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东方好莱坞 >

第486部分

东方好莱坞-第486部分

小说: 东方好莱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得起。

    好在惊讶归惊讶,但反对之声虽然也有却没有形成主流声音。绝大多数的媒体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宝丽金跟收购资金的数额上,反复报道讨论马士基卖掉ucT是否意味着他本人开始对自己主导的宝丽金多元化战略产生了动摇。除此之外,只有小部分的媒体才把的焦点,重点放在了能够轻松拿出3。257亿英镑的现金,吃下ucT院线的寰亚集团身上。

    英国最权威的《泰晤士报》主编劳尔·伯伦茨便亲自攥写了这么一篇文章,“《朋友》、《杀手里昂》、《搏击俱乐部》、《红色警戒》、《生化危机》、《刺客联盟》等等,这些过去几年曾在英国乃至全欧洲上映过的电影中,里面是不是有你所熟悉的作品?”

    “它们中有的扬名电影节,并在录像带出租店内长期盘旋前百之列;有的口碑极佳,获得欧洲多位权威电影人士交口称赞;有的上映不久便高举各国票房排行榜前列,获得欧洲影迷们的衷心喜爱;其中更有上映仅一两周便冲上各国票房排行榜首位,并在多国拿下当月票房排行榜冠军的作品!不用怀疑,这些优秀的电影悉数都是来自香港寰亚影业集团的作品!”

    “近几年来欧洲主流媒体不断发声,承认在电影商业化的道路上,欧洲本土电影远不如美国,甚至不如香港电影。香港虽是远东最国际化的大都市之一,但狭小的城市面积跟并不,注定了它的辉煌是建立在特定的基础上,无论底蕴还是技术又或者都远不如欧洲。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却以每年至少拍摄四五百部的数据,不断向外源源不断的输出着香港电影。”

    “曾经,我们都认为香港电影的成功,是建立在摈弃艺术的完全商业化以及华人特有的低制作成本的基础上,不少因各种原因得以欧洲的香港电影,也大都给观众们留下了粗制滥造,不堪入目的印象!但是现在,我们必须看到香港电影仍没有忽视对人性、艺术跟想象力的追求,他们在不断地创新中前行,吸收着欧美的电影技术跟拍摄手法,不断更新设备,在创作一部又一部成功作品的同时,也获得了惊人的利益回报。”

    “现在,寰亚影业集团这家亚洲最强的电影巨头斥巨资杀入英国院线市场,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这都是商业电影的胜利,是香港电影的胜利……”

    不提《泰晤士报》主编劳尔·伯伦茨的署名文章——《香港,崛起中的东方好莱坞》在英国乃至欧洲引起了怎样的跟讨论,香港此时可是还在英国治下呢,因此很多港企都在香港设置了办事处,港媒就更普遍了,为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将英国国内发生的新闻送到香港去。

    林孝智的寰亚斥巨资从国际唱片巨头宝丽金的手中买走了ucT院线,这一收购案绝对能够排进近年来港企在外的大手笔投资的前十行列,尤其另外九个港企对外投资不是买地就是投资码头,再一类比更显引人瞩目。

    “寰亚影业集团斥资三十八亿港币收购英国院商巨头——ucT!”

    《南华时报》最先报道了这一新闻,这份英文报刊一直以来的目标都是成为全港乃至全亚洲最权威的英文报刊,所以早在七十年代就在英国设立了多个办事处。前几年它被传媒大鳄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以后,这一块又得到了加强,因此早在竞争对手《英文虎报》及其他港媒之前,第一时间就将这一猛料传回了香港,然后迅速在还在找寻金公主、威禾、天幕等电影公司新闻的港媒以及香港引起巨大轰动。

    林孝智旗下也有多家媒体,《成报》、《明报》、《天天日报》、《香港财富》等都是在香港拥有巨大发行量的报纸、周刊。一开始签约前横生枝节,林孝智连自己旗下的几家媒体都进行了隐瞒,但是在尘埃落定之后,可就没有瞒着的道理了。忙完新闻发布会之后,他便让人立刻通知了香港那边,其中还有不少内幕新闻。

    所以《成报》、《明报》他们虽然比《南华时报》反应慢了一些,但还是在第一时间将更加精准也更全面的新闻曝光在了人前。

    “斥资近四十亿港币收购英国院线,寰亚影业领衔93年底港企海外投资!”

    “全球布局启动,寰亚影业集团斥巨资收购英国院线,彻底打通欧洲上映渠道!”

    “三十八亿港币收购国际唱片巨头宝丽金旗下英国院线ucT,寰亚一跃成为英国院商巨头!”

    “不为人知的谈判背后,宝丽金唱片有意反收购寰亚,遭讽刺你们买不起!”

    “缓步推动全球布局,寰亚影业旗下院线已在香港、大陆、日本、东南亚及欧洲拥有近五百家影院,跻身世界一线院商之列!”

    随着寰亚突然爆出的收购大案,香港一众媒体终于恍然,明白了前不久被《信报》跟《南华早报》曝光的寰亚曾跟香港外汇的外汇基金兑换外币是做什么的。

    但本已经偃旗息鼓的猜测,如今却又有了新的疑惑。

    寰亚收购ucT仅仅动用了不到四十亿港币的外汇,而《信报》等媒体曝光的寰亚及九龙银行向香港外汇基金申请兑换的外币,却几乎是这个数额的一倍之多。这是否也意味着,林孝智还在密谋至少一桩需要用到差不多数目资金的海外收购案呢?!

    伴随着寰亚收购ucT,一跃成为英国最大院商之一到来的不仅是香港电影的另一波及报道热潮,同时更多的有心人也把目光锁定在了林孝智的身上,于是乎,不久之后,另一件大爆料被捅了出来!

第六百二十四章 渣打银行() 
中环威灵顿街27,《香港经济日报》总部。

    “这照片是你们拍得?”

    社长兼总编麦华章瞪大了眼睛看着被摊开在面前桌子上的十数张照片,连忙抬起头来跟他面前的两个挂着《香港经济日报》记者牌的年轻人问道。

    其中一个戴着眼睛,略有些高胖的年轻人吸了吸鼻子,笑得很得意:“老总,这不我跟大B最近正在追踪九龙银行那几十亿外汇的新闻吗?没想到竟然有意外收获!”

    另一个比他瘦一点的年轻人眼珠子一直转个不停,显得十分机灵,闻言也随声附和:“我跟飞哥觉得这里面可能有大新闻,您看怎么着,要不要我们跟进?”

    麦华章深吸一口气,又看向了桌子上被摊开的十数张照片,其中六七张的背景都是在同一家星级酒店门前,其中一个场景拍摄的是一位看上去只有还不到四十岁,西装笔挺的男人跟另一位尽显成功人士气质的中年人握手;另一个场景则拍到了那个不到四十岁的西装男与另一位年龄更大一些的高瘦白人边笑着边走进酒店内的一幕。

    剩下的几张照片,其中大部分拍摄的都是三辆各自分属不同的豪华汽车,只是却停在了一起。只有一张照片模糊地拍摄到了前面照片里出现过的三个人站在一起的一幕,只是因为夜色再加上拍摄的人距离较远的关系,因此显得十分模糊。

    之所以会忍不住激动,是因为照片里出现的这三个人麦华章都认识,其中那个出现最多的年龄不到四十的西装男乃是近几年来在香港金融及投资界名气很大的九龙银行总裁——宋念辉,而另外两位一个是如今的香港十大华人富豪之一的吴光正,至于年轻最大的高瘦白人则名叫苏海文,乃是世界船业巨头——环球航运集团主席。

    后面两位出现在一起十分不正常,因为吴光正跟苏海文虽然都是刚过世不久的华人船王包玉钢的女婿。但前几年争夺包玉钢所留下来的千亿家产,他的几位女婿闹得一度险些对簿公堂。

    楸最终吴光正跟苏海文虽如愿争夺到了最大的两份家产,只是前者却失去了船王身份,后者则丢掉了包玉钢在香港置下的数百亿的地产,所以两人随是连襟,但在包玉钢死后关系已经冷淡到了极点,几年以来除了几次慈善晚会跟政府酒会,几乎就没一起出现过。

    吴光正跟苏海文的关系很差,这在香港并不是秘密,麦华章自然也知道,所以没有外因的话两人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

    毫无疑问,九龙银行总裁宋念辉,就是那个能让两个关系很差的人坐在一起的外因了!

    “宋念辉的九龙银行背后是林孝智家族,吴光正跟苏海文也都是香港最顶级的豪门世家,能让这三个家族走到一起,显然背后必有内幕!”

    麦华章脑袋转得很快,别看他今年也才刚四十岁但入行已经很久了。

    73年他自香港大学欧洲专业毕业后,应聘加入《文汇报》任记者,因为出色的外语以及对于欧洲的了解,81年《文汇报》欧洲版创刊后,他被调往欧洲先是就任主编,没几年就升任了副总编,到85年再被调回香港时已是文汇报的副总经理了。87年股灾中《文汇报》遭遇重创,当时已经有了自己创业想法的他在同学冯绍波及好友石镜泉的邀请下,欣然同意了合作成立一份全新的报纸也就是《香港经济日报》,不仅拥有了股份还接下了报纸的社长兼总编重任。

    不夸张的说,这几年里要是没有他的努力,也就不会有《香港经济日报》从一份默默无闻的财经报纸到如今已经跟老牌《信报》杀得难分难舍,在最铁的香港财经报刊中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两成。

    越想越觉得其中有古怪,麦华章立刻有了决断,“大飞,阿B,你们俩最机灵。这新闻既然是你们先发现的,跟踪下去,立刻很可能有大新闻!”

    顿了顿,他旋即说道:“等会我写个批条,你们俩去会计那支五千块就当活动经费任你们使用若是真撞到个大新闻,我给你们俩一人包一个大红包!”

    媒体记者收入也有高低之分,像是他们这种需要到处跑找新闻的前线记者,几乎全靠寻到大新闻时报社给的红包赚钱。若是寻不到新闻时每个月也就那么几千块的月薪,所以一听总编直接拨了五千活动经费任自己使用,两人眼中尽是喜色,连忙拍胸口保证,这就过去盯梢去。

    还别说,《香港经济日报》的记者一认真盯梢,越发感觉到九龙银行跟老船王家族之间必有古怪。

    随着盯梢,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汇总到了麦华章的手中,理顺了这些看似杂乱的情报之后,麦华章很快得出了一个令《香港经济日报》上下为之振奋不已的答案,九龙银行很可能正在跟老船王家族谈判,试图收购其手上所持有的渣打银行的股份。

    这一结论并非是胡乱猜测的,麦华章旁引了很多证据。

    自今年一月发布了上一年度营收年报以来,本来业绩并不算好的渣打银行,其在伦敦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却只经历了短暂的下跌,之后股价渐渐趋于稳步上升,若是不注意很容易就会忽视。若非麦华章耐心翻出了过去几个月的渣打股票交易数据再回过头去对比,恐怕也会因而忽视了渣打的股价比之去年十一月最低时总体竟然已经稳步上涨了三成。

    像是渣打这种在英国国内去年业绩并不突出的上市银行而言,短短几个月内股价上涨三成多并不正常。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了,市面上的流通股在减少,有资金在暗中不间断的吸纳渣打股份,结果缓慢的抬高了其股价。

    而且老船王家族名下产业中,能引起林孝智兴趣的真不多。船运林孝智肯定不会轻易涉足,地产就更不用说了,从出道以来他已经不止一次在媒体上表露出对地产业的不喜,而且林家自他入主以后也都没有这方面的投资。吴光正名下倒是有家九仓电视台可能会引起林孝智的兴趣,但不提那是一家收费的有限电视台,光是他手上已经有了亚视这家近年来上升势头凶猛的电视台,就断然不可能再打九仓电视的主意,光是港府那一关就过不了,根本不可能批准。

    所以要说老船王家族手里能有什么惹得林孝智这位近年来在香港风头正盛的新锐超级富豪垂涎,除了如今分散被苏海文及吴光正等持有的渣打银行股份外,麦华章真猜不出还有什么东西来。

    九龙银行想吃下渣打,这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渣打银行不比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前列的巨无霸汇丰银行92年汇丰营业额达266。35亿美元,利润17。8325亿美元,它的总市值也不过四十三四亿英镑约莫五百来亿港币而已。与之相比九龙银行虽然要逊色一些,港媒财经周刊对它的评估市值只有一百三十多亿港币,但禁不住九龙银行背后站着林孝智家族,这个如今香港最富裕的顶级豪门之一,真要想吞下渣打,并非不可能!

    而吞下渣打银行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渣打在全球拥有377家营业网点,仅在香港便揽下了近两千三百多亿港币的客户存款,是香港最大的几家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