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421部分

锦衣为王-第421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资历也是一方面,彭时自己的本职官位,毕竟是太低了。

    地位不高,赏赐也不多,彭时又愿做清官,不是自己的mén生或是上赏,别的仪金馈赠是不会接受的。所以,家中日月虽不是特别的艰难,但也是过的紧巴巴的。

    按张佳木的设想,彭时这种入阁的算是以前的宰相,俸禄新标准没下来,可能也不会有万石之多,但根据透露出来的风声,最少也在实领五千石以上的数字。

    这么多的俸禄,彭时家里的母老虎不发威才怪

    要知道,当时一个正经伯爵,如果皇帝不赏盐茶引,不给金银,也不赐田庄,一年正经的俸禄也就是一千石左右。

    象王骥,屡立大功,到现在正经俸禄也就是一千三百石……当然,这是没有可能完全实领实收的,折扣也是一定要打的,所以内阁诸公一想到俸禄的数字,饶是吕原等正人君子,也是情不自禁的心烦意luàn。

    新入阁不久的陈文笑道:“按太保的奏议,火耗归公当是支付百官加增俸禄的主要来源……”

    “够么?”彭时大感怀疑。

    “够的。”光是直隶一带,每年因火耗加收的数字就在数十万石以上,但实际的损耗,几万石也就够了。去掉夫子力役,当然,地方官府的办公费用也是在这里支出的,太保说,以后就列入账簿常项,支出要记录,叫什么‘三公’,就算这样,还有不少火耗收入,足够支付京官的俸禄了。”

    “原本加收的火耗有这么多?”

    “可不”陈文答道:“当然也不是地方官员全分了的,自己留一部份,幕客的俸禄支出,衙mén使费,书佐吏目,全在这里头呢。还有给京中关系的仪金,也是包里归堆由这里出,所以火耗加的极高。”

    “真是惊人啊……”

    “当然,”陈文算是仔细研究过张佳木奏议的人,他皱眉道:“按太保的设想,地方上要加不少辅官和佐吏,算是把官员的幕僚给取消,以后幕僚算是正经的职官。六百石下,百石之上,固定的几个官职,可以由地方主官自己聘请就是。这部份的支出,火耗这部分是不够的,所以太保请先清理地方官田数字,官田收入,可以拔给地方官府来使用。”

    “哦,哦,”彭时难得的点头,而且很用力:“这个设想当真不错。原本以为,他是要截流中央赋税来着。”

    “不过,”李贤接口道:“官田数字可不多了。而且,也收不太多的税。不过,想来还是够的。”

    “官田如何用,太保也是有成算的。”陈文笑着解释道:“太保说,现在官田的赋税定的高,而且差役催科,nòng的百姓不堪**,所以纷纷退租,宁愿给大户去干佃农,也不愿租种官府的田。”

    “难道他的意思要减租?”

    “这倒不是,太保的意思是,以现在的数字倒也不必减,因为大明的田租原本就定的不高,所以不必减。但催科之事,势必由官府正经吏员来进行,锦衣卫的监察司会派人在下头监督,有借催科勒索bī辱百姓的,要法办。”

    李贤皱眉,摇头道:“这倒是他自己说的,治标不治本了吧。地方上有那么多虎狼,不朝百姓想法子,又去哪里发财去?锦衣卫再强,天下几千个县,到处都有催科吏员和衙役里甲,他能管得了多少?就算锦衣卫到处都有,养活这么多锦衣卫,又要多少俸禄粮食?这,有点儿不可思议了。”

    张佳木有一个理论,就是用再重的典,不从根源上解决麻烦,杀人再多,关人再多,也不能解决问题,洪武年间杀人算多了,太祖杀人算狠了,但结果又如何?

    这种论调,不仅他自己说,锦衣卫办的京报上更是长篇大论的议论,这些大人物搞一份报纸来看看还不是极简单的事,所以知道的人甚多。

    这一次诏狱关人,李贤等人并没有太过着急,一则是文官们在道德上被捏了xiǎo辫子,二来就是要看看,张佳木有什么根本xìng的解决办法。

    当然,现在张佳木提出了办法,不过,在官田这件事上,李贤倒是觉得张佳木有点儿自食其言的感觉。

    “裁人啊”陈文笑道:“李公没有想清楚吧,太保的意思是,地方上虎狼甚多,明着是没有多少领俸禄的人,但一县之中,从里甲到衙mén里的差役,多的过千,少的也有几百人,这些人一年从几十两到数百两不等的收入,一县之中,要负担这么多的虎狼,百姓的负担自然重了。要说官田败坏,其实也就是坏在这些人的手里了。”

    “唔,唔”

    官田的弊端有很多,豪强兼并,地方官府的肆意加征,摊派,里甲衙役的催科等等,都是官田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其实大明私田是每亩零点零三五石的正赋,这个赋税额度比之前代都要低的多,而官田是每亩零点三五石,大约是民田的十倍。

    就算如此,比起两汉唐宋,仍然高不到哪里去。

    但就算这样,官田也是被大量的豪强士绅强占了去。甚至,把官田直接划成民田的事,现在也是比比皆是了。

    一个十万人口的县,正经的国家官员只有六人,如何能谈得上治理所以,地方官员只能受制于士绅豪强,根本不会在这种事上和豪强士绅过不去。

    而那些下层的衙差xiǎo吏,仰士绅之鼻息还来不及,和士绅上下勾手还来不及,又怎么会管官田被兼并的xiǎo事

    事实上,官田不仅不能成为国家财赋的要紧来源,相反,却已经是百姓的沉重负担。

    比如张佳木在浙江的调查,某县的近山官田极多,所以,每户摊派取水钱一百文,然后是拉车钱三百文、吃饭钱一百文、等粮食入库,又要辩验钱一百文、蒲蒌钱一百文、竹篓钱再一百文、沿途神佛钱一百文……

    这笔银是九百文,当时钱贵银贱,这个数字在一户人家一两银子以上,已经是极为沉重的负担。

    官田赋税原本就重,哪里还能经得起这样的摊派虽然给大户人家当佃户并不是好的选择,但已经是越来越多的百姓选择放弃官田,转成佃户了。

    这么一来,自然是国家收到的正额赋税越来越少,而地方士绅却越来越féi,国家不仅是在商业上低税低效,收不到钱,就是田土正赋也是如此。

    兼并官田,拖欠正赋,隐瞒丁口,现在正是一个开始的时候,而恶果要到明末时,由那时的明朝政fǔ来承受。

    而张佳木的办法还是在chōu薪,彻底裁撤那些féi已自私的地方层的势力,用国家扩张的办法来充实地方政权,抑制士权和族权,用jīng细管理来取代现在的统治方式。

    除了人事上的变动,还有官田管理上的变化,取消杂费,设立专mén的管理层来负责官田事物,政fǔ发给种子耕牛,对亩产和引水,féi料、农具等等,都有专mén的计划。

    这样做法,就是和张佳木现在的农庄做法是一样的。

    如果他是空xùe来风,这些官僚恐怕会笑他想法太超前,大胆,根本就是空谈。但以自己的例子在先,就不得不让人动心了。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李贤是内阁诸相中懂得经济之道的,向来也被推许赞美,而他也很敏锐,一听到张佳木的计划是如此,也是禁不住由衷赞美:“太保真常人非所能及也”

    他紧接着又道:“不过,这样的做法,国家的驰道和驿站,恐怕也要管理的非常好才行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二十六章 首辅

    李贤说完,自己也是笑了。他道:“现在看来,真是服了他。”

    确实,在场的人脸上都是一样的表情。

    张佳木在邮传上用的心思,现在怕是整个北中国都在受益了。运物和送信、代递物品的业务早就如火如荼,而州县之间的人力客运也早就开展,并且,在最短时间内席卷了整个北中国。

    现在不仅是直隶和山东、河南一带,而且西入潼关,北至大同、延绥、蓟镇、出山海关至锦州,都已经有运客的线路开通了。

    这其中是多大的财富和收入,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光是在驿马这一块上的投入,以平均二十两左右的马匹价格,光是买马就投入了超过十万两。还有马车、车夫、草料、jīng料、挽具、馆舍费用,先期投入,是一个巨大的无底dòng。

    因为前期准备的时间太长,光是线路和选择和道路桥梁的踏勘就不知道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而且也只有锦衣卫和锦衣卫背景能畅行无阻的穿州过府,并且震慑住了那些想打主意的各方势力。

    别的不说,光是在河南和山东jiāo界剿匪,还有在山海关至锦州一线打击马帮,这就投入了边军和锦衣卫多方的势力,一般人哪里有这种手腕和魄力?

    现在不要说普通的大商人或是地方士绅,就算是京城所有的勋戚加起来,也是没有实力和张佳木抢邮传生意了。

    每十里为起行的最低路程,一文钱一里路,很是便宜。一车最多二十余人,最少十余人,整个北中国数千辆车每天在昼夜不停的奔驰着,当然,也是为张佳木不停的载入着叫人眼红的财富。

    邮传的丰厚收益,连皇室也是眼红。当然,这一切全是张佳木自己搞出来的花样,在运作之初,甚至是没有一个人看好。

    现在就算是有人想张嘴,有能力的只有皇帝一个人,但他显然不会张这个嘴。

    而其余的人想打张佳木的主意,简直就是与虎谋皮,在大明,暂且倒不会出现这么失心疯的人出来。

    而且现在邮传最大的麻烦是道路,很多线路受限于道路条件,所以运作困难,可想而知,下一步将会是道路上的改良。

    但这涉及到国家大政,河南一带,修个河工还要沿河居民每家每丁jiāo数百文修河钱,力役钱,车钱,要是把整个北中国的道路全部重新整修一遍……就是堂堂大明内阁首辅,也是绝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有这种头疼的事在,张佳木的邮传算是有极大的隐忧,所以也还罢了。

    但就是这样,也是很不容易了。而一想起此事,再想想张佳木安排之巧妙,伏笔之深,用心之苦,连李贤也是频频点头,满腹佩服的话,但以他的身份,却是不便出口了。

    今天内阁会议,却是比昨天的气氛也远远不如了。

    昨日有彭时大动肝火,众人也是觉得如此变动成法,怕是难度极大。谁知道就隔了一天,人心却是大变了。

    彭时此时是又羞又气,却也是不便再表态说什么。他平时有智囊崔浩在,有什么要紧的事,晚上回归私邸会和崔浩商议,这一回除了后院起火,智囊也不在,所以以他的智谋城府,也只能藏拙不语了。

    一时间内阁里静默下来,李贤突然一笑,向着众人道:“今日就这样吧……”

    众人听他说话,先是jīng神一振,接着却是这样的话,一时都是大觉沮丧。

    吕原摊手道:“明日廷议,内阁今天晚朝之前,需有决议上呈皇上,不然的话,明日廷议时内阁尚且没有定论,这岂不是笑话?”

    当时的廷议其实很多,有时候是军务,皇帝会jiāo待内阁、兵部、都督府掌府都督一并会议,有时候是刑案,就是内阁牵头,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一起进行。天顺年间,皇帝推出了朝审制度,就是重大刑案由内阁和诸法司在朝中会审,这样的做法,一则是强化中央威权,二来是重视刑律判案,三来也是强化了内阁的职权。

    基本上,任何国家大政,现在都是绕不开内阁了。

    所以吕原的话也得到了众人的赞同,廷议之前,内阁居然没有成议,而且对奏议没有补充,或是改良,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

    “学生要去见一见太保,有事相询。有什么事,等学生回来之后再定,如何?”

    “也成”

    “李公走一遭也对,看看太保下头还有什么计划。事先预闻,免得事后太过被动。”

    “唔,唔”

    众人都是赞同,李贤也是一笑,刚想起身,外头有一个中书舍人来报,低声道:“内廷出来一个司礼少监,说皇上有旨意。”

    “咦,”彭时这一次先开口了,他奇道:“这会子皇上派人来做什么,皇上不是说了,廷议之前,他一无定论么。”

    事实上,变法之事,现在就是各个集团的纵横折冲,皇帝自己,倒真的没有太多的成见。毕竟,张佳木拿出来的办法从来是考虑到得益方和损坏方的力量对比。

    现在这种改制法,官员固然没有办法再收受灰sè收入,但表面的收入已经比原本的灰sè收入只多不少,而最要紧的,就是得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