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63-伤寒百证歌 >

第6部分

463-伤寒百证歌-第6部分

小说: 463-伤寒百证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怫郁有虚亦有实。要须仔细明证脉。(怫。音拂。盖燥屎者实也。吐下者虚也。)燥屎唯宜承气汤。(仲景云。病者小 
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怫郁不得卧。有燥屎故也。承气汤主之。)吐下极虚胃寒疾。(仲景云。伤寒大吐下 
后。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致此也。)火薰汗出目须 
黄。(仲景云。寸口脉。阳浮。阴濡而弱。医如火薰郁令汗出。客热因火而热发。怫郁蒸肌肤。身目为黄。)二阳并病面 
还赤。(仲景云。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先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 
气怫郁。当解之薰之也)脉来洪大荣气长。(仲景云。寸口脉洪而大者。荣气长。荣气长则阳盛。怫郁不得出声。)随经 
医治何由失。 

卷四
第六十一证·惊惕歌
属性:伤寒何故生惊惕。吐下温针或火力。(或因吐下。或因温针。或因火劫。)下之谵语牡蛎汤。(仲景云。伤寒八九日。 
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痛。不可转侧者。柴胡牡蛎龙骨汤主之。)妄用温针于理逆。(仲景云。太阳 
伤寒。加温针必惊也。)风温被火多 (尺世切。亦作螈。) 。( 。子用切。仲景云。风温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 
如惊痫。时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阳明被火汗流出(仲景云。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发热。 
汗出不恶寒。加温针者。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脉浮火劫必亡阳。(仲景云。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 
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三者不同同此疾。少阳中风耳无闻。吐下悸惊常惕惕。(仲景云。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不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卷四
第六十二证·心悸歌
属性:伤寒心悸有多端。大抵三阳不一般。(仲景云。悸证有八九皆属三阳。)太阳便利多饮水。(仲景云。太阳病。小便利 
者。以饮水多。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阳明烦呕小便难。(仲景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多热。心下 
悸。小便不利。心烦喜呕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吐下仍虚悸。(仲景云。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胃中满而烦。 
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误下烦时胃内干。(仲景云。伤寒。其脉弦细。胁痛发热。此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 
则谵语。为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也。)脉来结代炙甘草。(仲景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方第三十九。)小建中行三日间。(仲景云。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者。小建中汤。)汗过自冒桂甘证。肉 真武定须安。(此 
二证。自汗过而悸也。仲景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方第二十七。又云。太 
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方第四十二。) 

卷四
第六十三证·冒闷歌
属性:二阳并病必须冒。宜刺大椎当慎表。(仲景云。太阳少阳并病。头痛或眩冒时。如结胸痞硬。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 
肝俞。慎不可发汗。)下利面赤脉沉迟。汗出中心常郁懊。(仲景云。下利脉沉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 
必郁冒汗出。)吐下汗后或动经。(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气上冲咽喉。郁冒。经脉动惕 
者。久而成痿。)汲水灌身那得好。(仲景云。荣卫中风。医为大热。解肌发汗。热不止。又汲水灌其身。栗栗振寒。则 
以重被覆之。故汗出而冒烦。)汗下表里已先虚。汗出表和痊可保。(仲景云。太阳病下之而愈。先复发汗。以此表里俱 
虚。其人必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 

卷四
第六十四证·干呕歌
属性:阳明胃络从头走。气上逆行须便呕。(呕者胃不和也。胃之络从头走足。今气上行而逆。故呕也。)阳明多呕小柴胡。 
(仲景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小柴胡汤。)胸中有热黄连候。(仲景云。伤寒。 
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第二十五。)水停心下茯苓甘。(发汗吐下后。心下逆。满者。 
茯苓甘草汤。又方。心下有水气。干呕者。小青龙汤主之。)先呕后渴五苓救。(仲景云。呕而渴者。五苓散主之。)汗后 
余热竹叶汤。(汗后虚烦呕逆者。竹叶汤或橘皮汤。)烦虚栀子豉汤授。(烦虚者。栀子豉汤主之。得吐勿服。余者呕而有 
脓者。不可治呕。脓尽乃愈。)又有少阴呕证存。真武汤中加减否。(仲景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 
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而利。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自利。或下利。或呕者。玄武汤主之。论中有加减之 
法。) 

卷四
第六十五证·吐逆歌
属性:吐有冷热两证异。内脉外形当仔细。(吐有胃冷。有胃热者。当以内脉外形辨之。)烦渴脉数手心热。此是胃热之所 
致。(孙尚云。脉来数。手心热。烦渴者。胃热也。竹茹汤证。)曾经汗下关脉迟。胃中虚冷理中治。(肝脉迟。胃虚也。 
理中丸及汤主之。)膈上寒痰四逆汤。(仲景云。若膈上有寒。欲干呕者。不可吐。当温之。宜四逆汤。)汗后虚烦竹叶已。 
(汗后虚烦呕吐者。竹叶并橘皮汤证。)少阴欲吐复不吐。必竟吐之当审记。(仲景云。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心中温 
温欲吐。复不得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此胃中实也。不可下。当吐之。) 

卷四
第六十六证·霍乱歌
属性:呕吐而利名霍乱。(仲景云。病有霍乱者。何也。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四肢逆冷诚斯患。寒多不饮理中丸。 
热多而渴五苓散。(仲景云。霍乱而头痛发热。身体疼痛。热多。欲饮水。五苓散。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又云。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四逆汤主之。)暑月忽然心撮痛。两脚转筋多冷汗。上吐下利并躁烦。水沉香 
薷煎数盏。(暑月阴阳不和。清浊相干。食饮饫饱。伤于脾胃。而又取凉就冷。阴阳交错。变成吐利。三焦溷乱。腹中撮 
痛。大渴而烦。两脚转筋者。当用香薷散主之。) 

卷四
第六十七证·头疼歌
属性:三阳往往病头疼。随证医治(平声。)各异能。(三阳经络上至于头。三阴至胸中而还。故三阳之邪至头。必头疼也。) 
太阳身热麻黄证。(仲景云。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无热阳明胃气蒸。(仲景云。阳明病。 
手足若厥者。其人头必痛。若不呕不饮。手足不厥者。其头不痛。)少阳受病脉弦细。小柴胡证自分明。(仲景云。伤寒。 
其脉弦细。头痛发热。此为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则谵语为属胃。胃和则愈。不和则烦而悸。)三阴太少无头痛。为是 
厥阴之证形。(三阴之中。太阴少阴无头痛。惟厥阴有也。)非时忽有 首疾。( 音消。出周礼。)必是停痰湿气并。(停 
痰湿气。亦令人头痛。) 

卷四
第六十八证·胁痛歌
属性:少阳胆经循胁过。邪入此证痛无那。(那音糯。仲景云。少阳经络。循胁贯耳。因邪在此。则胁痛而耳聋。)心下坚 
满引胁痛。十枣医治定须可。(仲景云。太阳中风。吐下呕。头痛。心下痞。坚、满、引胁下痛。表解里未和者。十枣汤 
主之。)阳明坚满大便结。项强不食并潮热。因而转入少阳经。唯小柴胡汤紧切。(仲景云。阳明病。不大便。胁下坚满。 
舌上有苔者。可与小柴胡汤。又云。项强胁下满者。可与小柴胡汤。又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食。小柴胡汤主之。又云。阳明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坚满。干呕者。小柴胡汤主之。)病患痞积贯脐旁。痛 
引阴筋名脏结。(仲景云。病者。胁下痛。素有痞积。在脐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名脏结。) 

卷四
第六十九证·腹痛歌
属性:腹痛有实亦有虚。要观证与脉何如。尺脉带弦并泄利。阳明虚痛建中须。(仲景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 
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关脉若实大便秘。更加腹满实中居。(仲景云。病患不大便。绕脐腹痛。烦躁。发作有时。为 
有燥屎。)阴证腹痛四逆散。(仲景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又云。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脉不出。或腹痛。通脉四逆汤主之。又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 
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真武汤主之。)下之腹痛桂枝祛。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腹满时痛。属太阴。桂枝加芍药汤 
主之。大实痛者。加大黄汤也。胃中有邪胸中热。呕吐黄连汤可除。(仲景云。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 
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卷四
第七十证·咽痛歌
属性:咽痛阴阳各异宜。要须脉证两参之。脉浮而数吐脓血。此是阳毒之所为。(伤寒。脉浮数而大。唾脓血。千金。外台 
有乌扇膏治之。)脉沉兼细手足冷。或加吐利少阴兮。(仲景云。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冷。)少阴阴阳脉俱紧。亡阳汗出 
要医治。(仲景云。其脉。阴阳俱紧。而反汗出。必亡阳。病属少阴。)又有伏气之为病。非常寒冷着人肌。咽喉先痛次 
下利。作肾伤寒方可医。(仲景云。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 
当喉中痛。似伤寒。非喉痹也。病患云。实喉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卷四
第七十一证·咳嗽歌
属性:咳嗽三经要辨明。太阳阳明与少阴。太阳停水青龙候。(仲景小青龙二证。皆云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者。小青 
龙汤主之。又云。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者。小青龙汤。)小柴治咳值千金。(仲景云。中风七八日。心下悸。小便不利。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阳明能食咽必痛。咳时头痛定难禁。(仲景金匮云。冬阳明。但头眩不恶寒。故能 
食而咳者。其人咽必痛。不咳者。咽不痛。又云。冬阳明。反无汗。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其人头必痛。 
若不呕不咳。手足不厥者。头不痛。)少阴烦渴猪苓治。泄利须还四逆灵。(仲景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 
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又云。少阴四逆。其人或咳。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者。四逆汤。)忽然水气因生咳。真武 
汤功效最深。(仲景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而利。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 
或小便自利。或下利。或呕。玄武汤主之。) 

卷四
第七十二证·遗尿歌
属性:风温被下必失溲。鼾睡难言自汗流。(仲景云。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 
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三阳合病身体重。不觉遗尿也可忧。(仲景云。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 
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自汗宜白虎汤主之。)下焦不归亦遗溺。三者根据 
方病可瘳。(仲景云。下焦不归其部。则遗溲已上三证。随证治之可愈。)忽然直视并狂语。肾绝如何得久留。(仲景云。 
溲便遗失。狂言。反目直视者。此为肾绝也。) 

卷四
第七十三证·腹满歌
属性:太阴腹满必时痛。(仲景云。太阴之为病。腹满吐食不下。下之甚。腹满时痛。)合病腹满身体重。(仲景云。三阳合 
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阳明腹满口苦干。微喘小柴胡可用。(仲景云。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脉 
浮而紧。下之。则腹满而小便难也。)谷疸之时且调胃。(仲景云。阳明病。脉迟欲成谷疸。下之则腹满。)潮热更兼便不 
利。勿令大下使之虚。微和胃腑宜承气。(仲景云。阳明脉迟。腹满而喘。有潮热。小承气汤主之。又云。腹大满而不大 
便者。小承气。微和其胃气。勿令大下。)下后心烦而腹满。栀子浓朴汤宜尔。(仲景云。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 
安者。栀子浓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