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世家 >

第805部分

世家-第805部分

小说: 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型涡轮航空发动机专利的那一家;,另一家则是安东诺夫设计局,但安东诺夫设计局虽说是乌克兰的企业。但后期却被俄罗斯人给各种方式给收购了下来,从乌克兰成立之后,安东诺夫设计局生产的飞机就没有卖掉几架,当然,现在苏联才解体没几年,情况似乎还没有那么糟糕。但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情况就是,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几乎全面陷入了停顿,只能靠生产零部件和一些小修小补来过日子。

    乌克兰的航空制造业现在的日子过的有多凄惨呢,有一个简单的数据可以说明:在前苏联时期,乌克兰的航空制造业每年的军用飞机制造量约为350架,各类型民用飞机的制造量约为220架,总数量570架……这确实是相当可观了。

    但自从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之后。乌克兰的航空制造业就没有接到一架国内外客户的军用和民用航空器的订单,只能靠为国外客户生产零部件艰难度日,大家现在都说国内的那些国有企业正在经历阵痛,但乌克兰的航空业正在经历的可不是什么阵痛,他们正在经历的是割肉……凌迟一般的割肉。

    另外也更加悲哀的现实就是,从苏联解体到现在的着三年时间里,乌克兰政府向军工企业的投入有多少钱呢,说出来能吓死一大片人:450万美元。

    不是一家企业450万美元。也不是一年450万美元,而是乌克兰国内所有的军工企业在将近3年的时间内总共获得了450万美元的的资金投入。如果不是林鸿飞写来的那封建议加强双方合作的信,维克多和德米特里认为自己简直可以去卖血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了。

    “维克多先生,德米特里先生,看来你们的情况有些糟糕。”林鸿飞站在这两位的面前,脸上徜徉的笑容,温暖的就像是阳光。

    “是啊。我们的情况确实很糟糕,”维克多并不掩饰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困境,他几乎是急不可耐的向林鸿飞问道,“林先生。您之前的信中说要加强两家公司的合作,能否告诉我,您具体是指什么方面的合作。”

    德米特里虽然没有开口,但他脸上那一脸期待的表情出卖了他心中的想法:他也想要听听林鸿飞说的合作是什么,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日子不好过,和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的日子难道就好过到哪里去了吗?

    林鸿飞看了马克列维奇一眼,看到的却是马克列维奇也一脸兴致勃勃的竖着耳朵,显然,他也对自己的话很感兴趣。

    “既然大家都喜欢在机场晒太阳,那我们就一起晒晒太阳吧,”林鸿飞笑着开了句玩笑,等大家一阵哄笑之后,才道,“可能几位不很清楚,我的公司在美国投资亿美元,设立了一架飞机制造工厂、一架航空发动机制造工厂,采购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

    “嘶……”

    不等林鸿飞把话说完,林鸿飞就听到自己耳边一阵整整齐齐的倒抽气的声音。

    亿美元啊!去年一年乌克兰的财政收入都没有这么多,林鸿飞就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全投进去了?一种不真实混合着羡慕嫉妒恨的感觉在所有前来给林鸿飞接机的乌克兰政府以及军工系统的人的大脑中回荡: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我们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但现在有个问题,我们缺乏有经验的生产技师和设计师,”林鸿飞两手一摊,脸上一脸的无奈,“我们公司手里有从德米特里先生书中购买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的专利,我们也制造出来了第一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我们公司还有从维克多先生手中购买的安—14和安—28轻型多用途运输机的专利,但我们公司的研发实力不足以让我们对这些发动机和飞机进行改进;”

    “再看看维克多先生和德米特里先生你们呢,”林鸿飞两手一摊,“相信我,我真的知道你们两家公司的情况,说你们连饭都吃不起了并不夸张,但你们现在仍然拥有强大的生产技师团队和设计师团队,你们看,我手里有钱有设备,你们有技术,我们就有了合作的基础,对不对?”

    没错,林鸿飞手里有钱有设备,安东诺夫设计局有人有技术,双方就有了合作的基础,这一点马克列维奇、维克多和德米特里无比赞同,现在他们就想要知道,“那么……林先生,您打算以什么方式进行合作呢?”

    林鸿飞却没有回答,他笑着看了看四周,“马克列维奇先生,难道您就打算让我在这里和您谈吗?”

    “啊?”听到林鸿飞的这话,马克列维奇懊恼的拍拍脑袋:林鸿飞说的没错,这里确实不是谈话的好地方,“来,我们路上谈。”

    马克列维奇说着,旁边一辆个头巨大的吉尔—41047防弹轿车开了过来。

    ……………………

    “我们希望与安东诺夫设计局和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签订一项合作合同,由安东诺夫设计局和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配合我们公司,一起对我们公司的安—14和安—28轻型多用途运输机以及我们公司的发动机进行改进,你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设计合作合同。”

    原来只是要求帮他们改进,而不是让两家公司合并,这让马克列维奇、维克多和德米特里心里大松了一口气,他们还真担心林鸿飞会几次机会提出收购或者兼并安东诺夫设计局、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的要求,如果只是这样,那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三人心中又有些奇怪:为什么自己心里又隐隐的有些失望?

    “当然,能够帮助林先生的企业发展,是我们的荣幸,”三人对视了一眼,维克多小心翼翼的向林鸿飞问道,“但是这个费用问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一一三三章 释放信号:都当我们是羊牯呢?〔三更,一更到〕() 
虽然只是一个设计者和改进者,但改进的都是自己单位的产品,这完全不存在熟悉和上手的问题,属于接过来就能干的活儿,对于安东诺夫设计局和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来说完全不存在任何的难度,唯一的问题就是林鸿飞能够拿出多少钱来给自己?

    “费用的问题我们可以慢慢谈,”林鸿飞抿着嘴笑着,那表情……嗯,虽然有点难听,但确实很像是在打量一块猪肉:是红烧好呢,还是做水煮肉片?“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改进要求给出不同的费用,同时也要考虑到安东诺夫设计局和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的实力……最近两年,安东诺夫设计局和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的人才流失情况相当严重,我们公司也需要对你们两家公司的实力进行评估,以确定安东诺夫设计局和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是否可以完成我们的要求,对吧?”

    维克多、马克列维奇和德米特里对视了一眼,眼中同时有些无奈:看来想要林鸿飞大出血是不可能了。

    林鸿飞说的没错,现在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和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的人才流失情况确实十分严重,有超过三成的精英被西方的航空公司给挖了过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偏偏这些人在原单位都属于顶梁柱一般的角色,林鸿飞因此而怀疑安东诺夫设计局以及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的实力,他们谁都说不出什么话来。

    “至于您,马克列维奇先生,如果可以,我打算从贵国采购一些设备,”林鸿飞转过头来。“一些生产飞机的设备和生产线,有没有问题?”

    乌克兰有没有生产飞机的设备和生产线?当然有,这肯定没问题,人家可是前苏联时期最重要的飞机生产基地之一呢,但他们有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却没有生产这些生产线和生产设备的能力。

    简单的说,现在的乌克兰就是一个大型的飞机制造工厂,他们有生产飞机的绝大部分设备,如果决定将这些设备和生产线卖掉,那就只能拆掉自己现有的卖给林鸿飞。可卖掉了之后他们自己就没有了,他们没有生产这些生产设备的能力,用通俗的话说,他们没有工业母机。

    也正是因为这个,马克列维奇才一脸的为难。一方面,现在的乌克兰财政困难到了极点。林鸿飞的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是唯一愿意到乌克兰来投资实业的国外公司。这总算是给极度灰暗的乌克兰经济带来了一抹亮色,但另一方面,如果将这些生产设备卖给了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乌克兰怎么办?

    或许有人会说,完全可以不卖嘛!缺钱?可以找国外银行贷款嘛!

    不卖当然可以,但现在乌克兰可真的是穷的揭不开锅了。所有能够捞钱的办法,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尝试一下,哪怕是饮鸩止渴,但现在摆在乌克兰面前的情况是别人还有饮鸩止渴的资格。他们连饮鸩止渴的资格都没有。

    飞机生产设备不同于普通民用机械的生产,可能这种产品不生产了之后,这套设备就作废了,在飞机制造行业不存在这种情况,哪怕一条飞机生产线彻底关闭了,其生产线当中的很多设备还可以拿到别的地方去用,比如大型的油压机、水压机、模锻设备、精锻设备、焊接设备等等,前苏联不同于财大气粗的老美,虽然当年他们和美国人军备竞赛的厉害,但在发展军事装备的时候,还是小心翼翼的精打细算,

    “这个……”马克列维奇犹豫了一下,到底没敢将“这些设备对于乌克兰的复兴至关重要,我们绝对不会出售这些设备”这一类的话说出来,而是采取了一个相对中庸的说法,“林先生,很抱歉,我做不了主,这个需要政府开会讨论之后才能够做出决定。”

    他觉得这个事儿推一推并不是问题。

    林鸿飞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笑着点了点头……他根本没指望从乌克兰买到这些东西,只要借着这个机会将自己需要这些设备的消息散布出去就行了。

    …………………………………………

    林鸿飞的这番话,在有心人的传播下,立刻就飞快的在整个前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以及俄罗斯飞机制造行业当中传播了起来,在前苏联的各家航空生产设备提供商兴奋的睡不着觉、想着怎么才能将自己的产品卖给林鸿飞、卖到美国去的同时,美国和欧洲的同类企业也慌了。

    他们不能不慌,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向林鸿飞进行了相关生产设备的报价,但无一例外的,每一款设备的报价都高的离谱,显然是将林鸿飞当成了肥羊来宰……没错,因为这些生产设备是在美国本土使用的,所以只要你要,我们完全可以出售给你,但价格嘛,这个我们需要好好商量一下。

    林鸿飞之前一直没有给他们答复,在此之前他们还以为林鸿飞是在进行最后无力的抵抗,但是现在,他们知道了,林鸿飞在用这种方式来警告自己:除了你们美国人和欧洲人的东西,我还有北极熊的东西可供选择……

    事实上,对于林鸿飞来说,如图134客机、伊尔62客机、安14轻型多用途运输机以及安28轻型多用途运输机这一类的飞机,俄罗斯可以提供超过90%的设备,甚至连共和国自己都可以提供超过50%的生产设备。

    对于俄罗斯来说,剩余的那10%并不是不可以提供,只是在精度方面不及欧美产品;对于共和国来说,嗯……那剩下的50%的生产设备大多数都不能提供,所以对于林鸿飞来说,物美价廉的俄罗斯产品是最好的选择,我只要在对精度影响最大的关键设备上选择你们的东西就行了,没必要全部欧美化,反正我也没打算连一颗螺丝钉都自己生产。

    在这其中,和林鸿飞jihu最积极的就是白俄罗斯和共青城飞机制造联合体,白俄罗斯自然是不必说,在前苏联时期,白俄罗斯就是前苏联最重要的重工业生产设备提供基地,飞机生产当中的各种锻压、精锻、冲压、焊接等设备,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现在的白俄罗斯。

    至于共青城飞机制造联合体(knaapo),依托当年苏联在远东的飞机制造和工业制造的布局,他们也可以提供大量的生产设备,一时间,林鸿飞的电话繁忙的很,全都是杰西卡、霍尔格和罗斯托克向他报告欧美日相关企业重新调整报价的消息。

    对于这些电话,林鸿飞只有一个指示:先拖着,等过段时间他们还会降价的……这种动辄以百万美元为单位起价的大型乃至重型的工业生产设备可不是那么好卖的。

    刚刚挂上电话,曹军敲门进来,“林总,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的人来找您。”

    “是德米特里?”

    “不是,是另外一个人,副总设计师帕维尔。”

    “帕维尔?他有没有说找我什么?”林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