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留学申请必读:太傻十日谈 >

第15部分

留学申请必读:太傻十日谈-第15部分

小说: 留学申请必读:太傻十日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对象,这样会
有更大的成功率。于是大家都会拼命去收集这类信息。还有不少人给教授发无数邮件,询问奖学金情况,问是不是招人,招不招中国学生。于是,教授的邮箱里垃圾邮件成堆。我以前也总是做这样的事情,但是,第一次申请失败后,我
就在想,就算我知道了某个教授要招人,又能怎么样呢?我还有很多无法知道的事情比如他是不是已经有了确定人选了,比如他是不是根本就没打算招中国学生,比如他要招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具备某些特殊要求。就算你把这些信息都弄
到了,你肯定只会有一个结论这个教授,不适合我申请。〃
  第41节:推销沟通决定一切(5)
  太傻笑着点点头:〃事实上,这是一个本质上的误区。很多人认为,在申请中,信息很重要。这句话本身当然是对的,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信息的价值,这种学校信息、教授信息,不是给他们确定申请学校用的,是给他们确定
自己的定位用的,而且,我们很早就说过,这个定位,不是申请学校层次的定位,而是自己专业上的定位,而这个定位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对吗?〃
  我很重地点了点头:〃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非常非常关键的问题!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申请,首先不是考虑学校要什么,而是考虑自己有什么。我们不是根据学校变化自己,而是把自己卖给学校。初看,这个说法好像与营
销学的理论相悖,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完全吻合的。如果你自己是一个面包,你的目标就是买面包的人,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面包口味,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法国面包,你没有必要花多少时间去详尽地研究到底多少人喜欢吃
法国面包,多少人喜欢吃德国面包。因为,就算你知道了答案,也不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德国面包,不是吗?你有时间研究这些,还不如去研究如何把自己的法国面包变得更可口呢!在申请中,一个人有什么背景,是什么方向,都是基
本确定的,根本没有必要在申请方向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我相信每个人的专业目标都是很明确的。与其花时间琢磨申请什么专业,还不如花时间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就算多看几页专业书,都比没有根据地琢磨强。选校也是一样。真
的有什么好选择吗?真的有所谓的'准确的'选校吗?不管你申请哪些学校,都只是一个几率的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花一个小时选校的结果,和花3个月选校的结果,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太傻,你的留学咨询中心,不是也给客户选
校吗?你们的选校方案,估计是最专业的吧,我看了你们介绍,先做选校模型,再做专业规划,然后三次筛选,每次设定筛选标准,还要提交明确的选校报告,不会有比你们做得更专业的选校了吧,但是,你觉得这样做,真的可以最大
限度地提高成功几率吗?〃
  太傻笑着说:〃说实话,那些都是给客户看的东西。本质上,太傻选校只有一步,对比以往历年类似背景专业客户的选校方案和录取结果数据,确定一个包含有20所学校的选校方案,这是最基本的方案。再从中做一些有标准的删减,
比如,根据给学校发信询问的特殊答复删除一些确定有变化的学校。这是太傻选校和一般申请者选校唯一的不同之处,这也是我们认为最核心的步骤。其他的所谓选校模型,事实上只是让客户清醒地认识自己需求的一种方式,之后的多
次筛选,不过是补充一些信息罢了,对纯粹的数据分析结果做一些小的变动。反正,太傻的选校,肯定不会根据什么网上信息,或者小道消息,也不会因为某个教授今年要招人了再确定去申请什么学校,那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点点头:〃嗯,我忽略了这个因素。太傻每年做那么多客户,每个专业方向,每个客户的选校,最后录取结果,积累到现在,估计有上万个数据了吧。这样选校,肯定是一般申请者没法比的。但是,即便具备这样的优势,你们又能
提高多少成功率呢?一般申请者的成功率与你们客户的成功率是10%和90%的差别吗?〃
  太傻笑着说:〃要是和随机的选校相比,是40%和60%的差别,这个是实话,所以我总是建议,一个DIY申请者要是自己选校,觉得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直接随机选择一下,或者直接copy一个你师兄去年的选校方案,或者让几个人给
你提提意见,就足够了,要是有时间和精力也不要用在选校上,多做一些个人专业提升更加实际。〃
  〃我以前之所以花了很多时间选校,另外一个原因,是我总是觉得,每一个学校各个专业方向有侧重点的差别,我需要确定它。比如我想学公司财务金融,但是,金融有很多方向,我总是想去申请那种在公司财务金融方面招生人数最
多的学校,或者申请在这方面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学校。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无用功。事实上,一个学校某个方向到底强不强,只要看看他们的专业设置、学校网页、教授分布,就一目了然了,一个方向做的人多,肯定招生就多。因
为没有必要去琢磨这个学校到底招不招中国学生。反正,要是一个学校只有少数几个人研究一个方向,肯定这个方向招人少,而且,那少数的几个人,肯定轮不到你,永远不要希望有伯乐会相中你这匹宝马良驹。〃
  第42节:推销沟通决定一切(6)
  〃所以,一个申请者完全没有必要去花多于一周的时间去做什么选校,你直接根据一些手头掌握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位,选择一下就好了,不用去考虑是不是招中国人,不用考虑是不是有奖学金以及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
财政支持。你只要记住,这些你考虑的东西,无数人都考虑过了,无数人以前都花了比你多得多的时间,你就算简单的copy一下别人的选校,或者把几份综合一下,和同专业的人讨论讨论,看看他们都要申请哪些,就直接申请那些好了
。不要觉得和自己同学申请一样的会有什么问题,中国学生扎堆那么久了,你不会幼稚地认为,你的同学会真的和你竞争什么吧,你要是有时间,多去学一些东西,超过你的同学,才是最有价值的。〃
  太傻笑着说:〃你说很对。你看,就算太傻咨询自己做申请,每一步都是最专业的,最后申请15所学校,一般也就4…5所录取,太傻咨询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客户都是有比较大的申请缺陷的,比如TOEFL特别低呀,我们的经验都是小道消
息、学校信息、网上的讨论、其他人的选校方案,只对排在150名之外的保底学校有作用,对150名以前的学校不会有任何的意义。那么,Jim,你现在对选校已经这么有感触了,你会怎么选校呢?选好了吗?〃
  我回答说,〃Oh,选好了,我这次给自己确定的申请目标是专业排名前30的学校,我从里面随手挑了10所我的专业方向比较知名的学校,就是这样,今年没有选什么保底的学校,我知道就算录取了也肯定不会去的。你看,我在选校上
,就花了不到一个上午,看了看专业排名,看了看学校系科的网页,就定了。这个方案,其实和我以前花了几个月确定的方案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其实就一两所变动了一下罢了。其实,一个申请者要清楚,选校,永远不可能去达到50%以
上的成功率的。因为,录取,本质上根本不是由你来做决定,只有一个因素能让你的选校成功率提高20%以上,就是你变成一个比自己现在牛得多的人,其实还是回到了提升自己专业价值的话题上了。我相信,肯定不会有一个人,背景很
一般,但是因为所谓的学校内部消息多,选校正确,被录取了。〃
  太傻点点头:〃那,Jim,你现在有什么计划呢,接下来,准备做什么呢?〃
  我回答道:〃我既然已经确定了学校,我想我下一步就会把申请材料全部提交了,然后开始和教授联系了。嗯,这个也是我今天主要想和你讨论的问题。我以前也和很多教授联系过,包括E…mail、电话、见面,但是,这些手段对实际的
申请结果好像作用不大。太傻,你要是把材料都准备好了,把和教授面试沟通的话都准备好了,你会怎么做呢?〃
  太傻站起来说:〃Jim,坐着挺无聊的,我们在国贸里面逛逛吧!〃
  我当然没问题,边走边说,思路应该会更清晰。
  一边走,太傻一边对我说:〃Jim,上次我们说到,申请的'形'和'神'的问题,在申请的前期准备阶段,我们把申请的'神'也可以说是申请的本质叫做'营销中的产品定位和设计',它的重点在理解客户需求、提升产品价值;在完成价值部分
之后,我们的任务就转变为销售了,对吗?Jim,你认为,在这个销售的环节上,最核心的价值,或者说申请的'神'在哪里呢?〃
  我毫不犹豫地说:〃沟通,交流我认为这应该是申请后半部分的'神'。〃
  太傻没有什么表示,示意我继续说下去,于是我接着说:〃事实上,申请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申请人需要了解教授想要什么,教授也需要了解申请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双方互相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达到最后的目
的。我认为,申请就好像结婚一样,申请人找到自己满意的教授,教授找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就结合了!所以,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以专业上的互利为基础,真诚的沟通交流是最主要的。〃
  太傻接着问:〃那么你现在准备怎么做呢?这次和你以前做的申请,有什么不同吗?〃
  第43节:推销沟通决定一切(7)
  我想了想,回答说:〃我第一次申请时,把一封所谓的沟通信到处发,希望从教授那里获得什么肯定,或者什么消息,比如今年是不是招生呀,有没有奖学金呀。但是,几乎就没有什么教授回复我,即便有回复我的教授,也只是礼貌
地建议我按规范递交材料。第二次做申请的时候,我有了相对深入的行动。我首先考虑一下教授的研究方向,看看他发表的论文,然后在信中说,我对教授的研究很感兴趣,想和教授探讨一下。于是,这一次产生了不错的效果,有一些
教授很热情地回复了,但是,几次邮件往来之后,对方就杳无音讯了。现在看起来,我在第二次申请时虽然沟通范围变小了,效果好了一些,但是我的行为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过分注重沟通,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教授不会和一
个只是为了沟通的人做任何的交流。这也是为什么99%的沟通信有去无回的原因吧。〃
  〃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其实更加简单。既然已经确定了学校,我打算直接把自己的简历发给那些和自己背景有一定关联的教授,并在邮件中简要地表示希望和教授有进一步的交流。我计划下一周就开始做这件事情。事实上,这个和一
般申请提交材料的程序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我希望从教授那里获得更具备实际价值的意见。他要是对我感兴趣,自然会和我联系。要是对我不感兴趣,自然不会回复我。其实,就算教授不回复我,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因为每个教授都有很多想法,而且他们大部分的想法是申请人永远猜不出来的,因此也没有必要费心去猜什么。太傻,我这样做对吗?〃
  太傻笑了笑,说:〃Jim,比起以前做的申请,你现在做的有了很大的进步,不是吗?你现在至少能理解沟通实际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套出来的所谓的'关系'对申请也不会有什么实质的帮助,你看到了申请中教授关注的实质。你很主动
地把自己的价值通过电子邮件展现给教授看,这都是很正确的。你看,第一次你申请,目标其实就是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教授甚至都没有兴趣回答你。第二次,你看起来专业了一些,但是,还远没有取得与教授沟
通交流的位置,也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可以打动教授的东西,所以必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这一次,你已经做好了很充分的专业准备,我想,就算教授直接给你通电话,你也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应了吧?如果有教授对你真的很感兴趣
,你们就会很顺利地进入对专业的讨论并很顺利地被录取,对吗?〃
  我点点头,回答说:〃所以,我把后期的申请主要的实质,定义为'沟通交流',我想,一旦有机会有效地交流,我就完全可以打动教授,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但是,如果教授都不来找你呢?〃太傻很快提出了问题,〃比如,很不幸,你的所有邮件,都被当成了垃圾邮件,怎么办呢?〃
  我想了想,说:〃我会选择几个我最感兴趣的教授,给他们电话,我去年申请就这样做过,效果好像不错。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