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69部分

大明1624-第69部分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去见见范永斗八人。”王礼乾轻声说道。

    “去吧。”朱由校说道。

    ……

    田尔耕接手之后,他可不像骆思恭有那么多顾虑,他本身就有鹰犬的特质,朱由校让他去咬谁他就会去咬谁。

    朱由校这次抓捕行动牵涉甚广,算是山西最大的一次官场地震,在大同的官员中,一天之内被就抓走了人数就高达八十多人,整个大同现在是人心惶惶。幸亏消息还没传出大同,否则的话,整个山西,整个帝国都会震动。

    赵南星、黄尊素、杨涟、左光斗、徐光启等五人再次求见朱由校,这次就真的是来给官员们求情的。

    “陛下,臣参锦衣卫指挥同知田尔耕肆意捕掠官员。”赵南星说道。

    “田尔耕何来的肆意捕掠官员?他只不过根据范永斗等人口供行事而已。”朱由校冷声说道。

    “范永斗等人肆意攀咬朝廷官员,应该立即斩首示众。”赵南星马上说道。

    “是不是肆意攀咬?不是朕说了算,更不是你说了算,自是等审讯之后才能明了。”朱由校冷声说道。

    “陛下……”黄尊素正准备说话,但被朱由校打断了。

    “我大明帝国现在就像是一个得了重病的人,现在已经病入膏肓,非重药不可治,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吗?”朱由校冷声说道。

    “可是你们在做什么?你们还在这里讳疾忌医,如果大明需要挖肉刮骨,你们做不了,朕会毫不犹豫地去做,朕不会在意天下悠悠之口如何说朕的?几百年之后,朕相信历史会给朕一个公正的评价。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何等讽刺?我大明九成九以上官员都贪,你们以为朕不知道吗?你们都以为法不责众,朕就会拿这些官员没办法,朕今天准备从山西开始,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朱由校慷慨地说道。

    “杨文孺,你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户科给事中,从今天起,你就担任左都御史,掌管督察院,朕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朱由校说道。

    (本章完)

第143章 晋王朱求桂() 
“臣定不会辜负陛下所托。”杨涟跪倒在地说道。

    “朕相信你,否则的话,也不会将你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朱由校说道。

    “陛下,此事牵连甚广,还望陛下三思。”赵南星依然不死心。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朕今天就从山西开始整顿吏治。从今天起,擢徐光启为山西巡抚。徐抚台,你的高产农作物就从山西开始推广,朕希望全天下的百姓再也不会有吃不饱饭的一天。”朱由校说道。

    “臣领旨谢恩。”徐光启说道。

    “陛下……”赵南星刚开口就被朱由校打断了。

    “朕乏了,你们先下去吧。”朱由校挥挥手说道。朱由校真心不想再啰嗦了。

    ……

    朱由校回到后厅的时候,只见后厅里摆满了礼物,还有十名美女。

    “这是怎么回事?”朱由校问道。

    “这是晋王遣人送来的,妾等不敢收纳,只待皇上来处理。”范慧妃躬身说道。

    现在大同的情况真的是人人自危,晋王朱求桂跟范永斗等八人也有生意上的往来,他生怕牵涉到自己,今天赶忙给朱由校送来了一份厚礼。

    “送礼的人呢?”朱由校问道。

    “已经都走了。”范慧妃说道。

    “都收下吧。”朱由校微笑着说道。他本来就没想过要将晋王朱求桂赶尽杀绝的。

    “陛下,晋王送如此重的礼物,恐怕是有事相求。”范慧妃轻声说道。

    “朕知道,今天朕收了他的礼物,他明天应该就亲自上门了。朕正好有事要跟他说说。”朱由校点头说道。

    “陛下,定嫔这段时间茶饭不思,今天大夫来看了,说定嫔已有身孕。”范慧妃说道。

    “定嫔现在人在何处?”朱由校惊讶地说道。要知道在历史上,可是没有关于定嫔生育的记载的。这个孩子的出现,朱由校意识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大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了,蝴蝶效应即将要掀起风暴了。

    “此时正在房中休息。”范慧妃说道。

    “既然这样,就不要打扰她了,传朕旨意,册封定嫔为定妃。”朱由校说道。

    “妾代定妃谢皇上隆恩!”范慧妃双目含泪说道。

    “今天是高兴的日子,爱妃似乎不开心?”朱由校问道。

    “妾请皇上恕罪,妾只是想起妾的两个苦命的孩子。”范慧妃低声说道。

    “我们还会有孩子的。”朱由校轻声安慰道。

    “谢皇上。”范慧妃轻声说道。

    ……

    王礼乾在大牢里待了一天,重新又带了一份口供出来。

    “这份口供刚好明天就能用上。”朱由校看了一遍口供说道。

    “这八人应该如何处理?”王礼乾问道。

    “帝国与士人过宽,与庶民过严,农民不堪暴政,商贾借士人崛起,无利不起早,心中无民族之所义,唯图方寸之所得,范奸永斗者,明国之人,汉之苗裔,却在国战之时,不图利国与一毛,却重金人之一信?不重汉人之存亡,只顾一家之私,图小利忘大义者,莫过于此,金人如无铁器之利还至于如此迅速的崛起?真正是送利刃与仇寇,如果明亡,正是始于这类汉奸商人之手也,虽万世难消此恨。”朱由校借用后世的一段评价说道。

    “陛下,要不干脆就将这八人九族尽灭。”王礼乾说道。

    “朕一诺千金,不会牵连无辜人等,待此案了结,范永斗、王登库两家被关押在大牢中成年丁口一起随这八人斩首示众,另用白铁铸造八人跪像立于汗青园门口,朕要这样的汉奸永世被人唾弃。”朱由校狠狠地说道。

    汗青园,取自“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朱由校在大同云冈石窟边修建的一处公墓,专门用来埋葬此次大同战役中殉国的烈士的。当然以后为国尽忠的烈士都可以埋葬在这里。

    “陛下,汗青园的修建可能要到大同城的封锁结束之后,才能进行。”王礼乾说道。

    “朕知道,待大同城封锁结束,先让这群烈士入土为安,然后再修建其他的建筑,尤其是华表的底座,众位烈士的名字一定要刻上去。。”朱由校说道。

    “诺。”王礼乾答道。

    “待此案处理完毕,朕就要回京师了,汗青园的事情一定要找得力之人来做,不可有丝毫松懈。”朱由校说道。

    现在已经到八月底了,朱由校想到任容妃快生了,但他却可能赶不到了,但他还是想尽快赶回去,何况定妃也怀孕了。

    ……

    第二天,晋王朱求桂果然亲自上门来了。

    “晋王,你先看看这些口供再说。”朱由校将昨天王礼乾带来的口供递给晋王说道。

    这些口供真真假假,里面有些事情朱求桂是知道,但里面还有很多事情都是朱求桂听都没听说过的。看到这份口供,朱求桂冷汗都冒出来了,“陛下,这些供词全都是子虚乌有之事,陛下切不可相信。”

    “真的吗?既然全都是污蔑晋王的,看来有必要让八人来和晋王当面对质了。”朱由校冷声说道。

    “陛下,罪臣该死。这供词里所供述的事情极有可能是有人假借罪臣名义和八人串通而为,臣的确不知。”朱求桂跪倒在地说道。那些他没听说过的事情,他也不知道是不是下面的人和这八人串通起来做的。

    “通敌卖国之罪可是大罪,就算太祖高皇帝在世,他恐怕也不会容忍。”朱由校说道。

    “陛下,如果罪臣真犯有通敌卖国之罪,罪臣万死难恕其罪,只是这中间肯定有误会,还望陛下明鉴。”朱求桂说道。

    “晋王,不管是谁做的,只要是你的人做的,你都难辞其咎,都是因你才使得这八人通敌卖国得以成功。朕本应立即将你等锁拿,但考虑到我等本是同宗同脉,朕有心放过你等一次。”朱由校冷声说道。

    “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朱求桂边叩头边说道。

    “先别忙着谢恩,朕还有几个条件,如果晋王能同意,这件事情朕就当从没发生过。”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本章完)

第144章 削藩的意图() 
“还请陛下明示,臣一定会做到的。”朱求桂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第一,晋王一脉所占的土地,必须缴出一半,朕要用来抚恤阵亡的将士;第二,晋王一脉的爵位从今日起降等承袭;第三,以后晋王一脉只享受爵位的荣耀,不再享受俸禄。”朱由校说道。

    “陛下,这……”朱由校的这三条,真的是让朱求桂痛彻心扉,简直就是从内脏痛到了汗毛上。

    “晋王,朕保证你们晋王一脉在十年之内必定有人进入帝国的中枢,另外这是朕的底线,如果晋王不答应,那我们就只能秉公处理了。”朱由校威胁道。

    “臣……臣答应陛下便是。”朱求桂说完这句话,眼泪都快出来了。对于朱由校说的晋王一脉在十年之内必定有人进入中枢这句话,他选择性的忽视了。

    “晋王,朕还答应你,从今天起,晋王一脉所有人都可以从官、从军或者从商,再无限制。朕相信太祖高皇帝的子孙都不会太差的,说不定数年之后就会将军或者机要大臣,重现晋王一脉的辉煌。另外这件事情,朕要你明日自己主动上奏要求朕按朕的意思来办。”朱由校说道。

    这件事情朱由校觉得让朱求桂自己提出来是最好的,这对大明其他藩王和朝廷官员算是有个交代,虽然这背后都是朱由校在操作。

    “臣明白,谢陛下隆恩!”朱求桂说道。

    现在朱由校说什么都没用,他都听不进去。

    按照朱由校的爵位降等承袭,晋王一脉数十年之后,许多人都会沦为普通百姓,再也享受不到皇家的优待了;不再享受俸禄,这对于晋王一脉才最致命的,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寻求新的谋生手段,而很多人都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缴出一半土地,这种惩罚对于朱求桂来说反而是最重的,朱求桂虽也是晋王一脉,但是这缴出来的土地大部分才是真正属于他的,相对于其他的那些晋王一脉,是生是死他并关心,俗话说得好:一代亲二代表。他们的死活,他并不是很关心。

    同时朱求桂也意识到朱由校要对藩王动手了,只不过他刚好撞到了他的枪口上。

    ……

    朱求桂好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回到了他在大同的府中。

    “父王,你这是怎么啦?”朱求桂的儿子朱审烜看到朱求桂的样子,就知道情况不太对。

    “哎,陛下……”朱求桂将整个事情跟朱审烜说了一遍。

    “父王,我晋王一脉,忠心为国,陛下就为了一点子虚乌有的事情,就这样对待我们晋王一脉,陛下难道一点都不顾及太祖高皇帝的情义吗?”朱审烜义愤填膺地说道。

    按照朱由校爵位降等承袭的制度,朱审烜继承爵位之时,他不可能再是亲王了,而是变成了郡王,还是没有俸禄的郡王。

    “难道你还没看出陛下这是要削藩啊?只是本王刚好撞到他枪口上了。”朱求桂冷声说道。

    “难道陛下不怕天下诸王反他?”朱审烜看了看周围,警惕地轻声说道。

    “陛下现在大权在握,手上的新军更是大明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就连蒙古人都无法与之抗衡。陛下要削藩,谁敢不服?”朱求桂轻声说道。

    “父王,我们明天真的要向陛下提请这样的削藩奏章?”朱审烜问道。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算本王不提请,陛下也会动手,如果让陛下先动手,我们晋王一脉最后的结果就是所存无几,不要说亲王了,就是你的郡王位置也不一定能保住。”朱求桂哀声说道。

    “欺人太甚,真是欺人太甚。”朱审烜气愤地说道。

    “你最近一段时间最好老实一点,不要再犯在陛下手里了,陛下说不定干脆会将你贬为平民,甚至会圈进起来。”朱求桂看到一脸愤怒的朱审烜冷声说道。

    “知道了,父王。”朱审烜说道。

    ……

    第二天,朱求桂就按照朱由校的意思提写了一封主动请求削藩的奏章。

    俗话说:演戏要演全套。

    朱由校收到朱求桂的奏章之后,在群臣面前大肆赞扬朱求桂忠君爱国的行为,特批准以后晋王一脉可以从官,从军或者从商。

    朱求桂的行为也获得一些不明所以的官员支持和赞扬,现在皇室的财政支出占了朝廷支出的一半以上,在1602年,皇室的财政支出达到了1526万两,这其中就不止包括俸禄,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这给朝廷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