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书道至尊 >

第279部分

书道至尊-第279部分

小说: 书道至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恒毅得到下人通传,陶知谦这才刚踏入大门,便见赵恒毅领着王府长史等一群人迎了过来。

    人还在二十几米外,便听赵恒毅笑道:“尤云山一别,陶兄弟又见精进了,真乃可喜可贺。”

    赵恒毅这话虽然有着寒暄的性质,但也未免不是事实。当初在尤云山的时候,陶知谦才只是举人中期左右的修为,然而现在,依然是即将举人临顶,只等万事俱备,便可以去进行国试考入进士了。

    如此进度,寻常举人只怕要耗费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景,而陶知谦却是区区一年不到,赵恒毅心下震惊几乎难以掩饰。

    两人见面,首先自然是一阵寒暄,等气氛稍稍熟络,才步入正题。

    “你来上元城的消息,我已经禀告父皇,只等你进宫晋见了。”赵恒毅说道。

    陶知谦点头笑道:“不敢劳烦陛下久候,我们这边去吧!”

第567章 赵崇隆() 
皇宫守卫森严,即便是赵恒毅也不敢肆意乱闯,规规矩矩由内侍领着。

    不过赵恒毅有望荣登大宝,当今赵皇又是年事已高。作为皇宫内侍,内侍们对这点体会更是深刻,因此对赵恒毅一行人格外恭敬,还好有着种种顾忌。

    勤德殿是皇帝处理政务,接见臣民,商谈要事的所在。

    由内侍领到勤德殿的时候,赵皇正在批阅奏折,手执玉笔,左手处放着一杯清茶,缕缕香雾在茶杯口腾起。

    “儿臣叩见父皇!”赵恒毅恭恭敬敬跪在金转上,拜了下去。

    “陶知谦拜见陛下!”陶知谦拱手恭敬道。他是举人,除非是圣人,否则即便皇帝当面,也有权利可以不跪。

    “免礼平身!”赵皇挥了挥手淡淡道,目光依旧低头看着桌案上的奏折。

    “谢父皇!”

    “谢陛下!”

    赵恒毅和陶知谦依言起身,恭敬垂立在下方,不敢打扰。

    陶知谦用眼角目光打量着上面这位执掌赵国四十多年的皇帝,赵皇赵崇隆,此刻虽然依旧神态威严,但却也有着掩饰不住的垂暮之色。宽大的袖袍中,两只老手已经不见多少血肉,呈现浅浅的褐色。

    不过陶知谦却丝毫不敢因此小看貌似垂垂老矣的赵崇隆,不说身为一国之尊,掌握的权柄是多么骇人,而且身受国运之重,若将一国之国运运使开来,即便是半圣之流也要暂避撄锋。

    一连批阅了三道奏折,或许是重要的事情处理完了,赵崇隆这才抬起头来,目光先是扫过赵恒毅,然后停顿在陶知谦身上。

    几乎没什么停顿,便听赵崇隆笑说道:“你便是那陶知谦了吧?谦谦君子温润气质,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不愧我大赵天才!”

    赵崇隆一言定性,把陶知谦划拢在“大赵”这个圈子里。

    虽然在众圣院的约束下,人族在大势上一致对外,可国与国之间的资源划分,人口富庶等等方面,依旧免不了有着勾心斗角。

    “陛下过誉了,陶知谦只知道学好本事,报效国家,报效人族,并没有一己之心!”陶知谦拱手谦虚道。

    “好,好,本皇果然没有看错人!”赵崇隆对陶知谦的回答很满意,笑而转向赵恒毅,肃容告诫道:“我大赵自开创以来,之所以能屹立不倒,长盛不衰,不但是民心所向,众圣庇佑,更因为陶知谦这样的人才所扶持。希望你能永远记住,可以苦了自己,也可以苦了朝廷,但万万不可苦了人才,不可苦了民心!”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不敢有一日或忘!”赵恒毅连忙恭声答应,眼底有着淡淡的喜色。

    他和陶知谦交好,陶知谦越是能得赵皇看中,对他的助益自然越大。

    几句过后,赵崇隆也知道好话过犹不及。君不见有多少天才,在追捧中得意忘形,消沉自我,终而泯然众人矣。

    而且他终究和陶知谦关系并非亲密至极,话多了,反倒令人反感。

    “肖望远多年来极力把持朝堂,营私苟结,将一家之利益放在整个国家,甚至于整个人族之上,犯下了诸多伤天害理之事。本皇虽然有所察觉,却苦无直接证据。”赵崇隆正色看向陶知谦,诚恳道:“多亏有你陶知谦抽丝剥茧,找到肖家暗地里的密谋,否则只怕后果难堪设想,会有更多的百姓遭受无妄之灾。本皇代表大赵深表感谢!”

    眼见陶知谦又要谦虚,赵崇隆不等他开口便摆手止住,说道:“不必推辞,况且还有青牛镇的事情,让一场大危机挽救于无形之中。我大赵从不亏待有功之人,来人,呈赏赐!”

    当初青牛镇的封印杀阵,即便是陶知谦没有发现,人族无数大才,早晚也得有人发现。但提早发现,便能提早减少一刻危险。

    殿门处早有内侍准备好,此时一听传唤,便见一个面白无须,头发斑白的年老内侍双手捧着一白玉托盘走了上来。

    赵恒毅趁赵崇隆侧过身的时候,隐秘朝陶知谦挤了挤眼,眼中有着些许笑意。

    陶知谦见此略微放下心来。

    他当初向赵恒毅提过,若有可能,希望能得到至阳之物一类的宝物。看此时赵恒毅的神态,想必是事情有所成了。

    “禀陛下,赏赐在此!”内侍走到赵崇隆身边停下,低头举起手中托盘。

    托盘上蒙着一块黄布,随着黄布被赵崇隆掀开,只见托盘上放着一个半透明的琉璃瓶,瓶子中有一团近乎耀白色的火焰。

    火焰很小,只比拇指盖稍微大了些,凭空自燃,左右飘摇不定。

    隔着琉璃瓶,仅仅是用目光看着,陶知谦恍惚间便好像觉得那火焰顺着视线烧了过来,整个人燥热异常,似要被点着了一般。

    他心下一凛,忙守住心神,所有异相这才顷刻间消失,但依旧不免有些淡淡的心悸,眼角已是被刺激出微微泪光。

    “这是”陶知谦一怔。

    “炎阳真火,即便是国库也仅有三朵而已。这一朵炎阳真火债乃是六百年前,我大赵和魔族征战中所得。希望你陶知谦得到这朵炎阳真火,莫要忘了先烈选鲜血!”赵崇隆从托盘上拿起琉璃瓶,递向陶知谦。

    炎阳真火乃是天下至阳之物,哪怕眼前只是指甲盖大小一团,却足以焚尽一城。赵崇隆说得简单,但陶知谦明白,为了得到这么一小朵炎阳真火,人族绝对付出了不菲代价,说这朵炎阳真火是人族先辈的鲜血浇灌而来,绝不为过。

    陶知谦伸手接过,郑重说道:“绝不敢忘记先辈遗愿!”

    心中有着沉重,却也不免有着欣喜。

    他炼制定界碑中的阴阳碑,其中至阴之物,极**气已经得到,现在又得到炎阳真火,可以说万事俱备,只等炼制,也算了却了他心头一直以来的急迫。

    等陶知谦见炎阳真火收回第二世界,又听赵崇隆继续说道:“这次你功劳甚大,除了炎阳真火,还另有奖赐。从即刻起,提你为四品布衣,内阁司直谏,持符巡使!另外,若你有志向从军,可为军中从事,若为民,可为一县父母官,便不知你会作何选择?”

第568章 黑山贼() 
前面都只是一些虚职,便比如四品布衣,虽然有一个“四品”的字眼,但除了领受四品俸禄外,更多只是荣誉上的称号。内阁司直谏和持符巡使,虽然可御前进言和有巡视地方的资格,但只是代表朝廷形事,自身并无太多实权。唯有后面的军中从事和一县父母官,才是真正实权官位,领军或者治理一地方圆。

    赵恒毅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不同于赵崇隆,他早就对陶知谦的想法有所了解。

    果然只听陶知谦先谢了皇恩,随即便摇头拒绝:“陛下容禀,目前我自觉无能力担任什么职务。唯今我的目的只有效仿古之圣贤,磨砺自己,只等自身能力足够以后,再去考虑其他。”

    他虽然一心书道,但当着赵崇隆面前,却并没有一口把话说死,毕竟陶家还在赵国内发展,他即便不顾及自己,也要顾及自己亲族。

    赵崇隆微微一怔,皱起眉头,尤是不死心的问道:“为官为民,同样可以磨砺自己。我大赵自立国以来,从朝廷走出的大儒,甚至书国都不在少数,陶知谦你当真不再考虑一下?”

    他极为看好陶知谦,自然很想把陶知谦更加牢固的绑在赵国这架不停飞驰的马车上。

    陶知谦神情踌躇了几许,在赵崇隆有些期盼的目光中,终是摇了摇头,歉声道:“只能教陛下失望了。”

    赵崇隆叹了口气,说道:“如果你以后有为官造福于民的想法,只盼你莫忘了赵国是你的母国。”

    陶知谦忙道:“我深受陛下恩德,而且我陶家世居赵国,以后若有想法,必定会第一个考虑赵国。”

    赵崇隆点了点头,脸上重新浮现几许笑意,这才满意。

    他看好陶知谦,更多的是看中陶知谦以后的前途。否则以他一国之尊,也不会太在乎一个举人。

    就在这时,突然殿外有内侍前来禀报,说殿外有武云王求见。

    赵恒毅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一瞬间,随即又重新挂了上去,只是眼底深处却有些不可察的阴郁。

    “老四也来了?宣!”赵崇隆吩咐道。

    很快便见一身着黄白蟒袍的中年男子龙行虎步走上殿来。

    一直到赵崇隆十步前方,武云王推金山倒玉柱拜了下去,口道:“儿臣叩见父皇!”

    陶知谦也用目光打量着这位当今四皇子武云王,赵恒运。和赵恒毅相比,两人面容有几分相似,只是赵恒运多了几分深沉,少了几分温谦。

    “免礼平身!”赵崇隆抬手道。

    “谢父皇!”赵恒运起身。

    “四皇兄!”

    “见过武云王!”

    赵恒毅和陶知谦这才拱手见礼。

    “老五!”赵恒运微笑拱了拱手,看向陶知谦的时候,则只有不咸不淡的点了点头。

    他虽然有些疑惑陶知谦的面生,但倒也没有太过在意。在上元城,一个举人远算不上什么人物。

    “父皇,经过多方追查,库银失窃案已经有了眉目,正是黑山贼勾结校典所的三个副官所为。如今一干与黑山贼勾结的人已经尽数拿下,只是黑山贼势力不小,还需父皇下令,发军征讨!”赵恒运恭声禀报道。

    “果然就是黑山贼!”赵崇隆怒哼一声。

    黑山贼流窜各国作案,只要闻到一点宝物的味道,甚至连各国皇室都敢打主意。其中最为轰动的一间事迹,是三十多年前,黑山贼曾经劫下了一批给送给某位半圣的寿礼。

    各国皇帝身受一国之国运,在地位礼节上虽说和半圣齐平,但若论实际却远不如半圣。

    虽然黑山贼事前不清楚这批寿礼是呈给半圣,事后黑山贼的几位头领不但奉还寿礼并且亏大血赔偿,更是亲自上门请罪,在门前跪了三天三夜,因为某些原因,这才得到那位半圣之尊的原谅。但黑山贼的胆大包天,依旧是震惊了世人。

    传闻黑山贼的头领燕云山,和某位圣人门下有些牵连,干系匪浅。虽然没有确切消息,但那位圣人门下却没有传出什么否认宣明,加之各国没有下死力铲除,所谓空穴不来风,这也使得世人对此更加产生猜测。

    不过黑山贼之所以能够长久生存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在民间有很大声望。黑山贼实力虽然不可小看,甚至于有不少书生参与其中,但却非但从来不欺压百姓,反倒是打着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劫了不少贪官污吏、恶商豪强,然后经常把一部分钱财分散给苦弱百姓。

    而且黑山贼大多时候都是劫财,不伤人命,除非是杀了黑山贼的人,又或者是在百姓中罪无可赦的混蛋。

    因此,黑山贼在各国豪门大户的眼中,可恶至极。但另一方面,却又在平民百姓间获得很大声望,留下很多传奇故事,使得不少人踊跃加入黑山贼,快意行事。

    殿内的气氛有些压抑。

    半晌,才听到赵崇隆终于吐出一句话:“令城北营发动一万大军,前往追剿黑山贼,但凡黑山贼还在我大赵境内哪怕片刻,也绝不姑息。”

    一万大军?赵恒运神情微微一怔。

    一万大军听似很多,但黑山贼势大人众,不说那些举人、乃至进士之类的强者,人数也不在五六千之下。况且黑山贼向来行事极为谨慎,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就往那些深山老林一钻,天大地广,加上经常能得到百姓掩护。总之想要凭借一万大军,就想要剿灭黑山贼,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性。

    除非是黑山贼要和大军正面一战,不过以黑山贼的秉性,基本也不可能这般行事。

    “是。”赵恒运恭敬应命,随即又从坏中掏出一红木盒,打开呈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