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74-普济方 >

第347部分

074-普济方-第347部分

小说: 074-普济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曰。浮为虚。内经曰。大则病进。浮则为正气虚。大则为邪气实。在尺。则邪气关 
闭下 
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伏则胃气伏而不宣。中焦关格。正气壅塞。故吐逆而水谷不化。涩则脾气涩而不布。 
邪气拒于上焦。故食不得入。) 
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瘾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 
久为 
(痂癞者。眉少发稀。身有干疮而腥臭。内经曰。脉风成为疠。)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营中寒。营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则 
心内 
(卫为阳。营为阴。弱者卫气微。阳气不足也。迟者营中寒。经中客邪也。营客寒邪搏 
而发 
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大为虚。紧为寒。胃中虚寒。当即下利。下利脉当微小。反紧者。邪胜也。故云难治。 
经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 
也。 
(弱者。阳气不足。阳能消谷。阳气不足。则不能消化谷食。缓者。胃气有余。则胃中 
有未 
谷。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则气 
动。 
(浮为胃气虚。紧为脾中寒。胃虚则满。脾寒则痛。虚寒相搏。肠鸣而转。转则膈中之 
气因 
使阴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营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 
痹不 
噫而 
(人养三焦者。血也。护三焦者。气也。营卫俱损。不能相将而行。三焦无所根据仰。身 
体为 
不足。 
三焦因 
中焦 
归者 
谷。 
口。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沉为实者。沉主里也。数消谷者。数为热也。紧为肝脉。见于脾部。木来克土 
。为鬼贼相刑。故云难治。)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营气不足。卫气衰。面色黄。营气不足。面色青。 
营 
(卫为气。面色黄者。卫气衰也。营为血。面色青者。营血衰也。营行脉中为根。卫行 
脉外 
咳逆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衰。芤者。营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 
衰微 
(经曰。卫气盛。名曰高。高者。暴狂而肥。营气盛。名曰章。章者。暴泽而光。其身 
体瘦 
皮、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 
于胃 
(卫为阳。微为亡阳。脉微者。卫气疏。卫温分肉。肥腠理。卫气既疏。皮肤不得温肥。 
则 
于 
成 
密 
卫气疏。则气不循常度。三焦绝其常度也。) 
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中气虚且寒。气自短矣。)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烦者。热也。少阴脉弱者。阴虚也。阴虚。则发热。以阴部见阳脉。非大虚也。故生 
微烦 
者。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脾胃为营卫之根。脾能上下。则水谷磨消。营卫之气得以行。脾气虚衰不能上下。则 
营卫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 
热 
(尸厥者。为其从厥而生。形无所知。其状若尸。故名尸厥。少阴脉不出。则厥气客于 
肾。 
五 
呼 
不 
股 
为 
期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微为亡阳。尺紧为阴胜。阳微阴胜。故云虚损。又加之多汗。则愈损阳气。是阴常 
在。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 
无谷 
(卫。阳也。微为卫气微。故云亡阳。营。血也。濡为营气弱。故云亡血。弱为阴虚。 
虚则 
阳气 
无谷 
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濡弱者。气血也。往反有十一头者。五脏六腑共十一也。) 
问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脏。师曰。诸阳浮数为乘腑。诸阴迟涩为乘脏也。 
(腑阳也。阳脉见者。为乘腑也。脏阴也。阴脉见者。为乘脏也。) 
夫人迎。左手关前一分是也。肝胆之位。脉紧盛。伤于寒。在结喉旁一寸半。动脉应手 
是穴 
脏主。 
兼属 
夫太 。在足内踝骨上动脉陷中。伤寒何以须诊太 脉耶。太 穴。是少阴肾之经。男 
子以 
阴病 
也。 
本。 
叶枯矣 
不吐者 
将枯槁 
夫冲阳。一名会源。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谷三寸。伤寒何以须诊冲阳脉耶。 
答 
其清者为营。营。血也。浊者为卫。卫,气也。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循环无端。 
胃为水谷之海。土禀四时 
以察其胃气之有无也 
缓时一止复来。曰结。 
聚气痞。忧思所成。大 
动而中止。不能自还 
甘草汤。夫又据脉论云。伤寒治法。据脉为要。问证次之。证如此。脉亦如此。条例径行。 
若证热而 
理之。庶 
流通而无 
之无力。 
洪。但指 
邪。以行 
邪乘虚。 
夫外有脉。内无脉。为外实内虚。外无脉。内有脉。为内实外虚。虚实之义。随其脉之 
有无 
八难 
乘阳 
入 
以 
盛 
盛 
阳 
之 
氏 
损 
下 
有 
正恐阳盛入内。而误以桂枝汗之。内得热以助邪。外撤虚而损正。又安得而不毙。观古人发 
表之药多温。攻里之药多寒。则知阴阳虚盛之意微。非止为汗下设。正所以为用药寒温设也 
。可不明辨哉。 
伤寒治法。内则审脉。外则审证。大要辨表里虚实为先。病在表。有表虚。有表实。病 
在里 
缓。 
脉 
冷 
与 
赤 
同 
夫太阳属膀胱。非发汗不能愈。必用桂枝、麻黄。以助阳却邪。阳明属胃。非通泄不能 
痊 
热 
附 
阳 
阳 
有 
皆 
为毒瓦斯入脏。皆当下之。知乎此。则伤寒用药之法。随变随应而不穷矣。虽然。伤寒七日。 
传遍六经。此约法也。或首尾只在一经。或间传一二经而止。又不可拘。但据脉与外证验之 
。是为活法。 
发热憎寒体痛时。脉浮解表定无疑。不憎寒却频憎热。多汗咽干里下之。 
夫三阳外证。腰脊头疼热恶寒。目疼汗热鼻中干。耳聋口苦时干呕。胸胁肋疼寒热干。 
太阳证。腰脊强。头项痛。发热恶寒。若伤风。则鼻塞恶风。阳明证。目疼身热。鼻干。不 
恶寒。反恶热。自汗自出。不得卧。内实。大便难。少阴证。耳聋。胸胁痛。或口苦咽干。 
目眩。或往来寒热而呕。阳病。体轻脉轻。外证。壮热烦渴。大小便秘。头面有汗。昏愦气 
粗。扬手掷足。 
夫三阴外证。肠满肢温利不烦。舌干燥渴或憎寒。唇青舌卷多烦满。筋急囊间缩又挛。 
太阴证。腹满或痛。手足温。自利不渴。喉下干。少阴证。口燥舌干而渴。或口中和。 
皆恶 
筋急 
大小 
发躁 
胃解 
夫汗下温正法。太阳伤风。自汗恶风。桂枝汤。伤寒。无汗恶寒。麻黄汤。风寒俱盛。 
则以 
麻黄 
汗多 
汤。 
为 
腹 
舌不燥。及背恶寒者。并用四逆汤。小便白者。亦用四逆。始得病。脉沉。反发热。麻黄细 
辛附子汤。口燥咽干而渴。急下之。用大承气汤。厥阴脉微浮。为欲愈。不浮未愈。小建中 
汤。脉浮缓。如疟状者。囊不缩者。亦欲愈。桂枝麻黄各半汤。脉沉短者。囊必缩。为毒瓦斯 
入脏。可用承气汤下之。利不止。用四逆汤。三阴中寒。微则理中汤。稍厥或中寒下利。则 
干姜甘草汤。大段重者。用四逆汤。无脉者。用通脉四逆汤。六经惟少阴难治。大要以口燥 
而渴。别其热。脉沉而迟。别其寒。然亦有表里无热。但烦愦。默默不欲见光明。其脉沉细 
。或时腹痛。此可四顺汤。增加干姜。对之增损。理中丸亦可矣。凡阴证。白通汤。四逆汤。 
通脉汤条例。未敢遽用者。且以理中汤。甘草干姜汤代之。虽然。阴寒亦有毒。乃病气也。 
滞须行之。养正丹。金液丹。半硫丸。皆可疏利。又为要药。 
夫三部之位。左右手。去鱼际一寸。名曰寸口。去尺泽一尺。名曰尺部。两境之间。名 
曰关 
至关 
之数 
三阳 
上。 
不可 
(今人以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尺脉常盛。谓之反。非也。男子阳有余。脉在上。尺脉必 
弱。 
以左 
是正 
耳。 
圣人以察阴阳。以决生死。虽经络流注。如环无端。岂能逃于三部者哉。 
夫诊候之法。凡初下指。先以中指揣按得关位。乃齐下前后二指。为三部脉。前指寸口 
也。 
(男先左手。女先右手。) 
浮按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次重按消息之。次上竟消息之。次下竟消息之。次推指外 
消息 
(医家责肥人脉浮。为肌肉浓实。重取乃得。若举手而得。则其浮也甚矣。责瘦人脉沉。 
为 
凡诊脉。以气息平定方下指。一呼一吸为一息。其一息之间。脉息四至。或五至。不大 
不小 
之详 
(所属部分。谓心位洪。肺位浮。肾位沉。肝位弦。脾位缓也。四时。谓春脉弦。夏脉 
洪。 
应。 
夫脉息之证。盖脉以肉为阳。脉以血为阴。华佗云。脉者。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 
气 
短人脉短。性急脉急。性缓脉缓。反此者逆。按内经云。形盛脉细。气少不足以息者危。形 
瘦脉大。胸中气多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难经云。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 
则为热。迟者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王叔和云。脉沉为在里。脉浮为在表。迟则在脏 
。数则在腑。滑为实为下。数为虚为热。张仲景云。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 
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大抵阳脉常浮而速。 
阴脉常沉而迟。七表属腑。病在于阳。春夏见之易治。八里属脏。病在于阴。秋冬见之犹轻 
。假令数在左寸。浮之得者。热入小肠。沉之得者。热入于心。余皆仿此。脉理精微。非言 
可尽论。其梗概不出于此矣。王叔和云。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亦在乎人熟之而已矣。 
夫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七表阳也。阳数奇。 
夫浮。按之不足。举之有余。 
(寸口浮。其人有风。发热头疼。关上浮。腹满。尺中浮。小便难。趺阳浮。即为虚。) 
夫芤。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夫滑。往来疾。却流利。替替然与数相似。 
(脉滑为阳。寸口滑。为阳盛。关上滑。为呕逆。尺中滑。小便赤。妇人经脉不利。然 
而尺 
夫实。大而长。按之应指。 然浮沉皆得。 
(寸口实。主上焦热。关上见实。腹胀。尺中有此。主小腹痛。小便涩。) 
夫弦。举之无有。按之弓弦状。又曰。浮紧乃为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 
(阳弦则头痛。阴弦则腹痛。大抵伤寒脉必弦。盖人迎脉盛。伤寒干人迎者。少阳之分。 
少 
甚 
夫紧。按之实数。似切绳状。 
(紧则为寒。寸口紧。头痛。关紧。心下满痛。尺紧。脐下痛。阴阳俱紧。当清邪中上。 
浊 
夫洪。极大在指下。举按满指。 
(寸口洪。主胸膈烦热。关上洪。主胃热口干。尺中洪。主大小便有血。三部洪。三焦 
俱热 
夫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八里阴也。阴数偶。 
夫微。若有若无。极细而软。 
(微则为虚。寸口微。为阳不足。阳微则恶寒。阴微则下利。) 
夫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沉为在里。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然沉而迟者。乃阴证也。宜温之。沉而数者。 
有热 
夫缓。去来亦迟。小快于迟。 
(缓则为虚。太阳病。其脉缓者。为伤风。惟脾得之。即是本脉。) 
夫涩。细而迟。往来难。时一止。 
(涩则为少血。寸口涩。少气。上焦冷。关上涩。胃冷脾痛。尺涩。小便数。小腹冷。 
三部 
不足 
夫迟。呼吸三至。去来极迟。 
(迟则为寒。寸口迟。则上焦冷。关上迟。胃冷不欲食。吞酸吐冷水。尺中迟。小便多。 
并 
夫伏。极重按之。指着骨乃得。 
(伏主物聚。寸口伏。胸中逆气。关上伏。有水气。溏泄。尺中伏。水谷不化。大抵关 
前得之。多为热。关后得之。多为冷。关中得之。阴阳结。或冷或热不定。当以余证参之。) 
夫濡。按之似无。举之全无力。 
(形与缓、涩、迟、脉虽稍殊。其为冷证皆一也。) 
夫弱。极软而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