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

第18部分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第18部分

小说: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劳动力价格翻了一番。这时,巴西北部的棉花和东北部的甘蔗
繁荣周期已过,种植园主已买不起那些昂贵的奴隶巴西的经济中
心移向南方。咖啡种植园除使用奴隶劳动外,还雇用了欧洲的移
民。他们实行对分制,把一半收成上交给种植园主。这种制度至
今仍是巴西内地的主要地租形式。今日的旅游者穿越蒂茹卡森
林。到沙滩地一带游泳。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在环抱里约热内卢的
群山之中,一个多世纪以前曾有过大型的咖啡种植园。那些种植
园曾沿着山脉的西侧,朝着圣保罗州方向不断扩展它们的地盘,疯
狂地攫取那些覆盖着腐殖土的处女地。上个世纪即将结束之际,
已成为巴西新一代社会权贵的咖啡种植园主才磨尖了铅笔,算了
如下一笔账:用仅够维持生存的工资雇佣工人,比买来奴隶再养活
他们来得合算。于是,1888年巴西废除了奴隶制,改用了一种兼
有封建农奴制度和雇佣劳动制特点的新的剥削方式。这种方式一
直沿用至今。从那时起,咖啡就一直是由成为“自由民的”短工种
植的。帕拉伊巴河谷地曾一度是巴西最富的地区,但很快就消沉
了,因为咖啡树存活期短,而那里又采用了掠夺式的耕作方式,砍
伐了成片的树林,耗尽了自然资源,因此全面衰败之势迅速到来。
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昔日沃土的土质,一次又一次的掠夺式耕作
逐渐耗尽了地力,咖啡的质量年复一年地退化,再也抵御不了病虫
害的侵袭。咖啡种植园大批转移到圣保罗西边广阔的红土高原,
在那里采用了不那么野蛮的耕作方式,把这一带变成了“咖啡的海
洋”。后来,种植园又继续向西转移,来到了巴拉那河河岸,到了马
托格罗索平原后就折向南移动;最近几年,又返回了西部,并跨过
了巴西与巴拉圭的边境线
    目前,圣保罗州是巴西发展最快的州,那里有全国的工业生产
中心。然而在这个州的咖啡种植园里至今仍有很多劳动者犹如
封建制度下的“臣民即一般,用他们自己以及子女的劳动交付地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年代里,贪得无厌的咖啡种植园主实
际上取消了原来允许雇工拥有自留地解决口粮的制度。雇工要继
续耕种那块土地,就得交付劳役地租。此外,种植园主还和一些垦
荒者签订合同,租给他们土地短期拼种。条件是必须为主人开辟新
的咖啡种植园。四年以后,当成熟的咖啡果染黄整个咖啡林,土地
的价格成倍增长时,垦荒者也就离开了那里在危地马拉,咖啡种植园支付的工钱比棉花种植园的还要少。
南部山区的咖啡种植园主声称,他们侮月付给印第安人十五美元。
每年咖啡收获季节到来时,都有数千名印第安人从高原地区来到
南方出卖他们的劳动力。种植园有自己的私人警察,一个人告诉
我,在那里,“人比他的棺材还不值钱。镇压机器的职责,就是维
护这种状况。上维拉帕斯地区的情况更糟,那里既没有卡车也没
有马车,原因是种植园主不需要,因为让印第安人驮咖啡来得更合
算。
    在萨尔瓦多这样一个由一小撮家族寡头统治的小国里,咖啡
在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由于实行单一种植,萨尔瓦多不
得不从国外进口菜豆、玉米、蔬菜和其他历史上本来一直生产的食
品。菜豆是萨尔瓦多老百姓惟一能够从中摄取蛋白质的食物。萨
尔瓦多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于维生索缺乏症。至于海地,其人口死
亡率在拉美最高。一半以上儿童患有贫血,法定工资在那里只是
科幻小说里才有。咖啡种植园里的实际日工资只有七到十五美

    哥伦比亚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咖啡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