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龙起明末 >

第225部分

龙起明末-第225部分

小说: 龙起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难道就不能先不改变那么多,等以后天下稳定了再做这些事情不行吗?”陈元贇已经能够预见到萧明乾在征伐大明时所发生的很多的事情了,大概儒家的文明就会在这次被完全的拔除

    “我明白你的担心,不过有一点你放心我不会毁灭中华的文明的,不管在这个过程中,那儒家是对还是错,我都会将其成果好好的保持下去的,终究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评价一个维持了两千年的文学派系的对错而且,我也不会对儒家干净杀绝,他们依然是我华夏的一派学说,只不过他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成为一个统治整个国家的学说而已”

    萧明乾的话让陈元贇放心了很多,不过陈元贇还是觉得萧明乾采取如此激烈的行为有些不妥

    “大人,即便要这么做,也需要劝服一些儒家名士来承继儒家的学说啊不然的话,在台湾如此强力的攻伐下,即便督军大人没有毁灭儒家学说的心思,也必然会导致儒家完全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啊”

    听到陈元贇这么说,萧明乾突然觉得自己大概真的做得有些太过了就如文化大**那一段,的确在客观上扫除了很多不利于民族发展的陈腐事物,但是也形成了一场文化上的浩劫

    “大概你说的有些道理,这样我在俘虏一些没有恶行的真正的大儒的时候,我不会对他们怎样,即便他们一直不接受我们,我也会容忍他们不过,如果他们策动什么反叛的话,那就不要怪我了”萧明乾最终做出了些让步

    “多谢督军大人能够网开一面”陈元贇站起来郑重的说道

    “现在说这些都还早,大明那边的局势还没到我们动手的时候先让他们热热闹闹的斗一阵,大概能让我们轻松一些,也能让天下人看清楚这些人的真面貌只需在他们斗完了之后,我们不给他们用他们的笔将这些都给歪曲了的机会”萧明乾笑着说道

    “呵呵督军大人说的是,既然最近不出兵,那当然就只能在旁边看着了”陈元贇笑着说道

    说到大明,这五年来可真是热闹非常,东林党众多的官员连续的被魏忠贤给或是污蔑或是有真实罪证的弄死了不说,终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单说这辽东,在孙承宗和杨过的努力下,努尔哈赤一直无法打破大凌河而且在孙承宗的努力下,恢复了对宁远地区的统治

    但是在天启五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影响非常大的事情因为杨过一直不向魏忠贤靠拢,而魏忠贤这个时候,羽翼已丰,众多被**星搞掉的非东林党官员投靠到了魏忠贤麾下而杨过依然将魏忠贤派来的人非常客气的送回去,根本不提投靠的事情魏忠贤想要杨过做些事情,如果关系不大的话,杨过会答应,但是一旦关系到辽东的军务,那么杨过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这样的态度,让魏忠贤非常的不爽,便以杨过只善守城而无进取为由将杨过调到了山海关,让他远离了对抗后金的最前线,目的就是不让他继续立功,让他在没有战事的后方慢慢的沉寂下来

    其后不过一个月,孙承宗也在魏忠贤的压迫下自请罢官而魏忠贤立即将高第推上了辽东经略的地位这么一来,辽东一下子就得到了对后金要挟最大的两个人努尔哈赤高兴的无以附加,大明朝这是在自废武功啊

    于是在第二年便发动了对宁远的第二次进攻这一次守卫宁远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而这一次也正是还只是个小官的他守卫宁远城

    这个时候,面对号称十万的六万后金大军,胆怯的高第立即被吓得撤离在那里坚守了四年的军民,不断退到关内而袁崇焕则顶住了高第的命令,坚持在保卫宁远

    说实话,这个时候的袁崇焕完完全全是个小官,后台尽去的情况下,竟然能敢违抗辽东经略的命令,直面六万后金大军,的确是胆量非常的大这也是明朝的这些文人的共同特点,有的时候,他们的胆量非常的大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在高第已经撤离了宁远到锦州的军民的时候,袁崇焕竟然将宁远的只有两万多的军民都留了下来一起坚守宁远这样的决定能否真的明知?

    我们现在无需置评,因为历史非常的青睐袁崇焕,在宁远城下,努尔哈赤竟然被一炮给击成了重伤在这种情况之下,六万后金大军哪还有心思攻城间接在各自怀着各自心思的各大贝勒和后金贵族的率领下撤离了

    整个过程中,袁崇焕能够说是出了大彩了在听到袁崇焕竟然在自己已经改变了辽东太多东西的情况下,依然轰死了努尔哈赤,萧明乾是郁闷不已久久说不出话来,最终只能下了一句评语:“袁崇焕胆子真大”

    没错,从整个过程当中,我们看不到袁崇焕的战略眼光,也看不出袁崇焕的军事才能,所能看到的就是袁崇焕的胆子的确非常的大这一点在后来也得到了再一次的证明

    努尔哈慈死了,辽东也相对的平静了下来但是大明内部却一直不能平静东林党的众多主要人物相继死于魏党之手,这个时候的魏忠贤已经嚣张到了极大

    而这个时候,台湾在大明的不少有识之士的严峻,也已经嚣张到了极点萧明乾为了在最后的阶段,尽最大可能的多弄出些人口来,所以在贿赂了不少魏忠贤一系的官员,疯狂的移民而这个时候,移民的主力已经转变为军政府自身了

    同时因为台湾实在太过耀眼了,连自行车这种东西都在大明的东南沿海的富户之中流行开了,大明的那些士人再迟钝也知道在大明的旁边兴起了一个可怕的势力,一个依靠大明移民兴起的庞大势力

    当然知道是一回事,形成对策是另一回事特别是在魏忠贤一党在同台湾的贸易当中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利益的时候整个大明依靠同台湾进行贸易来获取巨大利益的人太多了,想要扭转整个国家的整体政策,同这样一个强大的势力交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出的,何况此时的大明的中枢已经完全的瘫痪了

    不过,有一个人没有放弃,不断在收集台湾的材料,他便是吴荣堂吴丙元的死,使得他错过了一次快升官的机会,但是也让他避开了被魏忠贤清洗的命运

    天启三年年底,吴荣堂三年丁忧时限到达,但是已经意识到形势即将恶化的叶向高让他继续呆在家里,不要急着出来为官,待过一段时间看看局势再说

    这一等待,便是四年的时间这些年里,他花费大量的钱财,派人前往大明沿海各省四周收集关于台湾从大明移民的资料特别是后几年,他还亲身前往江北各省收集资料,亲身体察台湾在沿海各省的所作所为收集到的资料越多,吴荣堂就越是惊骇非常

    从万历四十年开始,到天启六年年末,台湾从大明移民如数竟然不低于六百万人而这还只是他收集到的资料,现实上台湾这十五年的时间里,总计从大明移民六百二十一万人有余而且这还只是正常的移民,遍布大明各地的育儿所这类的组织,总计挽救了多大一百一十八万七千多的女婴

    也就是说,这十五年来,台湾从大明总移民总数达到了七百四十万人这么庞大的移民数量,让吴荣堂惊骇的无以复加,同时又感到台湾已经成为了大明最大的潜在要挟

    不过,现在他根本无力改为朝廷的政策,为此他曾痛苦的仰天大叫这个时候,他已经初步从简单的对台湾的痛恨,转变为对大明的未来的担心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相对合格的政客

    但是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从天启七年年初开始,他把他所调查到的结果散布了出去而这个时候,出乎他意料的是,以前的那种似乎无处不在的阻碍突然间消失了一般

    不需太过花费心思,他的这些资料就慢慢的在大明的士人阶层开始大规模的传播

    一下子,大明朝的士人们能够说是群情激奋啊最少六百万的人口被台湾给弄了出去,这样的事情只需稍微有些头脑的人便知道是个多么严峻的事情

    一时间无数的请求再次加强海禁的奏折如雪片一般,疯狂的飞向朝廷但是同时也有无数的反对海禁的奏折也飞向朝廷,而这一次发出这些奏折的官员都是拥有强大的财力支持的商业集团的代表

    口水仗,充斥着整个朝堂,虽然东林集团暂时性的倒了,但是即便是魏忠贤集团内部也有不少的官员赞同海禁,所以这一次,即便是魏忠贤也无法阻止坚持要禁海的一方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海禁才能够将台湾从大明移民的事情给完全断绝,才能够让台湾不再成为大明的危害

    而反对海禁的一方,则认为大明同台湾的贸易养活了大明沿海的众多的百姓,如果贸然进行海禁,那么不可避免的,将会在大明的沿海各省形成一场巨大的危机这一次,他们举出了一个比较细致的数据如果实行海禁,大明的沿海各省将会有接近百万的人口得到饭碗这样的后果由谁来负?

    不管是那一方,都说服不了对方,所以这措施也一时半会拿不出来所以口水仗还在不停的打着,但是这个时候,又一件事情的使得这场口水仗暂时的停了下来天启皇帝朱由校病重了,重得连他最喜爱的木匠活和那辆特制的全身镶金的自行车都无法顾及了

    魏忠贤这个时候再也顾不得什么台湾了周的寻找良医神医来为天启皇帝治病,以至特地从台湾购买了不少成药不过,不知是不是天启皇帝的寿元到了,还是宫廷之中真的有些说不清的事情,天启皇帝的身体一直无法好起来

    四百二十五章大明对台湾的警惕

    四百二十五章大明对台湾的警惕

四百二十六章义勇军破除后金的封锁

    收费章节(12点)

    四百二十六章义勇军破除后金的封锁(第一)

    台湾对大明的影响的确非常的大,大到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地步我们不说沿海各地已经因为台湾的原因比之历史上繁荣太多,只说移民这一项,便让本该在天启二年发生的徐鸿儒的白莲教起义消失得荡然无存

    在沿海各地没能聚集大量的无法得到生活依靠的流民和比之历史上繁荣不少的商业贸易使得百姓还能活下去的情况下,徐鸿儒的那一套所聚集的百姓比之历史上要少了将八成如此一来,即便徐鸿儒这个人也没能兴起登上皇帝宝座的野心

    台湾对大明的影响的另一个表现就在于大明司,虽然没有间接证据,但是因为魏忠贤对信王朱由检的**,使得朱由检在危急的时辰连生命安全都难以保证这个时候,向朱由检伸出了庇护之手的不再仅仅只有福王,还有另一个人,他就是身在南京的锦衣卫副指挥使傅凡星

    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这个傅凡星的真正身份了在萧明乾的严令下,傅凡星表面上屈从魏忠贤,但是暗地里救助了不少在地方行政上有些功绩有些良心的官员,不分能否是东林党人并且在魏忠贤对付朱由检的关键时辰,给予了朱由检不小的协助

    常说,雪中送碳远比锦上添花要来得让人回忆深刻和感激莫名正是因为这样,朱由检基本上将傅凡星当成了半个心腹,如果不是锦衣卫基本上全部都是魏忠贤的人,使得风声鹤唳的朱由检一直无法对一个锦衣卫副指挥使绝对信任的话,傅凡星知道的东西大概多

    但是仅仅是这样,傅凡星还是从总总迹象中查觉出,天启皇帝这次病重,信王,嗯,或者说是信王的手下在这里面似乎担任着不光彩的角色,而且其中还涉及到了很多东林一系的官员

    不过,宫廷斗争本来就是这样,似是而非傅凡星也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不过到了这种程度也就够了

    天启七年三月,沉寂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的后金在皇太极确立了汗位之后,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汗位,皇太极于三月东侵略朝鲜

    “头领,我们真的要去帮朝鲜?”马江龙,屠海等人有些不理解张相铭为什么要在皇太极东侵朝鲜的时候出手

    “我们这不是为了协助朝鲜人才去对付后金的,这几年我们的日子不如之前好过了后金对我们封锁了三年多的时间,使得我们根据地不仅没有扩大,反而有了一些缩小如果不是毛文龙的从旁策应,我们可能已经被后金给完全的覆灭了

    而这次皇太极入侵朝鲜,正是我们解除后金对我们的封锁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次的机会,等努尔哈赤暂时的处理了朝鲜,我们的日子就愈加的难过了”张相铭说道

    这些年,义勇军成为了毛文龙之外,最受后金痛恨的一支抗金部队在一次,义勇军坏了他们围剿毛文龙的行动之后,后金便对义勇军采取了逐步围困,步步为营的策略,使得义勇军无法大规模的得到人口,无法自由的活动在辽东平原上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