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 >

第12部分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第12部分

小说: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付晓娟撅了撅嘴,坐在炕桌边儿,十分不耐烦地扭头看向炕里,手里的铅笔还气愤的紧握着,用笔尖不停地扎着作业本。

    “问你话呢?跟娘搭个伴儿,要不然没翻过山”

    “娘!”

    在毕金枝话还没说完时,付晓娟“嗷”地叫娘声,一嗓子打断,站在炕上怒喊道:

    “你有点儿好吃的就往我大舅家倒动,我看你是皮子紧了,我爹又多长时间没揍你了!”

    毕金枝被女儿脱口而出的话给震惊住了。

    十几秒的时间,她不可置信的和十二岁的女儿对视,而付晓娟的眼里是满满的不屑。

    那不屑,透露出她这位母亲在女儿心里的地位。

    毕金枝被气的手指打着哆嗦:“你!”

    说完“你”字,毕金枝开始找笤帚疙瘩,她就像懵了一般来回转圈圈找笤帚,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她非得揍女儿一顿!哪家亲生闺女敢跟亲娘这么说话?

    “小瘪犊子,你看我今天不扒了你的皮!你大舅是谁?娘亲舅大!你姥爷撂倒在炕上,是你大舅、大舅妈端屎端尿的伺候,你个忘本的东西!”

    “跟我有什么关系?”

    “好哇!跟你没关系是吧?你是从****坑里刨出来的?!”

    毕金枝抄起扫炕笤帚,挥舞着往炕上爬,鞋都忘掉脱了,而付晓娟早已经被吓的在炕里面四处躲,边躲着笤帚边穿着补丁袜子满炕里跑着叫人:

    “奶奶!奶!我娘打人了!我娘要杀了我!”

    “杀”字刺激的毕金枝直接甩飞笤帚,不管不顾对着女儿的身上扔了过去,而她自己还跪爬在炕上。

    满脸皱纹、皮肤黝黑,脑袋上盘着一个搀着白发、黑发鬓的小矮个儿老太太,推开了屋里门,尖利的嗓音,开腔就是骂人:

    “我老天拔地的伺候你们,上辈子倒了血霉了跟老毕家(ga)亲家!你还要打我宝贝大孙女,生不出来小子的货,你这是要断了我们老付家的根儿!不过就给我滚!”

    毕金枝眼圈儿红了,她用着失望的眼神,看了眼不知所措的付晓娟,随后爬下了炕,站在水泥地上和她曾经认为对自己不薄的婆婆对视。

    对女儿是失望,对婆婆已然成为淡漠。

    “咋地?你个不下蛋的玩意儿!你说你明明能下个蛋当老付家的功臣,就因为你那个爹,啊?折腾着偷摸蒸俩破馒头还要贱嗖嗖送去,我好好的大孙子啊,就那么没了!”

    付老太太现在简直不能提这茬,一提就心痛的不得了。

    盼啊盼啊,她都找东头张瞎子算了一卦了,说是这回儿媳怀的指定是个小子,给她高兴的!

    儿子儿媳结婚十多年了,刚结婚那二年就有了大孙女,从那之后就没个信儿了!

    终于老天开眼又让他们老付家独子有了儿子。

    到头来可倒好,拉拔娘家十年还不够,惯的!都她和儿子给惯的!

    啥好东西都大包小包往娘家倒动倒出习惯了,拥护(因为)个破馒头送了大孙子的命!

    寒心啊!就儿媳那********奔娘家的劲儿,她这个婆婆捂不热乎!

    这回完了,一切都完了,到医院花二十块钱一顿折腾的检查,说是不能再怀了,连个希望都没了!

    付老太太越想越生气,看向毕金枝的眼神里充斥着浓浓的恨意。

    曾经,毕金枝嫁进付家时,听说过未来婆婆挺厉害。

    但她通过几次暗地里观察发现,孤母带着儿子,只是不得不强势罢了。

    后来,她也用十年时间证明,她和婆婆很像,性格爽利,但讲道理。

    可如今,眼前的婆婆,让她觉得陌生的可怕。

    孩子,阔别十年再次怀上的孩子没了,她比谁都伤心。

    她也后悔,孩子掉了,她在医院里不停地扇自己耳光,她偷摸流的泪都化成了血!

    她想给丈夫付国生个大胖小子,可前段日子她爹差点儿没了,她听到赵家屯赶车的李二麻子说的信儿,当时什么都顾不得了,穿上鞋就开始跑,跑的太急,腿又被吓的发软,摔倒在大地上

    她知道她错了,所以她在没出小月子时就出门四处给人做饭、挣钱,讨好婆婆和丈夫。她甚至忍了丈夫酒后对她挥巴掌,打到她的亲生女儿都瞧不起她。

    最近这段日子,打了她三次,每一次婆婆都装听不见。女儿对她的看法,前一阵不明白,这一刻也懂了。

    毕金枝没有继续争吵,对于付老太太叫嚣着骂她、给不服管教的女儿仗腰,她都当没听着,但一句又一句难听的话语全记住了。

    打开西屋门,找了个袋子,装好铁磁盆儿里的肉丸子,这是她给别人家做饭剩下的,一块都没留给女儿,直接推开屋门离开了,跨越大山,去看她爹。

    毕金枝抹干了脸上的泪,脚步匆匆,但心里空白一片。

    吵?吵到把在镇里干木匠活的付国作闹回家?

    然后当着婆婆和闺女的面儿,再不分青红皂白的闷头打她一顿?一遍遍地报复她?

    布鞋的鞋尖儿磨的起了毛球,毕金枝脸色有些发白,慢慢地,婆娑的身影翻过了第一个小山头。

    道理都懂,该怨的还是会怨,该骂的还是会骂,该伤心的也还是难过,因为心里的难受,不是道理能讲清释怀的。

    白头偕老这件事儿,有时候和忍耐有关。

    毕金枝想着,她大侄女和大侄子快放假了吧?

    她大哥拖着条瘸腿出门去给人家盖房子,也该回来了吧?

    她爹好没好点儿?希望他老人家再陪她们几年。

    赵家屯里,村长赵树根的儿子赵大山怀揣一封信,推开了毕家的门。

    “婶子,月小月妹子给你们来信了,我给你们念念!”脸色微红,差点儿把心里的那句亲昵的“月月”叫出口。

    月月,快回来了吧?赵大山比谁都着急看信、看那娟秀的字迹,缓解想念。

第二十一章() 
从京都到白沟的客车上,毕成有点儿紧张地捂住肚子,毕月一侧头看到大弟这幅模样,凑到毕成耳边儿小声道:

    “你这是提示小偷,你钱藏哪吶?”

    毕成被客车中间过道的人一挤,挤歪了身体,靠近他姐姐再次确认道:

    “真都上货?一分不留?姐,到底靠谱不靠谱啊?”

    白沟到京都的距离113公里,两个半小时的车程。

    毕月看向车外,她想,成不成的,都在此一举了。

    车窗外一片翠绿葱葱,车厢里散发着浓浓的汗味儿。

    毕月两个手指用劲,桎梏的车窗被她打开,随后坐在她身后的大姐就开始抱怨:

    “你开这么大,我这面窗户都被你推过来了!”

    毕月没心思搭理大姐吵嘴架,她满脑子里都在算计着钱。任由身后的大姐又把窗户推了回来,只给她留个小缝隙。

    大弟刚才问她的话,毕月没有回答。

    她想着:她现在和毕成都是大学生,坚持两三个月炸油条挣辛苦钱还算能挺住,就是即便如此,那还是李老师帮的忙。

    但长此以往,大弟的学习成绩会下降,她和弟弟的身体也吃不消。可见这条谋生的路不适合她们。

    他们要是再累倒,毕家这个穷苦的家庭,真的会受不住了。

    毕月对着窗外叹了口气。

    再加上带爷爷去医院彻底大检查一番,钱指定得不少花。哪个年代都是如此,没钱啊,看不起病!

    还有那些欠账,难道她和大弟回老家,顶着一张厚脸皮继续拜谢各家,然后不提不念这些年的欠款吗?

    东头王家三块,西头李家五块八

    爷爷这些年吃药钱,小叔在监狱不挨欺负的打点钱,父亲治腿欠村里赤脚医生的治疗费,她和毕成当年踏上求学路的路费

    毕月动过不念书去做小买卖的打算,这样不出一年,她相信自己凭着穿越来的眼光,应该能做到让毕家越来越好。

    但当她看到老家的父亲给她写的信,那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要好好念书,爹脸上有光”时,她才意识到,“大学生”仨字,对毕家有多重要。

    也许,这就是让那个贫苦的家,一直支撑下去的缘由。

    毕月忽然侧过头,认真地看向毕成问道:“你信姐不?”

    “不是,姐,我不是那个意思,我那意思”毕成压低声音,声音小的只有毕月能听清他的含糊声:

    “咱不留点儿过河钱?”

    毕月斩钉截铁的回道:“没必要。”

    自信的模样,毕成看的一愣,最近越来越觉得姐姐变化巨大,犹如犹如天地之差。

    他姐愣是相信什么巧遇的苏国人,可他姐又告诉他不会苏国话,难道那个“苏国买卖人”也会英语?还是倒动老头衫的?咋这么凑巧?

    毕成心里有保留意见,犯着嘀咕,却不得不盲目的跟随毕月,相信姐姐。

    他晚上睡不着觉时,翻来覆去的琢磨,姐姐忽然会炸麻花油条,又“点高”的遇到外国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天饿不死瞎家巧(雀)”?

    而毕月闻着柴油味儿、汗味儿,也陷进了回忆中。

    她清楚的记得,曾经有幸在刚上班时,采访过一名著名企业家。

    那名中年男士带着回忆且向往的眼神跟她聊过去、过去那些在苏国赚第一桶金的日子。

    别的话题,那名老总都言简意赅,只有采访到那一段时,他兴致勃勃的说:

    “在当年那样的大环境下,我做这个,那得是个秘密,跟谁都不能说!

    当时纺织品倒到苏国,纯利润最少两番,这让我看到了很多商机。

    后来不再做这个了,一是因为大环境下,设立投机倒把这个罪名,太过冒险。

    二是到了八十年代末,很多人参与进来,利润在缩减,不良竞争下,即便在异国他乡本该拧成团的同胞,也暴露了很多丑陋的本性,我不愿意对人性太过失望。

    三,更是因为我已经不需要那么拼了。事实证明,要敢于做那个吃第一口螃蟹的人,却不能长期吃,寒凉。”

    犹记得那位企业家站起身,背对着她,以一种感叹的语气总结那段日子:

    “背着包裹在火车上爬上爬下,狼狈的样子,就是我经历的青春。”

    通过回忆这一段对话

    毕月想,要稳、准、狠,马上翻身改变窘境,挣快钱

    前方等着她的,无论是什么,她都要走一遭、试一试!

    白沟站到了。

    左拐右拐,其实随着人流,随着刚才下汽车那些眼神灵活的人群走着走着,就能看见很多“奇妙。

    啥时代都是没钱看不了病。

    啥时代也都是别人不敢干时,你干,你就牛气了!

    所谓批发点儿,就是一个大长街,一条很窄很长的马路,看起来像早市一般热闹的大集市。

    一排一排竖起的铁丝网,一家挨着一家的叫卖声,老板们胳膊上搭着几件主卖的款式,吆喝着、和顾客大声着你来我往的商议价格。

    而他们的身后,密密麻麻地挂满各式衣物,有的货量大的卖家摊上,铁丝网上挂的衣服一件压着一件,看客只能看个半截。

    要想细看,老板得拎一个大长木棍,木棍一头是个小叉子,用这个长木棍勾着衣挂才能拿下来。

    毕成紧紧尾随,跟在毕月的身后。

    人很多,毕成听着毕月娴熟的边走边问价格,而他自己左躲右闪观察他们身旁的这些人,两手会不自觉的搭在小腹处,就怕别人偷他们的钱。

    毕月一直没出手,汗流浃背的她,直到走完了大半个集市,最后在一处卖兜子的地方站住了脚:

    “老板,给我来四个最大号的胶丝袋子!”

    这是姐弟俩花的第一份钱,渴的不行,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更不用说午饭了。

    毕成心里明白,姐姐这是要出手了,估计连在哪家上货心里都有数了。

    毕月原路返回,跑到刚一进集市就相中的那个柜台前:

    “老板,这文化衫怎么拿货?”

    快五十岁的男人上下扫了几眼毕月,又眯眼瞧了瞧毕成,不熟,第一次来拿货的,脱口道:“三块!”

第二十二章() 
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三块钱?

    毕成根本不懂,毕月眼神清清淡淡,拿她当傻狍子呢?

    “三件两件不批发,还有,你们俩,不拿让一让哈!”

    老板大叔直接越过姐弟俩,伸着胳膊摆动着,招呼着过路看货的人群。

    毕月笑了,老板变大哥,连大爷都没叫!

    “大哥,你没跟妹子开玩笑吧?妹子京都人,就你这老头衫,京都大街上、胡同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