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161部分

大明1624-第161部分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力量来解决此事。

    “朕决定放低缅中及仰光两省的地价,地价同中田计。”朱由校说道。

    听到朱由校的话,所有的人默不作声,他们知道朱由校肯定还有话没说完,果然朱由校又说道:“此次这两省的田地买卖会以一百亩为一组起卖,要享受这个价格的,必须将十户山西百姓的移民到这两省,同时为了补偿所有人,这两省的田地将会免税十年。”

    (本章完)

第339章 拖() 
    朱由校一直有意降低田赋,明朝的工商业在这个时代是如此的发达,朱由校明白只要能将工商业的税收征收到位,田赋征收与否问题都不大。只是现在天灾人祸不断,再加上科技水平等等原因,在一两百年之内是不可能完全废除田赋,但降低田赋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免除缅中与仰光两省十年的田赋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相对于十年的田赋,移民的成本要低上许多。现在山西多地绝收,百姓全靠朝廷的救济在续命,而连续几年的旱灾,让许多百姓几乎都看不到希望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根本就不需要朝廷的动员,百姓也都愿意出去找寻希望。

    而商人们在移民的成本控制上绝对要比政府做的合理,他们不可能像朝廷这样无所顾忌的花钱,他们的每一分钱都会用在刀刃上,而在移民运输上,他们依然是走海运,走海运要比走陆运的成本要低很多。

    二月十七日,淮安武举陈启新奏陈时弊:今天下有三大病:一为科目取人,一为资格取人,一为以推知行取科道。当内阁成员看到这份奏章之时,立刻就被内阁搁置了,而朱由校根本就不知道这份奏章,就连王礼乾都不知道。

    朝廷重臣也都知道朱由校要废除科举取士,而这份奏章就像是在煽风点火,所以内阁一致同意暂时搁置。

    三月份,朱由校再次收到了灾荒的消息,河南南阳等地饥荒。朱由校记得这次饥荒是非常严重的,史载“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

    “南阳等地的饥荒情况如何?”朱由校问道。

    “回陛下,河南的饥荒跟山西不同,山西是连年受灾,而河南只是去年受了灾,当地的饥荒还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朝廷已经派人赈灾了。”毕自严回答道。

    “看来要比朕想象中的情况要好。”朱由校满意地说道。

    “自从新农作物推广之后,帝国已经很少发生非常严重的饥荒了。”毕自严解释道。

    “徐少保功不可没,只可惜走得太早了,农部可不要让朕失望,更不能让徐少保失望。”朱由校感叹道。

    ……

    而在此时,来自帝国各地的商人或者商人代表齐聚阿瓦,开始了缅中行省的田地买卖。缅中行省的田地平均价格在七两一亩,这个价格放在整个帝国来说都是非常便宜的价格。

    缅中行省将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下田分给移民,上中两等田地拿出来拍卖。缅甸的土地肥沃在后世闻名于世,与泰国、越南并称为世界三大稻谷产区。

    而此时经过《大明帝国报》长时间的宣传,帝国许多商人都知道缅甸水稻一年可以种三季,而且每一季产量也是非常的可观。

    经过上次屠城之后的阿瓦,在这次土地买卖之中再次繁荣起来,此刻阿瓦城已经聚集了上万人,而聚集在此处的人几乎超过九成的人都是为了购买田地而来的。

    “所有的人都不用抢,此次缅中藩司和仰光藩司需要出售的田地多达数千万亩,而且都是上田或者中田,所以说人人有份,人人都不会吃亏。只要有钱,就一定有好地。”城中负责田地买卖官吏大声吆喝道。

    “另外请各位看好购地的细则,这里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凡购买土地的人,无论购买田地数量多少都必须在两年完成规定的移民数量,陛下考虑到实际情况,已经将移民的条件降低到每一百亩只需要完成一户山西籍百姓的移民即可;第二,凡购买了的田地,如果某块田地荒芜的年限达到了三年,朝廷将会将这块田地视为无主的田地,朝廷将有权收回这块田地;第三,缅中和仰光两藩司虽然免除田赋十年,但日后田地所产,有三成必须卖给朝廷,价格则按江南一地的粮价征收。”

    “大人,缅中藩司被暹罗人杀得可是鬼影都看不到一个了,如何在三年之内完成耕种?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吧。”有商人问道。

    “根据本官的消息,在东吁应该还有五十万人左右,其中逃到缅挝藩司的人就有二十多万,其余的大部分都藏在深山之中,朝廷已经下了安民告示了,暹罗人在帝国领土妄杀无辜已经全部被驱逐回暹罗了,现在不会再有人屠杀他们了。他们现在无钱无地,你们可以招募他们进行耕种,朝廷已经同意凡是在缅中和仰光两藩司耕种五年以上者,帝国将会给他们颁发户籍,允许他们的子女进入乡学、县学、府学等学校学习。我身边的这位便是缅中布政使波道,他会协助大家招募百姓耕种土地的。”

    暹罗人成了这次大屠杀的背锅侠,对此,暹罗人对帝国不敢有丝毫的不满,巴塞通王也想得明白,这些残余的东吁人以后是不可能威胁到暹罗的。

    “另外有三年的时间,我相信你们完全可以从缅挝,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招募百姓来开垦,这四藩司距离此地也并不太远。”

    “如果三年都不能解决耕种的问题,我建议你还是不要买了,这点能力都没有,还不如早点回家守着自己家那点祖业混日子。”此时人群有人起哄道。说话的人是海运公司的股东派来的代表,实际上也算是朱由校的托,当然他也的确是来购买土地的。

    “还未请教这位兄台的尊姓大名?”刚开始的商人强忍着心中的怒火问道。

    “跟你这种人没什么好认识的,我买两万亩地。”说完,此人身边的人搬上来一个箱子。当打开箱子之时,现场一片哗然,箱子里装满了宝钞。

    “我也买两万亩。”此时在人群中另外一个人大声喊道。所有人的目光又被第二个豪商给吸引了,喊话的人此时也搬上来一个箱子,箱子里同样装满了宝钞。而这个人也是海运公司的股东派来代表。

    等两人表演完毕,现场顿时就沸腾,此时所有的问题瞬间都被掩盖了,所有人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买地,买更多的地。

    (本章完)

第340章 商品房() 
    再次感谢书友1277153850的月票支持!

    ……

    缅中和仰光两省已经开发的可耕种的上中两等田地超过四千五百万亩,今年买了一年也才买出去大约一千万亩,为朝廷提供了近七千万两的银元。到今年结束,朝廷第一次填补了亏空。

    而刑惠房地产公司的第一批商品房正式出售,为了协助刑惠的商品房销售,朱由校亲自要求顺天府的官吏到销售现场办公,凡是来购买房子的,现场给办理京师的黄册。黄册也就是明朝户口。

    现在京师的房价并不贵,一个中等收入的百姓,省吃俭用大概在京师工作两年便可以购买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而且朱由校并不打算放开房屋贷款制度,这个时候,这种制度风险性太大了,一不留神就会引起极其严重的经济的灾难。

    “娘娘,听说购买刑惠的房子可以办理京师的户籍,是不是真的?”问话的是凤求凰的领班。

    “是真的,皇上已经派顺天府的衙役去现场办理了,只要付钱买房的人,立刻可以办理。”小小回答道。

    “娘娘,您看今天小人能不能请个假?”领班请求道。

    “你要去买房子吗?”小小问道。

    “是啊,我们全家流浪到京师已经近十年了,眼看着小孩就要过读书的年龄了,但由于我们不是京师人,小孩都一直无法进入京师的县学读书,我们大字不识一个,苦了一辈子,总不能让小孩又跟我们一样吧!娘娘,这个事真的对小人很重要!”领班哀求道。

    “去吧!”小小微笑着说道。

    “谢娘娘!谢娘娘!”领班高兴地说道。

    ……

    有一个人带头,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京师的房价相对于凤求凰的员工来说,一点压力都没有。凤求凰的薪资待遇在帝国来说都是最好的,可以说凤求凰所有的员工都能买得起房子。

    最后小小决定凤求凰的工厂暂时停业一天,但凤求凰的门店绝不允许歇业。

    刑惠这次只提供了两百套多套房子,几乎只用半天的时间就被抢购一空。

    “今天我可是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特意赶来的,这还不到午时就没有房子买了,你们这是干什么啊?”有人不依不饶地说道。

    “是啊!我也是跟掌柜的请了假才来的,这房子又不是大米,怎么可能卖得这么快?你们如果还有藏着掖着的,都拿出来吧,我多出一成的价格总可以吧。”

    “我也多出一成的价格!”

    ……

    现场还有大量的人群都不愿意离去。户籍的松动,对长期居住在京师的外地人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各位乡亲父老,实在是对不起,今日房子真的已经卖空了,预计最多半年,刑惠在城西会有第二批房子出售,请各位赶早。今日就请各位暂且先行离去。”

    “下次具体什么时间啊?”有人问道。

    “请各位留意《帝国报》,刑惠到时候会在《帝国报》上公布。”

    ……

    “陛下果然高明,房地产生意果然是一门躺着赚钱的生意。”张国纪看着外面不愿意离去的人群高兴地说道。

    “我们只有五年的时间,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而且户籍已经松动了,我相信户籍很快会进一步放开,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可要抓紧。”江演说道。

    “户籍的事情,伯爷可以找陛下帮帮忙也推迟个五年。”刘柒建议道。

    “这是不可能的,户籍制度改革是新政中的一条,陛下肯定会顺势而为,何况就算陛下愿意推迟户籍改革,只依靠陛下肯定也是不行的,今日商品房大卖,必定会有人眼红,很快就会有人想加入到其中来,陛下光为这个事情就会头痛了,我认为陛下绝对不会阻止放开户籍的。”江演分析道。

    “江爵爷,你认为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沈江问道。

    “户籍制度是陛下新政中的一条,陛下一定会同意放开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是动用我们在朝廷的关系,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江演说道。

    “江爵爷说的极是,这一点需要我们来做,但我建议我们九人分开,每人去一个地方,抓紧将房地产生意做到全国去,赶快先将这笔钱给赚了。”张国纪说道。

    “对,对,就按伯爷的建议来,我去杭州。”沈江说道。

    “我去应天。”江演说道。

    ……

    就这样,九个人去了九个帝国最大的城市开发房地产。

    四月十一日,后金国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正式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阿勒楚喀要塞(哈尔滨),改名为盛京。

    朱由校显然没想到皇太极在失去沈阳之后,依然会称帝。

    朱由校疑惑地问道:“皇太极为什么会称帝?难道不怕朕即刻发兵攻打他吗?”

    “陛下,皇太极兵败沈阳之后,学习陛下的治国方略,厉兵秣马,任用贤明,训练军队,锻造火器,积极开荒,现在皇太极已有数万顷良田,完全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臣以为就算陛下不出兵,他也可能会先出兵。”王礼乾回答道。

    “看来明日朝会之上有必要商议对后金用兵一事了。”朱由校微笑着说道,“另外朕要清楚后金的军备情况。”

    “诺。臣会加强辽北一地的东厂人数。”王礼乾答道。

    ……

    而户籍的松动,果然在朝会上引起了热议。户籍改革是新政中的一条,但谁都没想到会朱由校会先在民间试点,使得民间对户籍制度松动呼声很高,这就使得从民间开始倒逼朝廷。

    “帝国的领土持续扩大,这十年来,领土已经扩大的数倍,民间百姓流动频繁,黄册制度是有必要进行改革了。”孙承宗首先赞成道。

    “臣也赞成,这几年来灾荒不断,流民众多,以往的黄册制度根本就已经失去了原来作用。”毕自严赞成道。

    “既然众位爱卿都赞成,那就按众位爱卿的意思来办,只是以前户籍改革制度,朕要做一下修改。”朱由校说道。

    (本章完)

第341章 第七条新政() 
    “第一,明年在帝国进行一次黄册大造,此次黄册大造只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