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平凡的清穿日子 >

第230部分

平凡的清穿日子-第230部分

小说: 平凡的清穿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银器,交待管家付银子。她又让素馨把东西收好,然后问冬青近来秋宜她们做了多少布偶和小孩衣服鞋袜。知道了数目,就让她们挑些好的拿出来预备着。

    桐英看着淑宁料理这些杂务,等别人走了,便过去替她捏肩膀捶背。淑宁起初吓了一跳,发现他地意图后,也就笑纳了。

    雅尔江阿次子洗三那日,淑宁过王府。有些意外地发现瓜尔佳氏没有参加仪式,王府里的人只说世子福晋不小心动了胎气,虽没有大碍,但需要静养。来地女客们见伊尔根觉罗氏这边的人没有表现出异样,其他几个妾。连那个一脸幽怨的小莲在内,也都齐齐围着新生儿说吉祥话。便没说什么。淑宁见状,便将疑问埋在心底,只当瓜尔佳氏是心里不爽快,所以不肯出席。

    但瓜尔佳氏似乎是真的在静养,连康亲王的百日祭都没有参加。

    百日那天,淑宁是一个人到康亲王府来地。桐英还要在宫里当差。

    仪式由康亲王世子福晋主持,接待男客的却是巴尔图与另一个兄弟。世子椿泰据说因为父亲逝世而伤心,坚持在灵位前尽孝,结果累得病倒了,已有相当时日没有过问府中事务。有一位世子与一位郡王长子奉父命进内院探视,证实了这个消息。

    而康亲王福晋,也同样卧病在床。庄王福晋等几位老妯娌,不知从哪里听到些风声,要来问个究竟。见了老福晋的吃穿用度,知道她在这方面没受什么委屈,才略放了点心。巴尔图的母亲与另一位生了女儿的庶福晋出面接待诸位宗室女眷,言谈十分谨慎,都说世子福晋行事周全,并没有不孝之举,外头传地都是谣言云云。

    尽管如此,众人心中仍有疑虑。屋内聚集了那么多康亲王府的女眷,世子福晋却独自坐在上首,高傲地抬起头,身后跟着侍候的两个妾,脸色都很苍白,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其他人都离得远远地,不去看她们,偶尔望一眼,也隐隐带了惧色或怒意。

    淑宁远远看着,只觉得世子福晋的目光中带着讥诮,仿佛把整个屋里的宗室女眷都不放在眼里。她实在有些不明白,这位世子福晋到底是什么心思。

    不过她没空去管别人家的事,只悄悄往絮絮手里塞了封信,便寻机退了出来。离开时,还隐隐听到庄亲王福晋说会再来探望老福晋。

    当她重新登上马车,正准备回贝子府时,却被人拦下了。原来是他他拉氏回了京,刚刚拜祭完康亲王,请她回男爵府去,有事相商。

    一进男爵府的荣庆堂,便看到姑妈他他拉氏正对着那拉氏抹泪。他他拉氏十分感激娘家的侄女侄媳们对自家女儿女婿的帮助,还说会尽快把借的银子还回来。李氏道:“这些先不急,让他们先安顿下来要紧。今日姑姑见了大表妹,可知道她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他他拉氏忙道:“宅子已经买下来了,就在什刹海边上,叫西墙缝胡同地地方。四进的院子,已经派了十几个人过去准备了。眼下只等正式分家。听说世子虽病着,人还是清醒的,已经交待了会分一个大田庄给贝子爷,就是老侧福晋那边有些麻烦。”

    淑宁劝道:“应该会顺利的,朝廷素来最重一个孝字,表姐夫要对生母尽孝,别人总不好拦着。从前王府规矩严,走亲戚也不容易。表姐能搬出来,倒是好事,以后姑妈和我们要看她就更方便了。一切都会好的。”

    他他拉氏又抹起了泪:“说得是。这次我非要等到外孙满月了才走。”喜塔腊氏与真珍忙安慰起她来。

    絮絮夫妻搬出康亲王府地事,进行得还算顺利。世子最终还是答应了让老侧福晋随儿子住的请求,而且除了原来许诺地田庄,还另给了一处山东的田产,以及几千两银子。等新宅子收拾得差不多了,絮絮才动身入住,几乎是同一天,他他拉氏就住了进去,专门照顾女儿。

    桐英随皇帝巡视运河去了,淑宁一个人在家,料理完家务,有些沉闷,便练起了字。忽然娘家来人报信,说是佟氏回了京。她顿时大喜,连忙收拾了东西回娘家去。

    佟氏回来,却是有一件大事要与家人商量的,不但她回来了,连刚在房山住了两天的小刘氏也赶了回来。

    原因是真珍收到广州的信,说她父亲武丹不久就要离开广州将军任上,要调到哪里去还不清楚,但温夫人已经决定,要收了仙客来的生意。

    这对张保一家而言,却是一个相当大的转折。

    佟氏与小刘氏、真珍、淑宁围坐屋中,商议着她们家要怎么应对。

    (这一章里,暗含了好几个转折,猜猜是哪几个?)

二三五、退意

    真珍有些愧疚地说:“这…并不是我二娘不顾你们,实在是…仙客来的那块地位置实在太好,难免会有人盯上,若我阿玛在那里还好,一但离任…卞掌柜不一定能撑得住…”

    佟氏点点头:“这倒没什么,其实,仙客来头两年还赚得挺多,一年也有四五千两,只是去年一整年也不过千把银子,早不复当初盛况了。真的收了,也没什么,只是有些突然罢了,先前也没听亲家提起。”

    真珍低头道:“是,开始只有我们一家,可后来别人也开了几家,生意就差些。又有人学了仙客来的点心做法去…卞掌柜曾经想过不做茶楼,改做其他获利更丰厚的生意,但我阿玛不许,说怕坏了名声…”

    佟氏没作声,不去问那会坏了名声但获利更丰厚的生意是指什么,不过她去过那家茶楼,也明白那个地段有多好。自己一家离开广州已有数年,现在广州的洋人生意越发红火,来往的人也复杂了许多,做事也不象以前那么容易。象霍买办那样的人精,就早早想了别的法子,在京中打开局面,不再死守南边。

    淑宁在旁边听着,想了想,便问真珍:“阿银姐和春杏他们怎么办?他们一家与我们合办茶楼,若我们撤走,他们能撑下去么?”

    真珍道:“这事儿二娘已经问过他们了,这些年他们挣了不少,阿银姐累了,阿鑫与春杏的孩子又渐渐长大,他们打算在城外买块地,种田也好,种桑养蚕也罢,安静度日。阿鑫还想让儿子读书进学呢。”

    淑宁觉得这样也不错。只是担心他们没了靠山,能不能过上安乐日子。真珍听了,便笑道:“别担心,他们做了这几年生意,大老板总认得几个,多少有些交情。至于钱财方面,我们的分红尚且如此丰厚。他们又怎么会少?广州那里又不比京城,什么都贵,一百两银子,就够他们全家舒舒服服过一年了。”

    淑宁听了也放下心来,便对佟氏道:“额娘。既如此,收了就收了吧。老实说,广州现在离我们太远了,不好掌控,除非我们家又有人在那里做官。况且这两年茶楼赚的钱大大减少。倒不如将钱收回来,另寻他法。”

    佟氏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本来当年参股进去,主要是为了和武丹一家搞好关系。为儿子争取一个好媳妇。现在儿子已经把人娶回家,这项投资就成了亲家之间的纽带之一。京中的产业获利颇丰,少了这处收入,她也不觉得太可惜,只是温夫人的做法让她有些不舒服罢了。

    不过她看到儿媳妇脸上的愧疚与尴尬,也渐渐心软了。不管怎样,总不能打翻了玉瓶,让媳妇夹在两家之间为难。于是她便点头道:“也好。其实京中酒楼茶楼也多,咱们让人在京里开一家仙客来那样地,想必生意也不错。”她转头面向淑宁:“你们府里不是就有一家酒楼么?”

    淑宁犹豫了一会儿,道:“那个酒楼生意还行,也有些年头了。暂时还是不要去动的好。但额娘若想在京中开一家仙客来,却有些难办。别说厨子到哪里去找。咱们也没个可靠又有经验的人打理不是?广州的仙客来,我们从来就只是坐等分红,压根儿插过手呀。”

    这倒是,佟氏发觉自己有些想当然了。阿银一家不可能离乡北上,本地又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厨子,而卞财却是将军家的人。自己家的仆人中,只有顾全生一人最会做生意,但如今他管着房山地顺丰粮行,又要过问通州恒福堆房的经营,怎可能再分身照管京中的事?

    不过她还有另一个主意:“那就搭上霍买办,借他家的船做点南北货生意吧。他女人昨儿来给我请安,说起他家的生意,现在可红火得很,咱也不跟他们抢,倒是可以打打木料或江南绸缎刺绣地主意。先前派去南边的家人,都有些经验。”

    淑宁没作声,小刘氏小声问:“这种生意要很多本钱吧?咱们家可没那个家底啊。”佟氏却道:“又不是要做大,先前为淑儿办嫁妆时,你们都是听说过的,这两样东西在南边和京里,价钱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我先前就想过了,只是我人不在京里,端哥儿媳妇的家务又才上手,不方便罢了。”

    淑宁觉得这主意也不错,虽然有些冒险,但盈利是十分丰厚的。不过当她看到对面真珍脸上地不安时,忽然想到,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佟氏远在保定,自己又是出嫁女,若真的投资新行业,负责管理的人就是真珍。真珍如今只是管着家中已有地产业,就有些吃力了,她与自己不一样,不是从小就习惯料理家务事的人,如果再加重她的负担,她能承受得住吗?看着真珍稍稍有些削瘦的下巴,她犹豫着。

    想了想,淑宁问:“近来粮行与堆房盈利如何?还算顺利吧?”真珍忙答道:“很顺利,粮行一直生意兴隆,堆房有些忙不过来了,顾管事前儿才来信问过,要不要把堆房旁边的地也买下来,多盖几间仓房。”

    淑宁对佟氏道:“额娘,虽然木料与绸缎生意很能赚钱,但风险也大,又是我们没做过的。你不在京里,我又不好多管娘家的事,嫂子一人太辛苦了。其实我们家的粮行与堆房获利就很丰厚,不如把钱多投一些进去,多开一家粮行,或是多盘一个院子做堆房,都是稳妥地法子。”

    佟氏怔了怔,转头去看真珍,真珍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了头。佟氏仔细打量了她几眼,叹道:“也罢,咱们也不愁银子了,还是稳妥些吧。就照你小姑的意思,粮行也好,堆房也罢,都交给你了。若真的太累,就直接把钱用去买地吧。多些田产总是好的。”

    真珍忙道:“我能行的,请额娘放心。”顿了顿,她又看了小刘氏一眼:“姨娘地份子怎么办?就这样抹了么?”佟氏与淑宁这才想起仙客来的生意,小刘氏是有一份地,淑宁忙向她道歉,表示不该忘了问她地意思。

    小刘氏却摆手道:“说什么呀,本来就是白送我的。我又不懂这些,问我也没用。我银子够使了,抹了就抹了吧。”佟氏道:“一家人客气什么?这事是我疏忽了,你虽有银子,难不成就不为小宝以后着想?这样好了。我出钱给他置办一处田产,也叫你们母子日后有个依仗。”

    小刘氏慌忙推拒:“这怎么使得?我有银子,要置产也该我出钱才是。”佟氏却已拿定主意:“就这么办,田地不会太多,但温饱还是不成问题的。小宝好歹叫我一声额娘。你休要再嗦。”小刘氏知道这事推不掉了,只好再三谢过,但重新坐下时。眼中还是十分欣喜的。

    四个女人又再商量了一阵,定下了大概的章程,便各做各的事去了。佟氏特地将女儿留下,与她说说别后的闲话。淑宁便将这几个月管家地经历粗略地说了一遍,尤其对送礼一事大吐苦水。

    佟氏不禁失笑道:“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自己家里,要送礼只需要送亲朋好友,还有你阿玛官场上的上司同僚便罢,但你嫁进宗室。要送的礼就多得多了。这人情往来、送礼收礼的事,你从前在家时就不太擅长,能做到这个地步,也算是难为你了。不过你说地趁淡季进货是什么意思?”

    淑宁笑道:“只是一个念头。我本来想着,一年里除去节令日子。就是万寿节、千秋节与年节前后送礼最多,京里的珍玩店在这种时候价钱都特高。倒不如提前几个月看好了,趁它未升价前买回来收着。不过后来与桐英商量时,才发现有些难办,因一年到头总有人过生日成亲什么的,所谓淡季,其实也没淡到哪里去。”

    她喝了口茶,继续道:“虽说我认得霍买办,可以拿些折扣,但他那里的东西,稍微好一点的,动辙价值上千两。一次两次倒罢了,若次次都要他让利,时间长了,他必定会有想法。就算他不在乎,人情也欠下了,若将来他家有什么事求到我面前来,难道我还能厚着脸皮说不?所以,我不能每次都到他店里买,而且不能叫他吃亏太多。”

    佟氏微微颔首,又问:“那你怎么办呢?这礼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