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村妇的幸福田园+番外 作者:花开过半(晋江vip2013-4-23完结,种田) >

第5部分

穿越村妇的幸福田园+番外 作者:花开过半(晋江vip2013-4-23完结,种田)-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一听:是呀!家里这么穷,如果能挣点钱也能买点油吃呀!

    方老爹挑起大姆指说:“还是我孙女的脑子好使!”

    经过大家商讨,方家男人把村子里的烟杆全都收集起来,不论男女老少都来帮忙,第二天就让村子里的人来买药,一亩地收钱一百个铜钱,包虫除干净!

    经过半个月的辛苦,共收到银子五十六两三百个钱,除去本钱六两多外,净挣五十两白银,这可是比方家合府一年挣的还多。

    按人头分,成年男子每人分四两,木生与征生每人分三两,女人分二两四钱,还有苇儿和蒜儿帮着带几个小孩子,也各分到了五百个大钱。

    这一次方家比过年还热闹,分钱最多的大伯家,当天去砍了十斤肉回来,全部都到他们去聚餐。

    晚餐上,三婶觉得自家吃亏了,人头少分得也就少,真是华不来,她不酸不甜的说了句:“大嫂你真大方!如果多烧两个晕菜就更像过年了,反正你家这次分得钱最多!”

    方老爹见这个三媳妇有点浑不灵清的,立即喝声道:“你大哥家分得多,吃的人也多!没钱你也叫,有钱你还烦,我告诉你们,这法子是老二家的,他也没有多分,你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方璐知道这个三婶为人爱捏尖,挣了钱总不能让大家心里有隔磕,再说这个三婶嘴巴大,为了防止把方法传出去,她特意让他爹便了个碍眼法,在搓出烟水后让他爹再拿到了厨房里烧开然后当着大家的面加了一点东西,为防小人!

    现在看这三婶的样子,方璐觉得防人之人不可无,说得太对了!

    见几个长辈都不快,方璐立即笑着说:“三婶,您别在意,我们这个法子呀,以后可能年年都用得上呢,我们有得是钱挣哦。等过几年呀两个弟弟大了,一样可以来帮忙哦。”

    方璐的奶奶连忙说:“还是芦儿说得好,我们有得是钱挣,下次让你三个姑姑所我们这法子讲出去,明年能挣更多的钱呢!”

    方璐见奶奶有这么强的宣传意识,立即笑着说:“还是奶奶厉害!不过下半年大家得多种点烟草。”说完转向方老爹:“爷爷,您看能不能让几个姑姑帮忙收点烟叶烟杆之类的?用这个法子还能除棉花的棉虫呢,也许下半年能用得上这个法子的。”

    大姆娘惊喜的说:“芦儿你说的是真的?”

    方璐说:“以前看人家都这样用的。可能是真的有作用,但我只看过别人用。”

    奶奶说:“看过别人用,肯定就是有用。老大,明天你走一趟镇上你大妹家,顺路跟你三妹也说一下,老三你就去一下你二姐家。她们今年也用了这么多药,知道它的实在。叫她们帮收烟叶烟杆,省得要用时收不到。这事物又不贵,花不了几个本,每家都拿出二两来做本钱。”

    方璐奶奶是个直接利索的女人,一把年纪半个月能挣这么多银子可是头一回。最后她还再三交待,不要让别人知道这药是怎么来的。

    七月半过后,方璐与方王氏来到了林关镇上,这是她第一次到镇上来,这个镇规模还不小,有横竖各两条街呈井字型,在这偏北方的农村算得上是大镇了。

    牛车不能进镇子,便在镇口上停了,母女两人拿着一些家里种的蔬菜和大豆到了街上的一个两门面的铺子前,一个小伙计在柜台上忙碌着,生意还好象不错。

    刚一进店门,二姑方兰兰正从后门时店里,一见进门的母女俩人立即开口:“二嫂、芦儿到了?我家那口子还一直在问呢,怎么还没见你们来。”

    方王氏笑着回答:“今天牛车人坐多了,走得慢了一些,这一路上芦姐儿是多年没进镇了,这看看那看看,稀奇着呢。”

    方兰兰笑着问:“芦姐儿省城里回来的,还觉得镇上稀奇不?”

    方璐不好意思的回答:“二姑,芦儿好久没来过了,总看看镇上有没有什么变化呀?”

    方兰兰点了点头:“那是,还是故乡亲呀。快来,二姑给你准备的铺陈,你来看看被面是不是喜欢,如果不喜欢还来得及。”说着拉着方璐的手就进了后院。

    走进门店进了后院,方璐发现二姑家看来还真不错,内院与门店形成一个四方形院子,有点象北方的四盒院。

    二姑住的是左边的三间厢房,中间是个客厅,左右各两间卧室。走进一个房间,大约是二姑家的客房,几床做好的铺陈放在床上,都是喜气洋洋的颜色,真显得很俗气。

    再俗气也没办法,毕竟是喜事,前世的自己都不喜欢就是这种大红大绿的东西,这回可不能由得自己。

    方璐见方王氏打开被子摸了摸捏了捏后说:“二妹,这被面和床单质量都不错,怕是用了不少钱吧?”

    方兰兰见方王氏问价钱:“二嫂,这面料是铺子里自己经营的,价钱反正都是进价算,不算贵的。这棉骨是你妹夫从朋友的店里拿来,也不贵,您就不用担心。这两套算起来也不过三两银子,两套算我和三妹送给芦儿的嫁妆,这次水稻除虫可是芦儿的法子帮了大忙,你姐夫说了,今年的收成最少要好两成。一会儿相公马上回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盆具和厨具。芦儿,你看姑姑给你选的被面喜欢不?”

    方璐说是再不满意也不会说,她装出一付喜欢的样子说:“二姑的眼光还会有错?我自己还选不出这么好的样子来呢。”

    二姑姑‘哈哈’大笑:“我家这大侄女就是合我的意!看来我们姑侄俩的眼光都一样!”

    方王氏一听大姑姐对芦儿这么好,也开心得不得了,十两银子的聘礼目前还有五两没用,这样算起来还花不了。再加上前不久挣的银子,家里日子也不难过了!

    看完铺陈后,方兰兰带着二人去了正厢,走过走廊正要进厅门,突然一个身影飞奔过来…

 7第七章

    方璐吓了一跳,差点被身影撞倒,她后退一步,定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四五的小女孩子!

    小女孩跑到方兰兰的身边,双手抱着她的大腿说:“娘,你是来陪玲儿玩的?娘抱抱!”

    方兰兰弯下腰,一把抱起小女孩:“玲儿在跟奶奶玩什么好玩的呀?快叫二舅妈,这是大表姐。”

    女孩子怯怯的极快的叫了声:“二舅妈,大表姐。”

    方王氏高兴的答应一声:“哎,玲儿乖,接着,这是二舅妈给你买的糖果。”说着从身边抓了一把糖果给玲儿。

    玲儿与方王氏也熟了,高兴的接过糖从方兰兰的怀里滑了下来跑过送给她奶奶。

    方王氏与方璐都与老人问了好,方璐听说二姑父家只有一个儿子有四个姐姐和妹妹,都已出嫁。

    听说方二姑嫁来后生了两儿两女,婆家很高兴,家也早就给了二姑当,两老人也一直与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

    姑父家里都一直是镇上的,家里有几亩还有这一个铺子,这日子过得还真不差,这二姑也是个孝顺的,一直以来经常接济着婆家。

    喝过茶后,方璐的二姑父回来了,这是一个三十几岁的长相墩实的男人,五官虽然很平凡,但一双眼睛很是有神,看来是多年做生意磨练出来的。

    男人一进门就笑着招呼:“二舅母来了?这是芦儿?真的长大了呀!”

    方王氏立即跟方璐说:“芦儿不认识大姑父了?”

    二姑打趣的说:“姑娘长大了害羞了呢!”

    方璐本不脸红的,给两人一说只得红着脸叫了声:“二姑父!”

    几人打过招呼,方璐的二姑父就带着大家,就出了店门往东街走去。

    盆具店与厨具店都在一条街上,同一色的土木结构的一层半式的店铺,门面都相似,只是摆放的物件不问。

    走到一家盆店门口,方璐发现大大小小的木盆堆满了门口,真是各式木盆,应有尽有!

    一个掌柜模样的人见到方璐二姑父走进店,立即出来招呼:“王老板,您来了?您上次说要的盆具我这都有,您看看需要哪些?”

    “张老板,客气了。是我媳妇家二兄嫁女用,这不我带人来了,让她们自己选吧。”二姑父叫王强,别人都称王老板。

    选过浴盆、脚盆、洗漱盆、洗衣盆(可以为家中的杂用盆,比较大)最后还选了一只马桶,一共算了七百五十钱。

    又到了厨具店,这里可不是现代的厨具店,其实买的东西也就是菜碗、饭碗和筷子锅之类的,还选了砧板和两把菜刀。

    古代嫁女儿一点也不比现代简单,方璐看过了请人写的嫁妆单子,从穿的到用的,从盖的到睡的,从家俱到铺陈,从吃食到礼物,一件件都是凝聚了父母对女儿的一片心。

    回到家里后,方王氏又带着方璐学管家、学做饭、学种菜,还教会了做各种咸菜、干菜,方璐也故意装作是举一反三的样子,把前世奶奶那学会的做酱萝卜、香辣萝卜条、晒豇豆干、泡酸豇豆再加上了在现代学做韩国辣白菜等多种可以在冬季吃的蔬菜,高兴得方王氏直掉眼泪,心慰有了个聪明懂事的好女儿。

    这里的冬天就只有萝卜、白菜,再有就是用萝卜苗做的千年不变的咸菜,吃得让人反胃!

    收割好水稻又种上了麦子就已进入了八月,在方王氏的嘱咐下,方璐请黄婶帮忙做了一套嫁衣。

    从古到今,嫁衣一般都只穿一次浪费了真可惜!因此方璐在黄婶的帮助下做了一件宽松的又简单的嫁衣,为的是不影响以后改动。

    黄婶见到做成的嫁衣后急忙说:“芦姐儿,这衣服是不是太素了?你问你两个妹子看?”

    梅子也说:“大姐,这嫁衣也太难看了吧?”

    苇儿小不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好看不好看,见二姐说不好看也跟着连点头。

    方璐笑着说:“黄婶,您说这嫁衣吧只是个形式,以后呀就用不着了,如果弄得太复杂以后就改不了了。我还想把它改成以后能穿的平常衣服呢,我们又不是有钱人,不能浪费呀!再说了盖头一盖哪个知道你好看不好看?实用最好对不?”

    黄婶无奈的说:“还从来没有看见过你这么会过日子的孩子。不过也实话,新嫁娘走路都是人扶着的,路上也坐着桥或车,确实没有去注意这衣服。不过你娘会不会说你,我就不保证了。”

    果然方王氏看到这嫁衣后很不满意,方璐又照着跟黄婶说的话解释一翻,方王氏怪怪的看了方璐一会,看得方璐直发毛!

    方家都用这个防治方法每年都挣了不少的家用,生活也好了许多。以后她嫁了,她得让自己这两人都学一学,以后家里就靠他们了。

    八月初十秦家启媒,八月十二日一大早李媒婆就笑逐颜开的到了方家院子里高声叫着:“方二娘子,我来了。”

    方王氏立即接出了大门:“李婶辛苦了!快请上座!芦儿快上茶。”

    方王氏边说边引着李媒婆坐到大厅准备好的茶桌的上方,这里的风俗是女人不能坐正桌的上方的,因此为显示尊重,当媒婆来探妆的时候,都会另摆一张桌子准备好各式点心请上座,中午就在这桌子上菜仍请她上座,请女方家的所有女主人相陪。

    方璐端了一盘糖茶上来,先给李媒婆上一杯,然后按辈份年纪长幼给每人送上一杯才退下。送茶的时候,方璐偷偷的打量了几眼这古代媒婆,心里暗笑,还真有电视上那媒婆的样子,看来电视也没完全骗人呀!

    方璐奶奶端起茶杯对着李媒婆敬道:“李妹子辛苦,这事真感谢你呢!”

    李媒婆回敬道:“金婶子客气了,能为令孙女做媒可是我的福气呢。看你家这仙女儿一样俊的姐儿,将来一定也是个有福气的人。”

    方璐奶奶立即谢过说:“承您吉言!”

    一桌子的女人,就婚事商量了半天,又带着李媒婆把嫁妆看了一遍,直到饭菜上桌才结束。

    八月十五日,秦家来方家催妆了,一大早男方几个挑着萝筐拎着包进了方家大门。

    方璐是新嫁娘,按习俗不能露面,她只得躲在房间里无聊的看着房顶:就这样嫁了?就这样嫁了?

    正无聊得荒,这时苇儿拉着蒜儿跑了进来,两人都小声的叫着:“大姐、大姐,我们看到大姐夫了!”

    方璐拍了苇儿一下:“小家伙乱学什么!你大姐我还没嫁呢!”

    苇儿“嘿嘿”的笑着说:“好多人都说是我的大姐夫呀?怎么不是呢?蒜儿姐姐你说是不是?”

    比她大一岁的蒜儿鸡啄米似的点着头:“大姐,外面的姆姆与婶婶都这么说的。你怎么说不是大姐夫呢?”

    看着俩人疑惑的四只眼,方璐“噗”的笑了出来:“可大姐还没有嫁出去呀?怎么能算大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