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俏寡妇荣宠记 >

第35部分

俏寡妇荣宠记-第35部分

小说: 俏寡妇荣宠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红菱这才微微松了口气,定了定心神,说道:“我夫婿已死,侯府这边只剩下一个顾忘苦。但若是他也没了,侯府为家业承继,定然会另做打算的。”

    顾思杳明白她这话里的意思,只要她开口,除掉一个顾忘苦又算的了什么?何况,他本就深恨此人。

    只是,她那句夫婿,令他心头陡然不快。

    按下不悦,顾思杳面色淡淡,开口道:“这话倒是不错,但他到底是侯府的三少爷。除掉他,也并没那般容易。”

    姜红菱方欲开口,顾思杳却向她一笑道:“一切皆有我在,你不必担心。”

    其实,姜红菱本也不打算顾思杳真正动手做些什么,只是在她除掉顾忘苦之后,顾思杳承袭了爵位,成了一家之主,能给她一席之地。然而顾思杳这话,虽是空泛,却让她心中不可思议的心安踏实下来。

    此事议定,姜红菱唯恐夜长梦多,不愿在此地久留,便向顾思杳道:“既然二爷答应下来,那我便先回去了。出来久了,怕那边有人来找。”

    顾思杳眼眸微闪,浅笑道:“慢着,咱们既然联手,此事须得有个见证。红菱,留个什么与我做信物?”

    此言,大出姜红菱意料之外,她看着顾思杳,不解道:“二爷要什么见证?字据手印?可惜没有笔墨纸砚。”

    顾思杳望着姜红菱那一脸迷茫之态,冷媚的脸上,尽是不解之情,又叹又笑。

    她还如上一世一般,虽聪颖精明,于风月情/事却是一窍不通。

    正当姜红菱诧异之际,顾思杳却忽然拉着她的胳膊,向她袖中一掏,寻出来一块玉色杭州丝绸四角缀流苏手帕,便放入了怀中,向她浅笑道:“这便是咱们两个今日的见证。”

    姜红菱不防他竟然伸手向自己袖子里拿东西,醒悟过来时,那手帕已被他收在怀中,顿时一张俏脸红至耳畔,又羞又急,心底却倒并不觉得生气。只是一时气盛,她瞧见顾思杳腰里悬着一块流云百福羊脂玉佩,上前握住硬拽了下来,向他仰首说道:“二爷既拿了我的东西,那我也得拿二爷一样物事,方才叫做公平。”

    顾思杳却是淡笑不言,姜红菱似是想到了什么,脸上一烧,抽身出门去了。

    这么一来,他们两人岂不是就算互换了信物?

第 41 章() 
看着那窈窕的身躯晃出门去;顾思杳唇边笑意渐深;将自她那里硬要来的手帕从怀中取出。略有几分粗糙的指腹摩挲着帕子;丝滑的感触;一如女子的肌肤。

    月白色的手帕上绣着一枚小小的菱角;针织细密;精巧逼真;却又带着几分小巧俏皮,该是红菱自己的手艺。

    顾思杳将那帕子送至鼻前,轻嗅了一下;帕子上染着一缕幽香,仿佛蔷薇,又好似橙花;甜丝丝;冷森森,沁人心脾。似乎;那玉人还在眼前。

    他将手帕紧捏在掌心之中;又旋即摊开;仔细小心的收入怀中。

    顾思杳深邃的双眸中;精光闪过。不管她如何作想;他是不会让她回头了。

    姜红菱踏出屋外;天上云朵遮住了日头,倒起了几分凉意。

    凉风扑面而来,令她脸上的烫热消去了几分。

    心神微定;她忽觉手中握着一块坚硬的物事;低头看去,却是方才自顾思杳腰带上拽下来的羊脂玉佩。

    这玉佩油亮光润,白腻如脂,刻着流云百福的纹样,底下坠着一条石青色梅花攒心络子。打络子的丝线已发黄陈旧,显是年深日久之物。

    姜红菱细细打量了一番,心中生出了几分讶异。

    这玉佩实则是顾思杳生母宋氏之物,她还记得,上一世哪年正月十五,顾思杳来侯府这边赴团圆宴,吃的半醉归去,不甚就将这玉佩失落了。那一次,顾思杳大发雷霆,逼迫着两府下人将阖府上下翻个底朝天,好容易才自一小丫鬟住处寻到。那小丫头谎称是在花园地下捡的,然而顾思杳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信。几棍子下去,这小丫头便招认出来,是在宴席上服侍之时,趁着他酒醉摸去的。

    顾思杳待下一向宽厚仁和,那一次却怎样也不肯轻饶了她。任凭府里那些有脸面的奴才前来说情,也不肯松口。终究,是将那丫头打发出府了。

    便也是那一次,姜红菱方才知晓,这玉佩原来是顾思杳生身母亲留下的遗物。

    顾思杳如此看重这块玉佩,却又为何会任凭她拿去?

    才安定下来的心神,不禁又动摇起来。

    姜红菱咬了咬下唇,将那玉佩收入袖中,把浮在心头的荒唐念头强压了下去。

    顾思杳与她只有叔嫂之分,他是个知道轻重的人,不会动了这样的心思。

    如素看她出来,连忙迎了上去,低声问道:“奶奶,二爷怎么说?”

    姜红菱看了她一眼,轻轻点了点头。

    如素看着自家主子那眸光如水,粉脸微红的样子,心中不禁打了一个咯噔。她虽年轻,却也知道些人事,大约也猜到了些许。然而奶奶是嫁过人的,二爷又是西府那边的少爷。这事要是被人知道了,二爷或许没事,奶奶只怕就要没命了。

    如素心中惴惴不安,却听姜红菱低低道了一句:“回去了。”她也不敢多问,便随着主子回洞幽居而去。

    随着一路行去,姜红菱心中慢慢的安定下来。不知为何,得了顾思杳的许诺,尽管只是一句泛泛的言语,却已足够让她踏实心安。这种感觉,当真是难以言喻。

    大约是因着前世他的照拂,心底里也将他当作一个可以信赖之人罢?

    姜红菱将这份纷杂凌乱的心思强归于此,再不敢去细想这怪异的心情到底是缘何而起。

    一路走回洞幽居,两个仆妇正倚在门上打瞌睡。

    如素见状,张口斥道:“这些人,当真是可恶!见着奶奶这两日病着,又怠惰起来。大白天的,竟然在这里偷懒睡觉!”

    姜红菱摆了摆手,低低说道:“任她们睡去罢。”

    如素会意,便也没再多言。

    进得院中,院里空无一人,四下一片寂静。

    回到屋里,如锦见她们平安归来,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

    如素瞥了她一眼,调笑道:“平日里也不见你拜佛烧香的,这关头上虔诚,佛祖哪肯保佑呢?便是临时抱佛脚,这儿也没佛脚给你抱去不是!”

    如锦急了,上去就要拧她的嘴,嘴里说道:“我是为你们焦虑罢了,你却把好心当驴肝肺!你在这屋里担惊受怕的试试!”

    两个丫头便扭在了一起,姜红菱没功夫理会她们,将那块玉佩自袖里取出。走到自己的箱笼旁,开了箱子,自里面寻出一块大红色鸳鸯戏水熟罗手帕,把玉佩仔细包裹起来,压在了箱底。

    那手帕是她自娘家带了的陪嫁,颜色艳丽,名目风流,如今是戴不得了,一向只在箱子里放着。

    不知何时,如素走了过来,在旁静静的瞧着。那玉佩她不曾见过,想是二爷给奶奶的。奶奶却拿了这样一块香艳的帕子来包裹,这底下的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这件事,若是让外人知道了

    如素忽被自己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将这念头压下,不敢再去多想。

    此事只有她们主仆三个知道,又怎么会传扬到外头去!

    姜红菱收拾好了玉佩,便走到西窗下的湘妃榻上躺了,倚着软枕问道:“出去了这半日,口渴的紧,有现成的茶么?”

    如锦赶忙走来,说道:“奶奶走前没吩咐,炉上热着滚水。妆奁里有前回西府那边送来的顾渚紫笋,奶奶要吃,这就沏上一盏来。”

    姜红菱点了点头,如锦便去开了妆奁,使一柄银制茶勺向外取着茶叶,口里说道:“奶奶不知,这两日奶奶病着,外头可乱了套了。听闻因着太太掌家,四下不平,各处都造起反来了。不是账目对不上,采购的和管钱的打架,就是值夜的人夜里放着大门跑去耍钱吃酒。前儿我还听几个姨娘嘴里嘀咕着,说如今太太当了家,这用度也不如往日了。送来的胭脂水粉,都是街边铺子里没人要的扔货,太太使人买这样的东西,也不知私下瞒昧克扣了多少。还有许多难听的话,不知有没有传到老太太耳朵里。”

    说着话,取来一只汝窑缠枝卷草纹天青色茶盏,沏了盏茶,双手递给姜红菱。

    姜红菱揭了盖子,轻轻吹了吹,抿了一口。茶水清香,沁入心扉,她吃了两口茶,方才淡淡说道:“既是闹成这样,许是已经听到了。”

    如素在旁侍立,插口说道:“还是奶奶出的谋划,才叫太太重新掌的家,她却又弄成这幅样子。这几日里,我听着底下人都乱嚼着,要姨娘重新出来管事呢。”

    姜红菱看了她一眼,沉声道:“这话,往后别出去乱说。李姨娘教女无方,所以才被老太太勒令禁足思过,同我有什么相干。”

    如素自知失言,吐了吐舌头,再没言语。

    姜红菱吃着茶,眯细了眼眸,心里细细盘算着。

    差不离,苏氏也该撑不下去了。过去这十来日,不见胡惠兰来府,想必她是没听自己的言语。

    胡惠兰以才女塾师自居,自是也分外看重这些礼节。苏氏这般不将她放在眼里,定然是请不来她的。

    胡惠兰的名号,她已然报道了顾王氏跟前。苏氏请不来她,这件事便无法同顾王氏交代。再有府里家务乱的不成章法,顾王氏想必是要她重新将家权交出。然而苏氏好容易夺回权柄,又怎肯甘心交出?这两日间,怕就是要来寻她了。

    一盏茶吃尽,不觉困倦来袭,姜红菱将盏子递给了如素,就歪在榻上睡了。

    如素收拾了茶具,抱来一条沙被替她盖上,就在一旁地下的脚踏上坐着,做些针线。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外头廊上就听裙子拖地声响,小丫头纂儿说道:“绣桃姐姐,这会子过来,是做什么来的?”

    这话音落地,但听一女子声响:“太太打发我来请奶奶过去说话,奶奶可有空闲?”

    如素听着,连忙放下手里的针线,起身走到外头,果然见上房里的丫鬟绣桃正在廊下站着。

    绣桃见她出来,脸上堆下笑来,说道:“吵到如素了,太太有话同奶奶商议。”

    如素听着,心里揣摩自家主子的意思,便笑道:“太太相招,原不该不去。只是你也知道,奶奶自打湖上落水,着了风寒,又受了惊吓。将养了这十多日,虽说已好的差不离了,早晚却还有些咳嗽,又总是精神不济。这不,奶奶才吃了药,又睡下了。我们也不好去叫,只怕吵了奶奶休息,病又发起来。老太太一早一晚的打发人来问,我们也怕受上头的责罚。”

    绣桃听她搬出顾王氏来,也是无可奈何,只好笑道:“你说的是,奶奶休息要紧,我来得不巧。既是这样,我便先回去了。”言罢,掉身出去了。

    如素看着她出了门,方才笑着转了回去。

    绣桃回至馨兰苑,将这事一五一十学给了苏氏听。

    苏氏此刻正如热锅上的蚂蚁,家里各样杂务她尚未曾理清,顾王氏又见天的逼问她女学事宜。

    那日,她不听姜红菱的劝告,随意寻了个四等且不如的老妈子去请胡惠兰。

    那老妈子得了钱,出门又克扣了几两下来,只在街边买了半斤没人吃的粗糙点心,拿黄纸一包,便搭了个驴车去了城郊的宁心庵。

    到了宁心庵,见着了胡惠兰,这婆子不会说话,又是个狗眼看人低的势力奴才,三言两语,就把胡惠兰得罪了。张口闭口侯府看上胡惠兰,是胡惠兰的福气,又有什么胡家祖坟冒了青烟等语。

    胡惠兰是个心高气傲的才女,哪里受得了这样的言语羞辱,当着那婆子的面,就把那半斤点心丢给了庵门上要饭的花子,又将那婆子也撵了出去。

    那婆子受了气,回到侯府上,对着苏氏,绝口不提自己说了些什么无礼言辞,倒把胡惠兰大骂一顿,说她不识抬举。

    苏氏无法,便将这事讲到了顾王氏跟前,说胡惠兰不识好歹,不如另择人选。

    顾王氏本就厌她无掌家之才,听了这话,绝不肯信,倒说道:“人家本就是千金小姐的出身,又有才女之名,难免性子骄傲些。既是红菱举荐的人,想必是不错的。必然是你打发的人,不知跟人家说了什么没轻没重的话,把人惹恼了,方才如此。不然,人家连土财主家的女儿都肯教,倒是看不上侯府门第了?我不管你如何,你定然去将此事办妥。不然传扬出去,倒叫人笑话咱们侯府使出来的人,这等轻狂无礼,竟能闹到佛门清静之地去。祖宗的老脸,都要叫你丢光了!”

    苏氏被婆母训斥了一通,无法可施,只好打发了人去请姜红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