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龙起明末 >

第101部分

龙起明末-第101部分

小说: 龙起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格局下,大明的那些海商当然不乐意。但是他们在日本朝鲜航线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作为,而且台湾与大明之间的贸易的兴盛,使得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困顿。再加上台湾海商在南洋方向上的贸易显得不是很感兴趣,而且台湾同大明之间贸易的兴盛,使得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怨言。

    不过已经有不少人,已经看出来了,台湾岛海商的势力迟早会探向南洋的,哪有商人能够抵挡得住巨大利润的诱惑的。

    没错,其实在去年年底,台湾的二十八家海商中就有人已经提出要开辟南洋贸易了。只是没有得到萧明乾和军政府的回应,而且最初的十五家海商也没有动作,才不了了之。不过,这样的呼声已经反映了台湾岛内商人们的意愿了。

    民间航运船队的壮大使得台湾岛内的实力进一步的得到壮大。台湾岛内的铁矿资源还行,但是煤炭资源实在不够多。最早在萧明乾三年前建立起第四座钢铁厂的时候,萧明乾就有这样的感受了。

    没办法,萧明乾只能将目光投向了大明。为了不引起大明的注意,他并没有明着将势力伸进大明内陆。他只是派了一个叫做余逊的年轻人,带了一些人回到徐州,买下了一座煤矿。大规模的开采煤炭。

    正是在徐州的这个暗钉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给支撑台湾岛每年八十万吨的钢铁产量。不然,仅靠台湾岛的煤炭和从日本朝鲜等地的运来的那可怜的一点煤炭,钢铁总产量能有四十万吨就已经是极限了。

    其实,现在也已经到了极限了。徐州毕竟不是台湾岛的势力范围,根本没办法随心所欲的开采煤矿。所以,萧明乾已经打消了继续提高钢铁产量的念头。现在钢铁转向了提高钢铁质量上来了。

    五年来,萧明乾从来都没有放松改善钢铁质量。随着钢铁质量的持续改善,再加上金属模的初步实现,以及双层炮管技术的成功,现在萧明乾已经能够将火炮口径扩大到一百八十五毫米了。

    并且现在萧明乾已经开始着手尝试建造膛线炮了,只是因为现有的水力机床实在是不够好,建造效率和精度什么的都非常的低,所以还无法大规模的引入膛线炮。不过,已经建造了几门,试验的效果还不错。锥形炮弹的射击进度,射程都比滑膛炮的球型炮弹要好得多。现在萧明乾已经组织了一群年轻人,在他大伯萧理成的带领下,进行持续的攻关。

    当然,在此基础上,后装的膛线燧发枪也被萧明乾开发出来了,并且已经生产了两万多支。这些枪的射程和前装枪比起来,相差不大。但是其射速,射击精度比之前装枪可是强太多了。

    普通的前装燧发枪,其射速最多也就每分钟五发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是那些训练有素的士兵才能给做到的。但是萧明乾的火枪的射速已经达到了每分钟十二发,个别的士兵甚至能够达到没分钟十八发左右。

    而且其射击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两百五十米有效射程内,其射击的精度能够达到直径一米以内。

    这样的提高,是非常了不起的。毕竟这个时代的前装燧发枪有效射程也就两百多米(指步枪),但是其射速及精度可是让人无法忍受。正是有了这样的武器,萧明乾的腰杆才真正的挺起了,才会在万历四十五年,向大明商人开放了凤山。因为即使大明同自己翻脸了,他也有把握与大明分庭抗礼。

    当然,这并不是说萧明乾此时就想反明了,他一直认为此时的大明的底蕴还不是他能够比拟的。光是东南沿海三省,如果真的发起狠来,也能让台湾岛喝一壶。所以,萧明乾此时还是一方面隐藏台湾岛内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积极的交好大明朝的地方政府。

    再加上辽东女真的强势,大明国内灾害频频,叛乱不断,萧明乾幸运的没有成为大明朝高层的打击对象。

    当然,钢铁产量的增大也极大的支持了台湾岛的高速发展。自从消灭了海盗后,联合护卫军已经不再是钢铁的第一消耗大户了。

    虽然造船,火炮,火枪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但是每年也不到十万吨。其他的二十万吨的钢材和五十万吨的生铁全部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消耗了。

    五年的时间,台北,基隆,淡水,凤山和去年年初开始建造的台南五大城市的建设消耗了六成左右的钢材。由此带来的效果就是,这五大城市集中了台湾岛上的人口的近四成。

    也就是说,有一百二十多万人集中到了集中到了这五大城。这些人中的青壮劳力全部成为了台湾岛内八座钢铁厂,十一座糖厂,十五座水泥厂,九座大型机械生产,六座大型毛纺厂,四座玻璃厂和其他民间工厂的产业工人。另外还有几万人,进入了十几座矿山中。

二百零二章台湾岛的发展 4

    二百零二章台湾岛的发展4

    除了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外,农业也是五年前无法相比的。现在的台湾岛,每年的粮食产量是大明内两到三个省的总和。

    可能有人不信,呵呵其实这很正常。现在的台湾岛,开发出来的耕地面积总计九十八万多顷,也就是一千四百多万亩,其中粮食用地一千万亩。一年两熟,单产约四石。每年的粮食产量就是四千万石,也就是四千八百万斤左右。足够五百多万人一年温饱的。加上其他的如鱼类,家禽养殖等等。台湾岛现在足够养活超过六百万人。

    如果不是萧明乾强制规定不允许侵占粮食用地,台湾岛上人,不管是商人还是普通的农户,早就大规模的利用土地种植其他的经济植物了。毕竟由于粮食的大规模丰收,粮价已经非常的地了,达到了一两银子两点三石了。

    这还是在萧明乾的干涉下,军政府以及同萧明乾联系紧密的那些大海商大规模的进行粮食储备,才稳定在这个水平的呢不然肯定更低。

    虽然台湾岛的粮食大规模的丰收了,但是萧明乾还是严格的控制粮食的输出。除了大规模的从大明移民所需的粮食外,只有在取得萧明乾的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够输出粮食。

    这让不少人为之惋惜。要知道现在的日本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了。在萧明乾的干扰下,本来在一六一五年就应该败亡的丰臣秀赖不仅没有被德川家康消灭,反而拉起了一队人马,同德川家形成了均势。

    混乱的局势,无处不在的战争,大量青壮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使得日本国内的粮食生产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就拿一六一七年来说吧,整个日本的粮食产量竟然只有不到六千万石。这些粮食看着挺多的,但是不要忘了,日本不是台湾。

    台湾岛到一六一七年底,总人口刚刚只有三百万出头,而日本呢,差不多一千三百多万。这么多人,粮食需求可是大得很啊

    但是为了维持日本两大势力的均势,萧明乾严格的控制出口日本的粮食的数量和出口的对象。但即使是这样,从一六一五年开始,出口日本的粮食总数就超过了一千万石。仅此一项,总价值就有六百多万两。

    当然,这些多数都变成了大量的其他资源运回台湾了。特别是那些金属矿石,木材等等原材料。

    当然除了粮食,台湾岛农业的其他方面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就说甘蔗种植,就有近三百万亩,并由此支撑了台湾岛上的十一座糖厂的原材料来源。没年的白糖产量超过了五千多吨,因此而产生了一千八百多万两的财富。

    或许有人说这五千多吨的白糖怎么就一千八百多万两呢。其实这是因为在台湾岛内,白糖的价格并不高,而且岛内的消耗也不少,基本上占了三分之一。大明才是白糖的主要外销市场,也是利润最高的市场。

    另外农业的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粮食基本上能够满足台湾岛内的消耗,并能够保证移民的情况下,萧明乾便开始鼓励农户发展养殖。并且带头建起了十几座大型的家禽家畜的养殖厂。

    在萧明乾的鼓励下,同时也在粮食价格大跌的情况下,农户也愿意将粮食拿出来,进行家禽养殖。到一六一七年底,基本上保证了每家每户都能够隔个四五天的来上一顿荤腥的。这样的生活,让后来的那些大明流民都以为自己来到了神仙之所。其他的如果树种植,药材种植,更是多不胜数。

    当然,工农也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五年来,除了南洋,基本上是大明的商人以及李旦这个算是半个台湾商人做转口贸易外,北部的大明,日本,朝鲜,蒙古,以及后来的后金基本上被台湾岛商人给控制住了。

    每年都有大量的台湾商人来往于这些地区,将台湾岛内的商品售往这些地方,然后在将大量的原材料,如煤炭,矿石,木材,药材,茶叶,生丝等等,蒙古的羊毛,羊奶,皮革甚至是活羊,活牛,马匹等等运回台湾,当然还要加上大量的大明流民及辽东的因战乱而无法生存的汉人。

    当然五年来工农业及商业的繁荣发展,也带来了一个非常的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作为货币的金银的大量的缺少。

    自从开发台湾岛同大明的交易以来,银荒几乎一直伴随着台湾岛。白银的稀缺,使得台湾岛内的物价比之外面要低上不少。这也是萧明乾不全面开放台湾市场的一个原因。

    虽然萧明乾已经下大力气,阻止黄金白银的外流了,但是仍然跟不上台湾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台湾市场,那简直就是在找死。

    不过实在没办法,谁让台湾岛内不产银呢。虽然台湾也有些大型的金矿,但可惜的是,萧明乾他不知道啊所以,萧明乾现在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日本了。日本的白银产量那一个高啊比如那石见银山,萧明乾恨不得直接抢过来。但是为了大规模的消耗日本的国力,萧明乾还是忍了下来。

    不过长此以往,那也不是个办法啊萧明乾只能将主意打到制币上来。他想通过大量发行白银合金钱币,甚至是纸币的方式来缓解银荒。

    当然这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成的,现在他正在让人设计金银币的模板,并且打算利用冲压技术来进行生产。而且为了防伪,他决定采用其他地方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合金,同时也在花纹上,尽可能的做到精细。这样一来可以防伪,二来也能缓解银荒。

    至于纸币,萧明乾现在还无法配置出那些特殊的油墨,也没有那种特别的纸张,只能等以后再慢慢的尝试研究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一俊遮百丑。台湾岛的高速发展,物质的充沛,使得台湾的实力急剧上升。

    二百零二章台湾岛的发展4

二百零三章台湾岛的发展5

    二百零三章台湾岛的发展5

    经济发达了,技术先进了,自然便带来了联合护卫军的强大。

    五年前,联合护卫军仅有四千多人,加上福船也就六十来艘。但是五年后的今天,联合护卫军已经拥有了四万专业化的海军,两万装备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后装膛线燧发枪。

    或许有人会有个疑问,三百万的人口,怎么就六万正规军啊这比例是不是太低了?其实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台湾岛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之大。仅仅萧明乾主持建立的那些个大型工厂,所消耗的劳动力就达到了近四十万,更不用说民间涌现出的大量的中小型工厂和海商们所需要的劳动力了。

    而且台湾岛的移民政策实行的过程中,十四岁以下的少年比例较之成年人要高上一些,而且女婴收养计划也在一六一七年开始实施了。

    这样一来,台湾岛的十四岁以下的少年就有八十多万,其中女婴已经达到了十二万。可以说,现在的台湾岛完全是人口少年化。如此大的一个包袱,使得台湾岛的人力还是比较缺少的。在这种情况下,萧明乾哪还有可能建立庞大的军队。更何况,维持大规模的军队,不要钱啊

    可不要忘了,萧明乾的这个联合护卫军可不是大明的那种半兵半农的军户,他们都是职业军人,萧明乾规定在四十岁之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一直是个军人。

    其实,这个规模的军队,对于台湾岛来说已经足够了。台湾岛毕竟是个四面环水的岛屿,和英国有些相似。只要海军强大了,那本土也就安全了。

    现在的联合护卫军海军共分成了两个分舰队。第一分舰队,驻地为基隆港。拥有两万四千人,九十二艘战舰,总吨位六万八千八百吨。其中有四艘刚刚建好的一千二百吨的木铁混合战舰,分别为孙武号,吴起号,李牧号,白起号。

    另有十二艘一千吨的同样是以春秋战国名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