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绮丽江山 >

第56部分

绮丽江山-第56部分

小说: 绮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我骂错了么?他难道不是个贱种吗?”义符看绮云不理他,心里有气撒在义真身上,斜睨了义真一眼,“你要不是仗着有父亲给你撑腰,也配站在这儿与我说话?”

    “你……”义真有些气结,便不理睬他,拂袖而去。

    小绮云迈步进了义隆的书房,和声问道:“义隆哥哥,你怎么每天都闷在房间里,也不出去玩?是师傅交代的功课还没有做完吗?”

    义隆闻声,从书中抬起头来,看了是她,苍白的脸上有了些笑容,“不是,师傅交代的功课早就完成了。这会子,是在看自己喜欢的书。”

    小绮云说道:“义隆哥哥,你读书真的很用功。最近你的心口还疼不疼了?”

    “多谢云儿的关心。这几日好多了,没有再犯了。”义隆清亮的眸子满是谢意。

    “你是读书劳累过度,才会导致心口犯疼,要多多地休息养身。”小绮云瞅了一眼他手中的书卷,立刻有了兴趣,“义隆哥哥,最近你又读了什么好书?”

    义隆把手中的书卷递给小绮云,“在读《汉书》。”小绮云翻了翻,问道:“这本《汉书》,是写西汉刘邦开国以来的历史,还是东汉刘秀复兴东汉的历史?”

    义隆答道:“这是班固编撰的,是西汉二百多年来的历史。目前写东汉历史的只有文字片断,并未有成书的。”

    小绮云说道:“义隆,你博古通今,熟读史书。不如,你来编撰一部东汉史,如何?”

    义隆沉思片刻,说道:“东汉的前几任皇帝治国还是颇有成效的,但自从汉章帝之后,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东汉朝政便江河日下。致使后来董卓乱汉,群雄并起,分裂割据,战乱不断。这东汉朝的成败得失,是该有一部专门记载东汉的后汉书才好。”看了小绮云一眼,见她正认真地看着他,摆手笑道:“云儿,你别这样看着我。我看史书在行,写史书可不行。”

    小绮云见他说得直白坦诚,也笑了,拿起他书案上的字纸,看了看,啧啧称赞。“义隆哥哥,你写的字可真漂亮,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真是隶书的楷模。你的这几张隶书是仿那个隶书名家的?”

    “是仿曹全碑的。”

    小绮云点头,瞟了义隆一眼,“看来你这人,表面看为人端方,实则深藏不露。”

    义隆挑眉问她:“何以见得?”她指着手中的字纸,说道:“你看,见字如见人,隶书是汉字中最为庄重的一种,你最善写隶书,足见你的人品方正,暗藏机锋。义真善写行书,他尤其是善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惟妙惟肖,可见他心内最向往逍遥自在的意境。而义符的字则……面目可憎,不谈也罢。”

    义隆温婉一笑,“那么,在我们三兄弟当中,云儿,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

    小绮云一愣,转瞬笑道:“你们兄弟三人各有所长,我希望能博采众长,然后再精进。汉人在汉末西晋时期大量南下,文化中心南移。黄龙国地处东北,偏安一隅,文化落后。我希望将来能学以致用,振兴北国。”

    义隆叹道:“云儿,没想到你的心胸如此广大。虽身为女子,却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谁是巾帼英雄啊?”一个清朗的声音说道,一名清俊飘逸的中年男子迈步进了书房。绮云和义隆抬眼看去,来人竟是江南名士——谢灵运。

第103章 故交旧谊(2)

    义隆见是康乐公谢灵运,忙上前对他作揖行礼。谢灵运手捋美须,呵呵笑道:“三公子好,不必多礼。”

    义隆边给他让座,边问道:“今天,康乐公怎么好兴致,到义隆这里来?”

    “怎么?三公子不欢迎谢某?那我走了。”谢灵运作势欲转身离开。

    义隆忙上前陪笑道:“怎么会呢?康乐公来我这里,蓬荜生辉,义隆真是求之不得。”除了长姐和绮云,义隆难得有人来他这里做客,何况是名闻遐迩的江南名士谢灵运。义隆见了他来,自然殷勤欢迎,甚至有些喜不自胜。

    谢灵运说道:“谢某也不是来叨扰三公子的,我是来找灼华郡主的。义真和郡主也算是我们的小文友。今儿,我们几个打算请义真和郡主一起,夜游秦淮河。但刚刚只见了义真前来,他说郡主在三公子这里,我就特地过来,来请郡主了。”

    小绮云听了,有些诧异,忙上前福了福,“多谢康乐公的挂念,还亲自来请,绮云实在是荣幸之至。”

    义隆心底有些失望,脸上还是淡雅的微笑,让人端了好茶,自己双手为他奉上。谢灵运接了,微微点头,问道:“三公子,方才你说谁巾帼不让须眉?”

    义隆说道:“云儿胸襟广大,意欲传承汉文化于四方,义隆深表赞叹。”

    谢灵运说道:“哦?郡主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胸襟?”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神色庄重,问道:“郡主,我且问你,《诗经》当中,哪首诗写得最好?”

    小绮云沉吟片刻,清晰地答道:“周朝贤臣尹吉甫,文能安邦、武能治国。他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我认为是最好的。”

    谢灵运愣了一瞬,转而仰天大笑,把小绮云吓了一跳,喃喃问道:“康乐公,你怎么了?是不是绮云说错什么了?”

    谢灵运笑道:“郡主答得很好。‘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这首诗是周人旧臣尹吉甫忧心国祚的咏叹。郡主最喜欢这首,可见心中有化养万物之清德啊。这也是我祖姑母最喜欢的诗句。没想到,郡主小小年纪,与我的祖姑母倒是心意相通。”谢灵运啧啧称赞。

    绮云知道他的祖姑母是江南女中第一名士谢道韫,女子中的豪杰。世人赞她风韵高迈,雅人深致,有咏絮之才。她见谢灵运把她和谢道韫相提并论,有些惶恐地推辞道:“康乐公取笑了,绮云只是随口一答而已。贵祖姑母识知精明,辩才无双。绮云短见薄识,把我和她相提并论,绮云真是要无地自容了。”

    谢灵运手抚柳须,道:“郡主太过自谦了,呵呵。我的曾叔祖谢安也曾问过小时候的祖父和祖姑母,《诗经》当中最喜欢哪一篇。祖父答的是《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祖姑母答的就是‘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所以,我才说你和她心意相通。”

    “康乐公,你刚刚说道,你的曾叔祖问学,那么他自己最喜欢《诗经》中的哪一句呢?”小绮云对东晋名相谢安更是仰慕,对他的事情很好奇。

    谢灵运答道:“他最喜欢的是‘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这句诗的意思是……”他侧首见义隆在一旁仔细聆听,转而问他,“三公子,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吗?”

    义隆施了一礼,朗朗答道:“这句诗指的是处理军国大事,确定政令,目光和胸怀要远大。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谢灵运闻言,频频点头:“三公子,年纪轻轻却聪敏好学,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小绮云见谢灵运夸赞义隆,暗自为他高兴,对义隆展颜一笑。谢灵运喝了一口茶,“和你们聊了这么多的话,谢某很是高兴。天色已晚,谢某也该告辞了。哦,谢某差点忘了,我是前来请郡主一起去赏灯的。义真对我们说,他请不动郡主,便求了谢某前来相邀。郡主,给不给我这个脸面?”

    小绮云答道:“康乐公是天下第一玩家,您亲自来请,绮云还能不识好歹吗?不用说,自然是要和你一起去的。”末了,看了看义隆,眉间似有不忍之意。

    义隆知道她的心思,胸中一热,笑道,“云儿妹妹,你去吧,别让义真他们等候太久了。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和你们一起去玩了。”

    小绮云跟了谢灵运出了门,义隆目送他们离去,不禁心内有几分空寂和寥落。绮云走至园门,踯躅了一会,回转过身来,走近义隆跟前,在他耳边悄声说道:“义隆哥哥,我去了给你带些好吃和好玩的。明日,我再来和你一起看书,好不好?”

    义隆听了,说不出话来,只是微笑点头。似有一阵春风拂过,将他眉眼的悒郁抚平,将他心底的寂寥一扫而空。

    见绮云神思恍惚了许久,义真问道:“绮云,你在想什么?那么入神?”

    他的问话打断了绮云回忆,绮云醒过神来,叹道:“岁月悠悠;年华一去不回,过去小时的时光仿佛只在昨日。我刚刚想起,九岁那年,和义隆谈他的隶书和史书。灵运公来邀了我,和你们一些文友,一起去秦淮河游玩。”

    义真唇角漾出了笑意:“我也记得,因为义符骂了义隆的娘,你为他出头,生气不和我们出门了。我只得央求了谢公前来请你,一开始,谢公万般不愿意,我求了他,他才去的。没想到,他带你来之后,谢公对你比对我还要好。你知道吗?你不在的这几年,他一直对你念念不忘呢。这一次,你好不容易回来了,我一定邀齐了我那些文友,和你一起重游秦淮河夫子庙。”

    “如此,真是要多谢义真哥哥了。”绮云谢过义真,又拉过吟雪,对他示意道:“对了,这是我的妹妹吟雪,她一直仰慕江南名胜和文化已久。我们去哪里玩,一定要带上她。”

    义真看了眼吟雪,亲切地笑道:“云儿的妹妹,也是我们的贵客,那自然是怠慢不得的。否则,云儿还会像以前那样,打抱不平,拂袖而去了。”

    “那是小时候的心性,绮云小时不懂事,义真莫怪。”绮云有些歉意。

    义真忙道:“云儿,你别这么说,还是真性情好些。后来,我也时常与义隆交往,发现他看似宽仁退让,对谁都彬彬有礼,实则胸有韬略。但那般的隐忍求全,我是做不来的。不管这么说,他比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实在是好太多了。”

    绮云知道皇子之间心有隔阂,兄弟阋墙的例子史上实在太多,何况刘氏三兄弟各有长处,恐怕是谁也不服谁,自己这个和事佬也太难做了,于是也不管他们的闲事,只是笑道:“义真,说好了,你下次一定要带我们夜游秦淮河,也让吟雪见识一下江南的人才风流。”

    义真含笑点头,自去为绮云和吟雪安排打点。

第104章 神秘情侣

    九月初三,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日是绮云的生日,义真邀了绮云和吟雪,前往秦淮河夫子庙一带游玩。

    经过秦淮河畔朱雀桥附近的乌衣巷时,绮云拉住了义真,拽了雪儿,对她说道:“这儿便是秦淮风流的中心,闻名天下的乌衣巷,我们带你去见识一下吧。”

    三国时东吴的卫戍部队驻扎于此,因为官兵都是身穿黑色的军服,所以他们的驻地就被称为乌衣巷,曾一度被荒弃了。后来,北方中原大乱,五胡乱华,汉人衣冠南渡后,乌衣巷渐渐有越来越多的士族搬来居住,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这里也就日益繁盛起来了。

    走近乌衣巷,人来人往,车骑雍容,热闹非凡。乌衣巷的房舍连陌,粉墙黛瓦,照映秦淮河的水,越发显得清雅妩媚,与北方雄浑厚重的建筑相比,另有一番风情。又见出入往来的子弟皆轻裘缓带;不鞋而屐,满洒飘逸。

    绮云笑道:“名满天下的谢家子弟,个个衣冠磊落,风流倜傥,被人赞道:谢家兰玉真门户。”

    久居北方的吟雪未见过南方风情景象,见了此情此景,不禁感叹道:“没有想到,江南真是处处风情!”

    入夜了,秦淮河两岸酒家林立,彩灯初照。义真引绮云和吟雪,登上了一叶小舟。

    她们立在船头,见画舫凌波,灯月交辉。许多歌女寄身船舫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让秦淮河的绿水仿佛都温柔飘香,游人流连沉醉其间,颠魂荡魄。

    隐隐从船舱内传来一个年轻低沉的男声道:“江南果然一派好风光,气候温润,极为养人,方能养出她那样风华的女子。”

    一个年轻女子柔柔的声音接道:“五爷说得极是。建康美人众多,秦淮河两岸更是集中了南朝女子的精华。五爷多看看,说不定就能找到您想找的人。”

    “要想找到与她相貌风采相似的女子,谈何容易?梦卿,这几个月下来,我们也走了不少地方,却一无所获。”那个男子轻轻地叹息。

    绮云听闻在船舱交谈的两人声音有些熟悉,忍不住回头,船舱内光线黯淡处,隐约见一男一女依偎相靠。

    绮云想靠上前去看得更清楚些,却被吟雪拉住了手臂,兴奋地指着两岸的灯火。绮云被吟雪的情绪感染,转眼把船舱里相偎的男女给忘了。

    小舟靠上一艘画舫,义真引绮云和吟雪弃了小舟,登上画舫。画舫内香茶美酒,彩灯美人,一应俱全。绮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