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隋末阴雄 >

第1359部分

隋末阴雄-第1359部分

小说: 隋末阴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建成叹了口气:“孩儿并不是说要疏远关陇世家,孩儿只是认为,不可以完全把宝押在关陇世家身上,而忽略了山东大族。”

    李渊的嘴角勾了勾:“天下的权力,向来不可能雨露均沾,官职和权势就这么多,分了你就没有他的份,这点是没有办法的。我们之所以起兵之后,一路得到了关陇豪杰的集体响应,就因为他们认为,跟着我们唐国公家族,有希望,是把我们当成了自己人。”

    “但要是我们这个时候放弃对关陇世家的特殊照顾,转而去笼络那些还没有归顺我们的关东家族,那就会失掉关陇的人心。非但得不到关东,就连在关中,也很难立足了。”

    “当年秦始皇为了迅速统一六国,给了六国的降民与旧贵族比老秦人更好的待遇,不仅可以免税,免兵役,还可以保留在原地区的权力,甚至连当地的郡守和官员,也多是由本人地担任。可结果呢?关东的六国遗民并不领情,仍然以亡国遗老遗少自居,而老秦人更是人心尽失,因为辛苦灭的六国之人,过得比他们还要好。”

    “于是秦国上下人心离散,到了秦二世的时候,天下大乱,关东旧贵族趁机蜂起复国,而老秦人却是纷纷逃亡,不愿意再为秦朝出战。看起来无比强大的秦国,轰然灭亡,这就是不去努力稳定自己的基本盘,却是好高骛远地搞什么一视同仁的结果!”

    李建成的头上开始冒汗,嘴唇在微微地发抖,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渊的目光缓缓地在两个儿子,还有一班文武重臣的脸上扫过,沉声道:“今天在这里的,不是我李唐的宗室子侄,就是跟着我们太原起兵的老臣,可以说,都是从龙之臣,所以我们今天的议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我们这个政权以后的存亡,在这里,我必须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李唐政权的统治基础,一定要依靠以关陇世家为主的关中人,尤其是在天下未定的时期,都是要靠关陇世家来打天下!”

    在场的所有人都拱手应诺:“谨遵唐国公谕令。”

    李渊点了点头,看向了李建成,神色稍缓:“大郎,你从小就是喜欢结交文士,这点在太平时期,作个守成天子尚可,但你必须记住,我们陇西李氏,唐国公家族,是以军功起家的八柱国家族,刚强尚武的武士家风,才是我们李家的本色,这是立身之道。”

    “杨广为什么会跟臣下离德,众叛亲离?就是因为隋杨政权本是军功世家出身,一向是与关陇世家为伍,甚至可以说是关陇首领,当年先皇文皇帝代周而立,正是靠了这个关陇首领的身份。而杨广自己登基以来,重用江南文人与武将,却是疏远关陇世家和山东大族,他是自己玩掉了自己的江山,我们当以为教训,怎么可以学他呢?”

    李建成咬了咬牙,一欠身,行礼道:“孩儿一时思虑不周,胡言乱语,还请父帅责罚。”

    李渊摆了摆手,叹道:“好了,你也是想要收服关东人心,这点本没错,但必须分清楚主次,关陇世家,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政权的基石,也是必须留出最多的官职,权力分配的一个集团。至于别的地方,无论是关东还是江南,或者是荆州,都只能在先安排了关陇世家子弟的权势,富贵之后,再去兼顾他们。”

    李建成点了点头:“孩儿明白了。”

    李渊看向了一直沉吟不语的李世民,说道:“二郎,当前的局势,你有什么看法?”

    李世民点了点头,眼中的冷芒一闪:“孩儿以为,现在我军应该迅速集中兵力,出潼关,直指洛阳!”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就连李渊的脸色也微微一变,他沉声道:“二郎,你说说原因,为什么这时候我们不稳定关中,却是要出兵洛阳?”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有三个理由,我们必须现在就要出兵东都。这第一,我们打着尊杨侑为皇帝的旗号,又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所以为了保证我们的合法性,就应该出兵中原,援救东都,打退李密,打开去江都的通道,这是我们作为臣子必须要做的事情。也能让我们成为实至名归的义师,区别于各地自立的军阀们。”

    李渊微微一笑:“此举可谓掩耳盗钟,不过既然我们需要这个名份,那就应该做。你继续说,第二个理由是什么?”(未完待续。。)

第二千一百七十四章 杜如晦的分析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正色道:“第二个理由,是中原现在的局势。我们不能光为了一个大义的名份出兵关东。但是现在中原的双雄大战,打得惨烈,王世充和李密都各胜一阵,部下损失惨重。这回河阳一战,王世充大破李密,却无力追击,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我们不能等他们喘息,恢复了实力后再进攻,现在只要我们出兵,两家是不可能联合的,只要我们集中力量打掉一个,那另一个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坐视我们的行动。”

    李渊的眉头一皱:“你这是卞庄刺虎之计啊,但是现在这两家真的已经没有实力对抗我们了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看向了站在下首的杜如晦,说道:“这位杜参军以前亲了河阳之战,前几日刚刚投到孩儿的帐下,他对两边的情况非常清楚,父帅不妨问问他。”

    李渊看着杜如晦,点了点头:“杜氏兄弟的贤名,本帅早已经听说过,杜参军能投到我们军中,实在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啊。”

    杜如晦微微一笑:“卑职职位低下,资源尚浅,不敢直接加入唐国公的麾下,正好敦煌公这里开府招士,卑职就应聘加入了,以后还希望唐国公和敦煌公能多多关照。”

    李渊哈哈一笑:“杜参军太客气了,好了,闲话不说,直奔主题吧,听说你在王世充手下也颇得重用,河阳之战时,你也是南城的指挥官,是吗?”

    杜如晦点了点头:“是庞玉庞将军为南城指挥,不过,卑职也在一旁出了些计策就是。”

    一边的庞玉哈哈一笑:“杜参军太客气了,明明是你指挥的,不用归到本将的头上,就连这回我脱身前来投奔唐国公,也要多亏了你的谋划呢。”

    杜如晦微微一笑:“庞将军客气了,咱们都是关中人,这里才是我们的家,王世充虽然也算得一代名帅,但毕竟跟咱们不是一路人。能在离开他之前帮他打赢了河阳之战,也算是我们最后尽了一回职责,以后就算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也没有什么愧疚和遗憾的。”

    李渊点了点头,笑道:“杜参军,你觉得二郎说的话对吗?王世充的情况你应该很熟悉,他现在有跟我们一战的实力吗?”

    杜如晦收起了笑容,正色道:“那要看他在洛阳能弄到多少兵马了,现在他是本部人马加上俘虏不过七万余人,那些俘虏是可以收编的,但是战斗力跟他的本部精锐不好比。回洛阳之后,他必将会向杨侗请求调兵给他,如果杨侗不肯,那他应该也会利用这回缴获的瓦岗军的大批辎重粮草,招兵买马。如果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以王世充的才能,是可以恢复到二十多万军队的实力。”

    李渊的眉头紧紧地拧到了一起:“他真有这么强的招兵能力?半年时间就能恢复到这样的军力吗?”

    杜如晦点了点头:“中原和关中不一样,关中这里还算得上是粮食丰足,而中原早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各州郡的官仓里早没了存粮,百姓要是不想饿死,就只有投靠瓦岗或者是东都,无论是李密还是王世充,都不会让这些百姓白吃饭的,必然要从中招兵,一开始是当民夫,辅助,现在兵力不足,就会直接训练成军队了。光是洛阳城现在就有近百万的人,从中招募个十万军队都不成问题。”

    李渊的眉头锁得越来越深了:“可是这些刚招来的民夫,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啊,真的能打仗吗?”

    杜如晦笑道:“王世充和李密都是天才的将帅,练兵之法与常人迥异,不要说半年,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让完全不习行伍的农夫,变成合格的军队,李密的那百万瓦岗之众,不都也是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农夫吗,还不是给他这一两年时间,训练成了足以匹敌天下任何一支精兵的精锐部队吗?”

    李渊叹了口气:“这倒也是,我们晋阳起兵,也招的是流民,这半年多下来,也成了精锐了。想来王世充和李密也有这个本事。只是,他们现在会各自罢兵休战,安心练兵吗?”

    杜如晦点了点头:“在我看来,王世充倒是有集中东都的精兵,一举消灭李密的打算,只是很难如愿。杨侗对王世充一直是深怀戒备,而东都的文官们,以元文都为首,更是恨透王世充,绝不会给他兵权的。所以最后十有**,王世充只能放弃追击李密的打算,重新招兵训练。”

    李渊点了点头:“那李密那里呢,他的实力需要多久才恢复?”

    杜如晦沉吟了一下,说道:“李密所倚仗的,一是兵多,二是内马军和铁甲骑兵的战斗力凶悍,外加原来翟让老营的几万铁甲重装步兵,这十万左右的精锐步骑,才是瓦岗军的核心精锐,这次河阳一战,这些部队损失不小,一时半会儿难以恢复,我料李密必然会想办法跟东都玩缓兵之计,而主力则退守洛水一线,重新训练出几万精兵,再作他图。”

    李渊笑道:“这么说来,中原的两大势力,都会在河阳之战之后暂时休兵,恢复实力,以待良机,是吗?”

    杜如晦正色道:“不错,卑职就是这样认为的。他们都是顶级的兵法大师,绝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时候轻易选择决战。更何况,现在唐国公一统关中,随时可以进入中原,已经成了一大变数,这时候他们更不敢轻启战端,万一不利,给两面夹击,到时候悔之晚矣。”

    李渊点了点头,看向了李世民:“二郎,这就是你认为我们要出兵中原的理由吗,就是不给他们喘息之机?”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是的,父帅,我们现在有雄兵二十多万,要巩固关中,只需要十万左右就足够了,完全可以抽出十万以上的精锐,出关直取东都,王世充是我们最大的威胁,一定要趁着现在先消灭掉,不然会是心腹大患。”

    李建成突然开口道:“十万军队够守关中吗?”(未完待续。。)

第二千一百七十五章 李世民的判断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如果我们这时候在其他方向保持守势,不主动出击的话,是足够了。现在我们的北边是突厥,得益于父帅和始毕可汗的交情,至少现在的突厥不会与我们为敌,算了除了一块心腹大患。朔方郡的梁师都只是割据自保,不足为虑,而榆林郡的郭子和已经遣使请降,所以关中的北部是安全的。”

    “至于西边,则是强悍的陇西军阀薛举,这也是我们目前的头号敌人,不过薛举现在刚刚吞并了唐弼,他的十几万部众还需要时间消化,而且薛举半年前派将西征凉州,与姑臧的李轨一场大战,大败而归,他的后方也并不安全,据我判断,半年之内,薛举是无力东进关中的,当然,我们的防御重点应该布置在陇山至大散关一线,以防薛举。”

    “至于并州那里,太原有四郎元吉,还有裴寂裴仆射在那里坐镇,应该能防住北边的刘武周,当然,刘武周最近找到了宋金刚帮忙,这也是一个变数,但一般情况下,现在的他不至于大举和我们起了冲突。”

    “至于河东蒲坂一带,尧君素困守孤城,虽然我们两次派偏师攻打蒲坂城未果,但是他手下兵少将弱,不过万余人马,自保尚且不足,想进取关中无异于痴人说梦,我们只需要在蒲坂对面的冯翊和大荔一带,放上几千兵马监视即可。”

    “如此一来,现在关中的二十余万部队,留出五六万防备薛举,再留个五六万分守各地州郡,同时征召新兵,训练军队,足够了。可以腾出八到十万的机动部队,东出潼关,直取中原。”

    李渊听得点头不已,笑道:“看来二郎已经谋划得很到位了。只是现在如果我们出动十万大军进入中原,那是打李密,还是打王世充呢?”

    李世民微微一笑:“孩儿以为,当虚打李密,实取东都!”

    李渊轻轻地“哦”了一声:“此话作何解释呢?”

    李世民的眼中冷芒一闪:“现在王世充缩回了东都,李密又能重新对东都形成包围,虽然父帅以前结书通好过李密,但那只是泛泛之交,互不统属。现在我们的身份仍然是隋朝的大将,官军。所以,东都被瓦岗军包围,我们奉了恭皇帝杨侑的命令,出兵去救,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谁也说不出个不是。”

    李渊笑道:“这不过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