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梦 >

第24部分

大宋梦-第24部分

小说: 大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冥想梅笑寒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辽阔的世界,沃土千里,就在眼前,伸手后却又难以触及。

    大片大片的农作物生长旺盛,往来农作物间劳作的村民络绎不绝,没有片刻的闲暇。

    多数阳城军都安置好了,为此新开辟出来了数块土地。

    莫家村村民们纷纷的寻找平整土地,并在上面建造自己的房子,虽然很简单,但总算也是一个家了。

    很快,摩崖谷上便会出现一个新的聚落,一个规模千人以上的山地城镇。

    为了表示对摩崖谷隐士的感激,一些珍贵的农作物种子免费送给了当地的隐士,来年他们就会得到足够丰富的粮食作物。

    山民,他们对于物质的奢望很低,只求能够吃的饱就知足了,除此之外没有奢求。

    实际上,整个摩崖谷的面积分布非常的广,比原来阳城军驻守的莫家村还要的大数倍。

    无计可施,找不到阳城军踪影的“神秘之师”在大雾山转了几天以后,只能撤退。

    直奔阳城军而来的敌军的身份不能得到验证,这始终是一个危险的隐患。

    玄木组和玄门组这两个特务组织还没有完全的开始运转就被摧毁,所幸的是阳城军的力量并没有被彻底的削弱,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便会恢复并壮大起来。

    夜晚,在土地上忙完了一天的男人们,朝着各自家临时搭建的小房子走去,他们的妻儿此刻已经备好了简单的晚餐等待着他们的归来。

第四十三章 计划() 
摩崖谷里有十六个坝子,坝子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这为种植带来了诸多的有利条件,也为从事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整个摩崖谷总体地势南部高,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高高的隆起,东西两侧较低。

    通过测量,测得整个摩崖谷面积约为609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了百分之四十五,水域面积占了百分之十一,十六个各不相连的坝子占百分之三十六。

    十六个坝子占地面积为207。06平方公里。

    最大的一个坝子占地面积为36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十六个坝子,最小的一个坝子面积约为0。35平方公里,卡在两块隆起的山地之间,形成了一块连接的“桥梁”。

    “真没想到摩崖谷里居然有这样的乾坤世界啊!”

    “难怪会吸引这么多的隐士来到这里生活。”

    最小的坝子被命名为“葫芦坝子”,梅笑寒打算在这块长744米,宽470米的葫芦坝子上面建立一个训练基地。

    葫芦坝子被分为数个区域,分别是阳成军的营房,训练场,休闲娱乐场,学馆。

    三块陆续相连的坝子,分别被规划为“玉米地”,“花生地”,“土豆地”等高产的农作物地。

    玉米,花生,番薯和土豆分别规划了一百亩的种植。

    辣椒,西红柿,豆角分别规划了十亩的种植。

    胡萝卜也规划了五亩的种植。

    其它种类的蔬菜各自都有种植的划分。

    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绝大多数的农作物种子他们都没有见过,不仅是他们没有见过,整个大宋朝也没有人见过这些优质的现代改良农作物总之。

    第一期,整整的规划种植了三十六种蔬菜,和十种产农作物。

    这仅仅只是对于农业上面的计划,现在梅笑寒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城市”的建造上面。

    梅笑寒提出了一个计划,一个大胆的设想,他想要在这些地势平坦的坝子上面建立起来一座城镇。一座由数个不同片区连接起来的城镇。

    然而这样的一个计划的提出,需要得到村民和阳城军所有兵士们的支持并不容易。

    实施起来也会非常非常的困难。

    合理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

    城镇的设计和城镇的军事防御力量如何部署,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唐宋明的死给了梅笑寒很大的打击,当初参与穿越的团队如今走的走,散的散,死的死,真可谓是世事难料,天命难测!

    林昊从红山寺回来之后也性情大变,从原来的无厘头和话痨变得沉默寡言。

    雨童也变得话少了不少,也不再喜欢说话,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一个人静静的望着远方发呆。

    作为这支队伍的精神领袖,领导者,梅笑寒极力的安抚着整个队伍的人。虽然此刻他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是却一直在向这些芸芸众生传递着明天会更好这样的一个“心锚”。

    穿越带来的书籍,在此刻成为了非常宝贵的财富。

    梅笑寒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的疯狂,他疯狂的阅读着各种各类的书籍。并制定和培养人才,现在太需要人才了。

    种植技术,建造,和简单的工业理论。

    学生们暂时丢弃了四书五经,实际操作和动手营造成了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

    靠手工制造出丰富五彩的世界,这是中华民族先祖所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

    马上又要到了一年的种植旺季,被划成一块一块片区的蔬菜地和农作物地被合理的规划成数十个区块,并由专门的负责管理。

    当神奇的种子进入到这块神奇而又富有活力的土地里面时,村民们都瞪大了眼睛,他们将会见证这些种子被埋入土层并发出芽来。

    他们将会见证这些从未见过的高产农作物带来瞠目结舌,不可思议的奇迹。

    一块又一块的肥沃土地被开辟出来,数十种的蔬菜和农作物被种植下去,很快摩崖谷的居民就会收获到自己劳动所得的丰硕成果。

    “葫芦坝子”的建设也开始了,懂得营造老工匠开始培训年轻一代的工匠。

    训练场最先被开辟出来,一块长宽各一百米的训练场的四面围墙全部用开采出来的青石一块一块的垒起来,这全部都是“神力张川”的功劳,他是这个工程当之无愧的功臣。

    整个摩崖谷此刻都在散发出生机和活力。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劳作,并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房子被一栋又一栋的建造出来来,老人和儿童被最先安排进入到这些房子里面,山洞实在是太危险,不适合长时间的居住,生活习惯开始被改变。

    数个区域的开发都已经进入到了初级的阶段,重要的建筑和学馆也纷纷开始了营造。

    人才的培养也在按照计划进行着,年轻的一代被灌输着与他们的祖先们不一样的生活理念。

    “靠天靠地,不如靠双手。”

    “信命信运,自己去改变。”

    命运需要自己去改变,而不是选择消极认命。大自然赋予了这个世界不同人不同物种不一样精彩。

    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和生灵是唯一的主宰,信仰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信念。

    刀耕火种的时代已经逐渐的远去,选择合适的物种进行培育,优胜劣汰,这才拥有了高产的物种。

    皇权时代,人的命运被束缚在“天赋皇权,圣神不可倾犯”的理念之中,没有人想过要改变,一旦试图改变这样的权威便会受到天罚。

    无数试图改变皇权,威胁封建王朝最高统治阶级权威的人,最终都难以逃脱“天赋皇权,圣神不可倾犯”者对他们毁灭性的绞杀。

    实际上,对于封建这个词汇的正确解释是“封土地,封诸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宋朝已经离封建社会渐行渐远。

    农业的高度发展使得这个社会的商业开始快速的萌芽,商人的地位也被提升到了整个大一统时代最巅峰。

    没有人知道历史的下一步进程会怎么样,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循着某种规律进行下去的,中途有起伏也有波折,甚至会有倒退。

    梅笑寒望着眼前忙碌的世界,嘴甜露出了一丝微笑,很快第一批种植下去的农作物和蔬菜就会获得收获。。。

第四十四章 变革() 
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

    宋朝的科举进士一般分为五甲即五等,天圣五年的王尧臣榜,共取进士377人。

    第一甲为30人,这一年,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高中进士第一甲。

    这一年,29岁的包拯追随四十多年前父亲的脚步,高中进士第一甲。

    与之同科的韩琦,神童文彦博皆是出之此科进士。

    。。。。

    摩崖谷再也没有人见过诸葛元,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摩崖谷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任何的变革都会带来反对者,小小的摩崖谷尚且如此,何况宋朝廷。

    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庆历三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

    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十五岁、弟侄年满二十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

    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

    庆历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严重的阻挠。

    次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各项改革也被陆续废止,新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进程是不可逆转,但却能给人带来警醒。

    改革彻底失败,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在此之后拉开了序幕。。。

    唐末以来,又历经五代十国,自北宋立国后,初立的大宋为了维护中央集权和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政治上,在内庭上设立了“中书门下”,并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管民政权。

    为限制宰相权力,更是增设了副宰相“参知政事”。

    军事上,废除了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便担任过此职。

    增设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由“三帅”分别统领禁军。

    为了限制三帅的权力过大,又在中央设枢密院,掌控调兵权。

    在财政上,设置三司(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三司使由皇帝亲信担任,掌控财政大权。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官员的权力,更是实行一职多官。

    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贪恋权位,行政效率低下。

    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各级官员缺乏进取心,“冗员”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守内虚外策略,奉行“养兵”之策,废除府兵制,改为招募。

    但了仁宗时,总人数已达一百四十万,一个庞大的军事体系形成了,养兵的费用,一度达到了全部赋税收入的十分之七八。

    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在军队中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多但不精,军队的战斗力被无形中削弱了,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形成“冗兵”。

    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

    在对西夏和辽的战争中,宋代统治者付出大量金银和布匹,以金钱财富买得边境的平安。

    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北宋王朝自建立到宋仁宗庆历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危机也在发展。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

    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宋代人民的负担很沉重。全国的居民有主户和客户之分。纳税户除按规定的数量纳税,还有“支移”和“折变”等负担。在两税之外,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和差役。这是赋税之外的又一项沉重的负担。

    北宋建国以后,就与东北边境的契丹族和西北边境的党项族连年发生战争,由于北宋政治腐败和军队软弱涣散,虽然耗费了巨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