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439部分

锦衣为王-第439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五十章 厢军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六百五十章厢军

    各省挑军是早就进行,就算是当时京中政争不已,文官和张佳木扯皮之时,外省在锦衣卫和地方卫所的组织下,挑兵是一直没有停过的。

    太保要干什么事就一定能干成,也是当时外省武官的直接印象,而借着挑兵,锦衣卫的势力堂而皇之的伸手进地方都司,然后又借着改革军制,彻底介入地方军政,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禁军的额子是十二万五千余人,分驻在原本的京营营地之中,现在各省挑出来的jīng兵也是陆续进来,营房倒是现成的,但其余的供应就很难跟的上。

    粮饷只有几万石,吃不了多久就完。

    器械,铠甲,京营禁军装备和地方不同,所以都没有带。

    还有带家xiǎo到京的,也得安置地方,还有京城里的各种营建,暂且也随着京营制度的改革而停滞了下来。

    一切都是luàn糟糟的不成事体,所以张佳木的禁军和厢军制度,也是适合提出,根本没有人反对就通过了。

    厢军制度当然也是学的宋朝,既然改制,索xìng就一改到底。

    边军也算是中央禁军的一部份,享受禁军的铠甲兵器和粮饷待遇,升级档案也和京师驻军相同。

    而且,边军将和京城禁军轮换,禁军除了cào练也得隔一阵就上边关做战,形成制度,以后谁想不去也不成。张佳木可不愿意去了一群老弱,又养一群无所事事的老爷兵出来。

    禁军营中,几乎就全部是战兵,这一点和宋制相同。宋之军队,其实一直到亡国都有战斗力,从西军和中兴四将就能看的出来,而且,由于中央始终掌握了基本的粮饷补给,所以也指挥的动。

    这一层和明末不同,大明因为封建sī兵化,太平时节武将因后勤被卡,大xiǎo相制等故被控制的很死,就如奴仆一般。但到了类似南宋早年的局面时,武将们就全部不听指挥,自立山头,南明之亡,和江北四镇根本指挥不动,如史可法这样的高级文官,和南宋的张俊相似,张俊就能指挥西军,但史可法就只能指挥自己的亲军,别的将领,根本不鸟他。

    所以中央带地方军制,这一次被张佳木改的一塌糊涂,基本上,等改制完事了以后,和明太祖当年设的大明王师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但这么养兵,就是把禁军当战兵养,huā费开销也大了。所以,人数不能多,连同九边禁军,战兵数字不会超过三十万。

    以现在大明遇到的边防压力,这个数字足够了。

    后人常说明朝武功不在汉唐之下,到了万历末年还有三大征的武功,其实,都是逞强说嘴。

    要说明初确实是武功赫赫,打跑了天下无敌的méng古人,就算对方堕落腐化了,但泥tuǐ子步兵持长杆对骑兵弓箭长枪大刀,这确实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后来大明自己有骑兵,追亡逐北,打的méng古人抱头鼠串,再后来就是成祖建火器营,武功到了一个顶点。

    接下来就是向下,人数多,jīng兵少,训练少,无监督,卫所崩坏,边军封建sī兵化,早年有土木之变,中期有河套之患和倭寇为祸,晚年则是各地起火,等义军和建奴一起出现,就是死期到了。

    综观大明的对手,实在是没有一个象样的。比之汉之匈奴,唐之突厥,宋之契丹和nv真,南宋时遇到的méng古,都是差的太远

    就算建奴,实在是实力很弱,一个男丁总数是六万或六万以下的xiǎo部落居然能得大国,只能说明之制度也实在是太烂了一些。

    从建州起事,野战一场未胜,这样的军队能称武功,也未免太牵强了一些。

    兵一多,则必然质量下降,以目前的财力,京营禁军十二万,边军捡点十八万人还不成问题,剩下的额子也有三四十万,这些兵说是战兵太牵强,一律放回家也会出luàn子,而且,军营中的杂役也很多,所以,厢军之议遂出。

    厢军当然也是宋制,不过,张佳木理想的厢军却和宋有很大的不同。

    宋朝是一遇灾年就大量募军,jīng壮入禁军,老弱入厢军。厢军连驻守都难,只能看守草料场,看看城mén,做些杂役,其实是国家养了几十万没有什么用处的人,徒费国帑罢了。

    张佳木的厢军则是后勤部队和军法部队、舟桥部队、治安巡防部队的集合,总之,有点类似他理解中的后世的辅助部队。

    京师之外的厢军还在额定名册,京师之中的厢军已经确定了,也很简单,巡防九城总兵衙mén的所有部下归于厢军建制,这一部份就有近三万人,再加上原本京营涮下来的七万余人,正好,建成了一支十万人的后勤部队。

    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就算是厢军也够叫人眼红了,况且,这支军队的权力也并不xiǎo,至少,比宋朝的厢军要大的多。

    ……

    “好家伙”内卫都督薛祥赞道:“十万军尽入一人之手……太保,皇上派谁当刘头儿的监军?”

    张佳木说一声是一声,在眼前的这些人眼中,刘勇已经是京师厢军的提督军mén总后官了,下头厢军分成数部,每部一个总兵,刘勇自打跟了张佳木之后,算是时来运转,现在更有一步老运,走好了,侯爵可期。

    “厢军就不设监军了。”张佳木笑道:“每十五天训练一次,jīng壮者武艺高强者,愿者可以升入禁军,一般来说,就是干点辅助的活计,要监军做什么?”

    “说的也是了。”

    “恭喜刘头儿”

    “哈哈,刘头儿请客。”

    刘勇在卫中算是德齿俱尊,大伙儿敬他老成,跟随也早,所以卫中上下都多敬着几分,这会儿一起上前恭喜,把个刘勇喜的抚须大笑,不停的拱手致谢。

    等曹翼和孙锡恩几个上来,刘勇倒不笑了,正襟危坐,受了几人一礼。

    曹翼这个总兵官,还有孙锡恩为厢军军法总兵,还有两人,分任后勤总兵和舟桥总兵,有这么几个体己又能力出众的部下,张佳木对厢军的重视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经的禁军锦衣卫没进一个人,但以现在的规矩,锦衣卫派出了不少暗探监察军中动静,一举一动也都清清楚楚,再牢牢把厢军握在手中,有失有得,各得一分,大家彼此欢喜。

    “散了,散了。”

    今日所议之事,大半也就是如此。众人步履出mén,也是各有各有差事,象这样齐集一堂,彼此说笑谈天的时候,也就只有这种最高等的会议才会有了。

    “刘总兵官,”张佳木含笑叫住刘勇,道:“今日要和内阁、兵部、户部会议,你随我一起吧。”

    “是,谨遵太保将令。”

    “还有陈怀忠,也一并来。”

    “是”

    陈怀忠的资历浅,官职也不高,而且就一个举人出身,所以不敢如年锡之那样自重身份。现在他领总兵,事必躬亲,把锦衣卫的总部打理的井井有条。

    发明的公文发送办法,还有长官回执法,都算是卡住了下头的脖子。锦衣卫虽然是特务组织,但官僚风气一样也不xiǎo,刘勇主政总务时,虽然公务上也算努力,从上至下威望也够,组织条例也是张佳木参与其中修订……但,总是欠缺那么一点味道。

    现在,公文下发,当日发,当日必有回执,怎么办,如何办,办理的过程,一律要在回执中写明。

    必须由接到公文的长官或副手亲自来写,公文自然也分等,有些不必当天办的,但回执当天也必须回来,几天办完,事情经过,都要一一nòng清。

    这么一nòng,下头的人当然怨气不xiǎo,但陈怀忠深得张佳木的信任,谁也扳不动他。

    而在张佳木看来,nòng这个玩意,比当初陈怀忠在曹钦府中的表现,还要更加jīng采的多,而再一下步,自然就是推广到六部之中,和考成法一样,都是对付那些禄蠹官儿良方利器。

    对付luànluàn如荆棘的官场,就以利斧斫之

    ……

    内阁和兵、户两部一起邀请张佳木会议的,就是新军一事。

    大量新军已经往京城来,有不少安置下来,还有相当部份将要安置,其中安chā军人和家xiǎo就是一个不xiǎo的工程,再拨给粮饷,安家费,huā费自然也是极高。

    至于铠甲兵器,各层将官,这倒是现成的,只要兵士顺当入营,安顿下来,过一阵子之后,京营禁军就能恢复可观的战斗力。

    以张佳木领都督府督导的新的训练条例来说,比当年太宗皇帝手中还认真几分,若能果真依例施为,几年之后,坐得雄兵十余万,再与边军轮换,朝廷则无边患矣。

    这等好事,抛开mén户之见,文官们也是很支持的,但禁军加上厢军计划,实在是太过雄心勃勃,耗费很大。

    与此同时,就是武官冗余太多,上次皇帝已经当面提起来,此事也急待解决。

    而张佳木取消了班cào军的城防工程和陵工,现在工程停顿,时间久了,皇帝要着急上火的……自己的坟地,可比新军制重要的多,要是认识不到这一点,在场的人可也就没资格hún迹官场了。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五十一章 钱粮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六百五十一章钱粮

    “首先得说钱粮,再下来再谈琐务。”

    会议开始,张佳木地位虽是最高,但主持会议的却是内阁大学士首辅李贤。

    新官制后,李贤当会加官太傅,封伯爵,官正一品,年俸万石。

    这是汉朝尊礼三公的制度,张佳木自也是老实不客气的拿过来了。老实说,他自己的太保一职是正经的三公,俸禄自然也要加到万石,只是现在议文未议武,还没有说到这一层。

    但尊礼上头,最关键的还不是俸禄

    也不是给金印银绶或是银根车这样一些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实打实的权力

    “钱粮太保早就有指示。”年富欠了欠身,并没有看张佳木,而是向着众人道:“漕运一年过来两百万石,京师一年所需要不了这么多,历年所积,现在通州有粮二百万,每年积聚数十万石,不在话下。用这个来养军,足够了。”

    “这个粮原本也是给禁军备下的。”

    说到通州仓储,就是上任不久的户部尚书张凤的首尾,张凤为人板正端方,人称“板张”,在这种微妙的时候,由此人来任此职,倒也妙极。

    说到他的事物,张凤便不紧不慢的道:“改革官制俸禄,加吏员,用太保的话说,唐之大吏,亦是大官,吏员直做到宰相台阁的,也是有的。到了宋,才是官吏分流,至本朝,则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学生对此议,不敢说赞同,也不能反对,总之听命办事就是。”

    此人算是强硬的保守派的官员,哪怕就是把他的俸禄升到中两千石,实际收入比现在多十倍,他亦是死硬不改。

    在张凤看来,为官再要钱本来就是不对,只是大多数的同僚赞同,他亦无法可想,此时开议,仍然忍不住要讥刺几句。

    对这种情绪,张佳木也不在意,当下只微微一笑,却不接口。

    这般雅量,众人便放下心来,只看着张凤。

    “学生虽不赞同,但事情仍然要做。改俸,加吏,京师需加粮在六十万石之间,这样,每年漕运上来的也就所剩无已。通州和环京师的粮仓加起来有两百万石,但这是历年所积,也不敢用的太多,诚然,粮食每年都要腐烂掉过十万石,但平时无备,一时有警,就悔之晚矣。景泰元年,若不是于谦急调京师四周的仓储,以定人心,今日大明天下如何,尚未可知咧。”

    这虽然还是唱反调,但说的亦是实情

    京师储粮确实有点过多,现在张凤的意思很简单,支应百官俸禄,禁军可就不能理会了。给禁军,百官俸禄就恕不奉陪。

    每年就算làng费,也好过事急无用。

    “我要抢一句了”彭时原本是一直闭目端坐,不愿多话。

    这种会议,关系到兵部就是兵部说话,户部就是户部说话,不然就是老大们说话。内阁这边是李贤,那边有张佳木,然后够资格说两句的就是彭时这样的老大的副手一类的人物。

    象陈文和吕原几个,资历尚浅,新官制后才能成为从一品的大官,yù带绯袍,好不神气,现在一个是从三,一个是正四,官位差的远,资格更欠奉,所以只能老老实实的在一边旁听罢了。

    彭时是有意气,不管这事情如何,反正打定了主意不说话,几次会议,不是装天聋,就是扮地哑。

    这一次倒真的是忍不住了,当下便板直腰身,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