱多,你们两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难道你们真达到了视金钱如粪土的境界了?朕一直以为这样的人只存在于传说中,原来我大明还真有这样的人,而且一出就是两个两个的出现,真是我大明之福啊!高大人能不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高攀龙略为尴尬地说:“臣看了黄尊素黄大人的上书后,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信王和刘宗周刘大人他们正在看怎么答复黄大人,估计过两天就会给皇上报上结果。因为臣刚刚拿到大铁公司分给的银票,不敢多耽误所以立即来见皇上,请皇上拿个主意。一来大铁公司里皇上是大股东,如果真要减少办报的利润损失最大的是皇上,二来报社的很多人都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虽不像皇上说的视金钱如粪土,但是对钱财还是看得很轻的。”

    天启“哼”了一声说:“你们还知道朕是最大的股东啊?对金钱的态度朕虽然不是视金钱如粪土,但是也不是一心只想着钱的财迷。想当年朝廷要修边墙都没有银子,满朝大臣个个富有但是都束手无策,最后还是朕来当恶人,抄了好多人的家骗了好多人的钱凑成了大铁公司。你高大人说一说这几年来朝廷缺钱时大铁公司是不是帮了很多忙?让这公司继续运转发展壮大是不是比让它慢慢消失好?难道将来没钱了又让朕去当恶人发抄家财吗?”

    高攀龙忙说:“臣不敢,臣的意思是大铁公司这次动用了全国的很多人,五五分成确实有些亏,东林报社只要一些成本费就够了,多余的请皇上收回。”

    这天下合伙做生意的很多到了最后都会闹矛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合伙生意做不得,原因就在于最后分钱不均,都认为自己做得多而分得少。现在高攀龙也觉得没有分均,不过他不是觉得他们分少了而是觉得他们分多了,这真是奇哉怪也岂有此理。

    天启仔细端详了一下高攀龙的眼睛,发现他的眼睛里没有作伪的神色只有圣洁的光芒,心中一叹说道:“高大人希望大铁公司办得越来越大吗?”

    高攀龙说:“臣当然希望如此,真那样的话不但皇上高兴朝中各部的人也会非常高兴,不但将来有了事可以借到钱,而且各部的官员本身也是大铁公司的股东。”

    天启点头说:“那么高大人就没有想过把东林报社做大做强吗?”

    “把东林报社做大做强?”高攀龙有些迷惑了,他问道:“皇上要我们做大做强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让报社从每月出一期变成每月出几期?”

    天启摇头说:“在北京就算每月出十期,也比不上在各地都办一个分报社,这次是京里办报向全国送,路上的费用就是一大笔,送到后也因为过了几天意义大打折扣。朕的意思是你们完全可以在全国各地办报社嘛,要在全国办报需要的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是需要很大一部分银子。就以这期报纸的利润来说,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你们刊登的那么些稿子,有没有向写稿子的人支付稿费呢?”

    “稿费?”高攀龙再次迷惑了,他说:“东林报社刊登的文章多是朝中官员写的,他们已经拿了朝廷给他们的俸禄怎么还能再给他们稿费?再说每篇稿子最后都注明了作者是谁,在报纸上写上就是给他们扬名,这是好事没有人会不同意,怎么还有给稿费?”

    天启哈哈大笑道:“看来高大人还是有些不明白啊,名气是虚的再怎么扬也没有实际意义,读书人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名扬四海而是名利双收,难道高大人不知道这道理?你想啊这次刊登的文章确实是朝中大臣写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写了,写了的和没写的都一样,那是对费尽心力写文章的人的一种不公平,长此下去怕今后没有人会再给报社写稿子了,这样一来报社怎么做大做强呢?”

    其实高攀龙也知道也文章是要给润笔费的,但是那只是私下而不是朝堂之上,想宋朝时那些官员给人写墓碑碑文时,死者家属要拿出一大笔钱或者布帛酬谢,明朝情况也差不多也是有偿服务。现在天启把话说得这么明了,高攀龙也不好意思继续坚持,他经过几天仔细的盘算也知道报纸要人看文章的质量必须跟得上,否则的话慢慢就会没有人关注。这质量要跟得上酬劳就必不可免且必不可少,就是天启开始说的那样要让人名利双收。

    高攀龙说:“皇上的意思臣明白了,请问皇上这稿酬该怎么定呢?是按官员的品级给还是按文章的质量给?或者说是按文章的字数给?臣虽然没怎么做过生意,但是知道什么东西都好说唯一不好说的是分钱,谁多分点谁少分点都有可能引起纠纷,这也是臣一开始不愿意给稿费的原因。”

    天启说:“怎么给是你们报社的事你回去后商议着办,朕的意思是先留一部分钱,按字数给人稿费免得有人说什么,等分完了私下征询一下意见慢慢改正就是了。先留一部分钱的意思是留有余地,就算有做得不当的地方也有钱补,而且还可以积累资金以后在全国办分社。”

    高攀龙的意思是一次性分完,俗话称砍倒树子免得老鸹叫,现在一听天启说要存留一部分,赶忙推辞说:“皇上万不可如此,只要有存留就会出问题,到时候出点岔子臣就是满身是嘴都说不清,还请皇上另想办法。”

    天启摇头笑道:“高大人太小心了,只要你问心无愧怕别人说什么呢?也罢,那就让谈敬替你们暂时保管着吧。”

    高攀龙一听大喜,立即把手上的银票全数交到上前来的谈敬手上,口里说道:“这是昨天谈公公给我的一共两万二千两,现在一文不少交给公公,等哪天要用了我再叫着人一起来取。公公替我们保管也辛苦,到时候可以收取一定的保管费作为酬劳。”

    最开始大铁公司就是用的其它地方的人,比如说锦衣卫、内卫还有各地的股东派出的人,当时人少好管也就由谈敬这内务府总管兼了。后来大铁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多,就算只出人记账对账都是一项费力烦心的大事,天启于是在博学院中找了一批老实的人帮忙算账记账,也算是大铁公司比较老的一批正式员工。就算如此一切都还是归了谈敬管理,只不过没有以前那么些细碎之事。

    谈敬心中暗笑这些读书人都是傻瓜,但是脸上却保持着谦恭的表情,睁着一双已经不太清澈的大眼睛对高攀龙说:“高大人客气了,在下景仰你们这些大人都是大明的栋梁之材,保管费是绝对不敢收取一文的。只不过高大人如果要花钱须得提前一天说起,假如当天说当天要恐怕没空支付给你们。”

    高攀龙卸下一个包袱心里大好,连忙说道:“我一定会提前通知,绝对不会让公公措手不及的。”

    高攀龙走后谈劲对天启张了张嘴但是又闭上了,天启问:“你有什么话就说,现在又没有外人在。”

    谈敬说:“皇上,您说这读书人是不是书读多了就会变傻?外面有的是钱庄怎么就不知道存在钱庄里呢?两万多两就算最低的一分利一年也有两百多两,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呢?”

    天启摇头说:“你不知道,他们不是傻而是爱惜名誉,真要是高大人去把银子存钱庄,那跟他自己保管着有什么区分呢?你没听他说到时候需要钱时会领人一起来,就是说他要跟钱保持距离。”

    谈敬茫然道:“难道他们认为这钱有毒?”

    天启说:“那是爱惜名誉防止人说他贪财,真要是全部是他自己的,他们存钱的速度不会比你慢。”

439 银钱价值(下)

    在高攀龙说分给他们的钱多了这事上,天启更认为这是一种姿态,读书人遵循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古训,更有甚者传说有人挖地发现金子都随手丢一边,朋友多看了两眼都要跟人割席断交。天启并不是非要给报社那么多钱,而是因为他发现办报纸也是一项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以控制舆论避免异端邪说蛊惑人心。天启相信只要说得在理,加上有让东林报社在全国开分社配合大铁公司发财的要求,高攀龙回去商议后一般都会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谁知道天下很多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天启一边预计在各地怎么办报,用什么方法控制舆论导向,还有就是如何吸引人买报纸,一边等监政院他们给个结果,但是等了三天都没见动静。第四天上午,天启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来到监政院看这几个人是怎么想的,有钱赚就要早作决断怎么婆婆妈妈的让人烦。

    尽管早得到通知说天启会来,但是当见到天启真来了时信王等人也有些为难的样子,像是该温习的功课还没有记住而先生突然提前考问一样。

    待大家见过礼都坐下后,信王首先说道:“臣弟知道皇兄今天是为了提高报纸价格的事,但是臣弟很惭愧还没能拿出一个稳妥的办法出来。”

    天启问:“到底卡在哪里了?是不是你们觉得这钱烫手不方便赚?”

    信王说:“皇兄说笑了谁不喜欢钱啊?想前两年因为缺钱想尽了千方百计,现在想起当年的窘境都恨不得再多攒点钱。不过臣弟认为黄尊素黄师傅的话也有一些道理,很多事不能只看着钱而忘了我们的本意,办报纸的本意是为了宣言朝廷的命令和一些思想,如果提价导致销售量下降那就不美。”说完后叫人把黄尊素的上书还有其他人的意见都呈了上来。

    天启先看了一下黄尊素的上书,只见上面洋洋洒洒一大篇全是些说不能只盯着钱的话,天启没有细看下去转过头叫人去把黄尊素叫来,然后直接翻看最后其他人的评论。黄尊素把上书交到信王那里后,因为牵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