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龙起明末 >

第159部分

龙起明末-第159部分

小说: 龙起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湾的报纸,当然也有些比较勤奋的人,看过一些从书店里买的书籍,这个时候便可以在别人面前大大的显摆一把了。

    所以,这个时候,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大城市,都有一些明显是农民或是普通工人的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指着报纸上登出来的,品头论足一番。

    这种景象,在大明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即使是有这样的聚会,也是那些文人凑在一起,骂骂『jiān』佞,或是搜肠刮肚的罗织一些酸腐文章以显示的与众不同。

    台湾现在能有这样的景象,完全得益于萧明乾在这六年多的里,对教育的大规模的投入。各种途径的教育和培训,使得台湾的识字率,在六年后的今天,将大明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当然这只是识字率,高端文人的比例还是远不如大明。不过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七月初八这一天,整个台湾的百姓比之以往更显jī动。原因就在于台湾的几份报纸上,同时登出了几个消息。

    首先便是台湾取得了‘衣冠南渡’计划的成功和《济北条约》的全文。

    普通百姓对‘衣冠南渡’计划的成功的意义不甚了解,但是他们台湾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同时他们也对《济北条约》当中提及的四百万两白银的赔款,津津乐道。

    同时,文学报上登的那些对这场战争的报道和对各个战斗英雄的采访内容,更是让普通百姓喜闻乐见。他们将文学报上的内容,完全当做是jīng彩的小说来看了。民间甚至排出了一些英雄豪杰的顺序,在民间掀起了一股当兵以求取功名的思『cháo』,而这种思『cháo』还非常的强烈,毕竟在台湾,军人的地位是非常的高的。

    不说军人的待遇比之普通百姓要高上一些,就是一人当兵,全家都会得到各方面的优待来看,也有不少人有了进入军队的想法,更何况台湾的几次作战,军人的死亡率一直很低,使得当兵的风险相当的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台湾民众对战争的恐惧感。

    普通百姓关心的是战争的胜利和条约签订后,台湾获得的大量的财富。但是那些工商业者关心的却是另外的一个方面。

    “爹,爹,好消息啊”谢敬兴奋的跑回家中,挥舞着手中的报纸满脸jī动的大声叫道。

    “好消息,难道台南糖厂同意保留我们的白糖经营份额了?”台南谢家的家主谢宏看着的大兴奋的表情,有些期盼的问道。

    因为日照流民暴动,打死知县的事件,谢家这段不是很好过。眼见新糖的经营配给分配的时节就要到了,但是台南糖厂却通知谢家,今年谢家的份额将只有往年的八成。

    这可以,台湾这些年一直都风调雨顺,并没有出现甘蔗减产的现象。白糖产量是一年比一年高。在这种情况下,糖厂竟然要降低谢家的份额,这让谢宏如何不着急。

    但是着急又有用,这件事情的决定权不在谢家手中。而且最主要的是,谢宏感觉到,这个事情很可能是源自于日照的事件。

    虽然日照那边已经被大明司摆平了,但是日照的移民陷入了半停顿状态,即使是周边的几个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或许,这是军『政fǔ』,甚至是督军大人对谢家的警告。

    “不是白糖的事情,是这《济北条约》和《台湾时闻报》上面刊登的的公告。”谢敬jī动的说道。

    “这《济北条约》我也看了,这对我们谢家也算是个好消息,但是这是面对所有台湾商人的,我们并不会占据优势啊”谢宏疑『huò』的说道。

    “爹,您应该往深了看。这《济北条约》一签订,吕宋基本上已经是台湾口中的ròu了。如此大的一个吕宋,那里的土地将是台湾的数倍,我们何不想军『政fǔ』申请在吕宋建立一个大型的农场,专mén种植甘蔗。如此一来,我们便有了稳定的制糖原料来源,建一座糖厂,虽然规模可能无法同那些巨头相比,至少不会再被别人卡住脖子啊

    而且我说的好消息并不仅仅是这个消息。我说的好消息是这件事情”说着,谢敬把手中的《台湾时闻报》递给了谢宏。

    “爹,军『政fǔ』将在chūn节的时候,发行新币,现正向全台湾征集新币图案的设计方案,同时鼓励拥有大量闲置金银的大户,将金银拿出,向军『政fǔ』换取新币。这才是我们的好机会啊”谢敬jī动的说道。

    “这是好机会,用家中的金银换取新币,可能会被军『政fǔ』以成『sè』为由降低金银的实际价值,这种事情躲都来不及,可能是好机会?”

    谢宏有些不在意的说道。其实也不怪谢宏会这么说,因为中国历代以来,民间对官府就非常的不信任。官府糟糕的信用,和过手的银子一定要刮下一层油的惯例,使得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将的财产被官府得知,更不用说无缘无故的经手于官府了。

    “爹,这你就想差了。不说军『政fǔ』的信用是绝对信得过的,您看到有哪朝哪代将收取的税收大部分都用在老百姓身上的,就算这次我们jiāo上去的金银会稍微缩水一些,那也是值得的。

    这新币将是今年下半年,台湾最为重大的事情。督军大人和军『政fǔ』上下必然倾尽全力去完成这个庞大的动作。其间所遇到的各种阻碍和困难必然不计其数,如果我们能够率先的大张旗鼓的宣布我们全力支持新币,并且将家中大部分闲余的金银向军『政fǔ』兑换新币,我们在督军大人和军『政fǔ』高层的心中必然会有一个顾全大局的良好印象。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将我们对日照事件当中的不当处理所带来的恶劣印象给消除掉,说不定还能得到督军大人和军『政fǔ』高层的赏识。

    一旦成功的话,即使损失个十几二十万两,又有关系。”

    谢敬将的想法一口气的说了出来。的确,正如谢宏第一的反应一样,大部分的人都会因为担心财产受到损失而不支持新币,甚至抵制新币。这种抵制虽然阻止不了新币的发行,但还是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谢家率先站出来,支持军『政fǔ』的新币发行,那么谢家在台湾的政治和商业环境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一想到这里,谢宏便立刻兴奋了起来。立马把手中的报纸再次看了一遍。

    “敬儿,既然要做,那就做个彻底。这上面不是说台湾将会成立四大银行吗?我们干脆向军『政fǔ』质询一下,是否可以向其中一个银行参股,即使不行,我们也可以宣布,谢家的所有资产将全部存进其中一家或几家银行。以后所有的资金调用均通过银行进行。

    要赌就赌个大的输了,以督军大人和军『政fǔ』的信用,我们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是一旦赢了,那么就能赢来谢家的大兴。”

    在看完了全文以后,谢宏一咬牙,拿出了他这一辈子最大的气魄,下了一个他最为得意的决定。

    《济北条约》全文的刊发和关于货币改革及建立四大银行的通报,再加上商务部发布的吕宋北部同台湾之间的商业贸易的规定,彻底的点燃了整个台湾的热情。

    无数心怀梦想的人在这些好消息的刺jī下,开启了的辉煌的事业,其中便有几个萧明乾耳熟能详的名子:颜思齐,郑芝龙,刘香等等。

    这些人在新时代的大『cháo』当中,抓住了这个彩虹难逢的机遇,开始了及家族的辉煌的起点。

    同时,虽然有些人对新币持抗拒态度,但是有远大眼光的不仅仅是谢宏父子,虽然被谢宏父子抢先了一步,但是在谢家大张旗鼓的表示支持军『政fǔ』的新币改革的时候,他们全部都反应了,一边懊恼为会犹豫,一边纷纷宣布支持新币改革,将自家闲置的金银jiāo个军『政fǔ』用作新币制造。

    “李公,林老英雄,这次你们可是慢了被谢家给抢先了一步”萧明乾在接见李旦和林凤的时候,笑着打趣道。

    “呵呵我们对新币改革的支持,督军大人是的。不像这谢家这么滑头,借这个机会将谢家送上了军『政fǔ』优待的名单上。”李旦笑着说道。

    这些年的养尊处优,使得李旦整个人看起来容光焕发,比之六年前要jīng神了太多。李旦常对人说,在遇到了督军大人之后,他李旦的寿命至少延长了十年。虽然是李旦的一句玩笑话,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李旦这几年来过得有多舒心。

    三百二十四章抢先一步抓住机遇繁盛的谢家

    三百二十四章抢先一步抓住机遇繁盛的谢家请记住的网址,如果您喜欢苏北小白领写的《龙起明末》

三百二十五章银行的股份组成和寻找橡胶

    三百二十五章银行的股份组成和寻找橡胶

    “李老哥说的对,在督军大人决议要发行新币的时候,其实我们两家和那十五家海商其实就已经决定全力支持了,只是没有像这谢家一般,大张旗鼓的说出来而已。(更新本书最新章节)”林凤在旁边赞同的说道。

    虽然李旦和林凤这么说,但其实心中还是有些懊恼的。抓住这个机遇,对家中来说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

    “呵呵大家的心意我当然明白,正是大家这些年来不遗余力的支持,才有了台湾的现在,我和军『政fǔ』不会忘记的。不过,这谢家也还不,虽然去年犯了点误,但是在这个时候能够战出来,对新币的发行有着很大的好处,也算是不了。既然有功,当然得奖,军『政fǔ』理应在合法的前提下给予谢家一定的支持。”

    萧明乾的一句话,把谢家提升到了同十五家海商同等的地位,彻底的从南部海商当中脱颖而出了。这样的好处,让谢家上下是欣喜若狂。

    “不说这些了,李公,林老英雄关于接纳你们入股四大银行的事情,我考虑了一下,同意你们入股台湾银行,凤山银行和吕宋银行。而且不仅仅是你们,所有经过评估,有那个实力的人都可以入股这三大银行。不过中央银行不行,我对中央银行的定位是一个『政fǔ』职能部mén,负责对我们内部的金融进行管理,他不接受任何sī人入股,即使是我也不会入股中央银行。”

    这次李旦和林凤来找萧明乾,其主要目的其实是想入股四大银行。因为萧明乾在上次提到筹备四大银行的时候,没有提出是否接受sī人入股,所以李旦在同林凤接洽以后,便联袂前来咨询。

    “那督军大人,您提到说三大银行之间,业务是可以相互往来的,而且即将出现的金银券在任何一个银行都可以结算出金银铜币,三大银行之间的账务该如何结算?”李旦问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李旦并不会同时如果三大银行,所以银行之间的账务结算就成了一个问题,不搞清楚的话,风险是很大的。

    “李公,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金银券不是银票,它本身也是一种货币,金银券本身的作用同金银币是一样的,只是它的面值普遍比较大而已。首。发前期,中央银行发行的金银券不会很多,等以后我们所掌握的金银多了以后,中央银行会储备足够的金银,甚至是单一的黄金。那个时候,这些金银券的发行量便同中央银行的金银储备向挂钩。如此一来,其他三大银行收取金银券,不用同其他银行进行结算的。

    而三大银行可以自行发行一些账户,其作用便如同银票。这些账户的支付才需要进行银行间结算,那就是银行自身的事情了,需要开通这种功能的银行之间自行解决。不过,在我看来,这种跨银行的账务结算在短期内是不用想了,这里面涉及的太多,太复杂,而且容易出现问题。”

    萧明乾向两人详细的解释了金银券的本质。而通过萧明乾这一解释,李旦彻底的nòng清楚了金银券是个样的。说白了,就是同jiāo子一样的。只不过是『政fǔ』强制发行的一种纸币。

    李旦不这种金银券是否会如同jiāo子一般最后变成废纸,但是台湾正处於快速的上升阶段,高速的发展会将很多给掩盖,甚至是解决掉,所以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老朽明白了如此我们也就放心了。”李旦和林凤互相jiāo换了一下眼神,点了点头说道。

    “不过,两位,我要说明一点,台湾银行和吕宋银行对台湾和吕宋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这两个银行,军『政fǔ』将占有不少于51的股份,其他49才会开放给sī人,其中也包括我。而凤山银行却完全没有这样的限制。军『政fǔ』将不占有任何的股份,完全通过sī人集资筹建,我本人就打算拨出五百万两入股。”

    萧明乾又强调了一句,这是他的一些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