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督师 >

第590部分

大明督师-第590部分

小说: 大明督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情暂时这样,但京城战守大事立刻提到了前沿,这时候的东林立刻提出三点,第一,戒严,第二,紧急招天下兵马勤王,第三,那啥,第四,还是那啥。

    至于第一点,那是势在必行,第二点,其实是废话,勤王诏书早就下发,勤王大军纷纷在向北京爬,速度已经超过蜗牛堪堪追上了乌龟王八,第三,和第四,说实话,让那群书生弄出军事上妥贴的决断,简直就可以看看,树上是不是有母猪在趴着了。

    一面是有能力却被彻底轰出决策层,一方面只会空谈无所适从,于是,扬眉吐气的东林党再次站出来,趾高气扬的扫视了一帮闭口不言的孤臣余孽——恢复原先的本性,这朝会就乱哄哄一直扯了下来,最后都扯到爪哇的一个皇子是不是该上位的事情上去了。

    崇祯简直脑袋都疼了,好久没有这种扯皮了,今天再次感受这种没边的折磨,城外清兵都快打到了鼻子底下,你扯什么爪哇皇子上位不上位干什么?你这不是吃着大明的饭,操着爪哇的闲心吗。

第1049章 再掀党争() 
这时候,崇祯的心中也有点小波折,那就是没有对比,没有感受,军机处看来还是要留下的,但必须改组,也就是说,踢出去那些架空自己的,换上那些忠于自己的。

    不过这事情说着容易,但做起来却难,这满朝廷能有本事的,都是吕汉强一群,或者是和吕汉强有瓜葛的,而忠于自己的,似乎没有,即便是有,也都是一群酒囊饭袋,绝不堪用,你现在看看底下那些大臣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了。

    一群有担当有能力的,已经明白了政治风向,现在一个个低头不语,而看到崛起机会而趾高气扬的,却都是站在那里夸夸其谈,根本就没有一件意见是能解决问题的,这是不是一种悲哀?自己的悲哀?

    看到日已西斜,这里还在争吵不休,最后崇祯震怒,一拍桌子:“不拿出章程出来,都别回家吃饭。”

    这是个大问题,不管饭就要挨饿滴,但即便是挨饿,东林也拿不出个章程,于是一个个也和孤臣余孽一般,立刻退回朝班,闭上了嘴巴,成为闭口的罗汉。

    这时候,杨嗣昌站出来提议道:“万岁,臣请万岁下旨,命令通州北上遵化的军队立刻返回通州,与京城形成犄角,立刻让河北军区参战的部队,赶奔京师驻防。”

    想了想之后:“现在吕汉强的两万大军,还有关宁一万铁骑已经到了抚宁,臣请万岁,立刻下旨,命令吕汉强的两万铁骑,直驱遵化,行围魏救赵之法,让满洲八旗不敢轻动。命令那一万关宁铁骑,立刻掉头西来,拱卫京师。”

    要说这专业的就是比业余的要强,而这杨嗣昌也和他的大嘴巴老爸杨鹤不同,在军机处历练了这两年,可谓精明强干了许多,他的这一套紧急应对办法,环环相扣,稳妥至极,尤其,他提出来的,不让吕汉强的两万铁骑进京,更是深得崇祯的心思。

    这一次满清第二次入寇,已经有风言风语传进来,人道说,吕汉强不满上次罢黜官职,故意不在蒙古地界设立军队,有意放皇太极的满洲八旗进京,行借刀杀人之计,多有不臣之心,而如果让吕汉强的两万大军进驻京师,真要是传言确实,那后果就等于是引狼入室,不堪设想,而杨嗣昌的这个办法,却正好避免了这样的危急,同时对吕汉强的两万大军也算废物利用。

    于是崇祯就高兴的道:“爱卿所言,当是老成谋国,可行,朕立刻下旨执行。”然后嘉许的冲着杨嗣昌点点头,在他的心里,军机处是必须解散的,卢象升必然问罪,那接替卢象升兵部尚书职务人选,便是这杨嗣昌了。

    孙承宗看到杨嗣昌这种为国不惜身这样的表现,老怀大慰,看到崇祯的态度,也暗暗高兴,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来看,将兵部交给那些文人书呆子,在和平的时候还无所谓,而一旦战事起来的情况下,那些书呆子就成了祸国殃民的东西,杨嗣昌在军机处多年历练,也显露出他卓绝的军事才华,现在已经是军机处的第二把手了,如果卢象升负罪下野,他能坐到那个位置上,也是国之大幸了。

    见到崇祯皇帝接受了自己这个罪臣的建议,杨嗣昌心中稍安,看来,自己的努力多少还能保住军机处的一些底气,如果再稍加运作,军机处还能存在下去,那自己就要挑起这个重担。

    对外有了稳妥的谋划,那就得说说现在京城防卫的事情了,这是火烧眉毛的了,“外面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但京城危在旦夕,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应对?”这才是最关键的,尤其是大家对外面的那些勤王兵的紧急调度速度,都表示了绝对的担心,估摸着,自己这些军队还没调动完毕,满清八旗就已经打到城下了。

    这次杨嗣昌没有站出来说话,一个人做事不要全做了,那样会招人记恨的,吕汉强之所以被人憎狗厌,还不是他将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真的是应了那句,穿了别人的鞋,让别人光脚跑去,那还怎么不有这样的下场?这就是政治。

    结果朝堂上就再此开始互相推诿扯皮,没有人能拿出什么好的办法了。

    虽然已经前途尽毁,但还一心忧国的卢象升迟疑了一下,看一眼孙承宗。

    孙承宗痛苦的一笑,也是无可奈何爱莫能助了。

    深深的吸一口气,卢象升最终还是站出来,给崇祯深深施礼:“臣有本奏。”

    崇祯就厌恶的皱了下眉,最终还是淡淡的道:“你说。”连爱卿都不叫了。

    卢象升却挺起了腰背,坚定的建议道:“万岁,当今之计,便是调京营全部上城戒备,同时,征召京城内十八以上,三十以下轻壮,紧急以里为单位,组织编制成乡勇,打开工部仓库武装起来,上城参与守卫京师。”

    这个提议很实际。孙承宗立刻站出来配合响应:“万岁,京城有常驻人口不下百万,若算上外来人口,最少不下一百五十万,征召十万乡勇只是片刻功夫,现在大敌当前,保家卫国的关键时候,百姓一定会戮力同心,为皇上为国朝尽忠。此乃上上之策。”

    孙承宗站出来应和,原因出于两个,第一个,卢象升能顶着压力站出来,提出这样高明的见解,孙成忠是从心眼里佩服的,第二个,他也希望通过这次的献策,能再次让崇祯皇帝看到卢象升的能力和忠心,改变崇祯皇帝对卢象升的看法偏见,能将这次军机处的危机略微化解一些。

    军机处不能撤,这是大明两个不可或缺的机构,这是大明稳定的基础。

    他看到了这个机会,当然也有人看明白了这里的玄机,好不容易将军机处卢象升等一网打尽,怎么能让他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呢?至于京师危机,那哪里比看到打倒卢象升和他的军机处,去除吕汉强的朝堂余孽,让东林再次崛起更重要呢?

    于是礼部尚书再次站了出来,大声反对:“万岁,卢象升居心叵测,有大逆不道不臣之心,臣请立刻诛杀卢象升。”

第1050章 辞官潮() 
东林这帮人就是这样,每一次站出来,要不说得你心惊肉跳,那决不罢休,这一上来先给卢象升等扣上了这天大的帽子,这叫什么?这叫先声夺人,吓死你再说。

    崇祯对卢象升的这个办法心中表示赞同的,但这个时候礼部尚书站出来一说,崇祯就有些疑惑了,正所谓兼听则明吧。“此罪从何说起?”

    礼部尚书立刻回禀道:“万岁,此前,天下流寇揭竿而起,荼毒千里,糜烂整个大明帝国的前车之鉴还在,而如果按照卢象升的说法,打开工部仓库,将武器刀枪分发给那些百姓,一旦这些百姓起了歹心,那这帝国新的立刻变会陷落在贼人的手中,难道他录像上没看到这样的后果吗?这样的后果世人皆知,那他卢象升为什么不说出来?可见,卢象升是对圣上对他的处罚不满,想要咸鱼翻身,想要利用百姓来推翻这大明帝国,此贼之心,昭然若揭,不杀此贼更待何时?”

    这个理由太充分了,这个罪名太实在了,这等于是将天下百姓直接戒备成贼寇,但这有什么不可以吗?在君子的眼里,这个世界上最忠心皇帝的,就上这些君子,其他都是心怀叵测的,百姓怎么啦,**一个,只有防备奴役,哪里真的放心?

    于是朝堂上残余的东林势力纷纷站出来,附和这个礼部尚书的结论,纷纷要求现在就杀了卢象升,以绝大明之患。

    被他这有理有据的一番论断,崇祯的心咯噔一声,就意味深长地看向了卢象升,刚刚抢回军权的皇帝,真的对卢象升的本性产生了怀疑。

    卢象升张口结舌,还能说什么?皇帝的猜忌,群臣的不和,虽然大敌当前,虽然国朝危在旦夕,但这些危机怎么比得上党争重要?

    自己陷在这个漩涡里,真的有种无力感。

    于是,东林开始群情激奋的抨击卢象升的种种不臣,最终卢象升只能无语俯首。

    这时候,角落里传来一声不和谐的声音,在这和谐的氛围里,弄出这不和谐的声音,的确是太过突兀。

    “不组织民夫乡勇,那你到是拿出个可行的办法啊。”

    这一句淡淡的话语,立刻让满朝堂变得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结果就又有一个声音淡淡的,充满了挑训的意味接口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结果一帮蠢驴还拿不出能行的来,那大家就回家等死去吧。”

    这是实话,既然你拿不出章程,而人家拿出章程来的还有大罪了,这是什么逻辑?

    这就是在明目张胆的打脸,毫不客气的打脸。

    朝廷东林安静了一刻之后,立刻群情激奋,好机会啊,这下总算是解套啦,赶紧转移话题,对这两个在这和谐时候发出不和谐声音的家伙大家指责。

    结果还没等大家集中炮火展开转移话题轰击的时候,就在大殿的角落里,施施然走出一队难兄难弟,就那么潇洒的走到台前,对着口沫纷飞的一群家伙轻蔑的看了一眼,然后跪倒在丹阙之下,冲着崇祯叩头,年纪大的首先开口:“臣已经老迈,脑袋也已经僵化,没有什么好主意能和了东林诸位君子之心,但臣还记得吕督师大人的教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以,臣请归家,召集全家上下一百一十五口,立刻上城替皇上,替京师百姓守卫京城。”然后看了一眼目瞪口呆的东林诸位君子,轻蔑的道:“不发刀枪不怕,臣还有这二两忠骨,拿着门栓擀面杖也要与满清死战到底。”

    那个年轻的竟然放肆的一笑:“臣家还有三十几个男女,没有刀枪不怕,他清兵有斩马刀,臣有天灵盖,臣就不陪着万岁在这里扯皮了,臣去守城了。”

    无礼,绝对的无礼,无礼到对当今万岁已经出言讽刺了。

    说完,两人叩头,竟然头也不回的连炔大步下堂了。

    这脸打的,便上啪啪的山响,不管上东林还是崇祯,脸色上一阵白一阵红。

    “放肆,严重的放肆,皇上,对这两个混蛋必须严惩不怠才能以儆效尤。”一个东林站出来大吼。

    又一个东林站出来:“万岁,刚刚两个匹夫居心叵测,说是全家上城,还不是要行沽名钓誉之心?对这种收买人心的家伙,一定要治罪,下狱,严惩。”

    于是,大殿上再次群情汹汹。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朝臣站出来,一起请求回家聚拢家人,上城守卫。

    这时候,礼部尚书看到状况突变,看到崇祯已经面色铁青,立刻站出来咆哮:“万岁,此等都是佞臣吕汉强的心腹,这是在要挟君父,不行人臣本份,臣请严惩,以儆效尤。”

    崇祯被刚刚的两个人气的不行,尤其那声蠢驴,虽然是在打东林的脸,但更是打自己的脸,早就已经按耐不住,被礼部尚书这一番煽风点火,火气直接冲向顶门。

    这还没谁了呢,吕汉强都余孽竟然如此要挟自己,这简直就是生可啃,熟不能啃,不打压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那自己这个皇帝岂不再次成了任人摆布的摆设?当时豁然站起——

    “臣有大罪,请陛下开恩。”这时候,跪在最前面的一个三品朝臣大声启奏。

    这声很好,很和崇祯心思,这就对了吗,只要自己一发威,你们还不是乖乖就范,战战兢兢?然后跪在地上请求自己处罚,还不是想着避重就轻,然后保住你们的官位?但这已经晚了,早干什么去啦?

    “你有何罪?自己道来。”崇祯怒气冲冲的道。

    这个大臣就淡然一笑:“臣之罪有三,其一,不能尸位素餐于朝堂,其罪二,国难当头,不能旁观看好戏,其罪三,在这个时候,还不思退出朝堂做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