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督师 >

第377部分

大明督师-第377部分

小说: 大明督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年大旱,四月下雨,这天气啊,还真是出乎意料到没谁了。

    当温体仁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立刻放出人马招集自己手下的所有党员,召开紧急应对会议,应对现在突然出现道这道难题,但结果事情却大大的再次出乎了他的预料,因为这一次,真正能来参加会议的,竟然一个没有,这其中就包括了自己的女婿。

    木呆呆看着空空如野的大堂,看着窗外森森的雨幕,想象着原先人头攒动的场景,与现在空无一人的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最后不得不长叹一声,吩咐自己的老管家:“关门吧,大势已去了。”

    然后对着自己的老夫人黯然长叹一声:“吩咐丫鬟仆妇收拾行装,我明日便上书皇上请求致仕归家,我们做一个田舍翁吧!”然后不理哭泣的老妻子,心中却咬牙切齿的道:“我不过是以退为进,吕汉强,咱们俩的争斗还会继续,我依旧会从归朝堂,那时候便是你死我活。”

    结果,一下显得衰老无比的温体仁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还没等他拿出告老还乡的奏折,就看到朝堂上所有的人纷纷上折子,弹劾温体仁的种种不法,这里不但有孤臣党,中间派,更有东林的党员,那各种理由简直是花样百出,奇谈怪论,如果真按照这些罪名的话,温体仁抽筋拨皮,挫骨扬灰,掘他祖坟,灭他九族都绝不为过。

    当时看到这样汹涌的人潮,本来已经准备做最后一击罗列了许多借口的吕汉强,竟然感觉自己的借口简直就是小儿科,根本就上不了大雅之堂。

    而坐在上面的崇祯,昨天就已经对温体仁厌恶的到吃了八百只苍蝇,这一下才真正知道了温体仁的种种罪过,他认为他这次彻底的看透了温体仁的本性,当时怒不可遏,为自己被这个家伙所蒙蔽感到羞耻。既然感到羞耻,当然责任绝对不能在自己身上,于是,温体仁就自然而然的再次成了崇祯的替罪羊,当时崇祯大怒当庭下旨,责令有司彻查温体仁的种种不法,“刨根问底,一定要刨根问底,从他祖宗八代开始刨,现在就将温体仁打入天牢。”

    突然从本来想做主力军努力抗争,到最终成为一个连路人甲都不是,现在都是路人N位置的吕汉强,简直就莫名其妙到令人发指,难道说倒温战役竟然如此轻松吗?可惜了自己为打倒温体仁做的那些功课,竟然全是白费了,可惜,可惜。

    现在吕汉强捏着袖子里的那个温体仁的罪状,简直不能和已经堆积如山弹劾温体仁的奏折里的罪状相提并论,自己的那些简直就是肤浅,小儿,可笑。

    于是,吕汉强这个发起推到温体仁战役的始作俑者,就懵懵懂懂的看着温体仁集团彻底倒台,温体仁下狱判处流放永不叙用,抄没一切家产,他身后浙江党徒也一并受到牵连,流放的流放,罢官的罢官,抄没家产的抄没家产。因为曹化淳正在为天下不断出现的流民招揽土地,崇祯正在为国库的空虚焦头烂额,这一下推倒了温体仁集团,不但得到了江南百万亩良田,更让皇帝的内帑一时充盈,尤其当崇祯看到温体仁家的家资的时候,当时就将桌案踹翻,更加坚信吕汉强的正确,温体仁的奸佞,从此以后,温体仁彻底的从朝堂消失。

    五月初,温体仁被判流放海南,到那里去吃荔枝钓鱼,日日海鲜,过“快活”的日子去了。

    结果第二天,已经升任礼部正五品郎中道孔邦国请假,回山东曲阜孔府,汇报自己的工作,然后带着吕汉强因担心他路上不安全而保护她的五个兄弟,不声不响的离开了北京南下而去。

    一路上栖栖惶惶的温体仁,车里只带着简单的一些财物,车上也只有那个忠心的老管家和自己的老妻,还有就是自己的儿子儿媳以及孙子,整个行列不过是七八人,原先前呼后拥的爪牙,那些阿谀献媚的属下,早就四散奔逃,这还是好的,等温体仁离开京城几十里地之后,一个非常尴尬的场面让他欲生欲死。

    本来想过通州,然后弃掉马车转而走运河南下少些车马劳顿,却不想,温体仁奸佞之名早在民间传送,百姓早就恨他入骨,当他派出老管家与漕船接洽时候,刚刚漕船老大还热切殷勤,结果一听说是温体仁,二话不说,直接撑船离岸直接去了。然后原先纷纷想要上前抢生意的船家也纷纷走避,就好像躲避瘟神一般。

    船是不行了,那还是走陆路吧,结果住店打尖虽然没有像当年蔡京一般无人卖饭食给他,最终让他一家饿死,但沿途上白眼恶骂不断,伙食也烂的没底线而且贵的没上线。更加上押解的官差态度恶劣,温体仁一家算是招了大罪。

    一路上挨到山东地界,却不想在一处森林里冲出一会儿强盗,虽然只有五人,却彪悍无比,拦住车队问到:“可是温大人的车马?”

    温体仁当时还有点小欢喜,总算又有人叫自己大人了,刚刚答应一声,结果这五个悍匪就打马冲来,一顿砍瓜切菜一般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拉车的骡马都一并砍杀,然后呼啸而去。剩下的官差逃回京城,上报温体仁一家客死半路了事。

    当五月中旬孔邦国带着五个兄弟回来的时候,吕汉强就笑眯眯的歪着脑袋看这个圣人之后,最终伸出大拇哥:“算你狠。”

    吕汉强真正的为原先历史上,由周廷儒和温体仁这两个混蛋驾驭的大明列车,狠狠的踩了一脚刹车,改变了方向。

第625章 大明改变了() 
倒温战役竟然就这么在稀里糊涂里胜利了,而在自己的家中,吕汉强的小集团,许杰,王芳,还有程国元,孔邦国,黄胜远,贾万全却没有弹冠相庆,因为他们知道,这不过是中兴大明的第一步,而这次推倒了温体仁,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患,那就是在崇祯的心里,吕汉强的势力已经到达了让崇祯皇帝忌惮的地步。这从再次扶持周廷儒可以窥见一斑。

    结果吕汉强却云淡风轻地挥挥手:“无所谓了,只要我们完成了一步,那就是一步,至于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去管他,虽然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如果一直考虑远虑的话,那就是瞻前顾后,那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倒温胜利,朝堂上东林其他党派一起收声,崇祯和吕汉强趁热打铁,以废除辽饷为目的,再提以海贸特许为户部贷款事,因有纵火的目的就是要为这些官员的家族走私行方便的例证在,大家也就不敢再在皇上血红着的眼睛逼视下反对,于是,这个提案当场通过,海禁也正式废除,大明国朝户部以海贸特许权,向义利银行贷款五百万,年息一分,合计五百五十万,贷款即刻完成,当然银行不希望还,朝廷不想还,这就是皆大欢喜。

    吕汉强干脆再次提出以食盐开征赋税为抵押,贷款四百万,以抵北方百姓三年赋税。

    在崇祯真的希望能做个明君的根本出发,也同意了这个贷款,这是里子和面子都有的事情,当然要做。于是大笔一挥,在满朝堂大臣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情况下,取得了这笔贷款,并且同时下发圣旨布告天下,免除大明朝廷西北地区百姓的税负——一年。

    当然这个贷款,银行不想催要,朝廷当然也不想还,于是再次皆大欢喜。

    减免辽饷,减免赋税一年的这一举措,立刻得到了天下百姓的双手欢迎,高呼皇上圣明的呼声,几乎直达天地,似乎是真的有天人感应,这个圣旨一出,三年滴雨未下的陕西竟然迎来了一场透雨,万物复苏河流重生,大明苦难深重的百姓,总算可以喘息了一口气。

    当看到崇祯得到这笔贷款大笔一挥,立刻拨付云贵参与围剿奢安之乱的大军百万军饷的时候,正在北京述职的云贵巡抚张孝臣,竟然当堂扑倒嚎啕大哭,十万在群山林莽里鏖战经年的大明将士,第一次足额获得了军饷钱粮,困扰大明十年,耗费无数钱粮生命的奢安判乱,平灭有望啦。

    发卖海贸特权的公告在大明新闻上一出,天下震动,无数有着冒险精神的航海世家纷纷竞争购买,一时间被大明禁绝五年的大航海再次恢复。

    当然,南海还是被郑芝龙把持着,人家现在是名正言顺的大明海军了,发卖一杆大旗就是三千银子,同时他也垄断着大明与日本的商路,但大明沿海广阔,除去南海日本,还有渤海东海,还有吕宋还有西洋,无论走哪一方都将是无边无垠的星辰大海,结果海贸特许权简直就卖疯狂了,只是一个月的时间,就卖出了七百万的白银,这个数字简直让以崇祯和吕汉强为首的银行大股东笑歪了嘴。

    而更加笑歪了嘴的是那些买到海贸自由权的商贾,你不是论股不论数量吗?那好吧,我就将船往大里赵,我一船顶上两船三船的运,结果,失传已久的郑和大海船再现大海,更有许多新奇的改进加入,让大明在短短时间里,在上千年航海底蕴承托下,大明的航海业再次撵上了世界并且又有领先的趋势。

    随着海贸的井喷般的发展,无数已经倒闭的造船厂,瓷器厂,无数已经荒废的桑林再次恢复生机,无数百姓再次获得活下去的生计,上述的发展当然不在当初东林“新政”之内,于是,吕汉强鼓动崇祯开始向这些行业征收税负,当然,吕汉强的税负是免去一切苛捐杂税,一次完税再不加增,还是百分之四,这不但让天下百姓欢欣鼓舞愿意接受,更让大明的户部得到了源源不断的银钱。

    而被各地豪强士绅把持的食盐盐场,立刻就有无数的由银行委托的生员进驻,废除所有食盐上的苛捐杂税,统一由食盐产地交纳赋税,比例是十比一,其他各地不得再次征收。而这笔税收,直接收入银行的还贷程序,剩余的则直接交给户部七成,皇上的内帑三成,今年是如此,明年依旧如此贷款,这一来,新任的户部尚书眉开眼笑,王承恩更是笑的见牙不见眼。

    因此,大明国库由原先每年不足四百万两,到今年年底预计就能破六百万,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再加上贷款白白得到的九百万两,国朝收入渴望突破一千五百万。

    崇祯颤抖的拿着户部上来的报告,一千五百万啊,这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啊,可以做许多事情了。

    第一就是做一个开明的君主,免去山西陕西,以及河南大部,河北大部的赋税钱粮,让流民归家,让百姓再次对自己感恩戴德。

    第二件事情,就是可以拿出一笔银子,趁着天下大旱各地河流水浅的时候,整修已经五年没有动过一锹土的河道,这样,按照吕汉强的意思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将这笔整修河道的费用用来雇佣工人,既解决了流民问题,又增加百姓收入,这又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办法,河道疏浚整理了,百姓有了饭吃,那么造反的事情还有谁愿意去做呢?

    第三件事情,就是整顿各地卫所,然后让杀伐果断有能力的洪承畴做三边总督,对陕西山西的流寇进行围剿,如此双管齐下,希望能够在三两年内,剿灭大部分流寇,让大明国朝再次恢复到海晏河清,大明朝的中兴之主就非我莫属了。

    还有就是一个辽东的野猪皮,不过这个东西已经不需要自己再拿一分钱了,因为有吕汉强在,自己就可以省下原先耗费国家国库一半以上钱粮,这真是开源节流的好办法啊。

    每每想到这里,崇祯就会坐在龙书案后面呆呆的傻笑,这时候崇祯就真的缓了一口气,大明开始慢慢复苏。

    “在这个时候谈改革?那就是找死,我不谈改革我谈抵押,你能把我怎么滴?”当时吕汉强笑的是嘎嘎的。

第626章 如愿以偿() 
对于吕汉强推举卢象升做兵部尚书,崇祯还是蛮满意的,因为他对卢象升是有好感的,当初京畿之战的时候,皇太极首次破关南下兵临北京,当时大明防线崩溃,各路援军畏缩不前,十九岁的青年皇帝,第一次体会到心寒齿冷的痛苦。

    却有一个年轻人,给他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不到30岁的大名府知府卢象升,竟然在当地招募了1万多民团,千里迢迢到京城来勤王。面对凶悍的满洲八旗和烧杀劫掠的惨相,这群从未见过刀兵的民兵,以及那位相貌俊秀的知府,非但毫无惧色,反而群情激昂,多次积极请战,要不是其他勤王之人认为他太抢风头耽搁大家做乌龟,早就嗷嗷叫着要去玩命了。至于卢知府本人,更屡次建言战事,对战局的分析和战略的制定,各个都丝丝入扣,事后对照十分靠谱,可见其军事能力多么的卓著。

    更是在战争的最后,在吕汉强最危险的时候,还是这个卢象升,带着他的一万农民军,呼喊着冲入了吕汉强的集团,等于是救了自己的老同学,成就了这辉煌的一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