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绮丽江山 >

第20部分

绮丽江山-第20部分

小说: 绮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瞪大了眼睛,看着前面的水雾,想看清楚一些,却又看不见什么,只能见到团团水雾在眼前蒸腾,白茫茫的一片。在一片水雾之中,她仿佛看到了在篝火前的佛狸,听到他低回悠远的歌声。又仿佛看到了春日里,刘义真对她微笑,伸手欲抚摸她的鬓发……

    从并州往北几百里至魏国的都城,平城太极殿玉阶之下,一个少年直身长跪。雨水打在他的身上,顺着鸦色鬓发流进他的颈项,他一动不动,巍然如山。那少年正是从关中脱险而回的魏国皇长子拓跋焘,小字佛狸。

    玉阶之上殿沿之下站了两名中年美妇,焦灼地看着雨中那个水雾弥漫的身影。

    那名身着宫装,端庄素雅的妇人是抚养佛狸的窦ru母。她最初是获罪入宫为婢,由于性情仁善又知进退,被明元帝看中哺养和教导皇长子,在宫中有极高的威信。

    而站在窦ru母身侧的是一名带发修行的慧安师太,她四十岁左右的年纪,身着白色素衣,五官精致,慈眉善目,仪容出尘。

    慧安原本是明元帝的二弟清河王拓跋绍的王妃。在清河王弑父叛乱被赐死前,她已经皈依佛门,带发修行,钻研佛法和医药,悬壶济世并弘扬佛法。明元帝敬重她,不仅为她在平城内营建了竺元寺,还经常请她到皇宫里为众人讲解佛法和看病,并在宫中为她设了修行的庵堂慈心庵。

    慧安虽出家修行,但对皇长子佛狸自小十分照拂和爱护。此时得知佛狸脱险回宫,不免赶来探望。

    二人看着他心疼不已,窦ru母几次忍不住想拿雨伞冲下台阶,被慧安拉住,对她摇头,温言道:“再等等,陛下的圣旨马上就到!”

    说话间,明元帝身边的中常侍袁辰手拿圣旨,后面跟了一个小太监,是服侍佛狸的宗爱,双手捧着明元帝所用的御剑。袁辰站在宫阶上,对佛狸宣旨:“皇长子拓跋焘目无纲常,出走宫城,险遭不测。身乃受自父母,当惜之爱之,不得任性妄为。现驻守塞北,防范柔然,护佑大魏。即刻起身,不得入宫,钦此。”

    拓跋焘双手举过头顶,接过圣旨和御剑,对着大殿叩了三个头,一言不发,转身大步离去。

    窦ru母看着这一幕,泪光盈盈,幽幽地说道:“陛下也太狠心了,连见佛狸一面都不肯。这就让他离宫,前往边塞去了。”

    慧安也黯然道:“陛下这次是真的生气了,他此次离宫,流落关中。正逢夏国骑兵攻打长安,匈奴族赫连氏生性嗜杀。听说在长安城里,他们用上万颗头颅造了一座骷髅台。佛狸能死里逃生,真是万幸。陛下这次让他去北面戍边,也是为了历练他。”说罢,念了一声佛。

    正说着,只见一行太监打着明黄色的伞盖而来,明元帝身着朝服,缓步而来,立在殿阶之上,看着拓跋焘离去的身影,面沉似水,虎目含泪。

    拓跋焘离了太极殿,到了皇城门口,只见一支身着戎装的队伍正等着他,见他来了,皆跪下行礼。为首的两名将领齐声禀道:“臣散骑常侍长孙翰(丘堆),奉陛下之命,协助皇长子一起前往北方戍边,防范柔然。”

    拓跋焘右手一挥,“将军不必多言。将士们,上马,我等这就出发!”拓跋焘目光如电,薄唇紧抿,勾勒出如刀刻般的轮廓,一马当先,箭一般地策马远去。一行人披着水雾,踏着水花,风驰电掣而去。

第035章 南朝始创

    此时的江南建康,早过雨季,**的艳阳高照,让人身上的汗水湿了一层又一层。在建康的皇城之中,宫女太监们忙个不停,因为在这宫殿之中,又要迎来新的主人了。

    宋王刘裕率领世上少有对手的北府兵,消除了南方所有的割据势力,之后又灭南燕,平后秦,势力遍布朝野,当仁不让的即将成为新帝。皇宫内外,到处喜气洋洋,张灯结彩。

    刘裕的众位儿子们身着喜服,面露喜色,却有两个人与周围喜庆的氛围格格不入。一个是三公子刘义隆,自幼体弱多病,这次更是自四月以来缠绵病榻,至七月才渐渐大病初愈。

    另一个则是二公子刘义真,当时关中沦陷之时,他被绮云击晕,掩藏在长草之中,后来被中兵参将段宏所救,返回建康。

    此刻,他身穿一身素净的月白长衫,正独自一人站在城楼之上,负手而立,脸色沉静,双目直望长安方向。

    一丝风吹起他的如墨发丝,仿佛也化作缕缕忧思,萦绕着他。在他的身边,感受不到七月的炎热,却有如深秋般的萧瑟寒意。

    在他的耳畔隐约响起一个飘渺的声音,“你一定要好好的,安全地回到建康去。义真,保重……”眼前恍惚看到穿了自己披挂的人儿,策马飞奔远去。

    “绮云,你在哪里……你现在可好?”义真在心里问道,“此生,义真还能与你共剪窗烛,同阅诗书吗?”不知不觉眼前浮起一片水雾,远处的景物朦胧迷茫。

    也不知站了多久,望了多久,身后传来的清咳声惊醒了他。他闻声转过身来,只见是父皇身边两位红人,谢晦和徐羡之站在的他身后,也不知他们二人来了多久。义真见了他们,微点了点头,淡淡地问候了两人。

    两人见义真这些日子以来,并不像别的皇子那般欣喜,不禁有些诧异。谢晦问道:“二公子,陛下即刻就要登基称帝。二公子也将是皇子亲王了,这都是天大的喜事。二公子,你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义真淡漠地说道:“荣登大宝,位极人臣是你们的夙愿和追求,并不是义真所求。义真居安不敢忘危,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谢晦奇道:“二公子,如今新朝内四海升平,陛下平定四方。北府兵所到之处,敌人无不闻风丧胆,何危之有?”

    “何危之有?”义真反问他们:“且不说东北有黄龙国,西北有凉国,国小路远不足为惧。但北有魏国拓跋嗣,西有胡夏赫连氏,他们善于谋略,文臣武将,人才众多,能征善战,都是我朝之大敌。谢公怎么就忘了呢?”

    一席话把谢晦和徐羡之说得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二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义真见二人默然无语,淡淡一笑,接道:“当然,这些事自有父皇和各位臣工操心。我想起了,灵运公和延之兄还在等我品茗饮酒。二位请了,义真告辞。”说完,也不理二人,衣袂飘飘,决然而去。

    谢晦和徐羡之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徐羡之叹道:“他是陛下最喜欢的儿子。日前,陛下还曾问我,将来百年以后传位给义真,如何?义真聪明灵秀,少有才气,自幼随陛下出征,又是谢灵运、颜延之的忘年交,可见其文韬武略非比一般。可是,他率性自由,衷情山水。只怕给他个皇位坐,他却不愿意受那拘束,可惜了!”

    刘义真离了二人,打算去找他的好友谢灵运和颜延之饮酒。走在路上,忽想起很久没有去看他的三弟义隆。义隆和他是异母兄弟,幼年丧母,体弱多病,今年自四月病势汹汹,几个月来卧病在床。义真想了想,决定出门之前先去看望他。

    未等人通报,义真直接进了三弟的卧室。只见卧室中雅洁干净,房中飘着淡淡的药香味,夹杂着清新的花香。义真寻香看去,见义隆的床头放着一盆麝香百合,开得正艳,洁白的花朵衬得嫩绿的叶子,越发显得白的似雪,绿的如玉。

    义隆卧坐在床头,手捧一本《汉书》,正看得入神。义隆见二哥来看望他,便放下手中书卷,叫人赶紧看座。自己正欲起身,被义真一把摁住,方才作罢。

    义真仔细看了一下他的脸色,只见他面色苍白,但精神尚可,双目明亮有神。知道他身体应该是好转了,便放下心来。

    兄弟俩见面寒暄了一会儿,义真看见他房中案上有一卷明黄帛书,随口问道:“这是什么?”

    义隆微笑道:“这是父皇给臣弟的诰命书,臣弟已被封为宜都王。义真,你还不知道么?你已经被封为庐陵王了,恐怕诰命书已经递到你的府上了,你回去便可以接到了。”

    义真听了自己被封为庐陵王,并无欣喜之情,反而默然无语,似有心事。义隆问道:“义真,你似乎有心事?”

    他们兄弟二人同一年出生,义真又最烦那些礼仪规矩,在私底下,义真从不让义隆称他为兄。兄弟两人一个超逸脱俗,一个端庄沉稳。

    义隆见义真秀眉微蹙,并不作声,清咳了两声,开口询问道:“义真,你又在思念绮云吗?”

    义真点了点头,忧心地说道:“绮云不知在哪里,很久都没有她的消息了,这让我很是忧心。我回到建康后,请父亲出兵讨伐赫连勃勃,夺回关中。可是,父亲整日忙于登基事宜,根本无暇顾及。”

    义隆见义真脸上悒郁不乐,劝道:“出兵关中,谈何容易?眼下是父亲称帝的关键时刻,只怕一旦出兵,离了建康,机会便稍纵即逝。”

    义真长叹一声,问道:“难道称王称帝,就那么重要?整个关中全部丢失,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此仇就不报了?绮云的生死就不顾了?”

    义隆闻言,抬头看他,心道:义真说出了我心中所想。可是,我不能像他那样言行无忌,想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深受父亲的宠爱,活得那般恣意潇洒,而我却……

    沉默了半晌,义隆缓缓说道:“与胡夏的深仇大恨,要从长计议。至于绮云……吉人自有天相吧。”

    义真侧目看了他一眼,道:“绮云在我们家这么多年,也许在你们心中,她只是一个和黄龙国交好的信使而已。而在我心中,她是……我们的家人。如今,我心中没有什么牵挂,只盼,绮云一切安好。”

    义隆劝慰道:“我最初听说绮云身陷关中,不知是死是活,心中也极为挂念。但后来渐渐想通了,绮云自小就聪明伶俐,善于攻心。也许在关中,她利用她的身份和机智,化险为夷安然脱身,也说不定。义真,你莫要过于忧愁担心了。”

    义真聪颖一点就透,只是对绮云关心则乱,思绪纷扰。听义隆分析得有理,义真心中的忧虑去了大半,点头道:“但愿如你所说,绮云真的能安然无事。”

    当初,刘义真见刘裕要率主力离开关中,百姓们闻风上门极力挽留,他也试图劝阻父亲南下。但刘裕为了权势,为了皇位,还是率主力离开了关中。刘义真亲眼见父亲为了皇位,牺牲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深感一将功成万骨枯。此番经历后,他将世事一切勘破,除了牵挂绮云的安危外,万事随心。

    这一年的七月,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即皇帝位,国号为大宋,年号永初,仍定都于建康,是历史上南朝的开始。刘裕立长子刘义符为太子,封次子刘义真为庐陵王,封三子刘义隆为宜都王。

第036章 曲震四方

    这一日,绮云闲来无事,路过花厅时,见虹霓手叉柳腰,纤纤玉指正点着下人,在那里数落责骂。绮云第一次见美娇娘骂人,觉得十分有趣,仔细听去,好像是在责骂下人,怎么不看着点,让那琴师拿了银子不到期限就跑了。

    绮云见不得别人受苦,不忍心那些被骂的下人婢女头也抬不起来,便出来打个圆场。按下虹霓的纤纤玉指,笑道:“虹姐姐,不就是跑了个琴师吗?需要动那么大的肝火?小心女人生气,容易变老。”

    虹霓仍在絮叨:“没有琴师,便不能兴歌跳舞,客人还来看什么呀?今儿,我这儿可是有贵客要来的。”

    绮云啧啧摇头,“你心里着急,但大人有大量,不能没了风度。虹霓姐,我少时在建康,跟人也学过音律琴曲,勉强上得了台面。不如我就给你充充台面罢。”

    “绮云,你真的能行?”虹霓问道。绮云毫无惧意,点了点头。

    到了夜间,不知不觉,月上中天。擎香楼正是生意兴隆之时,四周游廊上的灯笼全被点燃,水榭芳馨亭内薰香袅袅,四周的白色纱幕随风飘扬,恍惚之间,竟如梦如幻。

    婢女引着绮云前来芳馨亭中,她一撩衣摆,淡定坐于琴前。抬首向对面望去,见许多客人和姑娘正觥筹交错,开怀畅饮,好不热闹,也没有什么人注视她所在方向。当下收敛心神,手指微动,在琴弦上试了几个音,便要开始奏曲,却听一甜柔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冯公子今日要给我们奏什么曲子?冷玳好去准备。”

    绮云回首,见一位明媚而不俗的美人正问她。绮云见她穿着精美轻柔的湖绿色的罗衣,外罩浅绿的轻纱,腰间佩戴着叮当作响的珮玉双璜,便微笑道:“世间愁苦太多,韶华易逝,姑娘你又长得极美,我给你奏一曲《佳人》如何?”说着,凝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