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154部分

锦衣为王-第154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宗羲还要很久才会出现,而眼前的这伙秀才,当然就是黄宗羲之流的先驱了。

    面对这种秀才生员的侮辱,每个促骑都是面色阴沉,单个的读书人不敢侮辱他们,甚至见到锦衣卫就远远走避,但人有群胆,一旦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就觉得法不责众,什么样的话也敢说了。

    “用鞭子锦衣卫千户官周毅的应对就很简单粗暴,他没有和这些秀才讲道理的打算,而是直接下令道:“用鞭子和军棍,抽散他们,打散他们”。

第二百二十八章 痛快

    司千总”任怨在边低声喝道!不能打吧,他亿个卫“才生员,这一打,可能就会乱蜂蛰头,会给大人惹出事来!”

    “你放心好了周毅微微一笑,只道:,“大人这一次就是要把事闹大啊,这一点你都不明白么?”

    任怨被他一噎,一时竟是答不出话来。

    想想也是如此,张佳木如果不是要存心要把事闹大,为什么派出这么多堤骑来抓人,不仅要把青县知县抓起来,还抓了不少辅官佐杂,而且事先交待下来,那些本地的士仲如果闹事,也一并抓起来。

    除此之外,附近几个县的主官和辅吏也都被派人去抓捕起来了。如果张佳木想的是把这件事盖下去,他可以找几个文官中的大佬,责备青县知县一番,然后再叫东厂把人放了,这件事也就算了。

    现在这种处理的办法,明显就是要把事情闹大,既然要闹大,又何必在意几个秀才呢?

    如果是在明末,眼前是一群东林党的秀才,就算借给任怨和周毅一百个胆,他们也不敢动这些人一根手指。好在现在还是大明天顺年间,勋臣和武官还有相当的势力,文官也没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尽管任怨觉得张佳木这种处置未必能讨得了什么好,但还他是长叹口气,点了点头,然后就默不出声,由着周毅一伙去处理了。

    “动手吧”。

    说服了任怨之后,脸色阴沉的周毅又劝说了几句,但那些秀才却是抵死不让。提骑们都焦燥起来,虽然大家都受过教,绝不能无故欺人。张大人早就说了,要改变锦衣卫胡乱抓人,到处勒索讹诈的恶劣形象,外省的锦衣卫都由明转暗小并且由京师派出人手到处巡视整顿,但今日此事,不动手是不行了。

    一个小旗官手中的军棍是平时用来练新入营的促骑所用,他犹犹豫豫的抬高棍子,但一时半会的并不敢真往眼前的秀才们身上打。

    现在提骑能正常使用的大约有三百人,张佳木说这一点人手是绝对不够用的,所以堤骑所的练营里每天都有选拔出来的新人加入。

    能加入堤骑的,首先一条是身貌,然后就是体力,还得识几个字,能符合这几条的才能入选缓骑,还得呆满三个月的练营,练合格才算是正式的堤骑,视同锦衣卫校尉一般的待遇,月支俸禄一石,年底会按各人的表现,也就是坊丁队时的规矩,按表现发给银子奖赏,布匹鞋子帽子什么的,也会发给。

    这个待遇当然不差了,特别是一石粮是实发,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月月实发到手,一个提骑就能养活一大家子,粮食在这会的大明是硬通货,可以随便兑换成金银或是别的物品,加上发的盐和酒醋茶等物,四口之家,可以小康,六口以上的大家族,也能勉强度日了。

    待遇好,所以练虽然严苛,但堤骑们还是渐渐培养典了一股难得的傲气。足够的俸禄,严格的挑选,严苛的练,再加上触手可及的前程,这些让提骑们经受住了地狱般的练而乐在其中,但就在眼前,这些弄才生员们的辱骂叫他们懂得了,身为一个武人,在这些读书人的眼里,究竟处在一个怎样的地位。

    在周毅下令之后,开始大家还扭扭捏捏的不怎么敢下手。毕竟他们原本就是身强体壮的棒小伙子,而且在加入缓骑之前,有些人是坊中无赖,成天打架为生,有一些则是保镖护院,或是军户子弟,没经过练之前,大家一个对三五个都很有把握,现在能外派出任务的更是个。中好手,眼前这些秀才,盛壮之年的也就是一副豆芽菜的身板,在这些年轻秀才身后还有一些七老八十的老头子。看他们弱不禁风牙齿都掉光了的样子,堤骑们生怕自己一鞭或是一棍过去,这些老家伙们就呜呼哀哉了账了。

    但秀才们一个比一个死硬,他们都是有身份的读书人,在大明民间,秀才才能戴方巾,才能自称斯文一脉。他们可以武断乡曲,包揽诉颂,或是做清客,伴食权贵,总之,虽然穷秀才也是一抓一大把,但只要到了秀才这个阶层,也就是能傲气一番了。今天当着全城老少的面,如果大家被一吓就退,那么以后就真的没脸抬头做人了。

    况且,秀才们也觉得眼前这些提骑未必敢真的打人,虽然他们已经在挥动着手中的鞭子,还有一些凶神样的人物手里拿着上红下黑的棍子,他们不知道这些棍子是提骑军官们用来执行军法的,只是潜意识的觉得,这些棍子落在身上可能不轻,所以有些人就有意

    在棍子和皮鞭面前,虽然前面的秀才们面色僵硬,板着脸往后缩,但后面的人不知道就里。仍然是在破口大骂。

    之前的那个小旗官在听到有人骂他们是禽兽,武夫之流都是不识字的蠢才云云,明明能通读三字经和千家诗的小旗官怒从心生,这帮家伙,骂他们就算了,居然还辱及家人,实在是太没有品了啊。

    就算是街头的混混,也不能骂人这么狠的。心头火起,这位提骑的小旗官也就不顾忌什么了,手中长棍重重一挥,正好打在一个骂的最凶的秀才肩头。

    “哎哟!”对方一声惨叫,然后楞了一下,接着就是用惶恐的声音大叫起来:“官兵打人啦,校尉打人啦。”

    “他娘的”听到一群秀才鸭子般的叫起来,所有的缓骑都是满脸的怒气,既然已经有人开了头,大家也就不再客气了,很多人把手中的长鞭甩的“啪啪”响,然后一起大骂着道:“知道打人就闪开。不然连你们一起都抓起来。”

    一边说着,长鞭如毒蛇一般的扫在人群之中,开始还拿捏着,但后来所有提骑都放开了手脚,一鞭过去,就把好多秀才一起扫在鞭梢的泛围之内,每每一鞭下去,就是十几个人一起鬼哭狼嚎。

    很多秀才被打掉了方巾,打散了头发,还打的一头一脸的血印子,也有人被棍子打中,疼的叫不出来,只能翻倒在地上四处打滚。

    刚刚的孔孟之道再也叫不出来,现在剩下的就只是一片哀嚎之声。

    “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当真是岂有此理!”刚才一直沉默着的青县知县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困在囚车里大喊道:“诸人让开,任大人,请你的人住手吧。”

    “迟了。”任怨虽然厚道,但并不是蠢人,他在一边冷冷的道:“刚刚郭大人为什么不出声劝阻众人,现在看到你的人挨打,反而又肯出头了?”

    姓郭的知县原本是打定主意叫秀才们闹一闹,就算劫不下自己,也能叫这些京中的武官知道厉害,不再敢为难自己,但谁知事得其反,反而是把事情给闹大了。郭知县是个聪明人,知道眼前这事简单不了,他这一次惹的是个小宦官,但身后也确实有授意的人,但现在后果莫测,他也真的不愿事情搞的太大了。

    可惜,事态已经不以他的意愿为发展了,眼前的促骑已经打发了性,把一群秀才打的满地乱爬,开始几个带头闹事的已经被捆了起来,准备带回京城之中一并关押审问。刚刚在动手之前,还有不少百姓跟着秀才们一起鼓噪,现在已经是家家关门落户,所有人都是闪的影子也瞧不着了。

    至于那些士伸更是知道厉害,一个个弯腰躬背的不敢吭声,就算是人人心中愤怒,但诏狱的黑暗在大明的民间已经是极为恐怖的传说,没有人敢亲身一试。

    片刻之后,在任怨面前已经没有人敢说话了,所有人都象霜打的茄子一样,再也直不起腰来。周毅对眼前的情形极为满意,他向着任怨笑道:“如何?今日不行此雷霆手段,岂能这般顺畅?”“是很顺畅。”任怨冷然道:“我担心的就是太顺畅了,以后大家遇事不想着大事化反而小事化大,这样,惹出来的麻贼层出不穷,迟早会把大人惹怒,或是连累了大人。”

    “你想太多了。”周毅不以为然的道:“我等就是大人手中的军棍,皮鞭,大人要打就打,要停就停,皮鞭或是军棍有了思想,才是最危险的事。”

    不等任怨回答,周毅又用欢快的语调笑道:“总之,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觉得很痛快。”

    “好吧”任怨看看左右小终于也笑道:“我也觉得很痛快!”

    象任怨这样的军户子弟,还有周毅这样的武举人,甚至是武进士,在文官面前总是觉得低人一等,那些文官射向他们的眼神都是冷冰冰的,带着怀疑和鄙夷的味道。当初在沧州时,周毅就以武学见长,不论是弓马骑射,还是兵法策论,他都是一等一的好手。考上武进士,也是十几年的苦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除了练武,还要学习文字兵法,文武兼备,才能考上武进士。

    任怨虽然没有考武进士的打算,所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也是很辛苦的练武识字,付出的汗水辛苦自己都不记得了,好吧,他们算是武人中的优异者了,但结果怎么样呢?

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怒

    品浩就是在文官们的眼里。武夫识字就是件很搞笑的”主学习兵法的武夫,那就至为可笑了。

    大明办武人制科已经行之有年了,但没有一个武进士得到该有的荣誉,他们好不容易考中了武举或武进士,然后没有鹿鸣宴或是天街走马戴花成为天子门生的荣耀也就算了,就算是考中后分配的工作也是马马虎虎,根本没有人把他们放在心上。

    兵部的官员把这些武进士当成普通的武夫来看待,马马虎虎的就把他们发配到边疆去守备边防了,不仅如此,很多武进士武举人被投散闲置,根本没有人过问他们的死活。现在文官们把武官的升迁和军籍都掌握在手里,地方后勤也归文官巡抚来管,军纪也归文官来管,行军打仗文官们还要求做监军,文视武为奴婢,武视文为寇仇,现在的大明虽然还没有这么严重,不过也真的差不多了。

    在周毅和任怨这样纯粹的武人看来,相比于这些秀才,他们才算是大明的中流砥柱,但事实上,和他们看法相同的人,真的是寥寥无几

    …

    打跑了这些秀才,还抓了其中的积极份子,又震慑了在场的士仲们一番后,得意洋洋的周毅伙同着洋洋得意的任怨一起出发了,在他们身后,是绑成一长串的文官和文官候补的秀才们,还有一些文官辅吏原本以英雄自诩,觉得这一次没有大碍的青县知县已经阴沉着脸,脸上的乌云似乎随时都能化做倾盆雨,”眼前的事,已经不是他这个小小县令能扛得住的了。与此同时。

    从东华门入宫的时候,张佳木没觉得有什么异常。文官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低声的议论着行么,武官们自成体系,也是各自分帮结派。

    相比较文官,武职官的团结倒是有限的很了。现在跟着曹吉祥的不少,人数也最多。跟着武清侯一系的人数也很庞大,最少在原本的十团营现在的三大营里,不少武职官都是一直跟着石亨或是范广现在范广已经失势,不少机灵鬼已经改换门庭了。最少在大明的舆论里,文官要坚持操守,至于武职官么”他们有操守这种东西吗?

    还有一部份则是御马监太监刘永诚的班底,虽然刘永诚掌握的是御马监下的四卫军,比起十团营或三大营来,四卫军则是精心挑出来的精锐,北京保卫战的主力就是四卫军中的旗军和勇士,因为打出来的赫赫威名,所以刘永诚地位稳固,而且势必会一直稳固下去,所以刘太监在军中的势力也绝不可小视。

    除此之夕就是各勋戚公侯的传统地盘,有些武官位至都督,但祖父辈可能就是老英国公麾下的一员偏将,甚至是给荣国公养马的马夫,百年之后他们虽然官至高位,但往然是以这些公侯之家的传人为恩主,凡事同心戮力。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至于张佳木么,现在在他身边自然也有一群武官,刚刚复职不久的范广,从大同回来的郭登政治嗅觉很好,而且因为郭登当初拒绝皇帝入关,虽然当时皇帝是太上皇,而且在也先的裹挟之下,所以郭登拒入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身后有这条小尾巴,世家出身,工于诗文号称儒将的定襄伯也急于在朝中找一个很有势力的靠山,起初郭伯爷选择的是曹吉祥,但曹公公麾下猛将如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