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督师 >

第139部分

大明督师-第139部分

小说: 大明督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对了吗,这次朝会的目的就是要从新修订历法,也好应对农时,给自己勤政没有失德找到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爱卿所言极是,国朝三百年却沿用旧朝历法,这本来就是一件荒谬的事情,朕为天下计,这就下诏,任命徐光启整理编篡新的大明历法,钦天监全了配合。”

    “皇上圣明。”一群朝臣站出来,大声符合崇祯的旨意。

    这是崇祯朝来,第一次崇祯发话底下这么多人响应,这多少让崇祯感觉到不再被东林绑架,如果按照往常,自己这个举措会立刻招来东林清流以劳民伤财,天子失德的话题反对的,这次通过刚刚的一番烽烟四起的交战,东林第一次在朝堂上失声。

    这时候吕汉强再次站出来,面对崇祯:“臣弹劾赵东阳构陷大臣,贪赃枉法,包庇要犯等五罪十条,请皇上圣裁。”吕汉强这次没有胡搅蛮缠,只弹劾赵东阳而绝对不再带上任何人。

    打蛇不死,必有后患,既然得罪了人,就要往死里得罪,得罪到死,同时也在为崇祯释放启复徐光启做铺垫。

    崇祯接过小太监传递上来的折子,翻开仔细的观看,吕汉强的折子不像其他大臣那样不知所云,而是言简意赅的历数了赵东阳贪赃枉法构陷朝臣五罪十条,每罪后面都有详细的证据,绝对是言之凿凿没有一句空泛之处,所列举的事实真的是触目惊心,崇祯看到最后愤怒的一拍桌子,指着早就面如土色的赵东阳:“赵东阳,你还有什么话说?”

    赵东阳这次算是彻底的绝望了,看看四周都缩回去的同僚,再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当时只能将头蹙在地上呐呐:“臣,臣。”

    崇祯站起来,扫视了一遍群臣,大声宣布道,“传旨,启复徐光启编篡大明历法,下旨将赵东阳下狱,交付有司严查赵东阳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事,一旦证据确凿,立刻严办该员,抄没家产。”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严查工部侍郎王首道,李格飞,赵全贿赂有司,贪墨工程款项事,一旦查实,抄没家产严办该员。”

    然后威严的扫视了一遍底下那些噤若寒蝉的官员,心中不有哀叹一声就大袖一挥,“退朝。”言罢也不等诸臣恭送,步履沉重的转到后面去了。

    徐光启启复了,东林的中坚大理寺正卿赵东阳彻底的倒了,顺带着也将工部右侍郎王首道也拉下了水,这次孤臣党完胜,东林党完败。

    这次的战役胜利,不但宣布孤臣党在朝堂上的彻底崛起,也宣布着自崇祯元年阉党覆灭后东林的一言堂的时代结束,宣布着一个以维护皇权,维护自己利益,充满朝气与实干的派别在朝堂上可以对东林说不。

    同时也宣布着五品的陕西司郎中吕汉强的人身安全得到了初步的保障,宣布着吕汉强砸饭碗专业户的金字招牌越发响亮,宣布再是看似人畜无害的吕老虎的屁股的确是摸不得。

    同时也让人看到,吕汉强已经是出牙的猛虎,不再遵循你不咬我我不咬你的原则,而是开始四处寻找对手开咬。

    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是最难对付滴。

    赵东阳的案子很好审理,因为不用刑部操劳,吕汉强等早就将所有的证据收集完备,最终赵东阳以数罪并罚而枭首,家人男子发配边远,女子充入教坊司,

    王首道也不能幸免,以贪墨罪斩首,抄没家产,

    而最让崇祯震怒,王承恩欣喜的是,则是抄没出赵东阳和王首道李格飞赵全的家产折合白银就达百万两,崇祯咬牙切齿的想,不过是区区几个贪官,其家产就达如此之数,那全国贪官何其多也。

    按照国朝规定,这些银子的三层要充入皇上的内帑,那就是三十万啊,这一下子就缓解了内帑开销,因此王承恩对吕汉强的逼迫也就不再紧急。

    东林是彻底的失败了,但他们也绝没甘心,既然惹不起吕汉强,整不倒徐光启,那就给徐光启来个釜底抽薪,于是上书言西北边患严重,流寇遍地,请派杨鹤出朝督师三边,将最早支持徐光启的杨鹤按照历史晚了一个月赶出朝堂,让杨鹤的人生轨迹又回到了他历史的原先路上去。

第209章 催促出山陕(第三更)() 
其实杨鹤作为山陕督师,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选,其能坐到这个位置,事情还是出在杨鹤也是一个大嘴巴。

    杨鹤是一个进步比较慢的人,他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和他一起中进士的大有人在,一个个的都混得风生水起,但他在朝廷里混三十多年,才当上佥都御史,混成这样,全拜托他那张臭嘴。

    皇帝喜欢魏忠贤,他骂魏忠贤,皇帝讨厌熊廷弼,他为熊廷弼辩护。天启依赖孙承宗,他就专门和孙承宗对着干,而他的嘴巴还就开了光,一说一个准,于是就说的更加起劲,想什么说什么,几起几落,最后就依旧是个小官。

    崇祯元年,他被重新委任为御史,当时民变四起,大家都在商议对策。

    有一次,几个人聚到一起聊天,聊的就是这个,杨鹤就在其中。

    杨鹤是都察院的,这事跟他本来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他之所以掺和进来,还是两个字——嘴欠,还爱标新立异。

    反正是吹牛,不用动真格的,就瞎聊呗,闲着也是闲着,这个说要打,那么说要杀,如此热闹,杨鹤终于忍不住了,他说,不能打,也不能杀。

    然后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元气说。

    在他看来,造反的人,说到底,也还是老百姓,如果杀人太多,就是损伤元气,不能乱杀,于是按照这个可以开山立派的宗旨展开来,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最后大家的闲聊,变成了这个老兄的一言堂。

    一番话,就把大家彻底说懵了,对于他的观点,大家有着相同的评价——胡说八道。

    不杀人,怎么平乱?

    这是一个不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的理论,不要紧,有一个人接受就行,而这个人对百姓的认识是,我爱你们,只要你们能给我完税,即便是你们做了再错的事情,即便你们刨了我的祖坟,我也原谅你们,爱你们。

    那这个人是谁呢?便是我们的皇上崇祯。

    不久之后,崇祯知道了这个理论,十分高兴,召见了杨鹤。

    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很快,吏部主动提出,鉴于杨鹤同志的理论很有使用价值,正好前任三边总督武之望死了,正式提名杨鹤同志升任该职务。

    杨鹤不想去,原因很简单,本来就是吹吹牛的,压根不会打仗,去了干啥?被人打?

    但是牛都吹了,外加吏部支持,尤其在这次吕汉强带着一大帮孤臣倒赵东阳的战役里,东林的钱谦益等看到这个大嘴巴很是支持徐光启,吕汉强我斗不起,那我斗你个杨鹤还行吧,柿子捡软的捏,多少也能找回点面子,于是,东林就支持他去陕北督师。

    文臣督师,这是大明后来的国策,就好像袁崇焕一样,都是大嘴巴,正好督师。于是皇帝也支持,如此重任在肩,咬咬牙就去了。

    可是杨同志不知道,吏部之所以支持他,是因为讨厌他。钱谦益支持他是因为太碍事,皇帝支持他是因为他省事。

    和杨鹤不同,吏部的同志们都是见过世面的,知道平乱是要砍人的,砍人是要死人的,死人是要流血的,杨鹤这套把戏,也只能忽悠人,为达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效果,让后来的无数白痴书呆子明白,乱讲话要倒霉,才着力推荐他去。

    死在那边最好,就算不死,也能脱层皮,相比而言,崇祯的用心是比较善良的,他之所以喜欢杨鹤,是因为杨鹤提出了很好的理论——省钱的理论。

    不花钱,不杀人,不用军饷,不用调兵,就能平息叛乱,太省了。

    就算是忽悠人失败了,最多把杨鹤拉回来砍了,以平息众怒,也就是当初树立吕汉强这个孤臣的目的是一样的,很省成本,如此生意,不做白不做。

    就这样,一脑袋浆糊的杨鹤去陕西上任,至少在当时,他的自我感觉还是很好。至于后来做到什么程度,那以后会说的。

    但这些吕汉强已经不放在心上了。保举徐光启的战役,是吕汉强精心策划的,本来就是想以此为切入点,扩大势力,因此对徐光启登门拜访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奋,倒是和他一番学术上的深谈,让吕汉强对徐光启渊博的学识深深折服,同时徐光启也为吕汉强天马行空般对科学历法宇宙的知识惊为天人,不知不觉间便将吕汉强引为同道。

    吕汉强可不敢拿自己这半吊子后世的知识炫耀,反倒是狠狠的支助了一下徐光启的学术研究,更让徐光启这个老头感激不尽。

    得到徐光启的青睐的同时,顺带着吕汉强也获得了他的弟子孙元化的感恩,也算为后来吕汉强的发展积攒下了一番香火情。

    但这都是题外话,现在吕汉强却为一件事而莫名其妙着呢。

    因为皇上下旨,催促吕汉强赶紧离京到陕西山西视事,而他疑惑的是这个传旨的人。

    吕汉强拿着圣旨,笑眯眯的招待着传旨的公公,这次传旨的公公很出意外,也还算是一个熟人。

    来的这位公公便是当初替张皇后给吕汉强送去报纸题字,张皇后的亲信,那个爽朗平和的王公公。

    王公公这次来还像上次一样,只带着两个小太监,宣读了圣旨之后,就笑着和吕汉强拉话聊天,而他爽朗的性格,亲切的谈话,总是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这让吕汉强很是感觉轻松。

    “这次皇上派咱家来传旨,其实也是有目的的,倒是让吕大人吃惊了吧。”

    吕汉强也就好不避讳的点点头笑着道:“传旨这活计应该是皇上身边的人,我无路如何也想不打是张皇后身边的您。”

    “其实也没什么可以让吕大人意外的事情,不过是张皇后知道皇上要派你出京去山西,便想起了远嫁西安的姑姑,于是思念之情便起,因此想要派咱家去陕西代替皇后去探视一番,不过吕大人也知道,陕西现在变乱四起,流寇遍地,我带着娘娘的赏赐给姑姑的东西别说到达西安,就是走出张家口都难,因此闻听吕大人要去山西陕西视事,便想搭个顺风车,也是图个安全,不知道吕大人可肯?”

    吕汉强这才恍然,当然也没有多想就点头同意了:“有王公公作伴一路上也不寂寞,正是吕汉强求之不得。”

    “那这事情就这样说定了,我这就回宫请娘娘准备,一旦吕大人出发,我们就可以上路了。”

    “好,既然这样,我这里一准备完毕就通知王公公。”吕汉强笑着答应。

    王公公见事情已经说定,也就站起来拱手告辞,吕汉强就在张管家手中接过一个银包笑着奉上道:“这点东西王老哥你拿着,给你手下的孩子们加点肉菜。”

    “哈哈哈。”想起上次自己传旨的时候,吕汉强给的一百两银子,的确让他的手下小太监很是好好的吃了许多日,于是也不客气的再次爽利的接过来,丢给身边的那个小太监,笑着道:“还不快快谢过吕大人给你们加餐?”

    那两个小太监就欢天喜地的谢了吕汉强,然后三人潇洒而去。

    等人走远了,一直陪伴吕汉强接待的赵梓不由得收起了笑容,“东主,皇上这手监视功夫玩的好啊。”

    吕汉强就看看赵梓,也不说什么,只是心中叹息一声。

    赵梓见吕汉强不说什么,于是就笑着道:“其实也好,这样我们即便做出了点出格的事情,也能有个人给我们在皇上面前做个见证,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梓吧。”

第210章 安排(今天依旧三更)() 
吕汉强在接到崇祯命令他出京的圣旨之后,就感觉崇祯是不想让他再呆在朝堂之上了,崇祯就要开始全面接手孤臣党了。

    “但孤臣党是你想接手就能接手的吗?这些孤臣已经被自己的利益牢牢的拴在了一起了,胃口也变得大啦,野心也变得大啦,这已经不是你一个抠门的皇帝能满足的啦。”吕汉强就玩味的笑。

    “这次出京,大人怎么安排京城里的事情?”王万全王大人,孤臣党的书记皱着眉在轻声询问吕汉强的安排。

    “这次倒赵东阳战役的胜利,让我们孤臣党在得到巨大的民间声望之后,又收获了三个官位,以及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虽然暂时他们没有拿到他们想要的商行股份,但我们一定要承诺,在下个半年我们扩大商行股份的时候,有他们优先购买的权利。”吕汉强背着手,在商行总部的大堂里慢慢的踱步,开始安排自己离京后的事情。

    “大人,这个好消息我一定会宣布出去的。”老王喜滋滋的点头答应,这也是他承诺给投效人的,得到了吕汉强肯定的答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