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绮丽江山 >

第90部分

绮丽江山-第90部分

小说: 绮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国先遣的司空奚斤与夏国平原王赫连定已经大战于关中,在长安对峙。拓跋焘将自己的主力部队分为几路,任命司徒长孙翰、娥清等率领三万骑兵为前锋,任命常山王拓跋素、丘堆领步兵三万人为后援,派遣南在前锋部队之前,负责搜索侦察。临行前又命令龙骧将军统率北方各路兵马镇守大碛,防备柔然汗国乘虚来攻。

    魏军主力从君子津渡黄河西上,抵达拔邻山后,在那里兴筑城堡。拓拔焘觉得这样行军速度实在太慢,担心魏军出征的消息泄露,让夏王赫连昌会有严密的防范。于是,他提出要放弃主力,留下辎重,打算带领三万人骑兵直取统万城。

    魏军将领有些惊恐,都劝阻道:“统万城城墙蒸土筑成,固可砺斧,内有甲兵,不是短时间能打下来的。如果轻骑而去,万一久攻不下,降低士气。不如等步兵和攻城器械到了再去。”

    拓拔焘沉吟片刻,坚定地说道:“用兵之道,攻城是最下策,是不得已的法子。如果赫连昌看见步兵携攻城械具一起到达城下,必定死守,到时候伤亡会很大。不如派骑兵袭击,赫连昌自负擅长指挥骑兵,看见我魏军没有步兵支援,必定会出来挑战。我们的将士离家二千余里,又隔着一条黄河,这就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三万人的轻骑兵,攻城自然不够,但用来决战,还绰绰有余。”

    部将看到了拓跋焘的决心和镇定,听他分析头头是道,皆赞同他的想法。于是,拓跋焘挑选了三万骑兵,日夜兼程往统万城而去。

    北魏国主拓跋焘抵达统万,大军分别埋伏在深谷之中,只派少数部队来到城下。结果,无论魏军怎么叫骂,赫连昌就是闭门不出,坚壁清野。

    这时,墨川领着夏国的中郎将狄子玉闻讯,前来投奔。

    当初,墨川将赫连勃勃打算改立太子的想法着人放出风声给赫连璝,他听闻大怒,率兵北上进攻赫连伦,两强相争,必有损伤。此时,墨川再恰到时机地将此消息告诉给赫连昌。赫连昌率骑兵万人埋伏在路上,袭击并斩杀了赫连璝,收服了两王的部众,此举深得赫连勃勃的赏识,最终坐上了皇位。按照墨川和赫连昌的约定,赫连昌将夏国万余骑兵交给墨川,表面上由狄子玉统领。

    拓跋焘听闻二人来投,十分欣喜,亲自出帐迎接。

    狄子玉见了拓跋焘,报告说:“夏王赫连昌听说北魏大军将到,就派人征召平原王赫连定从长安回军。赫连定说统万城坚固险峻,不容易攻破,等他生擒奚斤然后再赶赴统万,内外夹击北魏大军,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所以,夏王赫连昌专心守城,只等待赫连定到来。”

    拓跋焘听了这席话,十分忧虑。墨川道:“不过,皇上不必十分忧虑。之前夏国三个王子内讧,消耗了不少的兵力。后来,我辅佐赫连昌登基后,按照我和他之间的约定,他分给我两万精骑。所以,夏国骑兵的实力和赫连勃勃那个时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拓跋焘听了,心里安定不少,命令军队在深谷安营扎寨,等待时机。

    次日,拓跋焘和绮云骑了马,一同登上高坡,查看军情。两人纵马而立,眺看不远处的统万城,城墙在阳光下发着耀目的白光,城门上“招魏门”三个大字突兀醒目。

    绮云给他介绍道:城墙高十仞,墙基厚达三十步,上宽十步,宫墙高约五仞,它坚硬得可以用来磨砺刀斧。赫连勃勃驱使数十万工匠所筑。他给统万城的南门取名为朝宋门,东门为招魏门,西门为服凉门,北门为平朔门。他想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野心昭然若揭。

    拓跋焘听了,冷冷一笑道:“赫连勃勃耗费天下民力,修建此城墙,坚固如铁。可是世间只有征服不了的人心,没有征服不了的城墙。‘招魏’试看是我魏国被招,还是他的统万被我大军踏破!”

    拓跋焘穿着一身银白滚边的骑装,玉立挺拔的身姿雄姿飒爽,回首看向绮云的目光却如春日般的温和,他挥斥方遒的豪气与似水的温柔奇妙地和谐一体。

    他们正说着,忽然,传来呼救声和策马扬鞭的声音。他们循声望去,只见山坡下,一个身体羸弱纤瘦夏兵模样的人,披头散发,徒步跑在前头,后面几个夏兵呼喝着策马追逐。骑兵追上那人后,扬鞭抽打,鞭抽**的声音和那人凄厉的呼救声交织,让人心惊。而在绮云听来,那个呼救声竟十分熟悉。

    绮云心里阵阵发慌,抓住拓跋焘的胳膊,求道:“佛狸,我们去看看怎么回事,好不好?”

    拓跋焘看着她,点点头。他们策马冲下山坡,正当一个夏兵举起手上的马刀在那人身上看落时,拓跋焘手上搭弓射箭,命中那人的脑门。绮云眼疾手快,几枚琅花暗器射出,命中后面几个夏兵的咽喉。

    那个逃命的夏兵跌落在尘土中,头盔掉落,绮云扶起他,见他头发散乱,眉目清秀,十分眼熟。绮云惊疑不定地细细辨认,他也在仔细地打量着绮云。

    倏然,她们几乎异口同声道:“你是绿瑛?”

    “郡主?郡主,真的是你吗?我是绿瑛哪。”而那人一叠声嚷道,神色似喜似悲。

第171章 劫后重逢

    顿时,绮云胸口一阵翻滚,止不住泪意上涌。那绿瑛也泪水涟涟,她一把抱住绮云,惊喜地道:“我不是在做梦。真的是郡主?”

    绮云捧起绿瑛的脸,帮她轻轻擦净了脸上尘土和血污,露出清秀熟悉的面容,竟然真的是绿瑛,绮云回手紧紧抱住她,泣道:“绿瑛,绿瑛,这些年你没死,你还活着,太好了。”

    绿瑛又哭又笑:“我没有死,就是为了等有一天郡主把我从魔窟救出去。这一天,我终于等到了。”

    旁边的拓跋焘看着她们哭着抱成一团,劝慰道:“云儿,绿瑛,你们快别哭了,当心哭坏了身子。绿瑛,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绿瑛这才醒过神来,见拓跋焘一身银甲戎装,知道他的身份尊贵不凡,迟疑地看着绮云。绮云微笑地对她道:“他就是当年在长安城,你服侍过的佛狸。他是魏国的皇帝,拓跋焘。”

    绿瑛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首口称:“绿瑛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绮云忙把她扶起,心疼地说道:“佛狸和夏国的皇帝不一样,仁厚豁达。你不必那样紧张拘礼。你就把他当作在你那儿吵着要吃羊羹的佛狸吧。这里离统万城不远,绿瑛,我们先离开这里,然后你再慢慢和我们说,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绮云扶了绿瑛回了营帐,见她手臂有鞭子抽的伤痕,渗出血珠子,找来药棉,给她轻轻擦拭,卷起她的衣袖,不由倒抽一口凉气。她的手臂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伤痕,新旧交错,触目惊心。

    绮云一阵心酸,招来军医为她敷上白药,包扎好伤口。她泪盈满眶地道:“绿瑛,这几年你受苦了。你怎么在统万城的?”

    绿瑛答道:“在关中被围的时候,我被夏兵俘虏,押进了俘虏营。后来赫连勃勃班师回统万的时候,我也被押到了统万城,被送进了皇宫的苦役司。在那里,干着最重的活,吃着最少的食物,打骂是家常便饭,有好多次差点没命了。前几天,听说魏军进攻统万城,魏军比夏军仁厚。我寻思着,能不能趁乱逃跑,逃离统万,就偷偷地扮成一个小兵,乘城门换防夏兵防范松弛的时候逃了出来。但被他们发现,一路追来,要不是你们营救及时,我就……”说着,泣不成声。

    绿瑛抹了一下眼泪,跪在绮云的脚下,请求道:“上天可怜我,让我还能见到郡主。请郡主收留我。我在夏国从长安到统万,饱经风霜,生不如死。郡主万万不能丢下绿瑛,绿瑛给你做牛做马,也要跟随在您的左右。”

    绮云扶起她,细声安慰道:“绿瑛,你放心,只要有我在一日,就不会丢下你不管的。你在我的营帐中随侍,和军医学些简单的包扎和医术,一旦开战,伤亡定然不少,繁忙的时候你还能帮得上忙。”

    绮云自那次在关中逃难时,把绿瑛撇下了,日日不得安宁,每每想起,心如刀绞。此刻,绿瑛活生生的在眼前,心里暗暗决定一定拼尽全力保护她。

    自此,绮云安置绿瑛和她在一个军帐内,日日和她寸步不离。拓跋焘见了,取笑她有了绿瑛,冷落了他。

    晚上,吃饭的时候,绿瑛似乎很饿,吃完了自己碗里的米饭,眼巴巴地瞅着绮云。绮云一阵心酸,把自己碗里的饭又拨了一半给她。绿瑛大口吃完了,见她没怎么动,问道:“郡主,你怎么不吃?”

    “我见你脸色这么憔悴,形销骨立,想你这几年……没什么,你多吃点吧,吃完了我的,也不再有了。”

    绿瑛听说了,说什么也不肯再要了,问道:“为什么郡主吃完这碗里的一丁点儿饭,就不再有了呢?”

    绮云微笑道:“因为我们骑兵先到统万,步兵和粮草辎重还在后头,要过些日子才能到达。营中的粮草快见底了。所以,我们要省着点吃。”

    绿瑛默默地点点头,笑了笑:“没关系,我能耐得住饿,在夏国的这几年监禁的日子,什么苦没有吃过。只要还能活着,和郡主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绮云感动地握了握她的手,往日度过的岁月仿佛又在眼前。

    收了碗筷,绮云和平常一样,从包袱中拿出《六韬》来看。绿瑛忙完了活,坐在她身边亲昵地挨着,“郡主还是和以前一样,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书。你在看什么书?”

    绮云把书名翻给她看:“你看这是什么书。”

    绿瑛为难情地笑道:“郡主,你忘了我不识字?你给我看,它们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

    绮云也笑了:“这是《六韬》,讲的是怎么行军打仗的法子。你还是和小的时候一样不肯读书认字,将来怎么为义真抄录填诗?”

    她们互相打趣取笑,仿佛回到了少年时在建康的岁月,似乎一切都没有变。但短短几年,却沧海桑田,仿佛经历了几世轮回。

    绮云忽想起了义真,对绿瑛笑道:“等到这一仗打完了,你和我一起回平城,你就能见到义真了。”

    “二公子,他,他怎么在魏国平城?他……还好吗?”绿瑛听了,有些震惊。

    绮云避重就轻,叹了口气道:“此事说来话长。总之,义真眼下在平城,他既好也不好。你回了平城,我一定帮你达成心愿。”说着,绮云神色有些揶揄。

    绿瑛脸上浮起不自然的神色,低下头去,眼角似乎有晶莹的东西一闪而过,“郡主不要取笑我了,二公子怎么可能还要我这个……”

    过了一会,她抬起头像没事一样:“不说了,乱世中几年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以后的事情再说吧。郡主,你念书给我听吧。人家女孩儿家最多看些《女戒》、《列女传》之类的书,郡主却偏偏爱看这些史书、兵书。”

    绮云笑答:“其实,这不是为我看的。佛狸行军打仗,时间很紧张,我帮他看这些书,看了后挑重要的简明扼要地讲述给他听。”

    “郡主,你对他,竟如此情深?”绿瑛有些赞叹有些揶揄。

第172章 飞鸽疑云

    一句话说得绮云有些羞涩,她忙岔开了话题:“绿瑛,我来读书给你听吧。我这篇读的是《文伐》中列举了十二条属于文伐,不属于武攻的阴谋诡计。”于是,她将《文伐》的篇章读给绿瑛听。

    绿瑛仔细地听了一会,认真地问道:“这书里面说‘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是什么意思?”。

    “这说的是贿赂敌国的朝廷重臣,得到他们的支持,使他们身在国内心在他国,如此便能讨伐。这和孙子兵法中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一个道理。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一个道理。你以往不是最烦听这些谋略计策,怎么如今有兴趣问起这些?”

    绿瑛沉默了一会,答道:“被俘虏期间,我时常后悔,如果我能和郡主一样,读很多书知道很多的道理,说不定早就逃出去了。我听说郡主在长安城本来也被幽禁,没过多久就全身而退,毫发未伤,把那暴君赫连勃勃气得暴跳如雷。只是可怜五王子赫连定,成了郡主的替罪羊。”

    绿瑛不经意的话令绮云想起了前尘往事,如果不是装扮成赫连定逃离了长安,就不是被朝影宫的人盯上,再后来应墨川的要求,至平城接近泰平王,然后与拓跋焘相知相识相守。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绮云一时间感慨万千。

    绮云和绿瑛手捧了两大盆衣物,两人边说笑着回到军营。一进营帐,她们二人登时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