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书道至尊 >

第271部分

书道至尊-第271部分

小说: 书道至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最后故事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为点睛之笔结束。

    略微休息了一下,陶知谦稍加思索,又开始第三篇故事,杨布打狗。

    周围书生已经麻木了,虽然还不知道陶知谦写的故事如何。但单单这个速度,就已经让他们望而兴叹。

    拿自己和陶知谦比较,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白白受气而已。

    这最后一篇是李利群的出的题,以“另眼相看”为故事核心。

    陶知谦最开始想写的是阿蒙的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故事,但是还是放弃了,最后决定写的是杨布打狗。

    故事说的是一个叫杨朱的人,他有个弟弟叫杨布。有一天,杨布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回来的途中,杨布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杨布十分生气,正准备打狗。在这时,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时是白色的而回来就变成了黑色的,你怎能不以此而感到奇怪呢?”杨布听了,深以为然。

    第三篇故事写好后,陶知谦搁下笔,站起来说到:“三位大人,在下作答完毕。”

    离开考场后,陶知谦径直回到了客栈,时间尚不到午时。

    店小二是知道陶知谦去参加文会的,见陶知谦回来得这么早,诧异之余不免心下生出一些猜测,但又不敢多问。

第551章 连中() 
亥时人定。

    离文会结束已经过了一个时辰,审核处!

    三位审核官仔细的看着每一篇文章。

    过了许久,似是有些乏累,鸿院长开口说道:“对了,二位可看到那个叫陶知谦的举人的文章?”

    萧起和李利群互望一眼,皆是摇了摇头。为了以示公平,试卷交的时候都是封存起来的,由专门人士保管,直到文会活动,才会由三位审核官才开逐个拆开审阅。

    三人不免有些失望,陶知谦在文会上的特殊表现,让三人对陶知谦都有些不免好奇。

    但是到现在连一篇都没有看见。

    突然,李利群轻叫一声:“找到了,就是这一篇,献鸠放生”

    声音渐渐低落下来,直至消失,李利群已经沉浸在故事中了。

    写满蝇头小字的试卷在李利群面前的案桌上一张张铺开。

    看见李利群这副神态,鸿峰和萧起也忍不住走过来站在李利群身后。

    房中寂静无声,渐渐的甚至连呼吸声都消失了。

    精彩,太精彩了!三人此时已经只剩这一个念头,甚至下意识的屏息凝神,深怕打扰了什么似的。

    三日之后,也是宣读文会结果的时候!

    书院广场上,站满了人,比参加文会的书生还要多出许多,有很多亲朋好友来助阵的。能出书自然是很光荣的事情,都想来沾光。

    但是更多的,是看热闹的普通百姓。书院乃是读书之地,素来清净,只有到了文会这一天,才会大开方便之门,不限进出。

    当然,这要把圣庙、藏书房等等重要场所排除在外。

    广场上也架起了高木台,宣读结果后,还会进行各种表演。

    自然,陶知谦也在这一群人当中。负手而立,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有信心的,只是不清楚究竟能能排到多少名次。

    鸿院长站在高太上,朝着下面说道:“请大家安静下来。”

    等众人稍稍安静下来,鸿院长取出一本名册,边打开名册边说道:“接下来,由我宣布本次活动的名次。由于名次过多,所以我只宣读前二十个故事和作者。其后的就不一一说了。”

    鸿院长打开名册,掷地有声的说道:“这次的前三名的故事,分别是献鸠放生、杨布打狗以及高山流水。”

    说道这里,鸿院长目光微不可察地瞟了台下的陶知谦一眼。

    台下众人依旧保持着安静,只是不免疑惑,只有故事,却没有作者,难道鸿院长疏忽了不成?

    但听到鸿院长接下来的话,台下顿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大家也许奇怪,为了没有作者呢?这是因为这三篇故事都是由同一个作者写的,也是我们三位审核官都一致同意的。所以接下来,让我们恭喜陶知谦陶举人!”

    台下先是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

    怎么可能?众人一时甚至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或者干脆就是鸿院长在跟他们开玩笑。

    继而便是一阵滚滚惊雷一般的议论声。

    顺着鸿院长的视线,众人也纷纷把目光投向陶知谦。

    这一刻,陶知谦可谓是万众瞩目。

    “他就是陶知谦啊,虽然没见过,但这名字却好像是在哪里听说过似的”

    “面生,应该是外地来的,却不知何德何能可以夺得前三”

    下面议论阵阵,有很多人不服气,有很多人佩服,同样也有很多人惊奇怀疑,各种复杂目光不一而足。

    鸿院长又道:“这都是我们三位审核官一致的决定,若有质疑者,且等书面发行,在做言论!”

    鸿院长的话震慑了许多人,下面的声音小了许多,没有人在敢吵嚷了。

    鸿院长想了一想随后说道:”也罢,既然大家对文章和陶知谦都有异议,那么我就大概讲一下其中的一个故事,我只能说个大概。不能代表作者的水平。“

    犹豫了一会儿,鸿院长最后选择了献鸠放生这一篇,说道:”那我接下来就讲一下我所出的题目,乃是沽名钓誉。而陶知谦所写的文章叫做献鸠放生。“

    鸿院长大概讲出了故事的意思,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

    而不注重实际影响,只注重表明,实则为沽名钓誉。

    故事虽然讲的比较简短,但是大概意思还是讲了出来,下面却又渐渐掀起一阵新的议论。

    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无论从题材,还是从立意上,都是极好的。但正因为如此,更是激起了众人想要看看故事原版的好奇心理。

    就好像一个饥饿难耐的人,闻到了食盒里的饭菜香味,但偏生食盒是铁做的,还被钉子牢牢的钉了起来,真是可以急死人了。

    下面的人还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不过鸿院长并没有过多理会,只是按照筛选出来的文章和作者,继续宣读着文会的名次。

    虽然故事原文还没有流传出来,但陶知谦依旧注定被人所瞩目。

    接下来的表演时间,不断有人上来结识陶知谦,有书生,有官员,也有豪门大户的人,一些人甚至想让自家子弟可以在陶知谦门下学习,不过皆被陶知谦一一婉拒。

    鸿院长和萧州牧等人也叫陶知谦过去,说了一会儿话,引得台下很多书生艳羡不已。

    官府办事的速度有时候慢起来简直可以磨死人,但有时候快起来,又足以让你不敢置信。归根究底,这就要看官府重视不重视这件事了。

    作为一州的年度盛事,州府自然是极为重视十英文会的。

    仅仅第二天,文会上的故事已经开始发行。

    而前十名的故事,更是在凌晨就更新在英文榜上。

    其中十个故事,光陶知谦的三个故事就占据了前三名位置。

    如此瞩目,简直前所未有。

    只是一天时间下来,陶知谦的名气就可以说满城皆知。

第552章 夜宴() 
甚至有人大老远从别的地方赶来,为的就是看看英文榜上这三个被传的很火热的故事,即便他们早就已经从各家书行或者书店买到了文会上的故事集,可这只会更加激起他们的热情。

    陶知谦这个名字被广为流传。在大街小巷都能听的到他的故事。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想拜入其门下当弟子,当然,其中或许也有心怀叵测之人。

    陶知谦感觉自己的才气增长速度又增加了一个层次,举人中期彻底稳固下来,并且稳步而迅速的向着举人后期大迈步。

    就在陶知谦应接不暇的时候,却接到了一个请柬,这个请柬来自州牧府,而且出自萧起之亲笔。

    州牧府有请,陶知谦自然不会拒绝。

    当天傍晚,陶知谦便按照约定准时来到萧府。

    跟着一个下人来到了萧府的大厅,萧起早已经在等候着,见到陶知谦到了,起身迎了上去,边走边笑道:“陶先生,酒菜已经备好,请上桌。”

    陶知谦拱手笑道:“州牧大人客气了,叫我陶知谦便行,在萧大人面前实在担不起先生之名。”

    “哈哈,那我就叫你陶老弟,你也不要一口一个大人大人的,叫我老哥也就是了。”萧起很是客气,客气得甚至让陶知谦有种不真实感。

    毕竟无论是修为,还是官职,萧起的地位都远超过他。

    跟着萧起来到了一个很雅致的小花园,这里翠绿葱葱,伺候的下人不多,只看到两个而已。

    两人各自落座后,萧起并没有立即动筷,而是笑道:“陶老弟想必是有很多疑问的,但是等一下还有一个人要来,陶老弟稍安勿躁。”

    等了一会儿,久不见人来,萧起便说:“陶老弟,来,不如我们先小酌几杯。”

    碰了一杯酒,陶知谦疑惑道:“却不知萧老哥所说的来人是谁?我心理有个底,也好准备准备,免得到时候有什么失礼之处倒不好了。”

    “不急,算时间他应该也快到了,到时候我自然会为陶老弟引荐。”萧起端起酒杯,继续敬酒。

    既然萧起不肯说,陶知谦也不便强人所难。

    又过了不一会儿,萧起口中的那人终于到了。此人远看就有一股书卷气,长相斯斯文文的。

    近到前来,李利群似乎是要对此人行礼,但是被那人抬手阻止了。

    来到近前,来人对陶知谦拱手说道:“想必阁下就是陶知谦吧?”

    陶知谦拱手回礼,目中有着疑惑:“在下正是,不知阁下是?”

    萧起笑着介绍道:“陶老弟,这位暂时是本州管理书籍刊印的重要人物,郑孺,同时也是郑国的奉承王。英文榜上的十篇金笔文章,便是出自郑王爷之手。郑王爷不喜俗事,喜欢游历各地,每到一个地方便定居一段时间,我枫杨城有幸,被郑王爷所眷顾。”

    陶知谦恍然,连忙再次行礼到:“在下陶知谦,见过王爷。”

    眼前的郑孺虽然也同样只是一个举人,但按照礼制,王爷相当于大儒待遇,陶知谦自然不敢怠慢。

    郑孺很是平易近人,爽朗一笑说道:“陶先生不必多礼,在场也都不算外人,吃个便饭,请随意,不要拘束。”

    三人重新落座,各自碰了几杯酒后,气氛便渐渐热切起来。

    “不知道王爷这次请在下来是有什么事呢?”陶知谦问道。

    虽然表明上是萧起请客,但陶知谦看得出来形势,其实是郑孺请客。

    “当然是欣赏陶先生的文采,所以想请教一二。”郑孺笑道。

    “王爷有话不妨直说便是,王爷刚才也说了,在场的都不是外人。”陶知谦轻笑摇头,实在无意继续兜圈子浪费时间。

    郑孺喝了一杯酒,似乎思考着什么,好一阵才回过神来似的说道:“很多年来,我鲜少见到如此精彩的故事,这次见到,我的确很高兴。我的身份你知道,暂时主要是管理刊印的,虽然只是暂时,但我做事从来都不敷衍,所以不入我眼的东西我是不会去刊印的,即使是少,也不能让书质量不好。”

    郑孺说了一堆,直到半天后,才终于提到重点上:“陶先生的文采一流,故事内容是相当的精彩,我想陶先生住在枫杨城应该还有一段时间吧,所以这段时间能不能出一本书,我会全力支持发行的。”

    陶知谦仔细一想,其实这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同样,郑孺也有好处,书籍由他手上发行出去,书籍大火,他同样也能收获名声。

    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很多书行,之所以赶着求着和一些名士结交,就是为了让那些名士写出的故事,在他们书行发行。

    只是这个要写什么,就要好好斟酌一下了。

    陶知谦没有立即答应,沉吟了一会,看向郑孺说道:“王爷,这件事我自然是乐意的。只是我现在还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可以拿出来刊印,而且写一部书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构思好的,所以我暂时答应不了王爷的所说的事情。”

    “无妨,创作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陶先生大可慢慢来,精益求精,只要有朝一日有好的作品,优先考虑我就是了。我在枫杨城应该还有很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